戲迷養成所——演員劇場的實證《黃宇琳專場》
7月
12
2022
黃宇琳專場(國光劇團提供/攝影賴慧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301次瀏覽

紀慧玲(駐站評論人)


字幕剛打出《活捉》,觀眾掌聲就炸棚了。《盜仙草》主角白素貞還沒登場,鶴童黃世苰剛一亮相,也拿了碰頭采。這一兩年來,國光劇團主舞台臺灣戲曲中心看戲場合總是這股熱浪,觀眾有點腎上腺過亢般,唯恐叫好落於人後。這等演唱會級激動,至少應證了戲曲該有的一項美好傳統,觀眾可以隨時叫好,用力拍掌,這不僅是給予演員最貼心回饋,也是身為觀眾甘心也得意享受看戲趣的特有權利之一。

京劇在台灣,從國家到國立劇團保護制度迄今,這幾年,因為上下一心,惟命維艱,藝術總監王安祈身念藝學繫於一,老中青三代將士用命,一波波炒熱了票房與舞台,甚且達於過往未曾有的熱度。這多少跟傳統戲重登台有關,因為傳統戲以戲保人或人保戲,人戲一體,總要相輔相成,才能好上加好,才能讓觀眾適時不吝惜地給好。觀眾識得了演員,說起演員的好,臉書自帶宣傳不遺餘力。從這個角度看,除了歌仔戲粉絲熱從沒斷層過,台上紅紙現金可為明證之外,京劇舞台的當下這波演員熱潮甚至有過之無不及。

 

黃宇琳專場(國光劇團提供/攝影賴慧君)

9日晚打著「黃宇琳專場」標題,從科班時期即備受肯定的青衣花旦黃宇琳,終於加入國光,當晚雙貼拿手戲《癡夢》、《活捉》。黃宇琳的《癡夢》不若台灣也曾看過的大陸南京崑劇院名伶張繼青,厭苦、悔怨全在氣口聲情裡;也不若上海崑劇團另一名伶梁谷音,驚疑、嘻嘲寫在身上,貫成了人生悲劇。有說黃宇琳習京劇荀派孫毓敏較多,但荀派做派外放,黃宇琳又不若這般用力。她一出場,臉上平庸,眼神鬆怠,情態與身上就是村婦狀,不修飾精緻,也幾乎不著亮采。不與觀者交流,活在粗鄙村婦狀態裡,真讓人倒吞一口氣,什麼樣的自信才敢把青衣的正旦形色「盡掃落地」呢!她自顧自回溯自身,戲中有三次笑聲,第一次讓人感到粗俗,第二次誇張,讓人感到悲劇來臨的荒謬,到第三次夢醒夢碎,零碎的笑聲自嘲自怨,緩慢退場,真讓人痛到揪心。無知女子把自己置於死地,黃宇琳也把角色置於淖地,她的崔氏讓人相信此人既無美色,又無智慧,只會叨唸,徒留癡夢一場。這是何等的琢磨與體會。難怪去年本事劇團為她改編實驗劇《崔氏》,黃宇琳的崔氏如此接地氣,無一不工,卻渾然無痕,讓人相信歷來她參與的屏風表演班、歌仔戲演出,多少對她產生了表演內化的影響。

 

黃宇琳專場(國光劇團提供/攝影賴慧君)

 

黃宇琳專場(國光劇團提供/攝影賴慧君)

《活捉》亮點是蹻工,與她搭配的陳清河,兩人完美結合,無聲不歌,無歌不舞。踩蹻演幽魂,最是看腳下細碎步伐,搭配圓場,如冥河靜水,悠來盪去,像個空心人偶,上身不動,腳下疾行。第一景燈光太做戲了,如同黃宇琳手上拿的鬼臉面具,有點太寫實了些,映得第二景進入張文遠家中頓時白亮顯得反差過大,也讓戲的節奏忽得加速。只見陳清河身手俐落,趲平、鑽桌、上桌,毫不費力,保持了覷覦美色的奸滑狎昵,又好似青春少男才有的豐姿,不免讓人遐想連翩。相形之下,黃宇琳的閻惜姣反倒情態少了些,似乎冶艷嬌媚可以再加多些。這戲她與陳清河搭配十餘年,已是經典裡的經典,時光荏苒,兩人表演狀態依舊維持,雖眼花撩亂之餘有點顧不得閻惜姣與張文遠的曖昧,但演員一身功夫太讓人心疼也感動,沒什麼可苛求的,為她/他們身為演員保持了最佳狀態鼓掌。也難怪觀眾未演先爆棚的掌聲了。

 

黃宇琳專場(國光劇團提供/攝影賴慧君)

 

黃宇琳專場(國光劇團提供/攝影賴慧君)

同場還有開場的張珈羚武旦戲《盜仙草》,與下半場李家德、潘守和《呂布試馬》。張珈羚連環踢槍、反手接槍,肩、背、腰全身開弓應戰,而不疾不徐,緊合密縫,又保有白蛇的旦行柔軟身姿,一場戲下來,贏得不少觀眾與師長肯定,入行明星之列。應該可以自封為「國光一條腿」的李家德,已是國光超新星宇宙新人,大概也是《呂布試馬》太燙熱了,觀眾冷不下來,才接著看到《活捉》劇名字幕一出就爆掌聲。

這股掀頂般的叫好勁頭,讓人感覺戲曲與觀眾的雙重希望。如同王安祈在她的臉書寫道,【1】民國七、八十年的國軍文藝中心儘管還有戲,但觀眾凋零,氣氛落寞。炸鍋的熱潮從1993年兩岸交流中國戲曲團來台演出,才又重新銜接早年光景。而倏忽三十年,台灣京劇又熱絡了起來,又是覷著演員,各自追捧,說起唱腔、身段、武功、流派如何如何的戲迷風流。看戲,人人都可以是評家,愈是看得多,愈得出各自品味,不囿於少,也不縮於內。因此,作為國家劇團,國光更該規劃更多常態傳統戲演出,甚且與民間同台交流。明華園老團長陳明吉的名言:濟戲濟人看(戲愈多,愈多人看),愈多(年輕)人能說得一口好戲,愈多懂得叫好的(年輕)觀眾,戲迷之復興不遠矣。


注釋

  1. 見王安祈2022.7.11臉書「寫在國光27 年團慶」。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pfbid02A7E6eV1MQDkAy9UDCXTsqMkKAsEL24xtLaMTH8TyTWuAGjbSCixXzTZTNX14diMXl&id=100002269788158 搜尋日期2022.7.11

《黃宇琳專場》

演出|國光劇團
時間|2022/07/09. 19: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兩個家庭,五種意識,一場抗爭,一座村莊,一位說書人成就了《冒壁鬼》的故事,試圖以故事面對白色恐怖的創傷。《冒壁鬼》披上民間文學的外衣,平和重述曾經不能說的灰色記憶,不過度渲染事件張力展現出奇妙的彈性。歷史重量因此被轉化成非教條形式,釋放歌仔戲的通俗魅力。
4月
18
2024
許生在劇中是引發荒謬的關鍵。角色被設定成因形色出眾備受喜愛的文弱士子。在許生的選角設定上,相較於貌美的乾生/男性生行演員,由坤生/女性生行演員進行跨性別扮演更形貼切。坤生/女性生行演員擁有介於兩性光譜間的溫朗氣質,相對容易展現出唯美質感;也因生理女性的先天優勢,與歌仔戲主要受眾女性群體有著更深刻的連結。
4月
18
2024
飾演本劇小生「許生」的黃偲璇,扮相極為清俊(甚至有些過瘦),但從他一出臺即可發現,腳步手路的力度相當妥適,既非力有未逮的陰柔、也無用力過度的矯作,使人眼睛為之一亮。黃偲璇不僅身段穩當、唱腔流暢、口白咬字與情緒都俐落清晰,在某些應該是導演特別設計的、搭配音樂做特殊身段並且要對鑼鼓點的段落,竟也都能準確達成且表現得很自然,相當不容易。
4月
18
2024
以演員而言,現今二十週年的巡演仍舊為沈豐英和俞玖林,或許與當年所追求青春氣息的意義已然不同,但藝術的沈澱與累積,也讓崑曲藝術能真正落實。上本戲對沈豐英而言相當吃重,幾乎為杜麗娘的情感戲,前幾折的唱念時⋯⋯
4月
12
2024
青春版《牡丹亭》刪修版的三本27齣,在20年來的不斷演繹之下,儼然成為當代崑曲作品的經典代表。一方面它有別於原著的質樸鋪陳,其加入現代美學的藝術概念,包含舞台設計展現輕巧變化,投影背景增加環境轉化,華美服飾提升視覺美感,舞隊互動帶來畫面豐富⋯⋯
4月
12
2024
然而,該劇在故事的拼接敘事呈現得有些破碎、角色的情緒刻畫有些扁平,沒有足夠的時間,展現整體故事表現的豐富程度。《1624》試圖再現歷史故事,並用不同族群進行故事發展,值得肯定,但本文希望針對歷史時間與觀點拼接、表演形式的拼接、與巨大美感的運用方面,進一步的提出以下的思考。
4月
08
2024
兩人初見在彩傘人群迎城隍,而江海的反擊/重生在假扮鬼魅還魂向白少威討報;戲裡以民俗儀式意象接地,戲外特邀霞海城隍廟主神城隍老爺及城隍夫人賞戲,戲裡戲外兩者巧妙呼應下,與大稻埕形成更強烈的地景連結。
4月
04
2024
反觀《借名》,抒情由內心情境的顯影表現,確實凸顯劇中人物行動的心理狀態,但密集情節讓這些設計難以察覺,更偏向填補場景過渡的接合劑。在唸白方面,使用大量四句聯提示角色身分背景資訊,末字押韻加強文字的聲調起伏自成音樂感。
4月
02
2024
這也更仰賴演員的表演與角色建構。三位主要演員王婕菱、陳昭婷與于浩威恰好表現出了三種表演方案——王婕菱可見戲曲表演的痕跡,又更靈活地挪用了自己的肢體與聲音特質,幾個耍帥的動作與神情可見她對人物的刻畫。陳昭婷是最趨近於歌仔戲的,特別是尾音、指尖這些細節都可以看到她相對拿捏在戲曲的表演系統裡。于浩威則明顯沒有戲曲身體,演唱方法趨近流行歌曲,也符合「國外返鄉青年」的人物設定。演員表演的細節,不只是劇場調度上給予了空間,更因他們的表演強化了空間的畫面感。
4月
0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