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福音樂的挑戰《月亮》
8月
08
2017
月亮(台北市立交響樂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416次瀏覽
劉馬利(專案評論人)

台北市立交響樂團繼半年前推出的卡爾․奧福的《聰明的女人》,今年暑假又正逢農曆七月前夕特別推出年度歌劇《月亮》,幕前幕後全部由國人一手包辦,內容結合時事因時制宜,並將節目冊以繪本的概念設計,精緻可愛、內容豐富,容易與各年齡層的觀眾產生共鳴。

這是由「台灣歌劇教父」曾道雄一手執導的製作,將格林童話《月亮》,由原本的兒童床邊故事搬上戲劇院的舞台,並挑戰豐富的節奏性及繁多的歌詞。這位畢生致力於歌劇推廣教育的音樂家,為台灣的歌劇展演奠定良好的基礎,再加上早年曾投入兒童教育的工作,不難發現他與奧福的教育理念一拍即合。

而陳美安這位旅美的台灣指揮家,多年來在國際樂壇的耕耘備受肯定,去年曾與國家交響樂團、擊樂演奏家葉孟芸合作在台首演珍妮佛.席格東的《擊樂協奏曲》。隨著二十世紀以後優秀的打擊樂演奏家輩出,作曲家也加重了擊樂在樂團中的戲份,再加上她對於擊樂的喜好,所以音樂整體的節奏性是四平八穩的。

奧福的音樂特點是以單純明快的旋律結合野性的律動感,所以表演者需要有敏銳的節奏性、歌詞咬字清晰、情緒對比十足。他的音樂強調打擊樂的運用,銅管次之,最後才是絃樂。他捨棄調性而回歸調式,省略主、屬音的使用而以中心音取代,大量使用完全音程及單旋律,所以考驗歌者的唱功,猶如演唱早期音樂一般,在聲音的要求必須斤斤計較,容不下任何的瑕疵。

對於聲樂家最辛苦的,反而是在全劇幾乎沒有任何一個角色獨大,更遑論有一段旋律優美的詠嘆調來盡情發揮。所以這些聲樂家更要把握每次的表現機會,正因為旋律線的精簡,更要能在短短幾秒中發揮十足的唱功,歌者必須精準表現,可謂千鈞一髮、稍縱即逝。

其中,林中光所飾演的偷月者A的表現最為出色,不論是唱功及角色詮釋,已達游刃有餘的圓熟程度,多年在演唱及教學成果有目共睹。但其他三位偷月者或許是太過年輕缺乏足夠演出經驗,很多地方表現力有未逮,常常被樂團的聲響所蓋過,更遑論清楚明晰的表現音樂的節奏性及歌詞的趣味性。

或許是首演的關係,有些演出者的怯場是顯而易見的,在演出時聲音及舞台呈現似乎無法發揮自如。任何人在舞台上的說白都是一項挑戰,在演唱時又必須注意音高、節奏、速度等等音樂元素,再加上走位及所有的動作,難免顧此失彼。譬如說由林文俊所扮演的說書人戲份就很吃重,有時無法淋漓盡致的表達文字的精確性及明晰度,在說白時很多字被含在嘴裡,說話速度太快而導致語焉不詳,有時又需顧及到演唱的部份,而奧福所設計的旋律對於聲樂技巧又頗具挑戰性,幾乎沒有任何犯錯的空間,如果在跨越換聲區時讓人聽到明顯的轉折點,這是聲樂家的「罩門」,很多聲音的位置就會在此受到影響,而無法圓融順暢的表現音樂。可能在聲音呈現上宜再酌其力度及速度,或是找到其他造成阻礙因素。

樂團的表現大致不錯,但不知是否為戲劇院整修後,大家都還在摸索場地的特性,某些部份聲響出現頭重腳輕、不平衡且分歧的狀況。譬如說樂團在器樂合奏Phantasiche Nacht,作曲家的確使用不和諧音程來製造混合音響,也強化低音樂器來營造神秘深邃的效果,但在厚重的聲響間仍應保有層次性及精緻度,應避免過多的混濁不清。

合唱團的表現整體來說,對於音樂有足夠的熟悉度,在舞台上的戲感也恰到好處,只是畢竟在繁多的歌詞下,很多歌聲被咬字擋住了,聲音的共鳴點也因為身體的移動受到影響,如何在演唱及舞台動作間取得平衡,宜再斟酌。

台北市立交響樂團一向以親民及高品質的製作,推廣古典音樂,而他們的年度歌劇從第一屆台北市音樂季的籌辦,每年固定推出大型製作的歌劇,開啟台灣歌劇展演的先河,也謹守忠於原作但力求突破的原則,做為與觀眾一年一度的約定。近年來更不斷開發新的曲目及劇碼,用音樂本身所散發的能量吸引更多人走進古典音樂的世界。更值得鼓勵的是,此次演出大力重用台灣新生代人才,很多甚至還是音樂研究所的在學學生,在這部製作中各司其職並發揮所長,深具提拔後進的傳承意義。

《月亮》

演出|臺北市立交響樂團
時間|2017/ 08/04 19: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這種策略不僅容易忽略那些在異鄉成功落地生根或最終凱旋歸來的移民圖像,還可能落入同質化早期移工與當代難民的歷史脈絡及時代背景的危險,簡化了各自情感與心境的複雜性,使其成為鐵板一塊。
11月
11
2024
透過這一系列在臺灣的巡演, “melodies”將「中央線」的演奏風格介紹給本地樂迷,演出現場幾乎是座無虛席,說明了實驗性強的音樂風格和表演形式是有市場的。這也激發了我們思考:在臺灣,聽這類音樂風格的樂迷,未來有沒有可能成長、茁壯?
11月
07
2024
楊曉恩和幾位日本樂手的合作演出,不但見證了本地爵士演奏的高品質,也讓臺灣樂迷看見臺北與東京之間,透過同台演出培養出來的珍貴情緣。我期待未來的臺日交流不但能滋養本地創作,也能提升樂手們在國際間的能見度,讓臺灣的爵士樂成功地走出去。
11月
07
2024
鋼琴手曾增譯流暢的即興、潘查克熱力四射的節奏,以及貝斯手藤井俊充迷人的低音線條,以及蕭育融出色的吉他演奏,都為整場演出增色不少。他們成功地襯托了潘子爵的演奏,打造出一個充滿活力的音樂場景,堪稱本年度流行爵士音樂會的代表作。
11月
01
2024
幕聲合唱團應該是全台唯一由音樂系聲樂主修的純女聲組成的專業合唱團。她們專精的聲樂演唱技巧,學院舞台肢體訓練的出身,在舞台上展現出令人印象深刻的風貌。團員們擁有極為細緻多變的音色,更有能力詮釋不同風格、時期或語言的曲目,這些作品對她們而言不是一座座需要奮力攀爬的高峰,而是一件件可以用心雕琢的藝術品。
10月
28
2024
作為系列舞作的階段性觀察,除了選擇深入作品仔細剖析外,若能從產製脈絡直搗創作核心,試圖結構化作品本身,或許可以進一步聚焦當中的文化生產過程,藉此留意其間形構的「原住民性」主體思考――亦即如何與族群性和後殖民情境互相對話
10月
23
2024
明明導演的設定是流行文化上辨識度極高的1960年代,為什麼這樣一齣「寫實歌劇」,在視覺與戲劇上的呈現卻充滿了不寫實感?雖然國外歌手不盡完美,但要是有個聲樂指導,事情很可能就會發展得不一樣!
10月
23
2024
要帶領一組成功的大樂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何控制和聲之間的平衡,讓十幾件不同的樂器,隨著節奏有默契地一起呼吸,至為關鍵。透過反覆練習、慢慢調整,尋找「對」的聲音,正是雪莉.梅里卡萊帶給「臺北DIVA爵士大樂團」最寶貴的功課。
10月
22
2024
我們要怎麼返回當初充滿活力、令人振奮的活動規模?又或者——在當前的境況、當下的這個「形式」中,我們如何重新創造出有意義的、有開創性的「內容」?如果音樂節的小規模已成必然,那麼我們如何玩轉手上有限的資源,為現代音樂重新注入活力?
10月
2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