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之外的觀演互信《好了啦!達康!》第五季第二集
11月
09
2021
好了啦!達康!(笑太夫漫才集團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232次瀏覽
張又升(專案評論人)

與其說疫情使這場表演延宕多時,觀眾迫不及待前來欣賞漫才,不如說台上台下兩造朋友久別重逢,值得思考的「觀演關係」就此展開。

達康二人從當晚將要施放的大稻埕煙火打開話匣子,警告大家待會表演結束務必快速逃離現場,因為這一帶馬上就要佈滿人群。「有人會留下來看煙火嗎?」、「該不會是因為煙火才來看我們的吧?」望著觀眾,寒暄完就是一陣誇張的鬧騰——「在河堤外看煙火,是不是也要保持社交距離啊?」(雙手伸長)「太誇張了吧,這個距離也太長了吧?想叫對方看煙火、分享心情,還要用吼的嗎!?」把事情推向極端的論法,雖然在搞笑的情理之中,卻老是出乎觀眾的意料之外。夾雜在情理之中和意料之外的這股「老套」,奇妙地不讓人厭膩,反而倍感親切。

這只是節目的開場。《好了啦!達康》這回來到第五季第二集,帶來的漫才主要有兩段:一個是「努力地不想努力」,另一個是「參加婚禮」(確切名字有待主辦單位公布)。「參加婚禮」夾雜了達康過去的政治哏,一下是裸體拍照的胡扯,一下又是何瑞康不斷以「八叔公」濃厚的鄉音亂入。「努力地不想努力」最是好笑且寓意深遠,明明是關於時下生存的嚴肅問題,演變到最後,兩位演員卻必須相互較勁,用盡全力稱自己是「垃圾」,以便證明即使耍廢、擺爛,也已經到了使盡渾身解數才能活下去的地步。何瑞康逗哏(裝傻)時的欠揍面容和陳彥達捧哏(吐槽)時老是被整的情態,都相當從容、自在。

與兩段漫才交錯的是「達康來解答」。由他們抽出觀眾開演前寫下的提問,臨場發揮,說出自己的看法——「請問開車時,遇到紅綠燈都是紅燈的情況怎麼辦?」原本達康二人不懂「紅綠燈都是紅燈」是什麼意思,還以為是「三顆號誌都顯示為紅色」;理解之後,方才針對前者答曰「超速」(路段間的號誌都有特定時長設定,只有暫時超速才能破解限制),並把後者說成是「超自然」(都是「超」字開頭),頗為巧妙。

演出中後段,則有哈利(曹瑜)的「迷之音」串場:哈利本人沒有出場,而是扮演旁白,主導達康二人的互動,屬於即興短劇,題目也是抽籤決定。此間趣味在於,一方面達康被哈利任意編造的情節惡整,另一方面哈利瞎掰劇情時捉襟見肘的糗態。短劇的內容自然是亂七八糟地好笑,為了讓故事成形,小精靈的村莊可以有(被誤認為整脊專用的)八爪椅,黑膠唱盤還需人力發動,這些已經不是事後閱讀任何詳細文字所能領會的。

撇除個別笑料的邏輯和演員的表現,參與一場完整的《好了啦!達康》最讓人驚嘆的,反而是段落之間的銜接。整場節目超過一個半小時,在台上的只有達康和隱身的哈利,而段落多達五個以上,這些全靠兩人撐場;換句話說,何瑞康和陳彥達必須同時肩負主持和演員的工作。

試想,說完類似「好的,接下來帶來今天第一段漫才」的宣告之後,同樣的兩人馬上小跑步喊出「我是阿達,我是康康,我們是『達康.COME』」給人什麼感覺,尤其前幾分鐘開場主持時,他們已經開始搞笑了。這意味著老實不客氣地跟觀眾說「我們要表演了,注意喔!」——問題是,剛才難道不已經在表演了嗎?——因此不管接下來的表現如何自然,大夥也已經心知肚明那是「假的」。這就去除了請觀眾暫時「擱置懷疑」的戲劇常見手法,反而像朋友之間聊天到一半,一人突然扮起某個討厭的人物,用力嘲弄一番;明明你我都知道現在是在聊天,因此是「演的」,卻樂此不疲,依然陶醉。如果我們只是在youtube上觀看單一段子,是不會有這層感受的。

這種行進方式必須獲得觀眾的信任和理解,台上台下要有一定的默契,否則只會造成尷尬,或給人虛應形式、匆匆過場的感受(好比日本的節目怎麼走,我們就照做)。部分團體有時為了迴避這種狀態(因此,上述情況不只是體力和人力的問題),便選擇和其他團體共演,彼此互為主持,或乾脆另請主持人,讓「綜─藝」建立在「分─工」上。然而,一旦完成上述銜接,使之順利過渡,便能在戲劇占主流地位的表演藝術中,為節目或帶有互動性質的廣義說唱藝術劃出獨立的、專屬自己的領域,凸顯跟戲劇截然不同但又大方包含了戲劇的精神。就此而言,達康.COME無疑是相當成功的。兩個人和在場上百人作為朋友互相笑鬧,這場面在平日生活中實在罕見啊!

《好了啦!達康!》第五季第二集

演出|笑太夫漫才集團
時間|2021/10/16 14:30
地點|大稻埕戲苑九樓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如果逝去的祖先如劇中的「猴子」般忘了自己的名字,我們如何重塑我們的身分?誰會像「小鳥兒」般唱起深沉又響亮的歌聲,把我們的靈魂重新喚醒,擺脫周而復始的詛咒?
7月
25
2024
表演所留有的諸多空隙,讓「遊戲」中大量的關係實踐尚保有一些與「戲劇」的展演論述相抗衡的能量。甚至於當「戲劇」的意義能夠透過身體擴展為對於現實的注視──如雖然身處奇幻的想像,但死亡的現實注定了主角與祖父的失之交臂──時,過去與現在的交替也可以成為解構歷史記憶中認同本質的批判性立場。
7月
19
2024
《清潔日誌 No._____》無疑是一齣具有積極正面的社會戲劇,導演以「類紀實」的手法來呈現這些真實存在於社會的故事,並期許觀眾在觀看時都能夠「感同身受」所有角色的情感與生活。但也正因為這樣的演出方式,使觀者在觀看時不免會產生一種蒼白的無力感,究竟經歷過後所喚起的情感能夠改變何種現況?
7月
18
2024
烏犬劇場標榜以劇場創作作為「行動研究」,因此這個演出某種意義,是反映劇團對戰爭的研究思考,一年前即開始著手田調,半年前產出劇本,不斷進行修改;因此文本背後的史實資料相當豐富,即使取其一二稍加揭露改寫都已是現成題材,但烏犬劇場不願直書事件,堅持「戲劇轉化」,以意念、情感去「附身」穿越劇場敘事,刻意淡化事件的因果邏輯。
7月
16
2024
但是,看似符合結構驅動的同時,每個角色的對話動機和內在設定是否足夠自我成立,譬如姐夫的隨和包容度、少女的出櫃意圖,仍有「工具人」的疑慮,可能也使得角色表演不易立體。另外,關於家庭的課題,本屬難解,在此劇本中,現階段除了先揭露,是否還能有所向前邁進之地呢?
7月
11
2024
從《神去不了的世界》來看,作品並非通過再現或讓歷史主體經驗直接訴說戰爭的殘酷,而是試圖讓三位演員在敘事者與親歷者之間來回切換,透過第三人稱在現實時空中描繪故事。另一方面,他們又能隨時成為劇情裡的角色,尋找通往歷史陰影或傷口深淵的幽徑。當敘事者的情緒不斷地游移在「難以言喻、苦不堪言」到「必須述說下去」的糾結當中,從而連結那些幽暗的憂鬱過往。
7月
11
2024
此作品旨在傳達「反常即是日常,失序即是秩序」的理念,試圖證明瘋狂與理性並存。一群自認為正常的精神病患,如警察伸張正義、歌劇院天后般高歌等方式,活在自己的想像泡泡中。這些看似荒誕的行為,實則折射出角色內心的滿足與愉悅,並引發對每個人是否也生活在自己「泡泡」中的深思。
7月
03
2024
只是這也形成《內海城電波》某種詮釋上的矛盾,源於混搭拼貼下的虛構,讓內海城看似台南、卻也不完全是台南——也就是,我們會在內海城看到「所有的」台南,卻不一定是有脈絡的「全面的」台南,甚至有因果倒置的可能。杞人憂天的擔憂是:這會否造成對台南、乃至於「台南400」的認知落差?
6月
28
2024
這是一個來自外地的觀眾,對一個戲劇作品的期待與觀感,但,對於製作團隊和在地觀眾來說,《內海城電波》並不只是一個平常的戲劇作品,更有城市行銷的政治意涵,和記憶保存的個人意義。
6月
2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