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夜,再次盛開的繁花《一夜新娘》
12月
19
2018
一夜新娘(故事工場提供/攝影柯曉東)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5097次瀏覽
蘇恆毅(國立中正大學中文所博士生)

故事工廠的第八回作品《一夜新娘》改編自王瓊玲的同名小說,和《美人尖》與《駝背漢與花姑娘》一樣,都是從臺灣巨大歷史洪流當中的小人物作為出發,從最細微處看見臺灣過去的生活樣態。但與過去不同之處在於,《美人尖》及《駝背漢與花姑娘》皆改編為傳統戲曲,此次則是由現代舞台劇進行演出,演出形式的差異,也產生不同的演出效果。《一夜新娘》小說的敘述模式為正敘,將情結的開展以時間先後進行鋪陳,但故事工廠的改編則是以回憶為主軸,讓故事情節在人的意識流動之中回憶過去,以達成回顧家庭、乃至於臺灣當中雖未被隱瞞、但也未曾被主動言說的歷史。

由於這些歷史事件未曾被言說,因此在組合各種回憶片段時,透過年輕人的想像、以及老人的真實經歷互相對照,顯示出年輕世代在接觸臺灣的歷史記憶時的陌生感與興奮,也構築出此劇在多方面的複調呈現。如小梅對於櫻子生命的想像,是出於小說創作的狂想,櫻子則是經由真實的記憶加以修正,形成想像與真實不同觀照下的雙重聲調;再則是祖孫生命的的疊合,如櫻子所說,小梅與她在長相、個性、戀情當中有著極高的相似性,在譚艾珍飾演的老年櫻子開始回憶時,則由飾演小梅的陳以恩扮演少年櫻子,讓兩個不同的個體在生命的某些成分上有所重疊,也讓櫻子在不同的敘事線當中重複綻放。雖然時間結構是過去與現在的交錯回顧,但人物代表的花,則是季節的順接,即櫻子的生命與選擇已經綻放過一次,劇末更讓櫻樹徹底盛開。然而在盛開之後,迎來的是一個世代的凋零,接下來則是小梅生命綻放的時節。

劇中的中文、臺語、日語的使用,也成為一種複調,除了加強時代性及情節需求的插科打諢外,〈雨夜花〉與〈望春風〉兩首歌曲的雙語並置,亦提示出日語情境上的戰爭與及台語情境中的男女之情的剛柔對比,且原著的演講比賽在劇中則改為軍歌比賽,除了兼顧原著小說的演講台詞是由軍歌改編重組而來,更強化了歌曲對於情感的滲透力。若是抽離劇作自身,小梅的小說家身分對於家族歷史當中的回憶想像,又何嘗不是原著作家在回憶與陳述家族歷史的過程?因此也形成了劇中人與劇外人在生命上的重疊。

當然,現代的劇作演出已從演員的個人魅力轉向於團體的整體性,此點無論是傳統戲曲或現代戲劇皆然。因此演員的表演能力需與文本內容、舞台美術、導演等部分互相配合,在選角上,每位演員有其個人特色外,各自於電視劇、舞台劇、現代劇、傳統劇等表演藝術上俱有其成就,故事工廠在整合演員所長的同時,讓人物形象更為鮮明,既忠實於原著、亦深化個性。而舞台美術與器物配置上,也盡可能地還原日治時期臺灣的現狀,由細微之處亦可看見劇團的用心。

從《一夜新娘》的劇作宗旨來看,雖與小說相異無幾,卻也提供了一種觀看歷史的方法:事件已然鑄就,且銘刻於各處,而當中的真實雖只有當事人經歷過,但旁人則可以經由個人的想像與當事人的訴說,重新組合成一段共同回憶,讓那些曾經存在過的遺憾成為下一個選擇的契機,使遺憾轉化成為一樹盛開的繁花。

《一夜新娘》

演出|故事工廠
時間|2018/11/25 14:30
地點|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當今台灣人民對於國族認同的混亂,不下於從前;在人民的福祉與政治理想之間,是一道敏感纖細的練習題。以這個角度出發,櫻子的故事是個原型,在這個時代更有深意。(杜秀娟)
3月
18
2019
在《小雪》之中,余品潔猶如巫女,召喚父親一同想像未能完成的歸鄉之旅,進而和自己重新繫上親緣的紐帶;余父同時又是生命的先驅者,與女兒一體雙身,為年輕的靈魂們指路提燈。
8月
14
2025
它在改編的過程中雖有創意閃光,卻缺乏整體敘事的掌控與主題的聚焦。整場演出改得不夠果決,也寫得不夠深刻,既無完整承襲原著的精髓,也未能發展出自身的獨立語言。
8月
07
2025
五位表演者齊步同行,持續向前進,象徵生命進程,是有力量的設計,且引人共鳴!可是,利弊同在──也正是在此刻,五人之間在能量專注度、表演意識投射狀態的的差異顯露無遺,並未能做到「同在」。
8月
07
2025
在為《至尊大劫案》進行各種意義詮釋時,也不該忘記這是一齣台灣劇場並不那麼常見的喜劇。破除「文以載道」的沉重壓力,所有影射點到為止,《至尊大劫案》以精準的舞台調度、突如其來的轉折、演員絕佳的默契與丟接節奏引人發笑
8月
05
2025
《流經歲月》整齣戲可說充分做到「是展場也是劇場」──在長方形偏狹窄的甬道式空間裡,表演敘事內容緊密地搭配著展覽單元的時空軸線;而且,演員和觀眾的距離十分接近,容易產生聽故事的親密感,也不難認同劇中角色傳達的情感,憧憬未來幸福或是悲憤抵抗等等。
8月
02
2025
然而劇場的演出畢竟產生了一個新的文本,因而阮劇團的剪裁與重製,就不僅僅只是關係到在劇場條件下,如何為代言原作而調整敘事策略,同時也創造出了劇團對於「鄉土」的閱讀態度。
7月
25
2025
該劇倫理預示趨向某一劇場重要議題:情感的處理是否一定要走向極端的宣洩?劇場能否承擔「情緒節制」的美學創作?
7月
18
2025
小狐狸這一段從原鄉到陌生地的遷移歷程,彷若當代高移動率、移工人口與北漂的狀態,使得《還沒有名字的故事》不只是一齣成長童話,更像一面折射現實的萬花筒。
7月
10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