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下去就不能後悔的人生《水管人》
4月
09
2015
水管人(陳又維 攝,末路小花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964次瀏覽
陳怡君(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系學生)

有變調的消防警報聲……,「中國某一城市有水管傳來嬰兒的哭聲,鋸開水管搶救後,嬰兒存活下來,編號59。」

舞台上躺著一根透明的水管往上連接至劇場貓道,六個演員飾演蛋工廠的工人,重複著單調地、機械化地挑選節奏,蛋(乒乓球)一直墜落在那根連接貓道的管子裡,滴滴答答,水管人跟其他人無異,一樣努力地工作,只是有點沉默,他沒有感覺,他很少有感覺,直到他在執行挑選蛋的工作的時候,選到一顆很特別的蛋,他突然很有感覺,到後半段觀眾才會知道,那顆很輕,但是握起來很飽滿的蛋裡面有長到一半的小雞,演員和觀眾一起反思:「我們有什麼資格挑選他、打破他呢?」人類擅自決定了很多事情,決定砍掉森林;決定吃掉其他動物;決定小孩要讀什麼學校或是學什麼才藝,決定生下一個小孩,卻不負起照顧的責任,也因此有編號59的水管人,以及更多的水管人。人類擅自決定了很多事情,卻沒有一一為自己的決定負責。

為了找那顆掉進水管裡的特別的蛋,三個工人分別到水管裡冒險,企圖找尋他,過程中有怪異的老人,有吹水管笛的父子,有飼養水管人進行研究的學家,不同的故事卻有一樣的主旨:異化。馬克思的異化在討論人類與物質的關係,當我們過度追求某種價值,會讓人忘記了自己的本質,忘記我們原本追求這些的目的是為了讓生活更好,而不是被這些價值綁架。漸漸異化的我們,有某一部分「壞掉了」,變成了另一種水管人,這種水管人不是指59號嬰兒,而是「空虛的人」,心裡空空的人,住在大房子裡、躺在很大的雙人床上的水管人,或總是跟人群格格不入,永遠低著頭,下巴到鎖骨之間有一根水管,所以無法抬頭看到天空的水管人……,演員們即興呈現這些水管人的生活片段,立即反映場邊演員透過麥克風陳述的水管人生活,演員的幽默、彼此的默契以及肢體運用能力讓這個片段充滿樂趣與驚喜,而且僅限本場次!

我覺得《水管人》最有意思的地方在於「玩」,不管是無數個乒乓球墜落到整個舞台,或是噴射的泡沫、吹水管笛、被咖啡色的汁液從頭砸下去以及現場DJ吹奏大喇叭,或是演員們的即興片段等,末路小花把劇場玩得很徹底,觀眾也看得很開心,劇場地板和演員玩得一塌糊塗,提醒了我們劇場可以被「玩」到什麼地步,更提醒了我們,生活就放手do下去吧!

我最印象深刻的一段,是結尾時,再度回到消防警車聲,而水管裡的小孩,問道「我一定要被找到嗎?」到開始大哭,「雖然媽咪不一定會聽到,但是世界會聽到」的轉折,選擇被找到,於是用盡全力的哭泣,而且決定哭下去就不能後悔了!就像人生一樣,決定了一件事,就認真地走下去吧。結尾以生日快樂歌,象徵水管人的新生,也祝福城市裡的每一個我們,新生。

《水管人》

演出|末路小花劇團
時間|2015/04/05 14:30
地點|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充滿遊歷驚喜的結構典型,不斷推動角色的故事潛力,有助於避免落入形式表演的窠臼。因此,處處精心經營,能量極為豐沛,「水」力全開,甚至,淹沒了整齣戲。(吳政翰)
4月
23
2015
因為當代影音媒體的先進普及,年輕世代對聲音的豐富表現性,確實有勝過前輩世代的敏感,選擇音樂劇形式,表達個人對生命課題的反思,對社會議題的探究,似乎不言自明,但在熱鬧的歌舞過後,熾熱的情緒冷卻之後,現實挫敗的苦澀味道,是否也會隨著消逝?夢想之地,是否能離我們更近一些?
3月
20
2025
與其溫馴地順著指引,去組裝我們自己版本的歐洲史,倒不如思考:為何本劇如此執迷於客觀的歷史與純粹的美學?淬鍊歐洲史的諸多概念與命題,就能自然而然地成為亞洲史的命題嗎?
3月
20
2025
若說「有真與有真」同名同姓有其心理分析之暗示,戲一開場倒是開宗明義點出心理治療的場景設定。兩位有真實際上是以三十多歲的年紀換上國中制服,回溯國中時期之記憶。換句話說,兩人是以成人身分,重新面對帶著創傷走到青春期的自己——再度呼應此劇重點並非性侵事件本身,而是受傷的人生如何繼續向前。
3月
20
2025
以笑話形式呈現的這段劇情,其實正直指了本齣戲劇的主題:也就是關於「相信與否」的哲思。或許,人們只是需要相信(信仰)才能生存下去,事實真偽未必是最重要的存在。
3月
15
2025
這次龐大艱鉅的跨國合作任務,難掩將原生脈絡硬生生移植於台灣官方場館的文化不適應症,但最終仍皆大歡喜地滿足觀眾登台慾望。但當我在台下看著似曾相識的「觀眾飆舞」橋段時,已不確定自己是在看小事製作還是街頭現實(Rualité)的節目。
2月
26
2025
這是一個經過公部門資源培力多年的素人戲劇團隊,首次自主自發地展開了西方經典的讀劇行動旅程,從文本改編到排練、技術設計、現場執行等環節,自力完成,確屬不易
2月
17
2025
酒神消解了個體的差異,包括種族、性別或階級,是一種打破界限的集體狂歡。我認為導演在本劇中有意,用歌舞的方式讓參與者在演出過程中達到精神的統一,利用演員本身「跨文化身體」的特性,打破現代社會理性框架
2月
17
2025
本作表現簡明幹練,有效地建立起與觀眾的關係,雖然作品中不乏具有複雜性的戰爭思考,卻在最終因著北之澤與觀眾,透過「我們」的可相互替換,讓本超越了對立結構的「反戰」態度,潰散為了戰爭與和平一體雙身的矛盾之中。
1月
22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