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開康輔大門《三導香鬆二:阿勒阿勒依》
7月
04
2017
三導香鬆二:阿勒阿勒依(20%實驗劇坊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03次瀏覽
張議(國立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碩士班)

如果能悄悄地溜進遊戲中,你想要踏入什麼樣的國度?《三導香鬆二:阿勒阿勒依》從童話、電玩、武俠故事中,串起一場無厘頭的辯證,每個角色在各自的困境中,詼諧地勇闖天外飛來的挑戰。故事的隱喻與其說是借古諷今或是借劇場諷時事,更多的是藉由康輔劇的遊戲世界,引領觀眾進入虛擬故事,暫時忘卻現實的挑戰。演員更藏身於電玩角色中,藉由吐槽自身,抒發劇場產業的無奈以及低迷。

臺中新生代劇場工作者組成的20%劇團,善於運用喜劇說故事,作品類型包含:漫才、即興表演等,這次結合康輔劇本創作《三導香鬆二:阿勒阿勒依》,經由三位劇場導演,結合三齣不同風格的康輔劇〈馬利歐為什麼要去救公主〉、〈神周鳥俠侶和他們的孩子在神周鳥俠侶之後發生的事〉、〈大人國之大白雪公主〉邀請觀眾參與一場穿越古代、虛擬與現實的旅程。

《三導香鬆二:阿勒阿勒依》收集學生時期舉辦迎新、營火晚會時演出的康輔劇劇本,並以專業的劇場演員加以修改與演繹,試圖碰撞出新的火花。從觀眾踏進觀眾席門口,演員彷彿觀眾們的小隊輔列隊掌聲歡迎,營造學員(觀眾)們進場的氛圍,接著在觀眾坐定位後,以帶動唱方式引領觀眾們唱捕魚歌(白浪滔滔),緊接著一連串的「愛的鼓勵」變化型,對於開演前的鋪陳十分用心。最後燈控人員竟戴上墨鏡,黏上值星官的值星帶,以訓話的方式帶領觀眾宣示劇場規定,更是耳目一新的結合,營造即將開始的康輔劇,觀眾進場的設計橋段是恰如其分且引人入勝。

「康輔」是康樂輔導的簡稱,康就是健康,樂就是快樂,康樂活動是使人身體健康,心情快樂的活動。康樂活動的原文是Recreation(再造),是生活的準備、再造與交換【1】,而康樂輔導定義為「輔導康樂活動」【2】。因此康樂活動與劇場密切相連,皆是生活的再造,而〈馬利歐為什麼要去救公主〉、〈神周鳥俠侶和他們的孩子在神周鳥俠侶之後發生的事〉、〈大人國之大白雪公主〉皆是讓人心情愉快的喜劇,反觀劇中並無出現演員引導、輔助觀眾的橋段,表演安排上,演員不時跳脫角色、評論自己,或是為觀眾發聲,達成疏離效果,儘管〈馬利歐為什麼要去救公主〉中演員邀請觀眾上臺,基本上仍維持觀眾與演員的距離,相較於入場時小隊輔的親切感有著強烈隔閡,因此雖名為康輔劇,戲劇的呈現方式與之連結相較薄弱。

三齣戲皆試圖挑戰起承轉合的敘事模式,在故事冒險中,演員仍不時吐槽角色,讓觀眾既笑演員也笑角色,但當關鍵劇情推進時,觀眾易於產生疏離感,不再跟隨精心設計的劇情笑料,戲劇學者許瑞芳指出:「布萊希特從不否定『佈局』是戲劇的靈魂與核心,唯有苦心經營的戲劇結構,才有可能牽動觀眾的心,集中而又強烈的戲劇衝突才能引起觀眾的『內模仿』,渲染觀眾緊張的情緒,進而造成懸念,催化觀眾『入戲』的可能性。」【3】。

戲劇節奏緊湊,在畫面呈現上,臺上的電玩服裝以及逗趣地表情肢體,在視覺上目不暇給的快速轉換,但當觀眾尚未參與角色的心境之前,集中而強烈的衝突來自打破第四面牆而非劇情邏輯,觀眾尚未猜想之前,演員已吐槽角色或是找到奇異的解決方式,因此觀眾在劇情與劇場往返間,已分散「從劇情上得到角色正在犯下愚蠢錯誤的優越感」【4】,以致降低觀眾入戲的可能性。

此外,劇場結合電玩遊戲達到嶄新畫面,令人印象深刻,在沒有超大型絢麗螢幕製造奇幻效果,沒有光彩奪目的聲光設備,經費有限的情況下,闖關或發動角色招式時一切由「黑衣人」穿梭舞臺製造幻覺,包含馬利歐踩烏龜得金幣、RPG(Role-playing game 角色扮演遊戲)扣血方式等,回到劇場的本質「現場性」,運用「黑衣人」在劇場爬上爬下,呈現緊張刺激的電玩場景。

《三導香鬆二:阿勒阿勒依》重溫學生時期的回憶,提供康輔劇的新面貌,也提供新的電玩劇場形式,不僅成功地在觀眾進場時營造康輔的氛圍,並在劇場中找到一種電玩與劇場結合的可能性。

註釋:

1、張慶三(1984)。團體康樂活動論叢及運用。台北:崇文。

2、陳驥(1984)。又玩又唱(七版)。台北市:星光。

3、許瑞芳(2011)。《教習劇場與歷史的相遇:《一八九五開城門》與《彩虹橋》導演作品說明》。秀威資訊。

4、黃致凱(2014)。《李國修編導演教室》。台北:平安。頁301。李國修:「如果你讓觀眾比角色聰明,就成了喜劇,因為觀眾知道角色正在犯下或即將犯下愚蠢的錯誤,所以會產生一種心理上的優越感。」

《三導香鬆二:阿勒阿勒依》

演出|20%實驗劇坊
時間|2017/06/25 14:30
地點|台中市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雅堂館C館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果陀劇場《三個傻瓜》改編自2009年印度寶萊塢經典《三個傻瓜》(3 Idiots),不僅具歷史意義,也面臨極高的轉譯門檻。如何在忠於原著精神的基礎上,透過文化在地化的重組,讓這部挑戰傳統教育體制故事與臺灣當代觀眾產生情感連結,無疑是一大挑戰。
7月
01
2025
《上樑》演繹的與其說是勞資關係,不如說是創作者內心戲的兩種掙扎。而最為荒謬之處,還在於這種理想與體制的二選一,居然是讓工人的身體代為殉道,以維持創作者站在反體制立場上的純潔性。
6月
30
2025
本劇意圖戳破的人性,就這樣縈繞在兩人迥異的身分之間。顯然,小天是真心想幫忙,但我們卻也很難指責意欲維持尊嚴的阿修有什麼過錯,一切只因這幢大廈的結構已扭曲到讓任何善意,都只能被錯解為上對下的傲慢。
6月
30
2025
《上樑_下工後的修羅場》在舞台上創造了一個現實世界的模型,有相當豐富的細節,卻少了些粗糙的真實感,主人翁的際遇,令人感傷,卻難有深切的同感,如果有社會批判的意圖,也稍顯失焦。
6月
30
2025
本次演出試圖以魔術與戰爭這兩個規模懸殊的想像間交織張力,輔以演員的生命經驗敘事,直面觀眾並揭露出關於世界鮮為人知、或眾所皆知的秘密與真相。
6月
23
2025
相對於《騷動之川》以精密的當代語言,攪動邏輯,最後發現暴力最深沉處,無言可表;《落頭氏》則從古老東方傳奇中提煉身體與聲音,創作全新的意象,調動感官,超越語言邏輯的限制,開啟觀眾隱匿的記憶與經歷。
6月
18
2025
當天現場的大量互動,幾位演員親切平易,通過劇情設計和美食雙管齊下,鬆動了無形的觀演界線,純粹的觀眾設定已經消失,成為兩批各有不同任務的參與者
6月
16
2025
挽回人世間的正義,理當如此——但死者能否有?《騷動之川》便是意圖把它昇華到神思境界,召喚萬物齊運的感素;端看首幕的女神到幕終的女童,一個令人矚目的美學扣環。
6月
12
2025
而在本屆作品中,我們得以從中反思作為一個表演藝術工作者,回歸到表演藝術的本質,最核心的價值,在於先以演員為中心的基礎,如何真心面對、真實挑戰關於表演這個行為所應具有的思索。
6月
11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