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思菁(2019年度駐站評論人)
小劇場的燈光微亮,舞臺上一位舞者,以類似「搭懂搭懂搭懂搭懂搭懂搭懂(雙腳略輕略重)噠噠噠噠噠噠噠噠(雙腳細碎踩)」的腳步動律,重複地在原地踏步,孤單的影子跟著微微晃動,彷彿毫無目地的漫步。加入轉換方向與移動時,音樂開始進入,踩著相同動律的其他舞者一一加入。燈光轉換成光影網格,讓踩著腳步動律轉換方向或移動的舞者們,彷彿在方格之間踹踏移動,有種在地圖座標或人生座標中旅行的寓意。舞者們的腳步與身體呼應著音樂中的主要旋律,而音樂有一些電子呲呲聲的不同節奏穿插襯底,讓群體彷彿在一個靜默綿延的動律前行中,有些微的亂流波動通過。後續定格的日常動作穿插在腳步的流中,展現每位舞者的多元記憶觀點。此段群舞彷彿是許多城市景象一一流過,同一節奏中變奏,同一氛圍中變異,點出兩個城市似近又遠的主觀與客觀距離。
音樂轉換成水滴聲主旋律,輕聲地跟沉入的水滴聲交錯,音樂基底有其他聲響做為節奏。女性獨舞者從左右上半身緩慢蛇腰的主題動作,到圓弧單肩向後仰躺落地,精準在地板翻身圓繞,展開身體圓弧路徑的動作組合。整段肢體仿若讓水滴在身上滾動,或承接,或順流,或抒情而延綿的質地,非常乾淨漂亮且安靜的身體,讓觀者完全沉入澄淨湖面的靜謐氛圍中。
微光中音樂家黃楚原站定左舞臺架好特雷門琴(Theremin),右舞臺則如開一道門由上而下地展開長方塊光區,一男舞者從上舞台出現,低水平往下舞台移動獨舞。音樂家的雙手彷若正在舞蹈,在樂器上方的空氣中,輕柔移動,略略震動,延長圓弧等動作,在虛實間感應或撥動。電子音樂出現如胡琴般的弦樂聲音,時高時低或悠悠折轉。男獨舞者彷彿在表達自己的內心獨白與掙扎,有一些精準控制的中低水平現代舞動作。但可能因預先編排設定好,現場似乎缺少些與左方現場「演奏」樂器的互動與有機性,彷彿兩不相關,有些可惜。反倒是燈光設計吳文安的光影,著實與這段現場演奏的音樂纏綿共舞。舞台上空掛著的燈泡,以流暢的節奏閃動,從左舞台到右舞台流動,或暗或亮,像是潮汐般。一波一波的動態韻律,與空氣中揮動的指揮手臂,波動著空氣,使人感應出拋物線般的聲響,營造出來回往返不斷對話的時空感知,抒情而通透。
燈大亮,右上舞台出現穿著藍色厚墊肩西裝外套的女舞者,她將雙手揹在身後,藉由蹲踩踏高的左右腳步與略轉動的上半身產生獨特身體動律,讓西裝外套上晃動的袖子像是大樽神將七爺八爺的手臂般,因離心力甩起來垂墜,再甩起來再垂墜。除了左右晃動的步伐,上半身往前傾的其他甩動方式,也發展出經過地板再起身的各式延伸動作。後來其他舞者穿著各種繽紛顏色的西裝外套加入這個動律,配合著些微臺味(但並非廟會),似乎也媒合了一些具有東南亞回教樂風,讓我無從辨別清晰來源的音樂節奏。整段舞蹈流暢轉折卻延續擺盪,彷彿俗民卻一派優雅,繽紛多彩卻質地漂亮,頗有興味。在兩位男舞者的獨舞之後,彩色外套被脫下成為全身白衣,其他舞者也穿著白衣陸續出場,展開較為流動追逐的群舞動作;也有些雙人相對雙臂對接,一起拉扯移動抗衡的動作組合。舞作結束於三對舞者各自將前面的舞者扛舉傾斜,燈光瞬暗,彷彿戛然而止的旅程終點。
《雙城紀事:臺北x檳城》是創團藝術總監張婷婷離世前就已著手發想與規畫編創的合作案,最終由藝術總監江毓瑄與馬來西亞音樂家黃楚原共同編創製作,邀請吳文安擔任燈光設計【1】。參與舞者們前往檳城親身體驗當地風情,再將自己對於旅行、城市、生活的想法轉化,以舞蹈詮釋這段旅程【2】。觀眾中有許多人是為了張婷婷而來的,我也是【3】。但這樣的感懷,增益了這支舞作做為連接兩個城市三個藝術家跨越時空而能絮絮寄語之美好企圖,也集結了劇場中大夥的想念與記憶。
註釋
1、資料來源:節目單
2、資料來源:演後座談
3、這是身為舞評者對讀者負責的自我揭露,但無損於這篇文章是以評論而非紀念的寫作目的。
《雙城紀事:臺北x檳城》
演出|張婷婷獨立製作
時間|2019/09/07 19:30
地點|國家兩廳院實驗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