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射相異光彩的經典《販馬記》
9月
22
2021
販馬記(劉祐誠攝影、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315次瀏覽

文 劉祐誠(專案評論人)

《販馬記》又稱《奇雙會》,是京崑經典劇目。在《販馬記》的演出流傳過程中,還形塑多個折子戲,諸如:〈哭監〉、〈三拉團圓〉與〈寫狀〉。在這些段落中,尤以透過演員們表現新婚夫婦歡樂互動的〈寫狀〉最為膾炙人口,2019年,國光劇團慶祝該團團慶時也選用這齣折子戲。不僅京劇、崑曲劇團經常搬演《販馬記.寫狀》,其他類劇種也相互吸收,並流傳此劇目。此日,陳美雲歌劇團推出的《販馬記》,卻不把上述這些經常上演的折子作為演出的重要段落。

不同於中國戲改運動後被刪節的《販馬記》演出內容,此齣《販馬記》完整交代敘事,從販馬者李奇自報家門開始。李奇家中有一對兒女(桂枝、保堂),他要遠行販馬前交代妻子三春一番後便離去,李奇於販馬的路途救濟一位失學放牧的孩童趙寵,趙寵向他保證長大成人定會對他報恩,接著李奇便繼續販馬。另一方面,三春昔時的對象田旺,兩人在路途上相遇並想重修舊好,於是兩人一同回三春住處並被孩童們發現兩人的曖昧。於是田旺預計於夜半時分殺害李奇兒女,不巧被李桂枝先行得知,姐弟兩人於是逃離家中,並在逃難中相繼走散。

從外地販馬回至家中的李奇,向三春詢問孩子近況,三春佯稱孩童私自去溪邊玩耍被溪流沖走。李奇想再向家中奴婢詢問細況,在內室卻發現奴婢已被人殺害。想要查明真相的李奇去向縣官報案,三春等人卻先行向縣官行賄,於是李奇便被縣官指認為兇手關進大牢。接著時序大幅跳轉至趙寵得狀元,相國把自己的養女桂枝許配於他,同時逃至山上的保堂也與一女子結婚並幫助元帥平定番眾,最後得到三省按君官職。

成為縣官夫人的桂枝,在半夜聽聞老者的悲聲,於是在一陣打聽後才得知這位老者是自己的父親,安頓完父親後桂枝向丈夫趙寵訴說自己的心事。趙寵聽完事情來龍去脈後,因自己是政府官員不便控告前朝官員,於是趙寵建議桂枝女扮男裝由她自己當申告人向三省按君懇求重新審理此案,桂枝拿著趙寵為他寫的狀詞向按君進行告訴,才發現按君是自己失散多年的弟弟。身為按君的保堂也重新提捕個案相關人等,終於還清李奇清白。眾人再次相認時,李奇最後得知原來自己當年救濟的孩童,透過趙寵的狀紙,讓他得以重獲自由,《販馬記》至此走向一個大團圓的結局。

筆者特別花費相當篇幅勾勒這個演出的故事梗概,除了希望向讀者清楚說明演出內容外,若是熟悉京崑劇種《販馬記》的讀者,應該也能發現這樣的敘事情節與京崑演出段落有不少出入。目前中國經常搬演的《販馬記》演出,大部分都從〈哭監〉開始,亦即觀眾可透過演員的詮釋體會李奇的悲憤,接著再透過女兒桂枝為他尋求平反成為演出的敘事主線。桂枝在劇中遇到的敘事衝突,例如,與新婚丈夫的交涉、女子要向高官陳情的各種情緒便成為此劇的演出重點。

但是,陳美雲歌劇團呈現的《販馬記》,李奇卻不是重點,表演重心大量傾向於保堂與桂枝身上,甚至這齣《販馬記》增添京崑作品中,並未出現李保堂成為三省按君原因的段落。

此日的李保堂由孫詩詠飾演,高挑的身型加上穿戴按君的行頭,當她以三省按君的帥氣造型一亮相,觀眾們紛紛拿出手機照相。孫詩詠除了展現小生的帥氣外,也盡力詮釋插科打渾的段落,引得觀眾發噱。此演出增添保堂成為按君的段落,飾演保堂的演員除了要於劇末展現按君的威武形象,演出前期還需要詮釋年幼保堂的淘氣,以及在被追殺的路上,意外碰見好心女子月娥,兩人間的情愛打鬧。陳美雲歌劇團《販馬記》大幅度降低李奇、桂枝等人的悲憤情緒,在許多可被快速帶過的敘事段落,反而大力鋪展歡笑的段落。此日的《販馬記》雖然與京崑劇種演出的結局,最後都是以大團圓的方式結束,兩者卻有幾乎不同的表演基調進行演出。

外台歌仔戲的演出偶爾有論者認為演出內容雜沓無章,但是從此日由陳美雲歌劇團呈現的《販馬記》,筆者則是驚訝當初歌仔戲吸收其他劇種著名劇目時,歌仔戲劇團的穩定流傳劇目內容。此日的《販馬記》除了一眾角色名與京劇角色高度相同外,難能可貴的是,在王安祈〈《奇雙會》的幾個問題:出入徽京崑與鴞神解謎〉中,作者提及現時可見的《販馬記》作品,「鴞神傳聲」、「桂枝有受父跪而頭暈」等傳統演法,後來受到梅蘭芳等人的影響,幾乎於各個演出中消逝。陳美雲歌劇團的《販馬記》,雖然無出現「鴞神傳聲」,卻仍舊保留「受父跪而頭暈」的表演段落。

梅蘭芳等人刪除這些段落,主要著眼於劇情的緊湊程度,陳美雲歌劇團等民間戲曲的演出,他們保留「受父跪而頭暈」的段落,則是透過這個簡單的表演反應,快速的讓觀眾理解兩人為失散多年的父女。兩種類型各有對於戲的理解,以及揀選表演段落的思考進程。在這些可能被看成是「無秩序」的演出結構,卻可能保留許多幾乎只能從書本上見到的民間藝人思維表現。

《販馬記》

演出|陳美雲歌劇團
時間|2021/09/13 15:20
地點|新北蘆洲福安宮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整體而言,《求你騙騙我》並非唱功戲或做工戲,而是以其生活化的取材與演出為勝,當中的詼諧,作為團慶大戲自然可收到歡樂之效。然作為朱海珊的退休之作、同時也是林文瑋首次擔綱演出新編戲主角的製作,卻也讓人好奇:一般退休告別舞台的製作,大多是演員自己的拿手戲以饗戲迷;推出青年演員,也多會選擇功底吃重的劇目,讓觀眾看見演員的真本事,本次選擇用新編戲不知是何原因?或許,透過兩天的分演,一魚二吃,兼收兩種效果與功能,也讓觀眾比較兩位演員的角色詮釋,就是劇團的目的吧。
3月
30
2023
當代傳奇劇場以跨文化改編走出鮮明的特色,如今當代戲曲跨文化改編的作品屢見不鮮,《女神·西王母》看見了劇團力圖求新求變的決心,但同時也暴露了缺乏專業編劇與旦角戲的雙重問題。
3月
18
2023
寫意性是戲曲重要的美學命題。曾永義認為寫意性是戲曲在當代表演藝術中,無可取代的美學價值。身段是戲曲最基本的美學命題,透過戲曲演員的身段表現,就能展現人物性格與情緒、變化場景與氛圍。
3月
17
2023
回歸戲劇類型,公堂戲的結構並不複雜,其魅力或許就在正義伸張的痛快。公堂戲是媒介,也是入口,像圖騰般,勾連我們對公義的想像與模擬。無論出自實事或虛構,公堂戲都必須細膩梳理出虛擬的公義。因此,沉冤昭雪的結局,其實直指著人心所向。而善惡必報也暗合著民間信仰重視的勸善意圖。《郡馬斬子》最終帶給觀眾一個秩序井然的理想世界。一如民戲,顯示神人之間的無形連結,用某種不變的意念,回應劇烈變動的世界。
3月
11
2023
此次豫劇團演出的《求你騙騙我》為老戲新製,在原有的劇情架構上以生活化的台詞貼近觀眾,值得一觀的是,演員們挑戰相異的行當以及彼此對戲的默契令人感受到誠意滿滿。豫劇團在台扎根七十年,王海玲與朱海珊皆擔負起傳承的重責
3月
09
2023
行當制作為戲曲美學之一,強調表演技術與類型化角色的連結性。戲曲觀眾依賴聲腔和程式化表演認可角色。換句話說,觀演關係因「技藝」而串連。本劇巧妙利用此框架,透過跨行當扮演的不精準缺陷製造疏離,打斷觀眾審美,反向增強喜感。有效穿透文化、政治、社會、語言隔閡,藉著歡笑從劇場延伸至觀眾心智,並打開思索的平行宇宙。
2月
18
2023
布袋戲,一直在適應現代劇場,特別是「空間」——怎麼克服觀眾席與舞台的距離,讓相對小的戲偶被看見?如何讓操偶師在舞台上移動是有意義的?我認為,首演於2017年的《天堂客棧》除用音樂劇揭示義興閣掌中劇團主演王凱生的才華,同時是布袋戲在現代劇場空間的範本,用最低成本成為「全能空間改造王」。
2月
15
2023
回歸歌仔戲重視的戲肉戲骨論,全劇戲肉落在殺子碎屍一折,這段過去不見容的敘事,放在當代依然衝擊,其他枝節則是強化戲感的戲骨。但對我來說,徐氏殺子的理由和掙扎過程,遠比殺戮本身重要。
1月
12
2023
國光劇團的新版《西廂記》企圖將兩位當家女旦戲份平分秋色,塑造一靜一動的畫面,將婉約柔美與嬌俏活潑互現,同時代表內斂與直率的兩種不同女性類型。
12月
29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