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位,然後退位——短評《斷橋》
8月
24
2023
斷橋(僻室House Peace提供/攝影吳峽寧)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3878次瀏覽

文 吳岳霖(2023年度駐站評論人) 

從劇名與人物命名來看,《斷橋》只是借了個位——借取《白蛇傳》置於當代場景,鋪陳318學運的未竟之業。在「戲曲夢工場」的框架下,是戲曲、抑或現代戲劇都無妨,但《斷橋》是全面讓位,因為主角終究是那位從城市逃離的貞貞、亦是劇場演員吳靜依。 

先是在表演方面,看似延續《無題島:孽種與魔法師》(2022)的組合,卻又過度刻意「佯裝」戲曲的表演程式。暫且不論吳靜依的台語是否到位、表演能否被認知為歌仔戲,我寧可她在吳奕萱以小生扮相出場後能製造出「對比」,而不是刻意用(不標準的)歌仔戲身段裝模作樣。《斷橋》所凸顯的是:表演者幾乎都不在專業位置,並在雙面台的觀看下產生更多暴露——這一層「讓位」,將自身專業讓給加諸的形式,其實並非戲曲讓給劇場。 

《斷橋》反覆遊走於表演形式的界線,保留一定程度的新鮮,反倒是情節則快速地從《白蛇傳》讓給了318學運——乍看隱喻的文字愈趨露骨的表述,轉為主述者身分,《白蛇傳》僅存於廟公叨絮且無趣的講古。被刻意翻轉的「許仙懷孕」情節看似神來一筆,卻未被有效吸收,無法擅用女小生的性別位置撐起更多的幽微寓意。 

借來的傘成為鄭捷事件後的防身必備、盜來的是滾燙的仙草排骨湯、水淹金山寺是學運現場的水槍⋯⋯原著的事件與物件被迫脫胎成社會事件與318學運的對應,卻未真正跳脫前人對《白蛇傳》的解讀——人與妖的界線、主流社會的價值等。若創作者本意就在318學運,卻也因原著文本的彼此牽制,無法提供更多資訊去鋪墊貞貞在學運受到的傷痛、或是辨別出學運參與者的不同身分與更多可能。 


斷橋(僻室House Peace提供/攝影吳峽寧)

那句「警察不動,我們不動」的標語從她口中喊出,終究表達《斷橋》本就無心於《白蛇傳》,也不該叫做《斷橋》,卻又在劇情末端讓白蛇、許仙與法海如揮之不散的怨靈現身,徒留囈語。 

從「讓位」到「退位」形成詭譎的悖論——《斷橋》惆悵的若是318學運遺留下的創傷經驗,卻在文本的彼此拉扯間,簡化成單一經驗,看不出世代、未有地域差異;同時,對傳統文本的下手又是站在怎樣的姿態?觀看的是無法復原的自身,還是在服務同套論述? 

《斷橋》

演出|僻室House Peace
時間|2023/08/19 14: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多功能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于素貞透過操偶白素貞、投射許仙、扮演法海,來消化「妖種」所留下的創傷,最終拾回具備能動性的自己。于素貞不可能也不會因成為神通廣大的白素貞而解決問題。於是當于素貞最後唱完「只剩我一人」後,便默默將耳環取下,
8月
31
2023
此回《棄老山傳奇》以傳統歌仔戲敘事回應現代議題,讓新編戲也能用歌仔戲自身的語彙來說故事,可視為胡撇仔精神的一種延續,維持歌仔戲的主體性外,也展現了歌仔戲在時代變遷中的適應力。
5月
07
2025
古冊戲往往罩著一層名為秩序的紗幕,在生死別離的決絕場景中,模糊了角色初心,呈現集體至上的凜然正義。《棄老山傳奇》掀開秩序之幕,自歌仔戲格律挖掘可鬆動空間另闢蹊徑,化用現代事物置於古典;悄悄佔據觀眾腦海一方。
5月
07
2025
或許在短影音興起的世代,唐版擔心原劇本拖沓、冗長,將緊湊當成第一要務,但失去了綠葉的故事架空在社會關係之上,這種抽離或許反映了現代人的不安與茫然。
5月
04
2025
然換成在自由開放的公民社會,反抗的代價何其輕微,甚至可以毫無代價地表演反抗,偷換概念,亂人耳目,相應的思辯變得相形重要。正如日前集結總統府凱達格蘭大道前的先後兩個社群,皆稱自己反抗獨裁政權,熟真孰偽、難道皆是「赤子」?
5月
02
2025
然而儘管技藝狀似在此種失智的殘餘中,彷彿取得了對於歷史舞台的詮釋權,卻在這種歷史智性與技藝身體的對立下,喪失了歷史能夠寓居於肉身內的可能性。於是,技藝最終反而可以說是被剝奪了承載歷史的能力,被吸收為當代的一種失憶形式。
5月
01
2025
滿台人物,看似人人都可以是歷史一員,倥傯如逝水。但,如果這是消解歷史人物與真相的設定,在得不到歷史真相意義的背後,《女王的名字》最終完成了什麼?
5月
01
2025
然而看似結構陳舊,筆者卻認為此情節設計,能夠正視新生代演員如何在舊有情節或其他劇目相似的段落中,不依靠過於飽滿的表演功法包裝肢體,而是能自然地流露表演力,精準營造舞台畫面與氣氛。
4月
30
2025
此次,「國光30:春分啟動」系列中的《江流無間道》、《金玉奴》雖是盛演已久的經典劇目,但國光團隊沒有陳陳相因,照本宣科,而是細加調整雕琢,為經典注入新的活力。
4月
29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