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位,然後退位——短評《斷橋》
8月
24
2023
斷橋(僻室House Peace提供/攝影吳峽寧)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4484次瀏覽

文 吳岳霖(2023年度駐站評論人) 

從劇名與人物命名來看,《斷橋》只是借了個位——借取《白蛇傳》置於當代場景,鋪陳318學運的未竟之業。在「戲曲夢工場」的框架下,是戲曲、抑或現代戲劇都無妨,但《斷橋》是全面讓位,因為主角終究是那位從城市逃離的貞貞、亦是劇場演員吳靜依。 

先是在表演方面,看似延續《無題島:孽種與魔法師》(2022)的組合,卻又過度刻意「佯裝」戲曲的表演程式。暫且不論吳靜依的台語是否到位、表演能否被認知為歌仔戲,我寧可她在吳奕萱以小生扮相出場後能製造出「對比」,而不是刻意用(不標準的)歌仔戲身段裝模作樣。《斷橋》所凸顯的是:表演者幾乎都不在專業位置,並在雙面台的觀看下產生更多暴露——這一層「讓位」,將自身專業讓給加諸的形式,其實並非戲曲讓給劇場。 

《斷橋》反覆遊走於表演形式的界線,保留一定程度的新鮮,反倒是情節則快速地從《白蛇傳》讓給了318學運——乍看隱喻的文字愈趨露骨的表述,轉為主述者身分,《白蛇傳》僅存於廟公叨絮且無趣的講古。被刻意翻轉的「許仙懷孕」情節看似神來一筆,卻未被有效吸收,無法擅用女小生的性別位置撐起更多的幽微寓意。 

借來的傘成為鄭捷事件後的防身必備、盜來的是滾燙的仙草排骨湯、水淹金山寺是學運現場的水槍⋯⋯原著的事件與物件被迫脫胎成社會事件與318學運的對應,卻未真正跳脫前人對《白蛇傳》的解讀——人與妖的界線、主流社會的價值等。若創作者本意就在318學運,卻也因原著文本的彼此牽制,無法提供更多資訊去鋪墊貞貞在學運受到的傷痛、或是辨別出學運參與者的不同身分與更多可能。 


斷橋(僻室House Peace提供/攝影吳峽寧)

那句「警察不動,我們不動」的標語從她口中喊出,終究表達《斷橋》本就無心於《白蛇傳》,也不該叫做《斷橋》,卻又在劇情末端讓白蛇、許仙與法海如揮之不散的怨靈現身,徒留囈語。 

從「讓位」到「退位」形成詭譎的悖論——《斷橋》惆悵的若是318學運遺留下的創傷經驗,卻在文本的彼此拉扯間,簡化成單一經驗,看不出世代、未有地域差異;同時,對傳統文本的下手又是站在怎樣的姿態?觀看的是無法復原的自身,還是在服務同套論述? 

《斷橋》

演出|僻室House Peace
時間|2023/08/19 14: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多功能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于素貞透過操偶白素貞、投射許仙、扮演法海,來消化「妖種」所留下的創傷,最終拾回具備能動性的自己。于素貞不可能也不會因成為神通廣大的白素貞而解決問題。於是當于素貞最後唱完「只剩我一人」後,便默默將耳環取下,
8月
31
2023
在意識形態與思想主題當道的劇場環境中(若無以上兩者,何以獲取公部門補助?),《別叫我成功》所帶來的(純粹的)娛樂效果尤為難得、可貴。在此語境下,該作品不可不謂成功。
11月
11
2025
時代越久,似乎能夠保留更多與現實有所出入的想像;只是當這層懷舊濾鏡被剝除,又該如何面對不夠寫實的現代場景?究竟是要保留創作的虛構空間,還是在建立寫實場景時,必須更精準地掌握其中的準確度?另一方面,對於戲曲而言,寫實與寫意又各自得被放在什麼位置上?
11月
10
2025
走戲人秉持創團首作的熱誠,將傳統套路與現代劇場技法並置,借鑒歌仔戲的美學,融入現代劇場手法(多媒體、電玩畫面、夜店佈景和現代舞),呈現一場融合傳統韻味與現當代感的親子劇場《龍女流浪記》。
11月
07
2025
樊梨花之所以能度過人生的種種考驗,是因為她有法術可以助其度過難關,而沒有法術的阿傑該如何繼續他的人生?或許《低・俗・畫本》隱隱然地給了答案——心理分析不啻是一種阿傑的法術——但法術要立竿見影,或許在戲中才能辦到。
11月
05
2025
那麼,到底《皇上》的「貴妃醉酒」能否勾連出左翼精神,或者它會是什麼新涵義?就此來看,整齣戲似乎渾沌未明,還是「貴妃醉酒」的木刻畫化便是答案所在,必須從上下文脈絡才能找到它的新意——甚至因此,《皇上》要說的是,我們應超克這個主題與左翼構想,走出劇情享娛,甚至是左翼文藝美學與歷史的侷限?
11月
04
2025
作品試圖藉女性主角呂海英的行動,白描清代臺灣「向海立生」的歷史景象,卻在愛情戲類型包裝下,一步步稀釋她的行動力。呂海英跟李啟明之間的婚外戀情、被阿桂嫂單戀,儘管豐富了戲劇情節,卻讓本應有為有守的女海賊形象,退為「戀愛腦」。
10月
30
2025
動作經由電腦指令同時轉化影像,很大程度地輔助觀眾了解演員身體語言及戲曲程式之表達意象。手持手機作為攝影工具,不可避免的手震造成AI判讀的參數變動,產出影像虛實交錯,恰好達到上述輔助、略為提示之效,不致扼殺觀眾美的想像。
10月
29
2025
雙棚形式上的美學擂台賽中,偶和解了,故事和解了,藝師和解了,唯一沒有和解的就是在視覺與聽覺感官限縮下的觀演關係了。於是,當戲劇主題越是趨向和解與萬物有情,越是凸顯兩種布袋戲美學的差異性。
10月
23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