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位,然後退位——短評《斷橋》
8月
24
2023
斷橋(僻室House Peace提供/攝影吳峽寧)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4028次瀏覽

文 吳岳霖(2023年度駐站評論人) 

從劇名與人物命名來看,《斷橋》只是借了個位——借取《白蛇傳》置於當代場景,鋪陳318學運的未竟之業。在「戲曲夢工場」的框架下,是戲曲、抑或現代戲劇都無妨,但《斷橋》是全面讓位,因為主角終究是那位從城市逃離的貞貞、亦是劇場演員吳靜依。 

先是在表演方面,看似延續《無題島:孽種與魔法師》(2022)的組合,卻又過度刻意「佯裝」戲曲的表演程式。暫且不論吳靜依的台語是否到位、表演能否被認知為歌仔戲,我寧可她在吳奕萱以小生扮相出場後能製造出「對比」,而不是刻意用(不標準的)歌仔戲身段裝模作樣。《斷橋》所凸顯的是:表演者幾乎都不在專業位置,並在雙面台的觀看下產生更多暴露——這一層「讓位」,將自身專業讓給加諸的形式,其實並非戲曲讓給劇場。 

《斷橋》反覆遊走於表演形式的界線,保留一定程度的新鮮,反倒是情節則快速地從《白蛇傳》讓給了318學運——乍看隱喻的文字愈趨露骨的表述,轉為主述者身分,《白蛇傳》僅存於廟公叨絮且無趣的講古。被刻意翻轉的「許仙懷孕」情節看似神來一筆,卻未被有效吸收,無法擅用女小生的性別位置撐起更多的幽微寓意。 

借來的傘成為鄭捷事件後的防身必備、盜來的是滾燙的仙草排骨湯、水淹金山寺是學運現場的水槍⋯⋯原著的事件與物件被迫脫胎成社會事件與318學運的對應,卻未真正跳脫前人對《白蛇傳》的解讀——人與妖的界線、主流社會的價值等。若創作者本意就在318學運,卻也因原著文本的彼此牽制,無法提供更多資訊去鋪墊貞貞在學運受到的傷痛、或是辨別出學運參與者的不同身分與更多可能。 


斷橋(僻室House Peace提供/攝影吳峽寧)

那句「警察不動,我們不動」的標語從她口中喊出,終究表達《斷橋》本就無心於《白蛇傳》,也不該叫做《斷橋》,卻又在劇情末端讓白蛇、許仙與法海如揮之不散的怨靈現身,徒留囈語。 

從「讓位」到「退位」形成詭譎的悖論——《斷橋》惆悵的若是318學運遺留下的創傷經驗,卻在文本的彼此拉扯間,簡化成單一經驗,看不出世代、未有地域差異;同時,對傳統文本的下手又是站在怎樣的姿態?觀看的是無法復原的自身,還是在服務同套論述? 

《斷橋》

演出|僻室House Peace
時間|2023/08/19 14: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多功能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于素貞透過操偶白素貞、投射許仙、扮演法海,來消化「妖種」所留下的創傷,最終拾回具備能動性的自己。于素貞不可能也不會因成為神通廣大的白素貞而解決問題。於是當于素貞最後唱完「只剩我一人」後,便默默將耳環取下,
8月
31
2023
時空交疊的當代戲曲作品並不少見,要如何讓觀眾理解,端看主創團隊的手法與功力。但《新新》在這方面明顯不足,三段時空的轉換缺乏合理的解釋。
7月
07
2025
編劇在整齣戲中跨越八世紀的唐代、1930年代的大稻埕以及2025年信義區等三處時空,企圖改變對客家的想像。這齣古今對話的《新新》似乎開展出客家戲曲新興的可能性與思考。
7月
04
2025
《幽戀牡丹》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都達到了優秀當代戲曲作品的水準。小而美的製作規模,非常適合四處巡演。對筆者而言,這齣戲更是開拓了對薪傳歌仔戲劇團的想像。
7月
02
2025
就篇幅配置和表演密度而言,整體製作以三折為核心的意圖相當明確。此種編排可能令初次觀劇者感到節奏起伏較大,卻同時凸顯崑曲重視演員身段、唱腔與水袖功的藝術本質
7月
01
2025
導演根據本劇無厘頭的調性,卸下了正劇的枷鎖,大玩各種荒誕場面調度,如倒帶式的追逐場面、遊賞花園時具象且惡搞的故事壁畫、宴會中跳大腿舞的北京歌姬,乃至於最後時空封閉循環,讓劉嘉慶不斷被殺的畫面,都讓全劇充滿歡快的氣氛。
6月
27
2025
《轉生到異世界成為嘉慶君──發現我的祖先是詐騙集團!?》的編導,立足此刻,把人類共同情感設定為啟動嘉慶君遊台灣異世界的鑰匙,連接到清代台灣的歷史事實和歌仔戲表演邏輯構成的縱橫脈絡之中
6月
27
2025
導演似乎僅是運用舞者「拼貼」出全戲的情感厚度,導致現代舞與戲曲演員表演似乎各成一區,觀眾無需藉由舞者的表演,來感受角色的內在複雜情感。
6月
25
2025
就整齣戲來說,對比構成發展主線。行當面可見正生和採花,角色面是濟公和女媧,兩組對照角色既有呼應,軌跡又不同。演員們善用唱、唸、作、打創造出生動具體的角色形象,一招一式堆疊戲肉
6月
2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