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思緒脫離肉身,沈澱於心神所嚮——《迷幻.巴黎》藝術歌曲之夜
11月
03
2023
《迷幻.巴黎》藝術歌曲之夜(曠野之聲樂集提供/攝影陳玥絨)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852次瀏覽

文 陳旻鈺(專案評論人)

「音樂不是說話,它主旨了說話,使語言不可言說,把觀眾弄啞。違反語言規則,但不可忽視,即是音樂的瞬間。」【1】這段躺在我記事本塵封已久中的筆記,終於成為今晚音樂會最適切的註腳。《迷幻‧巴黎》曲選四位至巴黎踏遍足跡的法國藝術歌曲名家,雖然順著年代,音樂風格發展從傳統蛻變至天馬行空,對情意的傳達卻一表初衷。

演出者雙雙入場,聲樂家站定位子,朝向鋼琴家垂頭沈思,猶如虔誠祈禱。數秒沈澱後抬眼望向觀眾,鋼琴家磅礴奏出李斯特《孩子,我若為王》前奏的那一刻起,觀眾已被王者制服,癱軟在愛人的有力臂膀中。 

《迷幻.巴黎》不需要導聆,音樂本身已經足夠了。 

整場音樂會從不失去對「聽覺」的單一專注,甚至充滿了「視覺」的激情。女高音謝孟潔以張力十足的肢體,牽引我們主動聆聽,不論是顫抖的指尖、勾纏的手心或柔軟有力的雙臂,動作之大,卻一點也不誇大虛假。這項專業之舉,並非有意地產生舞台距離,而是親暱地將聽眾懷抱入懷;我們在生命中體驗過的失神、憔悴片刻,謝孟潔總能在眨眼間轉換性格,低音揉合真摯情感,高音叫人愉悅歡欣,細膩地雕刻情境的色調與冷暖。 

面對歌者的強大氣場,鋼琴家吳明靜堅定毫不畏懼,她眼前有畫面,腦中有聲響,音色瑩潤透光,寧靜與靈動間收放自如。杜帕克《邀旅》的內聲部是主角交錯現實與幻夢的路徑,德布西〈淚淌我心〉的雨滴嚐起來有淚的苦鹹,浦朗克〈小提琴〉結束時的提琴撥奏,是讓女主角沈浸在甜蜜妄想時回神的開關。樂音隨著呼吸的脈動有著明確的目的與方向,兩位演出者猶如執導一部電影,不論是演員走位、燈光角度抑或是鏡頭的焦距,早在聲音「奏響」之前,便事先溝通完備。當聲音的「方向」明確,音樂娓娓道來時,在演出者與觀眾之間產生了會合——或許聽不懂法語,但那個當下我們可以感受到情緒的振幅、生命的悸動——那是一股不需要其它語彙補述的力量,令聽者靜默,走進演出者共構的畫幅。我想這便是為什麼當演出者雙雙離場後,觀眾自方才迷幻的境界裡回神了,開始滔滔不絕地與鄰座分享剛剛的體驗,甚至連德布西〈木馬〉裡激動的琴音與快速的呼吸,竟也讓我在觸鍵停止的那一刻心如擂鼓。 

舞動的雙手加上濃烈的演奏慾望,聲響在來回擺盪,推波助瀾。除了縝密安排的畫面感,鋼琴家同時保有舞台上的彈性,當聲樂家做出預料之外的詮釋時,也能調整步伐,穩穩接住下墜的音符。另一點有趣的是,在演出浦朗克《平庸》時,聲樂家選擇端譜上台,相較先前背譜演出,雖然肢體動作不減,譜架在前「遮擋」身體的畫面似乎形成了一張薄膜,稍稍隔絕掉與觀眾的互動魅力。 

經驗過美、喜悅和愛的人,雙手捧起他認為最美好的事物,以音樂當作媒介來傳遞。不用花俏的視覺效果,不因高超技巧產生疏遠,僅渴望與聆聽者緊密對話,讓一瞬執著成為永恆。雖主題名為《迷幻》,卻比我以往聽到的任何演出都來得真實。 

註解:

1. 筆記於2022年10月,依稀記得當初演講題目為論文寫作相關。講者節錄自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一書,〈斯萬之愛〉篇章。


《迷幻.巴黎》藝術歌曲之夜

演出|鋼琴:吳明靜、女高音:謝孟潔
時間|2023/10/26 19:30
地點|臺中國家歌劇院小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儘管演奏精彩,它實際上卻脈絡模糊、欠缺引導,使觀眾有些走馬看花,並未真的讓人「聽懂」什麼;更多的是,表演團隊對於現代音樂的一腔熱血與盲目投入,而這份熱情未能化作音樂推廣的動力。
8月
08
2025
阿雷西的演奏看來始終帶有一種輕鬆感;長號的音域寬廣,但發聲、變化音域時的準確度,有極大的挑戰度,阿雷西看來彷彿毫不費吹灰之力,輕易地就登上了喜馬拉雅山。
7月
30
2025
NSO這次如此完整又精確的音樂呈現,搭配上目前看來是最能掌握音樂廳舞台的歌劇導演和製作團隊,必須說NSO的歌劇音樂會,終於突破了以往因為音樂廳場地受限的魔咒
7月
22
2025
我不會認為,這種混雜不定的演奏(唱)風格是不妥的,因為究其根本,《荷蘭人》自身便是一齣重組秩序、雜異且流動的作品。《荷蘭人》作為華格納邁入成熟期的分水嶺之作,它上承序曲—宣敘—詠嘆調—合唱等分段鮮明的傳統編碼歌劇(number opera),下啟連貫流動的樂劇(Musikdrama)形式,是對於歌劇傳統秩序的鬆動
7月
21
2025
2025《打擊樂與他的好朋友們》 為一場融合古典、探戈、爵士、原住民、印度、搖滾、流行多元風格的跨界音樂會,展現打擊樂豐富的表現力及具有包容性與融合性的特質
7月
20
2025
在觀看《寄聲之廟》的體驗裡,聲音和樂曲非客亦非主,而是藝術家理解並重構信仰的意志體現。在這個虛構且高度意象化的民俗現場,觀眾和藝術家彼此共鳴。
7月
03
2025
先以整體而論,獨奏的表現相當優秀,尤其是在抒情樂句的處理上,例如第一樂章第二主題,句尾的大跳八度高音不僅音準扎實且音色清麗,在情緒的收尾上更是有著無窮餘韻
6月
09
2025
故事作為鉤子,鉤出情感的洪流,感官如藤蔓觸碰人的內心活動,眼睛看不見空氣,但依然可以感受到風的流動,耳朵聽不見光,卻可以感知語言的溫度。無垠黑暗之中,無語凝噎,卻已淚千行。
6月
03
2025
蔡雯慧的演唱柔中帶剛、含蓄但堅定,表達出她的人生哲學以及對極圈生活的觀察,溫暖而有穿透力的歌聲搭配李成員的電貝斯伴奏相得益彰。
6月
02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