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向引領之門 《2012無門之門》
6月
18
2012
2012無門之門(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673次瀏覽
謝東寧

傳說精通星相的古馬雅人預言,2012年12月21日,世界末日將到來,雖然這天尚未到來,但「2012」早已成為靈修界之一門顯學,各派大師推測、預言、解釋,各方門徒潛心研修,各式心靈課程,希望能找到末日前的救贖,甚至連臺灣劇場界也不缺席。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從2009年,開始連續四年創作的「瑪雅末日預言2012」系列,包括《夜之祭典》2009、《光之祭典》2010、《黃金之門》2011,及日前於「優人神鼓」經營的表演36房--頂樓小劇場,演出的最後完結篇《無門之門》。

演員都是莫比斯的創團演員,包括李子建、梁菲倚、張藝生、鄭博仁、黃子翎,及友情支援的禤思敏(圈圈),而擔任導演及主角的是,劇團擊樂總監李子建。一進劇場,看見挑高的舞台上方,懸吊著許多白色細條棍棒,圍成圓形的表演主要區域,及用木棍區隔的三個通道,觀眾席也就被分隔成如古希臘劇場,扇形的的四個區域,還是延續了系列前面作品的環境劇場概念。

整個場域被海浪加風嘯的混音,及背景人聲吟唱神聖包圍,背景螢幕則投射著能量(光)的影像。開場時演員坐成一排,每個人開始從時間的遠古過去,追溯到此時此刻的演出當下,這個當下是現代都會的我們,不斷被時間追著跑,汲汲營營地在追求著自己也不知所以然的生命,然後忽然入口大門打開,出現了星際大戰中的黑武士,他跟身穿白衣、頭帶科技半面具,迷失在現代社會中的男主角,進行了一場黑白辯證的求道之旅。這是一個帶有導演自傳式的個人體悟,用戲劇、舞蹈、武術、音樂(歌唱、擊樂、吟唱…)及造型等方式,敘說著「七道門」的寓言式故事,這種方式,也相當類似於莫比斯之前在蘆洲李宅,演出的《十牛圖》中的十幅圖畫、十個故事,都是關於修行的不同階段、不同體悟。

但是在觀眾席,筆者實在一點也無法進入這趟旅程,因為當劇場成為道場,所有意義的指向,都只能朝唯一的真理,而渺小的我們,都只是在路途之中,這種單向性、早有答案的劇情,絲毫表現不了正邪一體、善惡混雜的人性,反而是一廂情願地,用善良光明來掩蓋醜陋邪惡,但劇場表現的是「真實」的世界,而不是「理想」的世界。

可是看著眾演員們臉上發光,單純賣力地用可愛的方式,全能劇場式地十八般武藝賣力展現,包括精緻的舞台、燈光、服裝、音樂、影像齊心配合,所有人眾心成城地完成這趟「無門之門」之真理之旅,也不禁懷疑,自己是不是誤闖門徒聚會,不得其門而入之外人。

劇場的功能很多,求道過程當然可以成立,譬如演出釋迦牟尼成道的故事,佛教信徒相當如沐春風,但是如果放在劇場藝術的範疇,藝術本身卻才是主體(而不是「道」),劇場要對話的,是劇場的形式與歷史,是劇場元素的使用與內容,是反映當下人們所存在的社會與生活,而透過如此種種所呼喚的,最後即使與求道過程殊途同歸,但是路徑絕對不同,所以,道場無法是劇場,但劇場卻可能「隱藏」道場。

《2012無門之門》

演出|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
時間|2012/06/16 19:30
地點|台北市表演36房 頂樓小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我認為《老派日常》說的是「我」與「我們」的「日常」故事,漫遊、聆聽過程中,店主、城市行走的路人、其他觀眾等都是劇場的「敘事者」,在這種極為普通的新舊交疊的日常裡,以城市的枝微末節作為象徵,得以體會、再現人與地方的溫度情感。
12月
19
2024
此刻回想《青春》,整體抒情風格的表現突出,舞台景觀與調度流暢鮮活,可列為個人近年觀演經驗中存在感相當強烈的小劇場作品;至於「青春是什麼」,或可視其以萬花筒的繽紛剪影回應此自設命題,可惜文本內容涉及時代記憶幅員與政經變遷廣泛,整體脈絡編織手法略顯隱晦、模糊
12月
18
2024
乍看之下,舞台上徒留物件,其他劇場元素,如演員、對白與調度,全部退位,彷彿是劇場中的美學實驗,實際上是向劇場外的世界隱喻了一場由下而上的革命預演。
12月
16
2024
水的流動、直擊心靈的片段式演出,從疾病、死亡、衰老,親情陪伴的痛苦到釋然,當觀眾能夠真的走上台去感受不同位置的角色,或許才能真正跳脫自己墨守成規的觀點,在即興創作與互動體驗中感受到生命的衝擊與真實
12月
12
2024
無論是《他和她的秘密》的論壇劇場(Forum Theatre),還是《錯・季》與青少年共同參與的集體創作,皆致力於構築感性共享與對話的場域。透過戲劇過程的推進,創造出新的感知方式,促使參與者對現實困頓進行超越與重新想像。
12月
12
2024
針對作品的意義來討論,本劇唯一的主題即是劇名,略顯單薄;縱然譯導楊世彭認為除了「真相」,還更深層討論了「謊言」的意義【1】;然則,也僅是一體兩面的層次。
12月
10
2024
從前作到此作,都讓人感到作品內裡含有一股很深的屈辱感,源自非常厚重、塵積的離散與剝奪,譬如當看到阿梅和Briggs在仿新村屋構的舞台上性交時,那是我們都有感的,殖民的傷痛。為什麼那麼痛的話要由女性來說?
12月
09
2024
讓我們能夠更進一步看清與推進思考,本劇所嘗試對話的當代難題:究竟什麼樣的「人」、「者」或者「眾」,才能夠在這個時代有效地統一起「沒有歷史」的主體形象,使之成為有效地置入歷史,乃至介入歷史的主角?
12月
09
2024
對導演來說,歷史事件的晦澀之處不只出自文化或歷史上的距離,更在於缺乏言論自由的討論正當性脈絡,就像大多數人明明知道這樣是有問題的,卻因為服膺於現實而陷入「雙重思想」(doublethink),導演也面臨了該不該解構議題的困境。
12月
09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