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空間自己說故事《香蘭男子電棒燙》
11月
30
2020
香蘭男子電棒燙(斜槓青年創作體提供/攝影田豫榮)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382次瀏覽
黃馨儀(2020年度駐站評論人)

台南的國華街,無論對在地人或觀光客來說,都是尋找台南美食的重要街區。在不長不短的國華街上,座落了市場,更密集地聚落商機、縮影生活。市場凝聚了人們的需求,也記憶了常民情感,尤其在住商混合的台灣,「市場」不只是單一樣貌,更複合了日常。

香蘭男子電棒燙(斜槓青年創作體提供/攝影田豫榮)

行經國華街,在熱鬧的食販與商店間抵達永樂市場。《香蘭男子電棒燙》演出集合處半隱藏在轉角的店面之間,於通往市場二樓的樓梯之前。而演出也於此開始:如同說書人,林謙信拉著小提琴現身,引領我們穿越市場的平面層。跟著琴聲的旋律,我們行經了未曾料想過的「隱藏市場」,對比於前街的熱鬧與人潮,雖然也在一樓,但市場的後半部多拉下了鐵門或是閉鎖著木門,寂寥、卻不荒涼,行往二樓,更是不曾想像的生活面貌,扇扇木門整齊靜謐地區隔著每戶的生活空間,有些門戶開展,顯現了廳堂的神佛,或是起居的空間擺設。生命繼續著,但時間好像在此凝結,一個恍神以為回到了想像中的六○年代。

在穿梭中我們也遇見了生活在這裡的角色,有實際的居民、也有虛構的人物──他們帶著面具,不難辨認,雖然誇張卻也意外符合這真實卻又魔幻的市場空間。《香蘭男子電棒燙》選擇維持了這樣的時間縫隙感,整場演出皆無有語言,或由樂手以樂音帶領,或跟著角色遊走經歷,在真實與虛構之間讓永樂市場這個空間自己說故事。

上了二樓我們遇見了金勇阿伯,抽了籤分成兩隊,一隊跟著理髮店老闆阿霞的孫女奈奈子前行,另一對跟著理髮店學徒昭雄移動。我在奈奈子這一組,跟著她回到了家,在走廊上隔個透明的窗扇看著阿霞的猶豫,擺盪在自己的幻夢與關閉理髮店的掙扎。下一個部分則是受奈奈子邀請,走上狹窄的木頭梯進到樓中樓的少女房間,看見女孩的(有點變態的)愛情心思:她一直都都暗戀且偷窺著昭雄,書寫著戀愛金句與情書,期待一個告白的機會。對比於有距離地觀看和猜測阿霞的決定,在奈奈子的房間裡我們直接參與了她的心事,甚至作為軍師,協助寫下情書內容或是幫助決定穿搭。即使可作為的有限,但在這歷程之後難免就與角色連結在一起,並且期待她的下一步舉動。

香蘭男子電棒燙(斜槓青年創作體提供/攝影Ken Photography)

而下一站我們進入香蘭理髮廳,看見昭雄在準備開店,也看見他與另一學徒的相處,進一步帶出了傳統理髮店的一些貼心小服務:熱毛巾與折毛巾的技巧。當然,還有奈奈子試圖告白、卻又弄巧成拙的可愛場面。這一場的最後收束在阿霞入店,表達想要頂讓出租的心情,並且服務了在路上「浮浪貢」的金勇。最後我們跟著只能以(從店裡偷偷抽取的)衛生紙當作酬勞的金勇離開,回到二樓的公共廊道,喝茶、幫助昭雄晾毛巾,並且見證他和奈奈子的交往。最後,阿霞帶著另一組觀眾前來,將理髮店交付給昭雄,踏上旅途去實現自己環遊世界的夢想。

當空間本身已經如此有趣與陌異,沒有語言作為直接解碼,反能給予觀眾更多的想像與觀察空間,也更激發接收演出的感官。據此在表演上,除了音樂性的支持,表演者因應面具也需要有對應的身體表演,展現反映真實卻又詼諧的身體語彙,給予理解的線索,並維持空間所帶來的虛實魔幻。

只可惜,除了有受過小丑訓練的周韋廷(飾演奈奈子),另外幾名演員有時候身體較為演出斷落,而無語言演出節奏感至為重要,在部分長場景中不免感到有些拖沓冗長。不過這或許不完全是表演的問題,也是《香蘭男子電棒燙》整體敘事軸線的編排較為鬆散,或許是為了呈現如常而沒有特意強調精實;有些互動也稍嫌刻意,讓感受卡在中間(比如金勇伯泡茶給大家喝的橋段,但茶水是溫冷的、也泡到近乎無味了)。

然而劇組將永樂市場的空間運用得宜,藉由五名人物的關係,巧妙地在文本中展現此處的空間狀態與特性:無論過於靠近而因此缺少隱私的狀態(所以奈奈子才可以如此輕鬆偷窺昭雄)、狹小空間的智慧使用、開放空間的公私轉化,當然還有像理髮廳這樣的傳統行業沒落狀態。像是永樂市場這樣被時間封藏也封藏了時間之所,涵養著過往庶民性的陳舊與人情,雖然可能被視為落後於時代,然對應冷漠的現代社會卻難免閃現著一種莫名溫暖,在直覺的批判後給予思考的後勁:金勇伯偷衛生紙的不乾淨之舉,卻是為了提供「乾淨的衛生紙」給公廁。

到底什麼進步的?什麼是落後的?《香蘭男子電棒燙》其實並沒有討論這個問題,也沒有陳述介紹空間歷史,卻在讓空間說話的過程中自釀滋味。沒有追憶、沒有質問,只是讓想繼續的人傳承、想夢想的人道別。近幾次看斜槓青年創作體的作品,都不免感受到來自創作方的溫情與敬意,就此也都找到適合的形式協助創作發生。這次如此進入居民空間演出,很需要居民的接納與支持,跟著角色遊走時確實感受到在這裡的居民都以自己的方式共同存在了,無論是否主動參與──那張市場管委會公告的演出資訊與租金繳納,也以另一種方式讓他們的存在不只是「高層次」的藝術介入,亦有平等現實的合理性。

2020年台南藝術節以「為了在此相遇」為題,而《香蘭男子電棒燙》奇幻且親和地對應了這個命題。雖然「談」永樂市場確實比香蘭男子理髮廳多上許多,但在這七十分鐘間,我們確實一起遇見了這個隱密的生活場域,以及在這裡生活的人們的一種樣貌。

《香蘭男子電棒燙》

演出|斜槓青年創作體
時間|2020/11/22 18:30
地點|台南永樂市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香蘭》為我們展示一項夕陽產業所能抵達的距離,從產業沒落、保存精神轉開文創商店,到斜槓青年創作體與「香蘭男子電棒燙」合作創作本劇,地方的溫度持續保溫,可能性的創發與如何抉擇息息相關,也許選擇放下或重新出發並非可惜,應該質疑的是:什麼阻礙著我們難以面對時局變遷的必然性?(楊智翔)
11月
30
2020
《上樑》演繹的與其說是勞資關係,不如說是創作者內心戲的兩種掙扎。而最為荒謬之處,還在於這種理想與體制的二選一,居然是讓工人的身體代為殉道,以維持創作者站在反體制立場上的純潔性。
6月
30
2025
本劇意圖戳破的人性,就這樣縈繞在兩人迥異的身分之間。顯然,小天是真心想幫忙,但我們卻也很難指責意欲維持尊嚴的阿修有什麼過錯,一切只因這幢大廈的結構已扭曲到讓任何善意,都只能被錯解為上對下的傲慢。
6月
30
2025
《上樑_下工後的修羅場》在舞台上創造了一個現實世界的模型,有相當豐富的細節,卻少了些粗糙的真實感,主人翁的際遇,令人感傷,卻難有深切的同感,如果有社會批判的意圖,也稍顯失焦。
6月
30
2025
本次演出試圖以魔術與戰爭這兩個規模懸殊的想像間交織張力,輔以演員的生命經驗敘事,直面觀眾並揭露出關於世界鮮為人知、或眾所皆知的秘密與真相。
6月
23
2025
相對於《騷動之川》以精密的當代語言,攪動邏輯,最後發現暴力最深沉處,無言可表;《落頭氏》則從古老東方傳奇中提煉身體與聲音,創作全新的意象,調動感官,超越語言邏輯的限制,開啟觀眾隱匿的記憶與經歷。
6月
18
2025
當天現場的大量互動,幾位演員親切平易,通過劇情設計和美食雙管齊下,鬆動了無形的觀演界線,純粹的觀眾設定已經消失,成為兩批各有不同任務的參與者
6月
16
2025
挽回人世間的正義,理當如此——但死者能否有?《騷動之川》便是意圖把它昇華到神思境界,召喚萬物齊運的感素;端看首幕的女神到幕終的女童,一個令人矚目的美學扣環。
6月
12
2025
而在本屆作品中,我們得以從中反思作為一個表演藝術工作者,回歸到表演藝術的本質,最核心的價值,在於先以演員為中心的基礎,如何真心面對、真實挑戰關於表演這個行為所應具有的思索。
6月
11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