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繁為簡,餘韻迴盪《奪嫡》
12月
18
2019
奪嫡(臺灣戲曲學院臺灣京崑劇團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550次瀏覽
林立雄(特約評論人)

《奪嫡》是編劇吳明倫的劇本,這次的演出版本是修整自其獲教育部文藝創作獎的《楊廣奪嫡》。《奪嫡》源於隋煬帝楊廣扳倒太子楊勇的故事,在歷史上,能夠與之並列者還有唐朝的玄武門之變、明朝的靖難之變等。而在當代學術界對隋代歷史的研究提及,楊廣奪嫡一事的記載,事實上是帶有後代史官的渲染與取材方向的問題,其實藏有相當多的創作成份;但,創作的其中一種可能,本就是在歷史事件中找尋縫隙、見縫插針的一種想像,這正好是吳明倫借之創作的最好空間。

「楊廣奪嫡」這一歷史事件有相當多能關懷的視角,不過吳明倫在創作時似較以「人」為出發,放棄大背景的論述,巧妙地將視角凝聚在「奪嫡」這一事件背後——為什麼奪嫡事件會發生?為什麼手足會相殘?最後,隋文帝楊堅與獨孤皇后何以遭受楊廣的算計?在教育部文藝創作獎獲獎作品的原稿中,我們可以在第九場的奪嫡、繼位之後,看見很多的「聲音」(比如楊堅、楊勇、獨孤皇后)出現,說到「楊廣現在可以笑了」,似要試圖創造詭譎的氛圍,帶著些許後設的理念在裡頭。

經過修整之後,劇中人物僅留存隋文帝楊堅(黃昶然飾)、獨孤伽羅(顏雅娟飾)、楊廣(王璽傑飾)與楊勇(孫顯博飾),讓全劇更凝聚在這四位重要人物身上,簡潔卻不簡單;全劇的氛圍、意旨也變得更加深沉,人性的黑暗也在「留白」與「不說」之間,透露出更深層的恐懼、害怕。《奪嫡》可以說是變得「簡單」了,但劇中那值得思考的厚度並沒有被改變,主要是修整後劇情的連接緊湊,衝突向上堆疊,高潮最後迸發,不再額外添加後設的囈語,因而觀後仍能讓人感受到餘韻後強烈的後勁。

全劇經營在楊廣如何算計,最後奪走楊勇的太子之位。楊廣的次子身分、楊堅的偏愛、孤獨皇后的偏私、楊勇的毫不設防,呈現在劇中四位人物的描寫;其中,楊勇與楊廣還算得宜,不過楊堅與獨孤皇后的心理層次卻稍嫌不足,以篇幅小且濃縮的編制中,不免會有些功能化。比如為什麼楊堅偏愛楊廣?獨孤皇后為何又愛楊勇?獨孤皇后最後選擇相信楊廣的內心轉折仍不夠強烈,或許,未來再演,可以往這一層面再思考補足,全劇會更加驚心動魄,甚至對人性的提問可以看見更多層次。

除了文本以外,值得一提的是四位演員在本次演出皆有出色表現。其中,演出楊廣一角的小生王璽傑,比起他於過去演出傳統戲或新編戲時,都有很大的進步。主要是相較於過去,以及本劇的其他演員而言,「嘴皮子功」的表現確實有明顯的亮點,每一張口、噴口,都相當清楚漂亮。編腔為王璽傑在唱段中安排了幾個高腔也都唱得相當精準,亦相當襯托人物內心情緒表現。雖然楊廣一角,並沒有太多厲害困難的身段安排,但他藉由掌握整體節奏,以及詮釋人物的角度面向,讓楊廣被形塑的相當立體──壞不只是壞,而是有層次、經過堆疊的,這點對於一位青年演員來說並不容易。

最後,或許是因為劇本設定或是書寫的關係,並不是所有演員都以「韻白」進行對話,而是楊廣、楊勇以「京白」(又或者說是字正腔圓的中文、話劇對白)對話,楊堅、獨孤皇后則以「韻白」對話。雖然,這對於習慣於看傳統戲的觀眾而言可能會有點突兀,但話劇化的對白,反倒能夠讓人物的表現變得更生活化、更貼近觀眾,甚至讓人物的形塑變得更加立體而不帶疏離感。整體而言,《奪嫡》是中規中矩的,雖然實驗成份不高,但端看編劇如何好好說一個故事、演員如何穩穩形塑人物,亦何嘗不是一種好的呈現?

《奪嫡》

演出|臺灣戲曲學院臺灣京崑劇團
時間|2019/12/08 14: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3102多功能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整體而言,《奪嫡》符合臺灣京崑劇團近年來的演出選材特色,並以家庭關係來看家事與國事的連動性,無論是選材、議題操作,或是演員表現都有亮點,劇本亦有成為大型製作的潛力,或許可以期待此劇本在未來的重新修編與擴大後,以另一種風貌呈現給大眾。(蘇恆毅)
12月
18
2019
《崑崙盜兵書》在史料罅隙間大開腦洞,透過「轉世」銜接神話與歷史,即便史實比例並不高,但依然可以與《穆天子傳》、《史記》等古籍記載相互呼應,充分展現編劇對史料∕戲劇、歷史∕虛構的掌握與轉化能力,堪稱近年來古冊戲的新編典範。
7月
29
2025
聖淵戲曲藝術坊《孫武子下山》巧妙平衡戲段冷熱,將老生文武做表融入情節轉折,展現出演員從行當技藝出發,嘗試混合兩種行當屬性共構一角的個人化再詮釋。
7月
28
2025
《文武天香》在這次的版本裡,因為角色關係的變調,在演員表現上產生了新的逸趣,劇作核心從情愛流轉衍生出新的流變——逃逸美學。愛與自由從創作命題的理想問題,轉化為辯證關係
7月
23
2025
真正獨特之處,是此作依循古典歌仔戲結構形式,卻深入核心思維以求突破,以自由意志挑戰既有體制。自此,作為創作者不畏權勢、自由表述的「身分責任」,取代倫常階級的封建定義。所謂「守本分」,不再是臣服於體制,而是忠於信念的堅持。
7月
23
2025
《尋》結合過往被劃分於不同領域的影音實踐,直球對決編導提出的布袋戲傳承問題:如何在不同技術元素間進行有效調節,使各種力量的消長既相容、又能共構出表演的敘事張力。
7月
21
2025
《雙身》自序幕起,即大量使用意象破除既有的性別框架,也挑戰傳統歌仔戲大多是「忠君愛國」的母題,展現青世代對時代議題的關注與對傳統技藝的創新。
7月
20
2025
整體上,《絃斷鹿台》在音樂設計、舞台特效、服裝配置、還有演員的演技、身段、唱腔等方面都非常完整,整體劇情架構也不錯。除了細節略有不足,人物設計缺乏情感變化外,作者仍給予極高的評價。
7月
20
2025
劇本語言風格的不統一,這個問題在上半場較為明顯,唱詞使用較為文言、甚至有些晦澀的詞,說白則帶有心靈雞湯似的現代語言,唱詞和說白本身也呈現一種「雙身」的狀態。
7月
14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