躍動的笙音《笙動、生動‧感動的聲音》
2月
21
2019
笙動、生動‧感動的聲音(蔡輝鵬笙動樂團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18次瀏覽
蔡佩娟(表演藝術人士)

大多數的人們總害怕邁向年長,因容貌多了皺紋,體力不再,時間似乎也無法再大把揮霍,這一切,都讓人抗拒衰老。然而,音樂卻像陳年的酒,愈釀愈香,隨著時間的累積,演奏家們更加了解如何在樂曲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並用自己的詮釋方法演奏樂章,且越到中年,看待事情不若年少時的衝動冒失,而是懂了世事,成為圓融的人,表演也因此愈臻成熟。

此場音樂會是蔡輝鵬笙動樂團的創團音樂會,蔡輝鵬退伍後通過招考進入樂團工作,後到各國中小指導國樂團,一路皆是音樂陪伴自己走過,於是,雖年屆知命,但為了藝術環境盡一份心力,蔡輝鵬創辦了笙動樂團,且期許自己並不只是個笙樂團,更是一個國樂團。

因應自己身為笙演奏者以及指揮的兩種身分,蔡輝鵬在上半場以笙為主角演奏了笙重奏、絲竹室內樂,而下半場的部分則以樂團為主,並擔任指揮一職,詮釋四首經典國樂團樂曲。

上半場,筆者最喜愛的樂曲是《中年的浪漫》,此曲甚是有趣,不僅結合戲劇元素,更讓音樂似斷非斷的延續著,從一開始古琴緩緩演奏,並靜待其他團員的來到,卻沒想到二胡演奏者拿了個酒杯搖搖晃晃的走了進來,後見到古琴認真的練習時,才擱下酒杯,加入演奏。

此曲的舞台設計是個輕鬆的練習場所,團練的四人有人提早、有人準時、有人姍姍來遲,完全顯露每個演奏家的個性,古琴沉穩、Bass俏皮活潑,而笙則相對嚴肅,面對大家嬉戲胡鬧時,仍認真的練習著。在樂曲進行中,筆者觀察到,樂曲的慢板以古琴曲《酒狂》為基底,當古琴演奏主旋律時,其他樂器則以自己的方式加入演奏,如笙以副旋律般遊走在主旋律週遭,不搶戲,可存在感十足,相較笙與古琴的認真,Bass與二胡卻多次在演奏與飲酒間游移,尤其是Bass,常趁大家不注意時偷喝幾口,逗趣的模樣讓觀眾不禁莞爾。

下半場的合奏樂曲,讓筆者印象深刻的樂曲是《竹歌》。《竹歌》是一首常出現於音樂比賽的合奏曲,優美的旋律以及演奏程度極適合學生參加比賽,然這首較為油膩的樂曲,卻在蔡輝鵬的指揮下令人耳目一新。指揮速度一下,樂團很是流暢地演奏著,筆者雖詫異其演奏速度,可整首樂曲在蔡輝鵬的指揮下,細節之處也處理的相當好,顛覆以往《竹歌》給人緩慢並有些憂傷之感。

整體而言,這是一場精彩的音樂會,不僅呈現笙的多種樣貌,也讓觀眾欣賞其累積多年的指揮成果。最後,筆者想說的是,雖無法完整的評論完每一首樂曲,可筆者從樂曲的詮釋、節目的安排中聽見蔡輝鵬對國樂的堅持與用心,那是讓人無法言喻的感動,也是文字無法寫出來的溫度。

期待蔡輝鵬笙動樂團未來的發展,即使還有一段長路要走,但相信這份感動人心的聲音能一直持續下去。

《笙動、生動‧感動的聲音》

演出|蔡輝鵬笙動樂團
時間|2018/12/25 19:30
地點|大東文化藝術中心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這種策略不僅容易忽略那些在異鄉成功落地生根或最終凱旋歸來的移民圖像,還可能落入同質化早期移工與當代難民的歷史脈絡及時代背景的危險,簡化了各自情感與心境的複雜性,使其成為鐵板一塊。
11月
11
2024
透過這一系列在臺灣的巡演, “melodies”將「中央線」的演奏風格介紹給本地樂迷,演出現場幾乎是座無虛席,說明了實驗性強的音樂風格和表演形式是有市場的。這也激發了我們思考:在臺灣,聽這類音樂風格的樂迷,未來有沒有可能成長、茁壯?
11月
07
2024
楊曉恩和幾位日本樂手的合作演出,不但見證了本地爵士演奏的高品質,也讓臺灣樂迷看見臺北與東京之間,透過同台演出培養出來的珍貴情緣。我期待未來的臺日交流不但能滋養本地創作,也能提升樂手們在國際間的能見度,讓臺灣的爵士樂成功地走出去。
11月
07
2024
鋼琴手曾增譯流暢的即興、潘查克熱力四射的節奏,以及貝斯手藤井俊充迷人的低音線條,以及蕭育融出色的吉他演奏,都為整場演出增色不少。他們成功地襯托了潘子爵的演奏,打造出一個充滿活力的音樂場景,堪稱本年度流行爵士音樂會的代表作。
11月
01
2024
幕聲合唱團應該是全台唯一由音樂系聲樂主修的純女聲組成的專業合唱團。她們專精的聲樂演唱技巧,學院舞台肢體訓練的出身,在舞台上展現出令人印象深刻的風貌。團員們擁有極為細緻多變的音色,更有能力詮釋不同風格、時期或語言的曲目,這些作品對她們而言不是一座座需要奮力攀爬的高峰,而是一件件可以用心雕琢的藝術品。
10月
28
2024
作為系列舞作的階段性觀察,除了選擇深入作品仔細剖析外,若能從產製脈絡直搗創作核心,試圖結構化作品本身,或許可以進一步聚焦當中的文化生產過程,藉此留意其間形構的「原住民性」主體思考――亦即如何與族群性和後殖民情境互相對話
10月
23
2024
明明導演的設定是流行文化上辨識度極高的1960年代,為什麼這樣一齣「寫實歌劇」,在視覺與戲劇上的呈現卻充滿了不寫實感?雖然國外歌手不盡完美,但要是有個聲樂指導,事情很可能就會發展得不一樣!
10月
23
2024
要帶領一組成功的大樂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何控制和聲之間的平衡,讓十幾件不同的樂器,隨著節奏有默契地一起呼吸,至為關鍵。透過反覆練習、慢慢調整,尋找「對」的聲音,正是雪莉.梅里卡萊帶給「臺北DIVA爵士大樂團」最寶貴的功課。
10月
22
2024
我們要怎麼返回當初充滿活力、令人振奮的活動規模?又或者——在當前的境況、當下的這個「形式」中,我們如何重新創造出有意義的、有開創性的「內容」?如果音樂節的小規模已成必然,那麼我們如何玩轉手上有限的資源,為現代音樂重新注入活力?
10月
2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