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之淚落在何處?——《英雄淚》
8月
05
2022
英雄淚(一心戲劇團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517次瀏覽

蘇恆毅


《林沖夜奔》這個水滸故事,不管是做為小說或是戲劇,都是相當膾炙人口的故事。在戲曲上,也叫做《寶劍記》、《野豬林》,崑劇、京劇、北管戲等劇種均曾演過。演出內容大抵是以武生戲,且以高度重視武生夜奔時的作工為主,因此素有「男怕夜奔」之說。

一心戲劇團的《英雄淚》即是《林沖夜奔》,但與崑劇與京劇不同,演出上以武戲為基礎,但也將林沖夜奔的始末清楚交代,好讓演員詮釋人物情緒轉折的過程。


英雄夢迴,歷史重演

此戲是為一心戲劇團的兩位當家生行演員孫詩珮與孫詩詠打造的武生戲,因此演出時,是由兩人共演林沖一角,上半場由孫詩詠主演、下半場主演則為孫詩珮。此種多人共飾一角的演出形式,並不罕見,目的或為老幹新枝,或是平均團內當家演員的演出機會,而在一心,則更有兩為當家演員透過武戲各自炫技,以饗粉絲的用意。

既然此種演出形式不罕見,劇中又在上半場中另外安排一個「夢迴人」(由孫詩珮演出)——實則是林沖的內心,或說是已經看穿未來命運的林沖,曖昧地「點化」林沖,並說人一旦過於自信自滿,便會招來禍事,但對於身分,卻始終說著「難道你不好奇我是誰?」「過去擁有此刀的人皆遭不幸」「我只是個過於自信,不明自我的冤魂」等語。甚至在林沖因向夢迴人買刀,後又因帶刀闖入白虎堂而入獄時,林沖更懷疑此夢迴人在陷害自己。但在真相揭穿前,其實已不難了解夢迴人即為林沖。


英雄淚(一心戲劇團提供)

夢迴人的定位和用意是什麼?固然是林沖的心魔,但台詞說自己是冤魂,則必然是已經了解後續發展,而穿越到事件未發生前的時間線的林沖,然林沖為何需要穿越?如何穿越?穿越回去而見到歷史重演的林沖,又對自我有什麼反省?在下半場中僅能看見林沖被押解,最後雪夜奔梁山,並未對這個已事先看過整本人生劇本的穿越林沖的存在有何反省。縱要讓林沖對自己的個性與生命有所反思,亦可在第二、四場末進行處理,無須夢迴人。是而夢迴人此角的劇中定位不明,不若將兩位演員按照上下半場進行分飾,顯得簡潔明瞭。

除了角色安排的邏輯,情節安排也多有讓人不解之處。如讓有孕的貞娘受辱後自縊,可以理解為對夫君的忠貞情愛,但在自縊時,卻未對孩子有任何留戀的表述,彷彿一切只為顯示角色的「貞」而設,情感表達應可再更有深度。

或從劇名「英雄淚」觀之,或許要呈現的是林沖在豪情之外,亦有些許柔情,甚至有些無奈,但這些部分,多僅表現在新編曲〈英雄淚〉三首中,曲文唱完,並無延伸性的敘述,且在後續情節的推展上,大抵集中在林沖從不願違逆政府,直到逼上梁山的心境轉折,柔情與無奈的「淚」幾乎並未在劇中出現,使得劇情與劇名有些許落差。


英雄淚(一心戲劇團提供)


文學劇場與民戲的雙軌發展

除了劇情的邏輯性較為鬆散外,語言與角色塑造也有部分可琢磨。當前傳統戲曲走入劇場,大致上是將戲曲加以「文學化」與「精緻化」,即是將劇本視為文學作品,在語言與情節使用上,都講究文學的美感,搭配演員演出與舞台美術,以達成演出精緻化的效用。從一心過去的年度大戲而言,無論是《斷袖》、《千年》、《芙蓉歌》、《當迷霧漸散》等,都是循此種文學化與精緻化的概念加以呈現,也有不少好評。

但在《英雄淚》中的反派高衙內,此角由孫麗雅跨行反串演出,扮相俊秀,然或許是為了強化此角的反派特質,台詞張揚直接,甚至稍嫌粗鄙,角色塑造亦似心智不成熟的少年,無論是在調戲婦女或是與高逑告狀,全無權宦之威勢、奸臣之險詐,而僅是性格平面鄙陋的角色。

且台詞的粗鄙,若是用在開場四村婦對林沖的(性)幻想上,尚有些許趣味,若用在高衙內,並無通俗之趣,僅有粗魯之感,此點從後續高衙內登場時,觀眾並未因為台詞或演員演出而發笑,可見一斑。而台詞的「俗」,要同時具備通俗與文學性,不失角色輕浮好色但有權勢的身分,雖非易事,但確實可以思考,同時與林沖一角相互對比,使內容更為生動。


英雄淚(一心戲劇團提供)

從以上情節邏輯、語言通俗與角色塑造的這些現象,本劇與一心過去的年度大戲相較,風格迥異。為何如此?或許是劇團想要在文學與精緻化的同時,在舞台上也呈現較偏向外台民戲的演出形式,以雙軌的方式發展傳承。縱是如此,民戲走入內台後,並非不能維持節奏明快、情節跌宕的風格,同時兼顧語言俗而不鄙的精緻性。但要如何做?文學劇場是否能與民戲取得平衡?或許留待未來推出的作品進行參照,會更為清楚。

《英雄淚》

演出|一心戲劇團
時間|2022/07/10 14:30
地點|大稻埕戲苑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樊梨花之所以能度過人生的種種考驗,是因為她有法術可以助其度過難關,而沒有法術的阿傑該如何繼續他的人生?或許《低・俗・畫本》隱隱然地給了答案——心理分析不啻是一種阿傑的法術——但法術要立竿見影,或許在戲中才能辦到。
11月
05
2025
那麼,到底《皇上》的「貴妃醉酒」能否勾連出左翼精神,或者它會是什麼新涵義?就此來看,整齣戲似乎渾沌未明,還是「貴妃醉酒」的木刻畫化便是答案所在,必須從上下文脈絡才能找到它的新意——甚至因此,《皇上》要說的是,我們應超克這個主題與左翼構想,走出劇情享娛,甚至是左翼文藝美學與歷史的侷限?
11月
04
2025
作品試圖藉女性主角呂海英的行動,白描清代臺灣「向海立生」的歷史景象,卻在愛情戲類型包裝下,一步步稀釋她的行動力。呂海英跟李啟明之間的婚外戀情、被阿桂嫂單戀,儘管豐富了戲劇情節,卻讓本應有為有守的女海賊形象,退為「戀愛腦」。
10月
30
2025
動作經由電腦指令同時轉化影像,很大程度地輔助觀眾了解演員身體語言及戲曲程式之表達意象。手持手機作為攝影工具,不可避免的手震造成AI判讀的參數變動,產出影像虛實交錯,恰好達到上述輔助、略為提示之效,不致扼殺觀眾美的想像。
10月
29
2025
雙棚形式上的美學擂台賽中,偶和解了,故事和解了,藝師和解了,唯一沒有和解的就是在視覺與聽覺感官限縮下的觀演關係了。於是,當戲劇主題越是趨向和解與萬物有情,越是凸顯兩種布袋戲美學的差異性。
10月
23
2025
劇本選擇情節密度高、多元角色屬性和跨文化符號並置的設計,藉此獲取兒童觀眾注意力;卻忽略兒童難以短時間消化大量聲光刺激。反而使作品遊走在尷尬邊界上。形式上遠離歌仔戲本質,內容又過度複雜無法讓兒童直接理解。
10月
20
2025
《比目戲情》透過非典型旦行雲仙的角色設計,嘗試從戲班文化與愛情敘事切入,反思行當秩序、職業倫理與性別主體等課題。劇中的戲中戲結構,展現表演和人生的互文,埋下題組:當表演與現實逐漸重合,戲與現實的邊界何在?
10月
17
2025
《皇上還沒來的時候》創造了一個賽柏格(Cyborg)劇場,即時投影、動態捕捉、和生成式AI,誕生於不同世代的多媒體形式不僅是提供技術的基礎,而是以一種有機的邏輯與表演彼此嫁接。
10月
15
2025
紀錄劇場關注真實,也關注真實如何被轉化。《媽吉》透過聲音地景、語言策略與代述手法的應用,以劇場幻化文化記憶的田野,使歷史、技藝、敘事、身體與常民藝術在此聚合。
10月
1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