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達悟母語及硬式搖滾,釋放被壓抑的自我──野東西《溯UNDO》絕種搖滾樂2022飛行演唱會
4月
11
2022
溯UNDO(野東西樂團提供/攝影子達)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565次瀏覽

施靜沂(專案評論人)


此次台東鐵花村的「絕種搖滾樂 LIVE 飛行演唱會」,以實體和直播進行。雖然沒有親蒞台東感受樂團現場,但透過 LINE MUSIC 僅需事先取票的免費線上直播觀演,可說只空出了一些時間,就靠著閱聽裝置在連假開始的夜晚,輕鬆享有「飛行」演唱會帶來之格外釋放的搖滾體驗。

十多年前,筆者剛成為日本搖滾樂團 X-JAPAN 的樂迷時,不認得幾個日文單字,卻常回放樂團的錄影帶、MV、專場演出的現場畫面等。當時的遠端搖滾體驗,已讓人感到整體視覺、曲風縈繞激烈美感的硬式搖滾,似乎更具備足夠的魅力跨越藩籬,於此串流音樂、資訊爆炸的時代讓人駐足鑑賞。

此刻,多少有些相似的音樂,也讓人在不大熟悉野東西樂團的作品時,慢慢開啟對樂團,及其達悟母語專輯的認識。


上半場──道地的硬式搖滾與兼顧形式、內容的反抗

點擊連結,進入「飛行」演唱會搖滾的時間與空間,彼方傳來快速的旋律、老練的硬搖滾編制——效果器的大量運用,結合鼓聲、電吉他與嘶吼的主唱。雖然歌詞是聽不懂的達悟語,但就如同過往接觸外國搖滾樂的經驗:聆聽當下,首先連結的常是旋律與節奏是否讓自己進入狀態,而非有無聽懂歌詞。在接連流暢的兩首調性類似、彼此連貫的〈蘭嶼幣 nizpi〉與〈請你滾 kigey mona〉中,對照達悟語歌詞,則讓人很快地從純粹欣賞、享受的角度,進入到歌詞描寫的情境。

如同我們過往所知,搖滾樂與反抗精神、族群議題有淵遠流長的連結。出自野東西樂團新專輯《溯UNDO》的這兩首歌,也攸關當代原住民族人不願說自己的語言、文化被稀釋、遺忘之心。專輯版本〈蘭嶼幣 nizpi〉的開頭,以效果器、電吉他搭配耆老族語吟唱,不違和地呈現前衛與些許悠遠之感,揭示達悟文化與搖滾元素或也能在音樂中互為主體。現場版本雖無耆老獻聲,但效果器、電吉他等樂器音色及鼓的表現更為豐富、暢快,演唱方面則與專輯版本相去不遠,都以具爆發力、野性的唱法,搖滾出潛藏於表層下激烈的情感波動。


溯UNDO(野東西樂團提供/攝影子達)


有在關注蘭嶼的人則會發現,專輯開宗明義的〈蘭嶼幣 nizpi〉一曲,似有若無地回應近幾年,小島與蔚為話題之區塊鏈、加密貨幣的連結【1】。然而,創作者梳理議題的方式卻非二元的 Yes or No,而是以創作作為提醒:在這個食衣住行育樂都離不開錢的年代,人們對錢的依賴可能遮蔽了生活本身,及許多更重要的事。副歌中以提高的音調、重複的歌詞與重唱族語單字「錢」(Nerih Bi),以凸顯人們想對抗的重複、積累的錢,讓你在乎、看到、想要的錢,讓人變得「為錢而生」【2】,甚至變得終日圍繞著「錢」打轉。以至:

  Ya Man Ta Wa Wu Nuo Da Wu(人和人之間的互動)

  Ya Ji Ma Ji Si Ling Si Ling(怎麼都沒有了溫度[怎麼連打招呼都不理會了])

當錢/利益在許多場合成為衡量事務的準繩,許多情況也趨於令人失望。〈蘭嶼幣 nizpi〉以堆疊於副歌的「錢」(Nerih Bi)再現這類的荒謬迴圈。然而,即使人們自知被利益綑綁、蒙蔽,但沒有「這些」,卻很難在當代社會活下去。類似之金錢、利益導致純樸不再的難言之恨,其實也不只是達悟族人的心聲。

若說〈蘭嶼幣 nizpi〉隱微指涉島嶼文化、社區變遷,接著的〈請你滾 kigey mona〉則相當「個人」。此曲調性承接前曲,情緒更強烈,嘶吼更明顯,鼓聲趨於酣暢淋漓。以歌詞對照現場演出,可以感受到把過往闖蕩都市時受過的氣都釋放出來的痛與爽。從首段「Ya Ma La Yi Ni Wa Si Gu Mu A Na」(我的名字已經被我丟的很遙遠)、「Gu Ma Ji Ta Mo Mo Lan Gu,Ya Jia Sing Ga」(我能清楚的看得見我的臉,我卻不認識我)的詞意可知,歌曲講述的,似為族人青年離家到外地闖蕩的歷程。即使族群平等與尊重的概念已漸為國人共識,但過往大半個世紀,離家的族人因身為少數而遭霸凌,以致越來越失去自己的樣貌,也是不爭的事實。全曲歌詞縈繞著衝突而寫,其中的咒罵對準霸凌、欺人者,族語歌詞則搭配英文的 I KNOW、I KNOW,或是以嘻哈元素,詼諧回應這首仗勢欺人的創作。

如此烈酒般的心情到了下一首歌,前張專輯的〈Terrorist〉,可明顯感到創作者的心境轉變。〈Terrorist〉以中文寫成,即使樂器眾聲喧嘩,但相較於族語新專輯的作品,此曲瀰漫著都會感的「冰冷與危險」,彷彿在城市找不到歸屬的(族)人,易於變成令人不安的恐怖份子/因子。如此不安與危殆,或與樂團後來溯源而上,從母語接地氣、找自己有關。

下半場──混酒般的感性、詼諧及與「上帝」的對話

演出到了中場與下半場,豐富突出的人聲表現蔚為亮點。出自《The Gates Shut Up》專輯的〈SHUT UP〉歌如其名,是回罵壞人的歌。重唱的嘶吼、轉音、破音等釋放的人聲,搭配鼓、吉他、貝斯,展演吵架與對欺人者的不甘示弱。「你還想唬誰 管好你的嘴 你還想唬誰 認識你丟臉」、「喔我的朋友 能不能想個辦法 就請你降低音量 到shut up」等口語的歌詞,也在與樂器的搖滾間,釋放出痛快回罵的爽度。根據樂團,此曲要獻給發動戰爭的國家領導人。接著,特別來賓——太陽下山樂團主唱聖杰所演唱的〈嘿!女孩〉,則以刻意濃厚的菸嗓,表達都會愛情的誘惑與危險。歌詞不長,但表裡不一、瀰漫謊言的氛圍頗與〈Terrorist〉相呼應。

 溯UNDO(野東西樂團提供/攝影子達)

接下來,看似正向的〈Bắt đầu từ nay〉(從現在開始),據說與不雅語言的訛音有關。但樂團填詞的結果卻形成勵志之歌,貼合越南語 Bắt đầu từ nay 的原意,讓團員不禁讚嘆語言的力量。歌中深層對話的歌詞,也從「只不過是自己內心與時間分出結果 你選擇逃避 我選擇留」、「Let It Go 你要走就走 帶走你的懦弱 別再影響我」,逐漸連結上心中的上帝。

整場演出來到倒數第二首的〈上帝 si ya ma ta do to〉時,激昂情緒與樂聲漸趨平緩;母語歌詞將人心脆弱直接告解、袒露於「上帝」面前:「A Fa Yi Mu Ba Ya Gen A Ma Ta Lou Dou」(救救我吧 上帝)、「Dao Mo Na Ba Ji Ta Ma Li Shih Ga Ran Wan Ran Na」(讓我看清楚這個世界真實的樣貌)可謂從都市的痛苦闖蕩之姿,轉變為臣服宇宙、上帝。期盼心靈的洗滌,也盼讚美「主」之際,能獲得永恆的救贖與解脫。

如此感性、信仰與搖滾的連繫,讓人備感在外猛闖,溯流回家後的某種頓悟與迸發;即使不乏痛苦矛盾,但狂野嘶吼、向內挖掘之時,生命本身,或也在這樣的時光中,淬鍊出些許珍貴與值得寄託的什麼......,比如文化或音樂。


註解:

1、蘭嶼在2019年4月中旬發行了蘭嶼社區貨幣──達悟幣(Tao Coin),成為數位原住民示範場域,不過兩、三年來卻少有後續追蹤報導。

2、〈蘭嶼幣〉副歌歌詞如下:

Yi Na Na Nerih Bi Nerih Bi Nerih Bi Niou Ma Na Geng

(你們啊 錢啊 錢啊 錢啊 只想到錢[讓你在乎])

Yi Na Na Nerih Bi Nerih Bi Nerih Bi Niou Ma Ji Ta

(你們啊 錢啊 錢啊 錢啊 眼中都是 錢[讓你看到])

Yi Na Na Nerih Bi Nerih Bi Nerih Bi Niou A Ben

(你們啊 錢啊 錢啊 錢啊 緊抓著錢[讓你想要])

Yi Na Na Nerih Bi Nerih Bi Nerih Bi Niou Ga La Gan

(你們啊 錢啊 錢啊 錢啊 為錢而生)

3、編按:首圖與內文照片為野東西樂團 2022 /04/10 在蘭嶼東清村專場演出

《溯UNDO》

演出|野東西樂團(Wild Thing)
時間|2021/4/1 20:00
地點|台東鐵花村音樂聚落(實體)& LINE MUSIC(直播)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麥考伊.泰納快速切換和弦的手法,對於林奕銘領軍的樂團並不構成障礙,在爬過困難的山頭之後,團員們像是海闊天空般地自由,他們的演奏展現了輕鬆快意的氣氛。
1月
24
2025
若忽略掉擁有高度庶民美學的民戲,打造一個觀眾無法接近的舞台,又如何讓演員真正在觀眾流動性高的場域中,展現表演魅力?而在春美歌劇團一齣賞金極高的演出中,看見的是演員為觀眾創造效果,為自己創造表演空間。
1月
23
2025
在臺灣自由爵士場景尚未完全成熟的時代,原田依幸四重奏為本地樂迷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視角:自由爵士並非是無序的狂熱,而是經年累月琢磨出來的創作,同時也是一套高度風格化,有完整價值體系的藝術語言。
1月
19
2025
而到了下半場,樂團與指揮之間合作得愈發有默契,指揮對於樂團的掌控得宜,樂曲風格分明,將這些歌劇的序曲演奏得十分精彩,細緻又脫俗。可以聽見飽滿豐沛的情感從樂團中宣洩而出,甚或是從團員演奏的表情中,都可以感受到大家與指揮一同盡心也盡興地融入在音樂之中。
1月
17
2025
今晚的土撥鼠室內樂群全員齊聚於舞台上,以他們多年深耕於台灣舞台的經驗,將不同的室內樂形式:四手聯彈、三重奏、四重奏……等等的多樣性呈現,為台灣觀眾量身訂製了這樣一場在聽覺上有著多重享受的「伊比利花園之夜」。
1月
13
2025
今晚所演唱浦契尼的《光榮彌撒》,在指揮吳曜宇細膩的音樂處理下,精彩地詮釋了這部美好的作品。就像是吳曜宇偕台北愛樂青年管弦樂團和台北愛樂合唱團,用他們青春洋溢的音樂向那曾經青春的浦契尼致意。
1月
07
2025
透過對女性作曲家作品的演繹,《Lucy & Girls’ Melody 女作之韻 III》帶領樂迷重新認識長久以來被爵士樂圈忽略的創作,藉此啟發更多人留意音樂裡的「女性」,為臺灣爵士演出帶來更多元的策展視角,以及鼓勵創作的可能性。
1月
03
2025
一個演奏實踐是否有其創造性或獨特藝術價值、其中的技術層面(包含整頓合奏的能力、演奏的技巧)是否頂尖、作為觀眾的自己是否喜歡,這三件事情完全應該區分開來。
12月
20
2024
透過不同的選曲組合,「爵士女朋友」四重奏在這場演出裡以多元的音樂視角為臺北的爵士樂現場注入活力。長笛作為主奏樂器,跳脫了傳統爵士四重奏中薩克斯風或小號的框架,為熟悉的旋律帶來耳目一新的質感
12月
1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