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達悟母語及硬式搖滾,釋放被壓抑的自我──野東西《溯UNDO》絕種搖滾樂2022飛行演唱會
4月
11
2022
溯UNDO(野東西樂團提供/攝影子達)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12次瀏覽

施靜沂(專案評論人)


此次台東鐵花村的「絕種搖滾樂 LIVE 飛行演唱會」,以實體和直播進行。雖然沒有親蒞台東感受樂團現場,但透過 LINE MUSIC 僅需事先取票的免費線上直播觀演,可說只空出了一些時間,就靠著閱聽裝置在連假開始的夜晚,輕鬆享有「飛行」演唱會帶來之格外釋放的搖滾體驗。

十多年前,筆者剛成為日本搖滾樂團 X-JAPAN 的樂迷時,不認得幾個日文單字,卻常回放樂團的錄影帶、MV、專場演出的現場畫面等。當時的遠端搖滾體驗,已讓人感到整體視覺、曲風縈繞激烈美感的硬式搖滾,似乎更具備足夠的魅力跨越藩籬,於此串流音樂、資訊爆炸的時代讓人駐足鑑賞。

此刻,多少有些相似的音樂,也讓人在不大熟悉野東西樂團的作品時,慢慢開啟對樂團,及其達悟母語專輯的認識。


上半場──道地的硬式搖滾與兼顧形式、內容的反抗

點擊連結,進入「飛行」演唱會搖滾的時間與空間,彼方傳來快速的旋律、老練的硬搖滾編制——效果器的大量運用,結合鼓聲、電吉他與嘶吼的主唱。雖然歌詞是聽不懂的達悟語,但就如同過往接觸外國搖滾樂的經驗:聆聽當下,首先連結的常是旋律與節奏是否讓自己進入狀態,而非有無聽懂歌詞。在接連流暢的兩首調性類似、彼此連貫的〈蘭嶼幣 nizpi〉與〈請你滾 kigey mona〉中,對照達悟語歌詞,則讓人很快地從純粹欣賞、享受的角度,進入到歌詞描寫的情境。

如同我們過往所知,搖滾樂與反抗精神、族群議題有淵遠流長的連結。出自野東西樂團新專輯《溯UNDO》的這兩首歌,也攸關當代原住民族人不願說自己的語言、文化被稀釋、遺忘之心。專輯版本〈蘭嶼幣 nizpi〉的開頭,以效果器、電吉他搭配耆老族語吟唱,不違和地呈現前衛與些許悠遠之感,揭示達悟文化與搖滾元素或也能在音樂中互為主體。現場版本雖無耆老獻聲,但效果器、電吉他等樂器音色及鼓的表現更為豐富、暢快,演唱方面則與專輯版本相去不遠,都以具爆發力、野性的唱法,搖滾出潛藏於表層下激烈的情感波動。


溯UNDO(野東西樂團提供/攝影子達)


有在關注蘭嶼的人則會發現,專輯開宗明義的〈蘭嶼幣 nizpi〉一曲,似有若無地回應近幾年,小島與蔚為話題之區塊鏈、加密貨幣的連結【1】。然而,創作者梳理議題的方式卻非二元的 Yes or No,而是以創作作為提醒:在這個食衣住行育樂都離不開錢的年代,人們對錢的依賴可能遮蔽了生活本身,及許多更重要的事。副歌中以提高的音調、重複的歌詞與重唱族語單字「錢」(Nerih Bi),以凸顯人們想對抗的重複、積累的錢,讓你在乎、看到、想要的錢,讓人變得「為錢而生」【2】,甚至變得終日圍繞著「錢」打轉。以至:

  Ya Man Ta Wa Wu Nuo Da Wu(人和人之間的互動)

  Ya Ji Ma Ji Si Ling Si Ling(怎麼都沒有了溫度[怎麼連打招呼都不理會了])

當錢/利益在許多場合成為衡量事務的準繩,許多情況也趨於令人失望。〈蘭嶼幣 nizpi〉以堆疊於副歌的「錢」(Nerih Bi)再現這類的荒謬迴圈。然而,即使人們自知被利益綑綁、蒙蔽,但沒有「這些」,卻很難在當代社會活下去。類似之金錢、利益導致純樸不再的難言之恨,其實也不只是達悟族人的心聲。

若說〈蘭嶼幣 nizpi〉隱微指涉島嶼文化、社區變遷,接著的〈請你滾 kigey mona〉則相當「個人」。此曲調性承接前曲,情緒更強烈,嘶吼更明顯,鼓聲趨於酣暢淋漓。以歌詞對照現場演出,可以感受到把過往闖蕩都市時受過的氣都釋放出來的痛與爽。從首段「Ya Ma La Yi Ni Wa Si Gu Mu A Na」(我的名字已經被我丟的很遙遠)、「Gu Ma Ji Ta Mo Mo Lan Gu,Ya Jia Sing Ga」(我能清楚的看得見我的臉,我卻不認識我)的詞意可知,歌曲講述的,似為族人青年離家到外地闖蕩的歷程。即使族群平等與尊重的概念已漸為國人共識,但過往大半個世紀,離家的族人因身為少數而遭霸凌,以致越來越失去自己的樣貌,也是不爭的事實。全曲歌詞縈繞著衝突而寫,其中的咒罵對準霸凌、欺人者,族語歌詞則搭配英文的 I KNOW、I KNOW,或是以嘻哈元素,詼諧回應這首仗勢欺人的創作。

如此烈酒般的心情到了下一首歌,前張專輯的〈Terrorist〉,可明顯感到創作者的心境轉變。〈Terrorist〉以中文寫成,即使樂器眾聲喧嘩,但相較於族語新專輯的作品,此曲瀰漫著都會感的「冰冷與危險」,彷彿在城市找不到歸屬的(族)人,易於變成令人不安的恐怖份子/因子。如此不安與危殆,或與樂團後來溯源而上,從母語接地氣、找自己有關。

下半場──混酒般的感性、詼諧及與「上帝」的對話

演出到了中場與下半場,豐富突出的人聲表現蔚為亮點。出自《The Gates Shut Up》專輯的〈SHUT UP〉歌如其名,是回罵壞人的歌。重唱的嘶吼、轉音、破音等釋放的人聲,搭配鼓、吉他、貝斯,展演吵架與對欺人者的不甘示弱。「你還想唬誰 管好你的嘴 你還想唬誰 認識你丟臉」、「喔我的朋友 能不能想個辦法 就請你降低音量 到shut up」等口語的歌詞,也在與樂器的搖滾間,釋放出痛快回罵的爽度。根據樂團,此曲要獻給發動戰爭的國家領導人。接著,特別來賓——太陽下山樂團主唱聖杰所演唱的〈嘿!女孩〉,則以刻意濃厚的菸嗓,表達都會愛情的誘惑與危險。歌詞不長,但表裡不一、瀰漫謊言的氛圍頗與〈Terrorist〉相呼應。

 溯UNDO(野東西樂團提供/攝影子達)

接下來,看似正向的〈Bắt đầu từ nay〉(從現在開始),據說與不雅語言的訛音有關。但樂團填詞的結果卻形成勵志之歌,貼合越南語 Bắt đầu từ nay 的原意,讓團員不禁讚嘆語言的力量。歌中深層對話的歌詞,也從「只不過是自己內心與時間分出結果 你選擇逃避 我選擇留」、「Let It Go 你要走就走 帶走你的懦弱 別再影響我」,逐漸連結上心中的上帝。

整場演出來到倒數第二首的〈上帝 si ya ma ta do to〉時,激昂情緒與樂聲漸趨平緩;母語歌詞將人心脆弱直接告解、袒露於「上帝」面前:「A Fa Yi Mu Ba Ya Gen A Ma Ta Lou Dou」(救救我吧 上帝)、「Dao Mo Na Ba Ji Ta Ma Li Shih Ga Ran Wan Ran Na」(讓我看清楚這個世界真實的樣貌)可謂從都市的痛苦闖蕩之姿,轉變為臣服宇宙、上帝。期盼心靈的洗滌,也盼讚美「主」之際,能獲得永恆的救贖與解脫。

如此感性、信仰與搖滾的連繫,讓人備感在外猛闖,溯流回家後的某種頓悟與迸發;即使不乏痛苦矛盾,但狂野嘶吼、向內挖掘之時,生命本身,或也在這樣的時光中,淬鍊出些許珍貴與值得寄託的什麼......,比如文化或音樂。


註解:

1、蘭嶼在2019年4月中旬發行了蘭嶼社區貨幣──達悟幣(Tao Coin),成為數位原住民示範場域,不過兩、三年來卻少有後續追蹤報導。

2、〈蘭嶼幣〉副歌歌詞如下:

Yi Na Na Nerih Bi Nerih Bi Nerih Bi Niou Ma Na Geng

(你們啊 錢啊 錢啊 錢啊 只想到錢[讓你在乎])

Yi Na Na Nerih Bi Nerih Bi Nerih Bi Niou Ma Ji Ta

(你們啊 錢啊 錢啊 錢啊 眼中都是 錢[讓你看到])

Yi Na Na Nerih Bi Nerih Bi Nerih Bi Niou A Ben

(你們啊 錢啊 錢啊 錢啊 緊抓著錢[讓你想要])

Yi Na Na Nerih Bi Nerih Bi Nerih Bi Niou Ga La Gan

(你們啊 錢啊 錢啊 錢啊 為錢而生)

3、編按:首圖與內文照片為野東西樂團 2022 /04/10 在蘭嶼東清村專場演出

《溯UNDO》

演出|野東西樂團(Wild Thing)
時間|2021/4/1 20:00
地點|台東鐵花村音樂聚落(實體)& LINE MUSIC(直播)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演奏者精心設計了樂曲的開頭,結尾自然也不會遜色;飛快的思緒在〈快速舞蹈〉( “Sebes” )層層堆砌,達到終點時,所有人的急促呼吸終於得到了舒緩,果斷而清晰的結尾彷彿軟木塞自香檳瓶噴飛的瞬間,清新、輕盈的氣息隨之呼出,像是三人同時舉杯相碰:「成功了!」
4月
18
2024
這個新的感知形式,從被動接收到主動組裝的變化,其實也是數位藝術的主要特徵之一。數位媒介向來有利於重複、剪貼、混音等行為(技術上或比喻上皆然),讓音樂作品變成了短暫(transitory)且循環(circulatory)的存在,形成一種不斷變動的感知經驗。有些學者也稱此為「機械複製」(mechanical reproduction)到「數位再製」(digital re-production)時代的藝術演進,是數位技術之於欣賞者/參與者的賦權。
4月
12
2024
如同本劇的英文標題《Or/And》,演出從第一景作曲家即自問出「或」與「和」的難題,隨著劇情推演,也道出我們時常用「或」來區分身份,但選擇這樣認同的人,其實同時也兼具著其他的身份或是立場,但「和」反而能將各種身份連結,這或許才是人生的普遍現象。劇情以排灣族的祭典、休士頓的示威遊行來說明作曲家的發現、用與女兒的對話來凸顯自己在說明時的矛盾。
4月
08
2024
雖然缺乏視覺與肢體「實質的互動」,憑著聲音的方向、特質給予訊號的方式並非所有人能馬上理解。但妥善規劃層次分佈,凸顯夥伴作為主體的演奏技巧,不受他人影響成為團隊中穩定的存在,正是鋼琴家仔細聆聽音樂本身,以及信賴合作者所做的抉擇。
4月
08
2024
第四樂章的開頭,在三個樂章的主題動機反覆出現後,低音弦樂示範了理想的弱音演奏,小聲卻毫不壓抑,可以明顯感受到樂器演奏的音色,皆由團員的身體核心出發,並能游刃有餘地控制變化音樂的方向感,而轉而進入歡樂頌主題的齊奏。
4月
04
2024
然而《給女兒的話》創作者卻是從親子關係、身分認同、社會正義議題進入,個人的思維與情感導致思維逆反理性邏輯運算法則,並且藉此找出一切掙扎衝突的解方——主角身為一位母親,擁有臺灣的血統,也長期居住生活在美國波士頓,最後捨棄兼顧的or、選擇堅持自己的and立場。
4月
02
2024
常見的音像藝術(Audio-Visual Art)展演形式,在於聽覺與視覺的交互作用,展演過程透過科技訊號的資料轉換、以及具即時運算特性讓視聽合一,多數的作品中,這兩者是無法被個別分割的創作共同體,聲音與影像彼此參照交互轉換的連動,得以構成音像雕塑的整體。
4月
01
2024
前三樂章樂團在小心翼翼之下,略少一分現今流行詮釋莫札特往往帶有的乾脆,而第四樂章,琉森室內弦樂團的演奏在以往的方正中多了一絲狂野,音樂更為緊湊,在弦樂的快速演奏與木管的長音舒緩之間,有相當理想的平衡與對話。
3月
27
2024
下半場齊瑪諾夫斯基(Karol Szymanowski)的《夜曲與塔朗泰拉舞曲》是相當成功的開場演出,Bomsori也明顯給予得比上半場更滿,與鋼琴的合作也是水乳交融。這首曲子以安靜開場轉至瘋狂,再從多消長沉澱,處處都是難題,也需要好的音樂設計,但也因為音樂家沒有打安全牌,每一個撥弦或是泛音、雙音都讓演出精彩奪目
3月
2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