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下的寓言音樂盒《白鯨記》
10月
22
2016
白鯨記(影響・新劇場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904次瀏覽
李承曄(高雄師範大學跨藝所碩士生)

美國文學巨匠Melvill撰寫的長篇小說《白鯨記》,於19世紀出版,長達一百三十四章的冗長篇幅,以及當中多個象徵內容,對於大多讀者來說,並不是一本容易閱讀的作品。以上因素,讓筆者觀看之前,即便看過不同的《白鯨記》影像作品,但依舊對這次改編充滿期待。究竟這一個經典該如何被搬上舞台? 創作者又如何改編成一齣獻給兒童的作品?

演出一開場,三位演員分別進場,撿起沙灘上一堆的廢棄垃圾,也就是所謂的「海癈」。這一段演出,不同於普遍兒童劇手法,導演選擇放棄大量言語說明,而是藉由聲音與身體敲打物件,製造出不同地聲響,來演繹這段過程。這一段開場,看似沒有語言,卻創造一種能夠吸引兒童閱讀的觀看方式,一步步地帶領觀者進入演出內容。

三位沒有特定腳色的演員,接著以說書人角色,共同演一段故事,這故事內容即是《白鯨記》。小男孩進入到一間老舊房屋,遇到一位神秘老人,經過老人述說一段故事後,小男孩展開一段冒險旅程。在這冒險開頭,先安排一次白鯨與小男孩的相遇。相遇的呈現手法,安插許多元素,首先利用歌唱,描述大自然的美好,其次再使用投影白鯨的動畫在舞台正上方,讓白鯨形體真實顯現出來,第三再利用物件,如塑膠袋製作的海底生物。以上三種元素的組合,讓畫面呈現不同元素的豐富層度,也足以吸引觀者的目光。但還是有些小可惜,在這樣豐富形式操作,對故事內容來說,卻帶不出更深一層象徵意涵。

接著小男孩醒來後,來到一艘捕鯨船上,遇見船員,以及曾經因為捕捉白鯨受傷的船長。故事演到這裡,開始利用對話,描述著故事發展。相較於原著小說的冗長敘事,這裡反而簡易地做一個二分法,小男孩認為為何要抓鯨魚,船員則站在捕捉鯨魚利益立場。這樣方式的取捨,直接貼近兒童的觀看角度,船員角度即象徵現實,小男孩代表孩童最初的純真。然而小男孩的疑問,也正代表著孩童對社會的質疑?

故事尾聲白鯨再次出現,船長因為曾與白鯨有著恩怨,讓他內心充滿憤怒,不顧狂風暴雨,也要捕捉到白鯨。這裡藉由音樂的巨烈聲響,以及燈光顏色明暗變化,再加上演員不斷地重複台詞,以及身體所製造出的搖擺、恐慌感,將舞台的張力,推到高潮。直到白鯨被殺害的那一刻,燈光再次暗下,小男孩一個人不停地尋問,白鯨是否還活著? 這一段的探問,也可被解釋為,小男孩如何面對成長困境探問。在此,編導選擇一個答案給予觀者,第一段與白鯨相遇場景,再次於重現在這最後的場景。彷彿留下一個解答,即使白鯨可能已經消失,但依然要保持當初純真的心,記得這美好相遇,來面對這險惡的世界。結尾,三位演員拿著垃圾袋,開始繼續撿著海灘上的垃圾。

整體來說,這長度約六十分鐘的作品,確實回應筆者一開始的疑問。首先在舞台上,利用豐富物件,創造出一些奇景驚豔的效果,這也很真實呈現原作的某些敘述場景。第二對於觀看這件事,它不但明確傳達部分特定元素,例如告別、現實、相遇,這些屬於成長脈絡的元素,也直白地傳達著環保,與永續生態的概念。寫到這裡,筆者思考著這樣文學改編的用意,或許可以將這演出作為這樣比喻:觀眾進入黑盒子,當音效進來的那一刻開始,藏有寓言含意的故事,就像音樂盒一樣,演奏著創作者對於文學的幻想曲,展開這段屬於觀者與創作者心靈對話的奇幻之旅。

《白鯨記》

演出|影響・新劇場
時間|2016/10/09 10:30
地點|台南市文化中心原生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三位演員功不可沒。他們雖分飾多角,卻能突破舞台的框架,靈活運用各種道具,生動演出海和捕鯨的驚心動魄,過程巧用物件引領觀眾在現實與虛構的時空交錯中進出。(楊麗卿)
10月
31
2016
過程完全服膺神話學大師坎伯(Joseph Campbell)提到的神話英雄成長啟蒙歷程:先是啟程,英雄受到召喚出發追尋;接著第二階段是啟蒙,英雄冒險途中會經歷無數考驗轉化;最後一階段則是回歸,英雄會帶著冒險旅程中得到的智慧和力量返家。(謝鴻文)
8月
11
2016
作品演出藉由「天光」降臨、壁上開花等隱喻,試圖形容當代社會的政治景況,彷彿島內正邁向一條逐漸明朗的道路,跨越歷史的陰霾。殊不知,如今所宣揚的「自由民主」已逐漸成為一種抽象的意識形態催眠劑。
12月
26
2024
「做自己」有時聽起來就像滿街飄搖的旗幟,彷彿有種正確答案;實際也可能不過是一個個向內溝通、與外協商的中繼點,不斷累疊起來的總體。
12月
23
2024
我認為《老派日常》說的是「我」與「我們」的「日常」故事,漫遊、聆聽過程中,店主、城市行走的路人、其他觀眾等都是劇場的「敘事者」,在這種極為普通的新舊交疊的日常裡,以城市的枝微末節作為象徵,得以體會、再現人與地方的溫度情感。
12月
19
2024
此刻回想《青春》,整體抒情風格的表現突出,舞台景觀與調度流暢鮮活,可列為個人近年觀演經驗中存在感相當強烈的小劇場作品;至於「青春是什麼」,或可視其以萬花筒的繽紛剪影回應此自設命題,可惜文本內容涉及時代記憶幅員與政經變遷廣泛,整體脈絡編織手法略顯隱晦、模糊
12月
18
2024
乍看之下,舞台上徒留物件,其他劇場元素,如演員、對白與調度,全部退位,彷彿是劇場中的美學實驗,實際上是向劇場外的世界隱喻了一場由下而上的革命預演。
12月
16
2024
水的流動、直擊心靈的片段式演出,從疾病、死亡、衰老,親情陪伴的痛苦到釋然,當觀眾能夠真的走上台去感受不同位置的角色,或許才能真正跳脫自己墨守成規的觀點,在即興創作與互動體驗中感受到生命的衝擊與真實
12月
12
2024
無論是《他和她的秘密》的論壇劇場(Forum Theatre),還是《錯・季》與青少年共同參與的集體創作,皆致力於構築感性共享與對話的場域。透過戲劇過程的推進,創造出新的感知方式,促使參與者對現實困頓進行超越與重新想像。
12月
1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