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樸的暫停時間,海線音樂場景串連:「浮現祭2022」
2月
25
2022
滑動1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908次瀏覽

林真宇(專案評論人)


農曆年節尾聲,元宵節前,「浮現祭2022」於台中鰲峰山運動公園熱烈上演。兩日四個戶外舞台,加上講座、NTW 新台灣娛樂摔角聯盟合作的摔角戰區,及可報名的小旅行,浮現祭讓清水區的這兩日湧現音樂、人潮與年輕氣息。

音樂祭自1960年代末,逐漸在全世界開花結果,而在台灣也展現了獨特的面貌。當音樂祭所能提供的節日氣氛、充足的社交機會,和與音樂未必相關的體驗(non-musical experience),已被證實和聆聽音樂的經驗同等重要(Bowen and Daniels, 2005)【1】,浮現祭以質樸謙和的姿態,沒有太多華麗場景,卻串連了不同的音樂類型和場景,讓這些未必與音樂相關的體驗,有機會發生。這些體驗,可以是意料之外,需要和夥伴一起閃躲的一場雨,也可以是邊走邊看,對當地歷史及人文風情的理解,而今年的浮現祭,以上都囊括。

除了提供讓參與者更了解台中海線和清水的「冒險藏路小旅行」外,浮現祭的現場看板也提供了美食地圖,鼓勵參與者走一小段路,到清水市區用餐。清水街景,可由精緻的建築以及歷史悠久的公司商號,見其過往繁榮風情。除此之外,一般假日路過、並非特意前往浮現祭的觀眾,也有機會和音樂演出相遇。「冒險」舞台,位於鰲峰山公園的競合體驗遊戲場,是民眾可以免費觀看的舞台,許多台中在地樂團,包含「最後一擊」、「OBSESS」、「BIKE」等,也在這兩日接連於「冒險」舞台演出。除了可由上而下俯瞰舞台的觀景平台,附近的遊樂設施、運動器材、草皮,也成了參與音樂節與假日踏親民眾的匯集之處,於是家庭、幼童、長者、與年少成群的聽團男女,譜成一音樂演出與生活結合的風景,他們此時皆相遇。


溢出日常的音樂祭魅力

第一天「浮現」舞台的壓軸演出,是來自台中,於故鄉演出,成軍已十六年的金屬樂團「血肉果汁機」。他們演出數首2021年發行的專輯《GOLDEN 太子 BRO》中歌曲,而許多首內容皆與台中相關,從〈太子哥〉對台中的稱讚「I love my 故鄉 我都稱讚它是 nice city / I love my 璀璨台中 it's classic」,可見一斑。當晚血肉果汁機的演出,精準霸氣如往常,而台下的觀眾反應極為熱烈,齊唱、衝撞。在歌曲間,血肉果汁機還不忘提醒觀眾口罩要戴好。是啊,兩年餘,已習慣口罩、酒精消毒、量體溫的音樂祭參與者們,仍然處於一個疫情的世代,只是我們或許已經活出了「新常態」。而主辦單位,或許也已習慣要因應疫情變化,準備諸多備案。

血肉果汁機的死忠粉絲,或許已經跟了他們十多年,而「清水」舞台的演出者,則是相當不同的一群人。位於「浮現」和「光景」兩個大舞台聯繫的道路途中,許多年輕,且被不同樂種和流行文化形態孕育長大的樂迷,集中在較小的「清水」舞台。

除了第一天許多嘻哈音樂人,包含「小卡比」、「潮州土狗」,以及台中在地的「西屯純愛組」等連番上場,第二天,更有與 MUSiC GEAR 音樂聚聯合企劃的「GO! GO! IDOL FEST」偶像舞台,將許多「地下偶像」帶到浮現祭。這些地下偶像,大多為團體,且與日本偶像文化場景有內容和形式上的連結,以「姬Revolt」為例,四位團員以反叛的公主形象為人物設定,融合金屬死腔、龐克、歌德搖滾元素、舞蹈及一身黑的短裙裝扮,在演出之餘也不忘介紹她們在團裡的名字,與其背後的故事,下台之後,也見粉絲排隊守候,簽名合影。

從Becker的次文化理論觀之,會發現地下偶像、大嘻哈時代的參賽者,與「浮現」舞台的搖滾樂團,恐怕皆屬不同的藝術世界(Art Worlds),但這些不同的世界在浮現祭碰撞,而文化場景如水匯流,亦帶來新的感官體驗。從社交到節日氣氛,在音樂祭能夠為參與者提供的諸多體驗裡,「分離體驗」(The separation experience)較少被討論。分離體驗,和於 Falassi(1987)所說的「暫停時間」(Timeout of time)【2】類似,指的是被視為超出常規的時間,這樣的時間,為人們提供了不同的思考、感受和行為空間,也激發自我反思的機會。分離體驗提供了一個環境,讓​​參與者脫離日常生活,探索理解自己的新方式,在舊的關係裡找尋新的可能,也讓自己對感知世界的新方式持開放態度,這些都可以是正面的經歷。

浮現祭,或許沒有許多音樂節鋪天蓋地的宣傳,也沒有嶄新的虛擬整合演出模式,但真切地提供了參與者「暫停時間」。參與者戴上音樂祭手環的那一秒,彷彿也進入一個不同的時空,遊走於舞台中,於清水吃米糕,抑或跟著小旅行遊歷的我們,在海線已串聯的音樂場景中,有幾秒鐘脫離了日常生活。

註釋:
1、H. Bowen, Margaret J. Daniels. (2005). Does the Music Matter? Motivations for Attending a Music Festival.
2、Falassi, A. (1987). Time out of Time: Essays on the Festival.

《浮現祭2022》

演出|浮現祭2022
時間|2022/02/12- 02/13
地點|台中鰲峰山運動公園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這種策略不僅容易忽略那些在異鄉成功落地生根或最終凱旋歸來的移民圖像,還可能落入同質化早期移工與當代難民的歷史脈絡及時代背景的危險,簡化了各自情感與心境的複雜性,使其成為鐵板一塊。
11月
11
2024
透過這一系列在臺灣的巡演, “melodies”將「中央線」的演奏風格介紹給本地樂迷,演出現場幾乎是座無虛席,說明了實驗性強的音樂風格和表演形式是有市場的。這也激發了我們思考:在臺灣,聽這類音樂風格的樂迷,未來有沒有可能成長、茁壯?
11月
07
2024
楊曉恩和幾位日本樂手的合作演出,不但見證了本地爵士演奏的高品質,也讓臺灣樂迷看見臺北與東京之間,透過同台演出培養出來的珍貴情緣。我期待未來的臺日交流不但能滋養本地創作,也能提升樂手們在國際間的能見度,讓臺灣的爵士樂成功地走出去。
11月
07
2024
鋼琴手曾增譯流暢的即興、潘查克熱力四射的節奏,以及貝斯手藤井俊充迷人的低音線條,以及蕭育融出色的吉他演奏,都為整場演出增色不少。他們成功地襯托了潘子爵的演奏,打造出一個充滿活力的音樂場景,堪稱本年度流行爵士音樂會的代表作。
11月
01
2024
幕聲合唱團應該是全台唯一由音樂系聲樂主修的純女聲組成的專業合唱團。她們專精的聲樂演唱技巧,學院舞台肢體訓練的出身,在舞台上展現出令人印象深刻的風貌。團員們擁有極為細緻多變的音色,更有能力詮釋不同風格、時期或語言的曲目,這些作品對她們而言不是一座座需要奮力攀爬的高峰,而是一件件可以用心雕琢的藝術品。
10月
28
2024
作為系列舞作的階段性觀察,除了選擇深入作品仔細剖析外,若能從產製脈絡直搗創作核心,試圖結構化作品本身,或許可以進一步聚焦當中的文化生產過程,藉此留意其間形構的「原住民性」主體思考――亦即如何與族群性和後殖民情境互相對話
10月
23
2024
明明導演的設定是流行文化上辨識度極高的1960年代,為什麼這樣一齣「寫實歌劇」,在視覺與戲劇上的呈現卻充滿了不寫實感?雖然國外歌手不盡完美,但要是有個聲樂指導,事情很可能就會發展得不一樣!
10月
23
2024
要帶領一組成功的大樂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何控制和聲之間的平衡,讓十幾件不同的樂器,隨著節奏有默契地一起呼吸,至為關鍵。透過反覆練習、慢慢調整,尋找「對」的聲音,正是雪莉.梅里卡萊帶給「臺北DIVA爵士大樂團」最寶貴的功課。
10月
22
2024
我們要怎麼返回當初充滿活力、令人振奮的活動規模?又或者——在當前的境況、當下的這個「形式」中,我們如何重新創造出有意義的、有開創性的「內容」?如果音樂節的小規模已成必然,那麼我們如何玩轉手上有限的資源,為現代音樂重新注入活力?
10月
2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