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思維的突破與失誤《搶救火燄山》
3月
07
2019
搶救火燄山(小星星兒童劇團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45次瀏覽
謝鴻文(特約評論人)

當劇場燈暗之後,所有展現於眼前的一切行動,皆可視為演出表演的一部分。那麼《搶救火燄山》這齣戲一開始,由說故事姐姐帶來一段約三分鐘的健身操,我所欣賞這場所見的尷尬場面──不到五成的兒童觀眾站起來跟著做健身操,大部分只是坐著觀望,而坐我前排的一個孩子更是一臉不耐,約一分鐘後直接問起身旁的爸爸:「什麼時候要開始演戲啊?」我不免想再提出質問:究竟這是幼教康樂活動?抑或一齣戲呢?

假設這是必要存在於這齣戲中的橋段,我們就再看看健身操動作內容與戲的關聯,除了幾個蹲馬步動作,稍微可以扣到接下來要帶出紅孩子正在練功,此外並無多大關聯。換言之,拿掉整段健身操和說故事姐姐有些不順暢的故事說白導引開場,並無影響戲的進行。

《西遊記》這個經典不衰的奇幻故事,既然要演,從燈暗那一刻開始,不拖泥帶水迅速將觀眾帶入故事情境,那種劇場幻覺的享受,不也像乘上了孫悟空的觔斗雲,任想像自行飛躍,實無需要再由一個故事姐姐冗贅的帶健身操和說故事開場的。

好不容易看完冗贅的開場,可惜接下來紅孩兒練功學三昧真火的武術動作並不好看,雖不致於花拳繡腿,但也沒有精彩到讓人目不轉睛;之後還有一段和兩個小妖玩鬧,小妖被乾坤圈套住裝死,不論是紅孩兒的武功動作,或小妖的反應,都充滿綜藝化的搞笑表演模式,大大減損觀者對紅孩兒武藝厲害的認知。論武功身段,這齣戲裡比較講究,武功招式也比較多的是孫悟空,運用京劇的表演程式表演,合乎中國古典戲曲之形,也幸好有這般堅持,替這齣戲守住一些可看性。

但光憑孫悟空一人的身段表演,要成就一齣戲的完整和豐富內涵絕對不足。於是,這齣戲努力想在原典故事上做出突破的企圖,便特別值得注意。首先我們會看見牛魔王和鐵扇公主對紅孩兒的教養觀念迥異,被編劇不斷放大示現。鐵扇公主對紅孩兒溺愛非常,不管他犯了什麼錯,都可以幫他找理由推卸錯誤,於是讓紅孩子更驕縱無度,甚至濫用三昧真火把原本青山綠水的火焰山燒成一片赤禿炎熱,卻還能贏得鐵扇公主讚美。相較於鐵扇公主的過度非理性的溺愛,牛魔王則是意志搖擺,從也不是,不從也不是;所幸最後得孫悟空之助,合演了一齣戲騙過鐵扇公主,既讓孫悟空借走芭蕉扇,也對鐵扇公主和紅孩兒曉以大義,幡然悔悟知錯了,鐵扇公主決心不再溺愛紅孩兒。

這樣的改編新詮,寫照現代許多一胎化家庭,為人父母親職教養職能素養不足的處境,以及對「愛的教育」的誤解判讀,導致直升機父母、媽寶等現象出現。援此困境來刻畫牛魔王、鐵扇公主和紅孩兒之間的親子關係確實有新意可觀。

然而,這樣的情節改編更動,在尾聲卻導入因為祈雨,導致火燄山造成土石流,牛魔王、鐵扇公主和紅孩兒一度受困,幸獲孫悟空所救還生,鐵扇公主和紅孩兒受到震撼才意識到火燄山不能無樹,引出水土保持、環境生態保育的重要。這裡的改編就有些失手,敘事邏輯稍嫌粗陋不嚴謹,對照《西遊記》第五十九回描述的火焰山,年年噴火炎熱異常是有前因的,乃因為那是五百年前孫悟空踢翻八卦爐,八卦爐的餘火掉到人間形成的。唐僧師徒受阻於此,三借芭蕉扇滅火,其背後正是吳承恩對佛教因緣果報的實證領會,用意在讓孫悟空承擔自己種的惡因惡果。

《搶救火燄山》把火焰山的形成歸因於紅孩兒使用三昧真火燒山而成,孫悟空初來到,詫異於所見的樣貌和牛魔王以前告知的青山綠水不同,既然不同,以前怎會也叫火燄山呢?這齣戲中改編後的火焰山,變成是經過人為遞嬗變遷,又因此釀成土石流天災,火燄山的神祕感消失了,那孫悟空實也無三借芭蕉扇的必要了,只要找雨神降一場雨不就行了?火燄山在此被轉化成說教警示的範例工具,反而折煞了原著中奇幻空間引發驚險想像的趣味了。

《搶救火燄山》

演出|小星星兒童劇團
時間|2019/02/23 14:30
地點|文山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而在日復一日中,他們彷彿接受了這樣的荒謬,讓廣播裡的那些政策宣導、那些無理事蹟和振奮人心的言語,都納入自我的意識裡,將之整合。因此,當他們開始說話時,戲劇的主題便自然地被帶出──關於底層人民那些對於生命、性、宗教、權力與死亡的感悟與無力。
9月
13
2024
遊戲設定的「革命」,參照的是哪一種現實歷史曾發生過的革命?不可諱言,它仍蘊存一種異托邦的思維。
9月
12
2024
這次人力飛行劇團的重製,不僅僅滿足於以寓言的形式召喚(或固著)某種意識或共識,更反身地凸顯了導演與演員位置的流動性與多重性,並透過後設戲劇的安排來凸顯「闖入」與「岔出」的一體兩面:影像技術對劇場空間的闖入、不同語言與身體間的闖入、演員對戲劇的闖入、吳子敬與黎煥雄雙導演彼此的闖入……
9月
11
2024
馬修.伯恩的創作不僅是對古典作品的尊重,更是對現代社會議題的深刻反思。他為《羅密歐與茱麗葉》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和深度,讓這個經典故事在新的語境下煥發出不同以往的魅力。通過舞蹈編排、角色塑造與情節改編,他探討了當代社會中的家庭、社會壓力與年輕人的困惑,並讓觀眾在觀賞中反思現實世界的複雜性。
9月
10
2024
如果我們問:「一齣戲能說明什麼,改變什麼,創造什麼」,答案或許不是「什麼都沒有」,但也確實有不少讓人不解之處。
9月
07
2024
《最後一個星期天》宛如一部公路電影,隨著車子行經雪地、颶風、海嘯,經歷死亡、分離,就連歌曲的音量也會因著車窗的開關變大變小
9月
04
2024
然而整體來說《西來庵》仍是一齣好看的戲,主要由於演員們的身體氣質,結合太極、武術、民俗藝陣的身體訓練基底,原本就溯源自民間傳統,使得劇中欲重現的百年前臺灣農民社會,顯得真實可信。
9月
04
2024
⋯⋯就演出本身而論,卻有不少值得商榷的問題,其中最主要的,其實就是作品標題:主角念念腦內的那些iTunes旋律,究竟對她的生命境遇有什麼影響。
9月
03
2024
《從這裡到那裡》藉由肢體表演與科技動畫的媒介,以肢體為語彙,以遊戲為方法、共享為核心,用「ok」、「no」和「why」等三種自我意識之性格為角色,以「點點、線線、面面星球」為路徑,展開一場關於幼兒的自我探索與人際關係探討的宇宙冒險旅程。
9月
0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