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同一天晚上,公民1985行動聯盟發起的「萬人白T凱道送仲丘」活動,超過25萬人走上凱達格蘭大道,追討洪仲丘死亡真相。相隔幾條街外,在燠熱的夜空下,台北市警察局前的中山堂廣場,《波麗士灰闌記》的首演用不同的形式,唱著不同的歌曲,卻訴求著同樣的命題:正義的實踐。
在傳統戲曲中,結局的沈冤必然昭雪,主角不是認回髮妻、就是考上狀元,混亂與矛盾被排除,讓社會依照既有的秩序,繼續滾動。然而時至今日,我們面對的是更大的問題:如果最大的惡,來自社會的既有機制,那麼戲劇將如何回應?
奇巧劇團不負台北藝術節開幕演出的重託,從形式到內容,都為這個時代做了最佳見證。打出「搖滾新戲曲」的招牌,糅歌仔戲、豫劇、流行樂於一爐,戲裡戲外兩條故事線古今並行交錯:一個是布萊希特筆下、戰亂流離的悲慘世界,一個是我們眼前天天上演的、推理奇情的戲劇人生。編導劉建幗較前行的歌仔戲改革者勝出之處,就是她不僅在戲劇表演上玩耍現代趣味、或是翻轉某些題材的詮釋觀點,更為戲劇注入具有現實感的現代意識,讓歌仔戲真正成為當代台灣最有代表性的劇種。
在去年台北藝術節,劉建幗為一心戲劇團編寫的《Mackie踹共沒?》當中,她就已初度改編布萊希特;或許是深受布氏「三溫暖」式戲劇處理的啟發,她大玩多線敘事和後設趣味,卻有點易放難收。《波麗士灰闌記》顯然更為得心應手──先把《高加索灰闌記》變成戲中戲,為劇種的融合、角色的輪串,找到合理藉口,也可重點式處理劇情,留下篇幅發展現實段落;同時,又用劇團命案的追查推演,讓菜鳥警察重演死去的「阿洪」事蹟。最後劇中的流氓法官斷案,把孩子判給真心呵護的養母,實踐了真正的公義;對照現實中,有權有勢的刑警隊長卻繼續作奸犯科、逍遙法外,而揭穿真相的菜鳥警察,卻躺在阿洪的死亡人形上,象徵正義已死,「真相」已成為另一個犧牲者。一方面大膽地讓結局沈入黑暗當中,《波麗士灰闌記》拒絕用大團圓消解問題,真是比布萊希特還布萊希特;另一方面,灰暗的劇情結尾搭配的卻是速度感十足的奔放音樂,鼓舞觀眾在劇終後起身行動,形式與內容的劇烈反差,高明地激盪出熱血沸騰的情感效應。
全劇在表演上火花四射。王海玲的唱腔仍然盪氣迴腸,不管是苦命女子攜小孩過橋的身段、或是扮演流氓法官的喜劇神情,都是全場最大亮點。她的兩個女兒,劉建華跋扈自滿的刑警隊長、和劉建幗耿直憨厚的菜鳥警察,渾身解數盡出,越到後段,越見精彩緊湊。其他甘草演員,也發揮得恰如其份。可惜戲劇出身的管罄,與這些瀟灑自在的演員比起來,顯得拘謹了。而眾人開場的歌舞略嫌混亂,彷彿還在暖身;某些段落結束得倉促,缺乏音樂幫襯,似乎都是新創作品不夠周延之處。然而整體而言,不同語言、不同曲風在以現代樂器為主的樂團統合之下,顯得渾然天成,毫無扞格,簡直不可思議地令人激賞。
台北藝術節邀約奇巧劇團之時,洪案尚未發生。然而創作過程中對時代現況巧妙的吸納消化,援引社會上普遍蘊蓄的情感,讓《波麗士灰闌記》終於迸射出更大的力量,成為這個時代的深刻印記。
《波麗士灰闌記》
演出|奇巧劇團
時間|2013/08/03 19:30
地點|台北市中山堂戶外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