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結國際與在地,線上與線下的融合爵士風景-《城市翦影 City Silhouette》
1月
20
2022
城市翦影 City Silhouette (Skyline 天際線融合爵士樂團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07次瀏覽

林真宇(專案評論人)


軍已十八年的 Skyline 天際線樂團,深耕融合爵士(Jazz Fusion)多年,也曾獲得台灣與國外諸多獎項肯定。在去年底發行了第四張專輯《城市翦影 City Silhouette》後,Skyline 也隨即開始台灣巡演。經歷高雄與台中兩場演出,終場回到了台北。很特別的,本場次也安排了線上觀演的機會,透過線上 4K 直播,供無法抵達現場的觀眾購票線上觀賞。處於不同時區的觀眾,還可在另一時段回看演出內容。一場結合線上線下,連結場內場外的演出,在國內外疫情仍不明朗的時刻,預示了現場音樂演出虛擬整合的可能及未來。


為下一輪太平盛世,留下現場演出的獨特價值

除了 Skyline 團員,這場演出還有許多樂手加入助陣,包含也參與專輯錄音的擊樂演奏家吳政君、月琴演奏家陳妍心,以及三位客座管樂手等。此外,樂團「大象體操」也以嘉賓身份共襄盛舉,在台上共演彼此的音樂,增添了數字搖滾的力道及奔放。整場演出從音樂表現、曲目安排、直至演出者們的分享,皆連貫而溫和,精準但從容。作為觀賞者,並不難感受自己身處於一盛會中。在此盛會中,我們見證了台灣少數融合爵士樂團的另一個里程碑。

Skyline 的演出,讓我想起伊塔羅・卡爾維諾《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中,提出的「輕、快、準、顯、繁」五篇備忘錄。這是他對文學及時代的期待與想像。而這五個準則,也相當適切地與 Skyline 的演出吻合:「輕」,為遇見編曲的挑戰舉重若輕;「快」與「準」,可見於全場節奏的韻律輕盈而精確;「顯」,在擊樂、管樂、貝斯、鍵盤及吉他的平衡中,輪番展示底蘊和顏色;而「繁」,可見於樂團與客座樂手、嘉賓豐富真摯,但不繁雜的音樂對話。若這五個形容詞,象徵了卡爾維諾對於文學作品的期待,那麼這晚 Skyline 的演出,則聽得出備戰後的全力以赴,展示並捍衛著音樂及現場演出的獨特價值。

城市翦影 City Silhouette (Skyline 天際線融合爵士樂團提供)


今日的融合爵士,還「融」得下什麼?

一九六〇年代末至一九七〇年代,「融合爵士」在爵士樂的基礎之上開始萌芽。揉合新的元素與樂風,加一點搖滾,再多一點放克,融合爵士曾象徵一個世代的自由多元,突破傳統的窠臼,並在歐美、日本等區域,百花齊放。而 Skyline 天際線樂團的演出和音樂,也反映了此脈絡,除了隱約聽見樂手們向 T-Square、Weather Report、Fourplay 等樂團投注的目光;專輯製作更和國際音樂人合作,其中包含了 Chick Corea Elektric Band 的薩克斯風手 Eric Marienthal,可見 Skyline 天際線樂團與國際音樂場景連結的企圖和能力。

同時,這場演出亦能聽見樂團對於在地和傳統文化的珍視與反思。在《城市翦影 City Silhouette》專輯中,Skyline 勇敢探索和使用臺灣傳統音樂的元素。鍵盤手蘇逸哲 Jazzy 在演出中表示,三首分別融合客家八音《鳳陽歌》、排灣族古調、恆春民謠的曲目,正是專輯曲目中在編曲上最具挑戰的。而演出《福佬民謠》曲末,月琴與板胡巧妙齊奏而與電吉他獨奏對話,更成為這份珍視與反思的動人註腳。

當今的融合爵士,已從衝撞傳統的革新,逐漸在聲音和錄音工業裡安穩成型。Skyline 的演出,似乎深刻地針對台灣音樂提出了大哉問:在全球在地化、疫情流感化的年代,音樂的世界裡,什麼是屬於我們的?而音樂,還能如何繼續自由地融合?


跨越與融合的不斷嘗試,是最美好的期待

演出尾段,團長及貝斯手利啟正 Richard 也感性提及,希望臺灣能有更多跨越樂種的合作和嘗試。此次巡迴,他們每場合作的嘉賓(例如「體熊專科」、「東京中央線」和「大象體操」)顯示了這並不只是尚未驗證的想法,而是 Skyline 已經在努力的方向。而關於跨樂種融合的嘗試,除了音樂技術、場景及產業結構上的交融也至關重要。尤其是場景,唯有它才能夠把在地社群以及跨國樂種的參與者,連結在一起。

未來,音樂將往哪去?融合爵士能否繼續在台灣生根並碰撞出更精彩的場景?這些勢必需要持續耕耘。但 Skyline 此次的嘗試,探索了文化與音樂啟蒙的根(Root),亦點出全球場景中音樂曾穿梭的路徑(Route);正因為音樂的影響和靈感從各方而來,那麼,下一站將前往哪裡,就絕對令人屏息期待。

這樣的興奮與未知,不失為此場演出帶來的美好啟示。

《城市翦影 City Silhouette》

演出|Skyline 天際線融合爵士樂團
時間|2022/1/9 19:30
地點|Zepp New Taipei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一個演奏實踐是否有其創造性或獨特藝術價值、其中的技術層面(包含整頓合奏的能力、演奏的技巧)是否頂尖、作為觀眾的自己是否喜歡,這三件事情完全應該區分開來。
12月
20
2024
透過不同的選曲組合,「爵士女朋友」四重奏在這場演出裡以多元的音樂視角為臺北的爵士樂現場注入活力。長笛作為主奏樂器,跳脫了傳統爵士四重奏中薩克斯風或小號的框架,為熟悉的旋律帶來耳目一新的質感
12月
12
2024
這篇文字要探討的,就是這個「不尋常的迴響」的成因,主要聚焦在梵志登的詮釋美學、與長榮交響樂團的合作成果、此一詮釋成功的客觀條件,以及這個成功所代表的,對於西方古典樂界的時代意義。
12月
09
2024
這場演出不僅展現了爵士樂的即興精神,也啟發人們重新思考音樂與文化之間的關係。無論是對傳統的致敬,還是對未來的想像,徐崇育的創作都傳遞出一個重要訊息:作為聯繫世界的「鑰匙」,音樂演奏讓我們穿梭於不同文化,找到多樣和共鳴的可能。
12月
02
2024
強而有力的節奏搭配迷離奇幻的電子聲響,形塑出一個寬闊、悠遠且充滿想像力的聆聽場域,吉他即興則穿梭其中,展現了樂團在律動與空間感之間的掌控力,呼應著「脈動」曲名,同時也定義了《逗號與句號之間》的風格:融合了電音、當代爵士和搖滾元素的音樂。
11月
27
2024
吶幫人樂團的《分貝沒有超標》為眾人帶來一場跨界派對,以嗩吶家族為主角,佐以爵士鼓、貝斯、巴松管,融合當代、民俗、各種中西合璧的編曲。
11月
24
2024
這種策略不僅容易忽略那些在異鄉成功落地生根或最終凱旋歸來的移民圖像,還可能落入同質化早期移工與當代難民的歷史脈絡及時代背景的危險,簡化了各自情感與心境的複雜性,使其成為鐵板一塊。
11月
11
2024
透過這一系列在臺灣的巡演, “melodies”將「中央線」的演奏風格介紹給本地樂迷,演出現場幾乎是座無虛席,說明了實驗性強的音樂風格和表演形式是有市場的。這也激發了我們思考:在臺灣,聽這類音樂風格的樂迷,未來有沒有可能成長、茁壯?
11月
07
2024
楊曉恩和幾位日本樂手的合作演出,不但見證了本地爵士演奏的高品質,也讓臺灣樂迷看見臺北與東京之間,透過同台演出培養出來的珍貴情緣。我期待未來的臺日交流不但能滋養本地創作,也能提升樂手們在國際間的能見度,讓臺灣的爵士樂成功地走出去。
11月
07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