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鐘錶王國的歌聲《瑞士蘇黎世合唱團》
8月
04
2017
瑞士蘇黎世合唱團(台北愛樂合唱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454次瀏覽
劉馬利(專案評論人)

每年夏天,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總是邀請來自世界各地優秀的團隊來台巡演,已行之有年,但瑞士的合唱團對於國人而言略感陌生,而此次受邀的蘇黎世合唱團(Zürcher Sing-Akademie, Switzerland)成軍僅六年,但已建立一定的知名度,所以這次的巡演吸引很多愛好合唱的人士前來欣賞。

這是一群由專業歌手組成的室內型合唱團,除了與瑞士蘇黎世音樂廳管絃樂團、蘇黎世歌劇院巴洛克樂團-辛提拉古樂團經常性的合作之外,也不斷嚐試各式各樣的音樂展演,在音樂界早已備受肯定。他們的音色是優雅純淨的,不難發現他們是以早期音樂的概念來詮釋現代音樂,他們的合唱美學是精緻微妙的。這整場無伴奏的曲目,必可展現他們合唱功力。

指揮赫爾嘉特(Florian Helgath )自幼在德國雷根斯堡聖堂雲雀合唱團接受完整的音樂訓練,之後又於慕尼黑大學取得音樂教育學位以及合唱指揮文憑,所以他能夠將這群專業歌手的聲音雕琢得細膩輕巧,從早期音樂到現代作品、從古典到流行,在多元風格的音樂演繹中一枝獨秀。在這之前赫爾嘉特也曾以重唱團The Real Six Pack的歌手及拉縴人男聲合唱團客席指揮身份來台演出,所以台灣的觀眾對他應該不陌生。

音樂會一開始的《不朽的巴赫》,充分利用空間效果,將整個音樂廳視為重要的介質,讓舞台與人聲一起跟觀眾「說話」,帶領觀眾穿梭於威尼斯樂派多重合唱團形式、巴赫的聖詠、到挪威當代作曲家尼斯泰特的阡陌交錯的聲線中,彷彿古老的元素在這短短五分鐘的經文歌中不斷的穿梭著,從輪廓清晰的主音風格到逐步開展的音堆,糊化了原先的主題,在細微變化的和聲進行中,合唱團用純淨優雅歌聲潛移默化,深刻感受到聲音的色澤,再經由音樂廳的音響效果推波助瀾,產生出具濃淡深淺、幽邈廣遠的意象。

之後的馬坦的《雙合唱團彌撒》更是考驗合唱團的功力,在他們的歌聲中聽見一位身處二十世紀的瑞士作曲家用二十世紀的音樂語彙,向文藝復興時期「脫帽致敬」。從宏觀端看,整首彌撒五個樂章所表現的音色澄澈透明,陰暗色彩富立體感,互相連貫呼應;從細節窺探,不論是對位式的模仿或垂直的和聲進行皆層次分明,運用簡潔的音樂形式、節奏動機及速度的細緻變化,處處皆精雕細琢。在咬字的處理上,使用介於義式及德式拉丁文,赫爾嘉特將母音“e”與 “o”刻意唱成閉口音,為的就是讓聲音更為集中,的確,在聲音位置及聲響上更具統整性。

布拉姆斯的三首藝術歌曲雖為浪漫主義風格,但所展現的音色仍保有早期音樂的純淨,捨棄德奧音樂的大起大落,是有節制的情感表達。同樣在三首瑞士民謠所改編的無伴奏八聲部作品《落日餘暉》,雖為新生代作曲家斐多斯基所改編,在主題不斷模仿、變形、擴增、開展、堆疊中,大量使用增減音程來增加音樂張力,散發魅力及感染力,彷彿來到阿爾卑斯山麓的世界花園,但整體來看,仍維持含蓄細微的聲響,甚至是太過於理性的處理音樂,所以有時該有的情緒起伏少了酣暢淋漓的情感表現,讓我們感到與瑞士音樂的距離更遙遠、更陌生。

此外,樂曲解說部份可能是礙於節目冊版面限制必須惜字如金,但或許可用投影或藉由其他方式讓觀眾更瞭解歌詞的意義。

安可曲之一為潘皇龍的《小河淌水》,他們亦將這首民謠改編曲視為16世紀的音樂一般,在五聲音階與教會調式異中求同,蜿蜒曲折的旋律線在對位模彷中緩進飄移,外國人的中文咬字雖無法圓滿,但在聲音的表現上卻完全不落俗套。

瑞士,這個人文素養豐富及諾貝爾獎得主輩出的迷你之國(只比台灣大一點),愛因斯坦在此發明了相對論,華格納更在蘇黎世醞釀了「總體藝術」理念,鐘錶業更是他們傲視群雄的品質保證,世界的轉軸就在這裡締造了「小」兵立大功的奇蹟。這一群來自「鐘錶王國」的專業歌手,那一晚,他們用歌聲再次證明「瑞士製造」(Swiss Made),那種精確精準的高尚品味。

《瑞士蘇黎世合唱團》

演出|瑞士蘇黎世合唱團
時間|2017/08/02 19:30
地點|台北國家音樂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阿雷西的演奏看來始終帶有一種輕鬆感;長號的音域寬廣,但發聲、變化音域時的準確度,有極大的挑戰度,阿雷西看來彷彿毫不費吹灰之力,輕易地就登上了喜馬拉雅山。
7月
30
2025
NSO這次如此完整又精確的音樂呈現,搭配上目前看來是最能掌握音樂廳舞台的歌劇導演和製作團隊,必須說NSO的歌劇音樂會,終於突破了以往因為音樂廳場地受限的魔咒
7月
22
2025
我不會認為,這種混雜不定的演奏(唱)風格是不妥的,因為究其根本,《荷蘭人》自身便是一齣重組秩序、雜異且流動的作品。《荷蘭人》作為華格納邁入成熟期的分水嶺之作,它上承序曲—宣敘—詠嘆調—合唱等分段鮮明的傳統編碼歌劇(number opera),下啟連貫流動的樂劇(Musikdrama)形式,是對於歌劇傳統秩序的鬆動
7月
21
2025
2025《打擊樂與他的好朋友們》 為一場融合古典、探戈、爵士、原住民、印度、搖滾、流行多元風格的跨界音樂會,展現打擊樂豐富的表現力及具有包容性與融合性的特質
7月
20
2025
在觀看《寄聲之廟》的體驗裡,聲音和樂曲非客亦非主,而是藝術家理解並重構信仰的意志體現。在這個虛構且高度意象化的民俗現場,觀眾和藝術家彼此共鳴。
7月
03
2025
先以整體而論,獨奏的表現相當優秀,尤其是在抒情樂句的處理上,例如第一樂章第二主題,句尾的大跳八度高音不僅音準扎實且音色清麗,在情緒的收尾上更是有著無窮餘韻
6月
09
2025
故事作為鉤子,鉤出情感的洪流,感官如藤蔓觸碰人的內心活動,眼睛看不見空氣,但依然可以感受到風的流動,耳朵聽不見光,卻可以感知語言的溫度。無垠黑暗之中,無語凝噎,卻已淚千行。
6月
03
2025
蔡雯慧的演唱柔中帶剛、含蓄但堅定,表達出她的人生哲學以及對極圈生活的觀察,溫暖而有穿透力的歌聲搭配李成員的電貝斯伴奏相得益彰。
6月
02
2025
她那綿延溫暖的歌唱線條,串連著既清楚又充滿顏色的咬字。她用心鑽研出的文學底韻和多年嚴以律己所修鍊出的演唱技巧,透過今晚舒曼的音樂詮釋,完美展現。
5月
30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