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鐘錶王國的歌聲《瑞士蘇黎世合唱團》
8月
04
2017
瑞士蘇黎世合唱團(台北愛樂合唱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75次瀏覽
劉馬利(專案評論人)

每年夏天,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總是邀請來自世界各地優秀的團隊來台巡演,已行之有年,但瑞士的合唱團對於國人而言略感陌生,而此次受邀的蘇黎世合唱團(Zürcher Sing-Akademie, Switzerland)成軍僅六年,但已建立一定的知名度,所以這次的巡演吸引很多愛好合唱的人士前來欣賞。

這是一群由專業歌手組成的室內型合唱團,除了與瑞士蘇黎世音樂廳管絃樂團、蘇黎世歌劇院巴洛克樂團-辛提拉古樂團經常性的合作之外,也不斷嚐試各式各樣的音樂展演,在音樂界早已備受肯定。他們的音色是優雅純淨的,不難發現他們是以早期音樂的概念來詮釋現代音樂,他們的合唱美學是精緻微妙的。這整場無伴奏的曲目,必可展現他們合唱功力。

指揮赫爾嘉特(Florian Helgath )自幼在德國雷根斯堡聖堂雲雀合唱團接受完整的音樂訓練,之後又於慕尼黑大學取得音樂教育學位以及合唱指揮文憑,所以他能夠將這群專業歌手的聲音雕琢得細膩輕巧,從早期音樂到現代作品、從古典到流行,在多元風格的音樂演繹中一枝獨秀。在這之前赫爾嘉特也曾以重唱團The Real Six Pack的歌手及拉縴人男聲合唱團客席指揮身份來台演出,所以台灣的觀眾對他應該不陌生。

音樂會一開始的《不朽的巴赫》,充分利用空間效果,將整個音樂廳視為重要的介質,讓舞台與人聲一起跟觀眾「說話」,帶領觀眾穿梭於威尼斯樂派多重合唱團形式、巴赫的聖詠、到挪威當代作曲家尼斯泰特的阡陌交錯的聲線中,彷彿古老的元素在這短短五分鐘的經文歌中不斷的穿梭著,從輪廓清晰的主音風格到逐步開展的音堆,糊化了原先的主題,在細微變化的和聲進行中,合唱團用純淨優雅歌聲潛移默化,深刻感受到聲音的色澤,再經由音樂廳的音響效果推波助瀾,產生出具濃淡深淺、幽邈廣遠的意象。

之後的馬坦的《雙合唱團彌撒》更是考驗合唱團的功力,在他們的歌聲中聽見一位身處二十世紀的瑞士作曲家用二十世紀的音樂語彙,向文藝復興時期「脫帽致敬」。從宏觀端看,整首彌撒五個樂章所表現的音色澄澈透明,陰暗色彩富立體感,互相連貫呼應;從細節窺探,不論是對位式的模仿或垂直的和聲進行皆層次分明,運用簡潔的音樂形式、節奏動機及速度的細緻變化,處處皆精雕細琢。在咬字的處理上,使用介於義式及德式拉丁文,赫爾嘉特將母音“e”與 “o”刻意唱成閉口音,為的就是讓聲音更為集中,的確,在聲音位置及聲響上更具統整性。

布拉姆斯的三首藝術歌曲雖為浪漫主義風格,但所展現的音色仍保有早期音樂的純淨,捨棄德奧音樂的大起大落,是有節制的情感表達。同樣在三首瑞士民謠所改編的無伴奏八聲部作品《落日餘暉》,雖為新生代作曲家斐多斯基所改編,在主題不斷模仿、變形、擴增、開展、堆疊中,大量使用增減音程來增加音樂張力,散發魅力及感染力,彷彿來到阿爾卑斯山麓的世界花園,但整體來看,仍維持含蓄細微的聲響,甚至是太過於理性的處理音樂,所以有時該有的情緒起伏少了酣暢淋漓的情感表現,讓我們感到與瑞士音樂的距離更遙遠、更陌生。

此外,樂曲解說部份可能是礙於節目冊版面限制必須惜字如金,但或許可用投影或藉由其他方式讓觀眾更瞭解歌詞的意義。

安可曲之一為潘皇龍的《小河淌水》,他們亦將這首民謠改編曲視為16世紀的音樂一般,在五聲音階與教會調式異中求同,蜿蜒曲折的旋律線在對位模彷中緩進飄移,外國人的中文咬字雖無法圓滿,但在聲音的表現上卻完全不落俗套。

瑞士,這個人文素養豐富及諾貝爾獎得主輩出的迷你之國(只比台灣大一點),愛因斯坦在此發明了相對論,華格納更在蘇黎世醞釀了「總體藝術」理念,鐘錶業更是他們傲視群雄的品質保證,世界的轉軸就在這裡締造了「小」兵立大功的奇蹟。這一群來自「鐘錶王國」的專業歌手,那一晚,他們用歌聲再次證明「瑞士製造」(Swiss Made),那種精確精準的高尚品味。

《瑞士蘇黎世合唱團》

演出|瑞士蘇黎世合唱團
時間|2017/08/02 19:30
地點|台北國家音樂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這種策略不僅容易忽略那些在異鄉成功落地生根或最終凱旋歸來的移民圖像,還可能落入同質化早期移工與當代難民的歷史脈絡及時代背景的危險,簡化了各自情感與心境的複雜性,使其成為鐵板一塊。
11月
11
2024
透過這一系列在臺灣的巡演, “melodies”將「中央線」的演奏風格介紹給本地樂迷,演出現場幾乎是座無虛席,說明了實驗性強的音樂風格和表演形式是有市場的。這也激發了我們思考:在臺灣,聽這類音樂風格的樂迷,未來有沒有可能成長、茁壯?
11月
07
2024
楊曉恩和幾位日本樂手的合作演出,不但見證了本地爵士演奏的高品質,也讓臺灣樂迷看見臺北與東京之間,透過同台演出培養出來的珍貴情緣。我期待未來的臺日交流不但能滋養本地創作,也能提升樂手們在國際間的能見度,讓臺灣的爵士樂成功地走出去。
11月
07
2024
鋼琴手曾增譯流暢的即興、潘查克熱力四射的節奏,以及貝斯手藤井俊充迷人的低音線條,以及蕭育融出色的吉他演奏,都為整場演出增色不少。他們成功地襯托了潘子爵的演奏,打造出一個充滿活力的音樂場景,堪稱本年度流行爵士音樂會的代表作。
11月
01
2024
幕聲合唱團應該是全台唯一由音樂系聲樂主修的純女聲組成的專業合唱團。她們專精的聲樂演唱技巧,學院舞台肢體訓練的出身,在舞台上展現出令人印象深刻的風貌。團員們擁有極為細緻多變的音色,更有能力詮釋不同風格、時期或語言的曲目,這些作品對她們而言不是一座座需要奮力攀爬的高峰,而是一件件可以用心雕琢的藝術品。
10月
28
2024
作為系列舞作的階段性觀察,除了選擇深入作品仔細剖析外,若能從產製脈絡直搗創作核心,試圖結構化作品本身,或許可以進一步聚焦當中的文化生產過程,藉此留意其間形構的「原住民性」主體思考――亦即如何與族群性和後殖民情境互相對話
10月
23
2024
明明導演的設定是流行文化上辨識度極高的1960年代,為什麼這樣一齣「寫實歌劇」,在視覺與戲劇上的呈現卻充滿了不寫實感?雖然國外歌手不盡完美,但要是有個聲樂指導,事情很可能就會發展得不一樣!
10月
23
2024
要帶領一組成功的大樂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何控制和聲之間的平衡,讓十幾件不同的樂器,隨著節奏有默契地一起呼吸,至為關鍵。透過反覆練習、慢慢調整,尋找「對」的聲音,正是雪莉.梅里卡萊帶給「臺北DIVA爵士大樂團」最寶貴的功課。
10月
22
2024
我們要怎麼返回當初充滿活力、令人振奮的活動規模?又或者——在當前的境況、當下的這個「形式」中,我們如何重新創造出有意義的、有開創性的「內容」?如果音樂節的小規模已成必然,那麼我們如何玩轉手上有限的資源,為現代音樂重新注入活力?
10月
2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