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回乍生,再回眼熱《回身》
10月
01
2018
回身(辜公亮文教基金會提供/攝影曹玉明)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381次瀏覽
紀慧玲(2018年度駐站評論人)

章詒和在《伶人往事》序言裡說,「藝人,是奇特的一群,在創造燦爛的同時,也陷入卑賤。……但有一種專屬於他們的姿態與精神,保持並貫通始終。」李佳麒一出現於舞台,與觀眾同看右上舞台懸掛投影幕上《昭君出塞》馬伕翻筋斗俐落影片,回頭對觀眾說,「那是我,看那個兒!」臉上漾著笑,捲舌、拉腔,聲調沈實得很——「真是老一輩的京味兒啊!」這是我心頭陡地出現的自語自答。很久沒聽到這類「國劇」演員當年講話的腔調,但他其實還年輕,45歲,未免老派了些。老派是會令人保持距離的,我又想。

李佳麒曾是陸光國劇隊一員,專攻武生,身手俐落,1995年三軍劇隊解編、改由教育部重組國光劇團時,被圈選成為國光一員,並沒有消失於舞台。但國光劇團一開始就朝新編戲發展,多年來武戲不多,老戲也是近幾年才亟力復甦,2000年著名武生朱陸豪就因戲路短少決意離開國光、轉往影視圈,接下來,觀眾不察覺很多行當、演員無戲可演的時光飛逝中,包括李佳麒在內,當年曾在當代傳奇《慾望城國》發光發熱被林懷民誇讚到極致的「小兵們」,都淡出了觀眾記憶。李佳麒於1995年裁撤前夕,「怕自己學戲太少口袋太淺」,看錄影帶習得了《雅觀樓》這齣武生戲,2003年也因為這齣《雅觀樓》因緣,到了上海拜麒派傳人小王桂卿學習。《回身》就以《雅觀樓》作底,交揉成長過程、學戲因緣、功法口訣,最重要的是帶出自身身世,殘破、懊悔、感傷交加,如同宣傳寫著:「撕裂的人生要如何彌補?破碎的記憶又怎麼縫合?」

發生什麼事了?戲的前半段,說演著李佳麒學戲路程。小時個頭小被派學小花臉,他硬鏗鏗地堅決不肯,「我不要跟他一樣,我就是不要跟他一樣,我就是不要跟『小花臉』一樣!」語氣重複了三次,顯示態度很倔強,帶著叛逆。他自嘲當年翻筋斗臉不紅氣不喘,現下在觀眾面前不太敢逞能了。又說帶著這齣《雅觀樓》到了上海,小王桂卿要他放錄影帶檢驗,他左支右絀難堪到不行,「簡直像照妖鏡」,投影幕播放著他演出的片段,外行看不出門道;但這邊台上他同時說演著,忽是戲中戲裡的李存孝、班方臘,忽而口裡叫喚著對打的孟覺海名字,手裡拿出令旗,唰唰幾下,又說小王桂卿教他令旗不能扔高,不能太短,要雙面絲綢縫製……大約都是學戲、教戲時的細節,體現老師的用心與嚴苛。對話、戲中戲台詞、武功身段、投影交替出現,對不識《雅觀樓》這齣戲的觀眾而言,這些細節仍難以完綴劇中人李存孝的角色塑造;對不識小王桂卿其人的觀眾而言,小王桂卿的武戲風格特色也是一無所知。戲說到李佳麒問老師,槍掉了怎麼辦?老師說,不要怕掉,但大場子不能掉。說著說著,後半場戲李佳麒就掉了兩回!這也太真實,《回身》說演自己半生滄桑,「把自己吃胖的李佳麒」,這回袒露了一切,真真切切說著武生難為,一天不練功自己知道,十天不練功觀眾知道,合併迄今發生了什麼觀眾不太知道,而後半段的戲,更有觀眾更不知道的祕密才要揭露。

後半段,李佳麒扮李存孝,一邊耍弄李存孝隨身武器:筆硯神抓、槊,一邊說著自小被領養、成長過程。李存孝是李克用收養的養子,李佳麒也是被領養長大,《雅觀樓》在此開始發生交纏的戲劇效果,李存孝愈是打得炙熱,李佳麒口裡自道的身世愈是撲朔迷離甚且急切激動。被領養前他無以為家,就學前終於被一位奶奶領養,但奶奶住處也貧困,僅算安頓。奶奶是梨園後台人員,小佳麒成天在後台趲,大家知道他的身世,特別愛逗弄他。他煩,自小脾氣壞,又曾偷錢,被打到半死。忽而故事轉到河南,有位內行人看了他的《雅觀樓》,知道是小王桂卿路數,問他怎麼習得的?「這老傢伙不教人的!」這才一驚,小王桂卿肯教戲是因為台灣名丑吳劍虹私信請託,吳劍虹與小王桂卿互稱師兄弟,而吳劍虹正是「王阿姨家住個三天/李伯伯家住五天/黃太太家住上一週/那個開車載著我到處『託孤』的就是我的……爺爺,吳劍虹。」李佳麒是吳劍虹的親孫子,卻因為家庭因素,李佳麒成了流浪兒、別人的養子。《回身》裡快速幾句,戛然停止,吳劍虹偷偷給小王桂卿寫了信,小王桂卿無私親授,只因「你是吳劍虹的孫子,好孫子。」戲收束得很快,情感剛要潰決,卻又不說,就落幕了。

歡眾可以明瞭,《雅觀樓》讓李佳麒寬容了那無法言說的抱憾與親情,明瞭了愛的匱乏與傷痛如何彌補。吳劍虹與李佳麒親屬關係,梨園圈內通曉,觀眾卻不知。命運捉弄,李佳麒沒有「梨園世家」仰靠,一步一蹭走過來。他在舞台上「回身」,雙目淚下,幾度哽咽;故事欲言又止,仍有隱忍傷心處。藉戲自剖,除了明志、懺情、感恩,還是看到一位年屆中年的京劇演員如何在舞台上再次證明自己,編創自己的下一段人生。45歲原是武生尚好年歲,那三聲「我不要跟小花臉一樣」原來是反擊爺爺?!假如、當年……世情難遣,《回身》敘事破裂片斷,有待補充更多表演與脈絡,但驚濤駭浪人生讓人不敢置信,只但願這些創傷能有癒合的一天,天青海藍,把舊梨園苛人的某種宿命,永遠永遠地帶走。

《回身》

演出|李佳麒
時間|2018/09/15  19:30
地點|台泥士敏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儘管具備武作之形,《文王食子》終究是極重抒情的大文戲。論文戲,除卻雕琢與情節呼應的身段演繹,藉由唱唸和面表,構築與身段形式同在的真實情感基底,應是演員進行角色創造的核心。
11月
18
2024
梁祝故事與孟婆客棧之間那股微妙動態張力,其實是主、客體對應關係飄忽產生的不和諧投射。有意致敬經典,終究必須回歸作品的本質定調,去思考經典、創作與時代的三方關係。
11月
14
2024
長久以來臺灣京劇人才青黃不接,本以為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沒料到近十多年竟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湧現出一波波優秀的後浪,而前浪們也溫柔地為後浪推波助瀾,期待前浪、後浪共同為臺灣的京劇之海激發出更多的浪潮。
11月
13
2024
當傳習藝生多半亦有歌仔戲、客家戲演員身份,也顯現出在現今戲曲環境下,北管藝師無法以北管演出作為全職之問題,那麼未來北管戲傳習計畫是否成為僅是一門演員訓練課程?
11月
13
2024
今次為第八屆,筆者在同一場次中,觀賞了慶美園亂彈劇團新秀張雅涵主演的《洛花河》暨正明龍歌劇團新秀張燕玲主演的《韓信設窖安軍心》兩齣折子戲。
11月
12
2024
本劇可見劇團在親子劇的用心之處,以臺灣地景為故事地、融合原漢兩族的神話故事,音樂曲調以輕快帶有童謠的趣味讓聽覺性相當悅耳動聽,主演的口白方面也充分表現各個角色的特質差異
11月
11
2024
發自庶民性的市場空間表演雖未必不好,還原來自民眾純然的欣賞習慣也有道理,但總期盼能朝向精緻度更顯著的面向提升。就演出內容而言,除了延續過往擅長的《白馬風雲傳》系列連本戲之外,建議劇團應可大膽創作新的故事劇本,嘗試新的表演模式
11月
11
2024
在一個結合異國史詩、舞蹈和新馬戲的舞台上,短短的四十分鐘演出,許多元素如東南亞舞蹈特有尖頂頭飾、面具,柬埔寨的木琴、皮鼓,以及各種高難度的馬戲特技,帶給觀眾許多新奇的感受。
11月
08
2024
雖說兒童戲曲對一般長期演出大戲的戲曲演員及編創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卻是新生代戲曲演員最好發揮的場域。若前輩藝師能從幕後根據戲曲本質進行雕琢;新生代能夠從自己出發,將自身成長過程經驗,創發屬於新世代的兒童戲曲作品
11月
06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