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回乍生,再回眼熱《回身》
10月
01
2018
回身(辜公亮文教基金會提供/攝影曹玉明)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775次瀏覽
紀慧玲(2018年度駐站評論人)

章詒和在《伶人往事》序言裡說,「藝人,是奇特的一群,在創造燦爛的同時,也陷入卑賤。……但有一種專屬於他們的姿態與精神,保持並貫通始終。」李佳麒一出現於舞台,與觀眾同看右上舞台懸掛投影幕上《昭君出塞》馬伕翻筋斗俐落影片,回頭對觀眾說,「那是我,看那個兒!」臉上漾著笑,捲舌、拉腔,聲調沈實得很——「真是老一輩的京味兒啊!」這是我心頭陡地出現的自語自答。很久沒聽到這類「國劇」演員當年講話的腔調,但他其實還年輕,45歲,未免老派了些。老派是會令人保持距離的,我又想。

李佳麒曾是陸光國劇隊一員,專攻武生,身手俐落,1995年三軍劇隊解編、改由教育部重組國光劇團時,被圈選成為國光一員,並沒有消失於舞台。但國光劇團一開始就朝新編戲發展,多年來武戲不多,老戲也是近幾年才亟力復甦,2000年著名武生朱陸豪就因戲路短少決意離開國光、轉往影視圈,接下來,觀眾不察覺很多行當、演員無戲可演的時光飛逝中,包括李佳麒在內,當年曾在當代傳奇《慾望城國》發光發熱被林懷民誇讚到極致的「小兵們」,都淡出了觀眾記憶。李佳麒於1995年裁撤前夕,「怕自己學戲太少口袋太淺」,看錄影帶習得了《雅觀樓》這齣武生戲,2003年也因為這齣《雅觀樓》因緣,到了上海拜麒派傳人小王桂卿學習。《回身》就以《雅觀樓》作底,交揉成長過程、學戲因緣、功法口訣,最重要的是帶出自身身世,殘破、懊悔、感傷交加,如同宣傳寫著:「撕裂的人生要如何彌補?破碎的記憶又怎麼縫合?」

發生什麼事了?戲的前半段,說演著李佳麒學戲路程。小時個頭小被派學小花臉,他硬鏗鏗地堅決不肯,「我不要跟他一樣,我就是不要跟他一樣,我就是不要跟『小花臉』一樣!」語氣重複了三次,顯示態度很倔強,帶著叛逆。他自嘲當年翻筋斗臉不紅氣不喘,現下在觀眾面前不太敢逞能了。又說帶著這齣《雅觀樓》到了上海,小王桂卿要他放錄影帶檢驗,他左支右絀難堪到不行,「簡直像照妖鏡」,投影幕播放著他演出的片段,外行看不出門道;但這邊台上他同時說演著,忽是戲中戲裡的李存孝、班方臘,忽而口裡叫喚著對打的孟覺海名字,手裡拿出令旗,唰唰幾下,又說小王桂卿教他令旗不能扔高,不能太短,要雙面絲綢縫製……大約都是學戲、教戲時的細節,體現老師的用心與嚴苛。對話、戲中戲台詞、武功身段、投影交替出現,對不識《雅觀樓》這齣戲的觀眾而言,這些細節仍難以完綴劇中人李存孝的角色塑造;對不識小王桂卿其人的觀眾而言,小王桂卿的武戲風格特色也是一無所知。戲說到李佳麒問老師,槍掉了怎麼辦?老師說,不要怕掉,但大場子不能掉。說著說著,後半場戲李佳麒就掉了兩回!這也太真實,《回身》說演自己半生滄桑,「把自己吃胖的李佳麒」,這回袒露了一切,真真切切說著武生難為,一天不練功自己知道,十天不練功觀眾知道,合併迄今發生了什麼觀眾不太知道,而後半段的戲,更有觀眾更不知道的祕密才要揭露。

後半段,李佳麒扮李存孝,一邊耍弄李存孝隨身武器:筆硯神抓、槊,一邊說著自小被領養、成長過程。李存孝是李克用收養的養子,李佳麒也是被領養長大,《雅觀樓》在此開始發生交纏的戲劇效果,李存孝愈是打得炙熱,李佳麒口裡自道的身世愈是撲朔迷離甚且急切激動。被領養前他無以為家,就學前終於被一位奶奶領養,但奶奶住處也貧困,僅算安頓。奶奶是梨園後台人員,小佳麒成天在後台趲,大家知道他的身世,特別愛逗弄他。他煩,自小脾氣壞,又曾偷錢,被打到半死。忽而故事轉到河南,有位內行人看了他的《雅觀樓》,知道是小王桂卿路數,問他怎麼習得的?「這老傢伙不教人的!」這才一驚,小王桂卿肯教戲是因為台灣名丑吳劍虹私信請託,吳劍虹與小王桂卿互稱師兄弟,而吳劍虹正是「王阿姨家住個三天/李伯伯家住五天/黃太太家住上一週/那個開車載著我到處『託孤』的就是我的……爺爺,吳劍虹。」李佳麒是吳劍虹的親孫子,卻因為家庭因素,李佳麒成了流浪兒、別人的養子。《回身》裡快速幾句,戛然停止,吳劍虹偷偷給小王桂卿寫了信,小王桂卿無私親授,只因「你是吳劍虹的孫子,好孫子。」戲收束得很快,情感剛要潰決,卻又不說,就落幕了。

歡眾可以明瞭,《雅觀樓》讓李佳麒寬容了那無法言說的抱憾與親情,明瞭了愛的匱乏與傷痛如何彌補。吳劍虹與李佳麒親屬關係,梨園圈內通曉,觀眾卻不知。命運捉弄,李佳麒沒有「梨園世家」仰靠,一步一蹭走過來。他在舞台上「回身」,雙目淚下,幾度哽咽;故事欲言又止,仍有隱忍傷心處。藉戲自剖,除了明志、懺情、感恩,還是看到一位年屆中年的京劇演員如何在舞台上再次證明自己,編創自己的下一段人生。45歲原是武生尚好年歲,那三聲「我不要跟小花臉一樣」原來是反擊爺爺?!假如、當年……世情難遣,《回身》敘事破裂片斷,有待補充更多表演與脈絡,但驚濤駭浪人生讓人不敢置信,只但願這些創傷能有癒合的一天,天青海藍,把舊梨園苛人的某種宿命,永遠永遠地帶走。

《回身》

演出|李佳麒
時間|2018/09/15  19:30
地點|台泥士敏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此回《棄老山傳奇》以傳統歌仔戲敘事回應現代議題,讓新編戲也能用歌仔戲自身的語彙來說故事,可視為胡撇仔精神的一種延續,維持歌仔戲的主體性外,也展現了歌仔戲在時代變遷中的適應力。
5月
07
2025
古冊戲往往罩著一層名為秩序的紗幕,在生死別離的決絕場景中,模糊了角色初心,呈現集體至上的凜然正義。《棄老山傳奇》掀開秩序之幕,自歌仔戲格律挖掘可鬆動空間另闢蹊徑,化用現代事物置於古典;悄悄佔據觀眾腦海一方。
5月
07
2025
或許在短影音興起的世代,唐版擔心原劇本拖沓、冗長,將緊湊當成第一要務,但失去了綠葉的故事架空在社會關係之上,這種抽離或許反映了現代人的不安與茫然。
5月
04
2025
然換成在自由開放的公民社會,反抗的代價何其輕微,甚至可以毫無代價地表演反抗,偷換概念,亂人耳目,相應的思辯變得相形重要。正如日前集結總統府凱達格蘭大道前的先後兩個社群,皆稱自己反抗獨裁政權,熟真孰偽、難道皆是「赤子」?
5月
02
2025
然而儘管技藝狀似在此種失智的殘餘中,彷彿取得了對於歷史舞台的詮釋權,卻在這種歷史智性與技藝身體的對立下,喪失了歷史能夠寓居於肉身內的可能性。於是,技藝最終反而可以說是被剝奪了承載歷史的能力,被吸收為當代的一種失憶形式。
5月
01
2025
滿台人物,看似人人都可以是歷史一員,倥傯如逝水。但,如果這是消解歷史人物與真相的設定,在得不到歷史真相意義的背後,《女王的名字》最終完成了什麼?
5月
01
2025
然而看似結構陳舊,筆者卻認為此情節設計,能夠正視新生代演員如何在舊有情節或其他劇目相似的段落中,不依靠過於飽滿的表演功法包裝肢體,而是能自然地流露表演力,精準營造舞台畫面與氣氛。
4月
30
2025
此次,「國光30:春分啟動」系列中的《江流無間道》、《金玉奴》雖是盛演已久的經典劇目,但國光團隊沒有陳陳相因,照本宣科,而是細加調整雕琢,為經典注入新的活力。
4月
29
2025
《楚漢相爭:韓國城風雲》的呈現手法素樸,從天上壽宴轉進人間戰禍,取站頭刻劃時代氛圍,平實直述歷史人物融入民間想像之後的模樣。有文有武的簡約戲碼,滿足觀眾對演義故事的嚮往,也展現外台歌仔戲順勢而變的靈活身段。
4月
17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