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任掌舵者的條件,《斯卡尼、陳毓襄與TSO》
10月
13
2023
斯卡尼、陳毓襄與TSO(臺北市立交響樂團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06次瀏覽

文 徐韻豐(專案評論人)

近期臺北市立交響樂團的節目,其實安排地頗具巧思,一連串的名家系列曲目,皆是客席音樂家的招牌曲目,本場音樂會的普羅高菲夫的《第三號鋼琴協奏曲》,便是鋼琴家陳毓襄自十一歲就曾公開演出的拿手曲目,與史特拉汶斯基的《春之祭》作為搭配,也是恰到好處的呼應,也與今年下半年演出的另外幾首代表性的芭蕾音樂《火鳥》、《牧神的午後》等並駕齊驅。 

普羅高菲夫的音樂帶有鮮明的個性,冷冽不羈同時帶有狂野,木管樂器雖然在句頭都表現了一定的積極度,但在各聲部複雜的對話之後,皆無法將同樣的力道維持。對比陳毓襄的有稜有角的演奏,樂團也沒有做出對等的回應,以長音和弦做為鋼琴襯底時,樂團的集中度也明顯不足,在國家音樂廳發散的音響下,樂團的不整齊的節奏感,更拖垮了音樂應有的精準度,讓樂團各聲部形成了前仆後繼的景象,應是火光噴發的第一樂章,很遺憾無法被點著。第二樂章開頭的氣氛醞釀上,前樂章的鬆散演奏,讓整體難以一時找到神秘感,樂團的力度也彷彿持續被綁住,無論是極強與極弱,都顯得沒有時間讓樂手可以執行到位。鋼琴家陳毓襄則是相對穩定,第二樂章後半的獨奏,明顯感受到其演奏努力地透過靜的醞釀,來撐出氛維,為後續的火花做出對比,鎂光燈也拉回到舞台中央,配合雖然整體氣氛稍微集中,但樂團仍然未能找到理想配合的律動感,節奏性的演奏也有失精準。第三樂章開頭的鋼琴與樂團競奏,樂團在指揮的帶領下,仍無法找到與獨奏俐落的競奏方式,而接續的長音堆疊,所構築出的漩渦,似乎有稍能激盪的現象,但在逐漸放大的過程中,卻沒有感受到更加明確的方向感,整體水溫雖有上升,但卻停滯未能走向沸騰,全曲收尾陳毓襄給予樂團明顯的重音節奏,但樂團的演奏彷彿一直沒有找到重音,顯得音樂不斷踩空,直至結尾。陳毓襄與斯卡尼(Rico Saccani)在樂曲演畢後,一同聯手呈現了普羅高菲夫的《三橘之戀》中的進行曲作為安可。

下半場的《春之祭》除了要演奏出繁瑣複雜且重複的音符,還要將這些元素巧妙疊合,對於樂團的演奏、指揮的技術,皆為很大的挑戰。但指揮斯卡尼並沒有將北市交的演奏整理乾淨,在各聲部的疊合上,明顯差強人意,散落一地的零件需要靠集體的重音,才能對齊找回樂團的一致性。幾乎各聲部都需要靠指揮的引導,才能展現音樂上的積極度,然而當指揮轉頭照顧其它聲部時,音樂又無法維持轉為鬆散,齊奏部分甚至頗為失控,使得音樂未能展現《春之祭》應有的表現主義作品的玄妙,只有將一卡車的音符倒落。《春之祭》的第二部分,狀況相對第一部分而言,有明顯的改善,然而筆者還是覺得,然而樂團各聲部還是需要指揮的拉提,才可以往前進,指揮無暇顧慮時,則會出現缺乏思考,甚至是毫無音樂的演奏。指揮斯卡尼最後以拉赫瑪尼諾夫的《無言歌》作為音樂會的收尾,相對於今晚的以強力節奏與炫技稱著的兩曲,安可終於也改以優美旋律線條收尾。很明顯可以感受到,樂團需要旋律支撐,音樂性與演奏能力才能自然流露。

本場音樂會的指揮為美國出生的義大利指揮家斯卡尼,斯卡尼有相當豐富的歐美歌劇與交響樂團的演出經驗,近年也在亞洲擔任過樂團總監,也有數次台灣的演出經驗,理論上應符合了北市交物色音樂總監的條件,但本次帶領北市交演出,尤其是下半場的《春之祭》時,彷彿榨乾了這位指揮全身力氣,出來的結果仍然不盡理想,與筆者上回聆聽《魔彈射手》的優秀表現更是相去甚遠。這值得北市交高層思考,樂團自身的能力、此刻需要什麼樣的領舵者、又像讓自己航行去哪裡?光是指揮與曲目的不同,就讓樂團有如此大的程度落差,而樂團需要靠哪些曲目才能不斷維持好的狀態?又要靠哪一類的指揮才能讓樂團進步,可以挑戰展現旋律之外的作品?需要一個相當縝密的計畫,並且要與物色的指揮接二連三地合作。然而,要讓北市交的團員得以臣服並且爲之賣力演出,演出費又要符合公家單位的年度預算,難度雖然看似極高,但神仙不是等來的,只有不斷地嘗試,才能慢慢拼湊出結論。


《斯卡尼、陳毓襄與TSO》

演出|臺北市立交響樂團
時間|2023/09/28 19:30
地點|國家音樂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麥考伊.泰納快速切換和弦的手法,對於林奕銘領軍的樂團並不構成障礙,在爬過困難的山頭之後,團員們像是海闊天空般地自由,他們的演奏展現了輕鬆快意的氣氛。
1月
24
2025
若忽略掉擁有高度庶民美學的民戲,打造一個觀眾無法接近的舞台,又如何讓演員真正在觀眾流動性高的場域中,展現表演魅力?而在春美歌劇團一齣賞金極高的演出中,看見的是演員為觀眾創造效果,為自己創造表演空間。
1月
23
2025
在臺灣自由爵士場景尚未完全成熟的時代,原田依幸四重奏為本地樂迷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視角:自由爵士並非是無序的狂熱,而是經年累月琢磨出來的創作,同時也是一套高度風格化,有完整價值體系的藝術語言。
1月
19
2025
而到了下半場,樂團與指揮之間合作得愈發有默契,指揮對於樂團的掌控得宜,樂曲風格分明,將這些歌劇的序曲演奏得十分精彩,細緻又脫俗。可以聽見飽滿豐沛的情感從樂團中宣洩而出,甚或是從團員演奏的表情中,都可以感受到大家與指揮一同盡心也盡興地融入在音樂之中。
1月
17
2025
今晚的土撥鼠室內樂群全員齊聚於舞台上,以他們多年深耕於台灣舞台的經驗,將不同的室內樂形式:四手聯彈、三重奏、四重奏……等等的多樣性呈現,為台灣觀眾量身訂製了這樣一場在聽覺上有著多重享受的「伊比利花園之夜」。
1月
13
2025
今晚所演唱浦契尼的《光榮彌撒》,在指揮吳曜宇細膩的音樂處理下,精彩地詮釋了這部美好的作品。就像是吳曜宇偕台北愛樂青年管弦樂團和台北愛樂合唱團,用他們青春洋溢的音樂向那曾經青春的浦契尼致意。
1月
07
2025
透過對女性作曲家作品的演繹,《Lucy & Girls’ Melody 女作之韻 III》帶領樂迷重新認識長久以來被爵士樂圈忽略的創作,藉此啟發更多人留意音樂裡的「女性」,為臺灣爵士演出帶來更多元的策展視角,以及鼓勵創作的可能性。
1月
03
2025
一個演奏實踐是否有其創造性或獨特藝術價值、其中的技術層面(包含整頓合奏的能力、演奏的技巧)是否頂尖、作為觀眾的自己是否喜歡,這三件事情完全應該區分開來。
12月
20
2024
透過不同的選曲組合,「爵士女朋友」四重奏在這場演出裡以多元的音樂視角為臺北的爵士樂現場注入活力。長笛作為主奏樂器,跳脫了傳統爵士四重奏中薩克斯風或小號的框架,為熟悉的旋律帶來耳目一新的質感
12月
1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