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多彩的旅程《旅程》
5月
22
2019
六月的塔拉(臺灣體育運動大學舞蹈學系粉專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26次瀏覽
鄭宜芳(表演藝術工作者)

人生彷彿一趟長途旅程,而每一階段則像是一趟趟擁有不同目標的小旅程,「行旅時光,乘風而啟」是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舞蹈系第二十屆畢業展演的核心概念,以十支不同類型/風格的舞碼,標誌出大學這一旅程的各色風景。十支舞作裡含括了芭蕾、現代、中國舞/民間舞,充分展現了此屆畢業生均質的編創與展演能力,當中中國舞/民間舞更是使人印象深刻。

楊正綸的《迴觀․彼岸》以彼岸花(蔓珠沙華)「靡靡花開,孤寂引岸,花葉不見,渡獄塵埃。」終生花不見葉,葉不見花為創作核心,隱喻男女間注定無法相見、相戀的愛情悲劇。結合了武術、中國舞手姿與現代舞的肢體動作,讓這支舞作在濃郁的中國風裡,也充滿了新世代的東方美學觀點。在以暖色調燈光營造出的簡約空間裡,鮮艷的紅色長綢切割著空間,可以是彼岸的渡口,可以是思念的兩端,更可以是從天而降的迴旋,那始終不曾近身的舞者們,則彷彿是彼岸花的花與葉般,與舞者身上沉穩的黑色舞衣形成強烈的視覺感,也讓舞者腰間那朵嬌艷立體的彼岸花更顯得魅惑不已。

廖妏晏的《空花․水月》以「花非花,霧非霧」為概念,是一支充滿朝鮮族風格的舞作。開場身穿銀白色韓服的舞者們在透明紗縵後四處側坐,扮相典雅呈現一片優雅含蓄之美,接著在漫天飛雪裡,舞者們開始擺動起手臂、上身,提著裙擺旋轉、踏跳等,柔緩的身段,華美的舞台風景,正如花與霧般,那樣地短暫而易逝。然而,朝鮮舞講究呼吸與動作之間的和諧一致,許是囿於時間限制,整體肢體動作只見形而缺少了神韻,與音樂的節奏搭配亦不同步或錯落,甚為可惜。

林家琦與廖妏晏的《六月的塔拉》則是一片夏日的歡快、激烈且豪氣,奔放的跳踏步、敏捷的跳躍,充分表現出蒙古族人天蒼蒼,野茫茫的廣闊與熱情,是一支極考驗舞者體力的熱情小品舞作。 曾力珊的《烟云騰天》舞者們以一身的白衣白褲與竹編帽現身,充滿震撼感的音樂配以快節奏以及動作幅度大的武功動作語彙,描繪出古代俠女/俠客以「行俠仗義」為己任的瀟灑、乾淨俐落與勃勃英姿,舞作整體呈現有大氣之感。其中竹編帽的使用編排,無論是作為鏡像或是各式抛接,皆充滿視覺動感,令人驚喜。

四支舞作雖風格各異,卻皆有令人驚喜之處,正如旅程上的各色風景。只是,民間舞的編創除力求能深度掌握各族群舞蹈動作的精髓與神韻外,或許亦可思考於當代的編創新作之時,是否能更多地嘗試將編創者的美學觀察與對於不同文化間的思考或發現,實踐於自身的編創之中。期待更多時間與更加多元的嘗試,並在沉澱積累後得出更美好的果實。

《旅程》

演出|臺灣體育運動大學舞蹈學系
時間|2019/04/02 19:30
地點|台北城市舞台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兩個作品都讓我感受到物質的潛力與自主性,那正也是設計本身的自主性。透過一艘小船、一些羊毛、一個木板台、人的身體,透過遊戲與時間,物件不再只是服務敘事與表演,也有了自己的呼吸和旅程。(劉純良)
7月
25
2017
原創是希望把「離別詩」的悲願化為「天光前」的期許。但實際觀賞後感覺如尋找史料般,再次墜五里霧中。彷彿走完全程以後,還是不知道天究竟光了還是沒有?
8月
01
2025
此種空間的多層次交錯,使記憶得以在過去與現在之間流動與回盪,打破過往「再現」單一文本的創作模式。舞者與物件的直接互動,不僅為物注入新的生命,也讓記憶得以延續——在表演這個作為過渡的時空中,生與死不再是截然對立,而是一種共生的可能。
7月
31
2025
從腐敗到醞釀,從否定到肯定,從磨損到展開,個體得以掙脫他者設定的價值枷鎖,重新奪回定義自我的主權。這正是「漚」的真正意義,也是中年覺醒的必經之路。
7月
18
2025
詞景與身景的交錯已是兩部作品先驗具備的條件。然而,當創作邏輯過於強調「以詞造景」,是否可能將潛文本具象化為表演實體,而在無形中忽略了身體所承載的即時經驗與感知深度?
7月
17
2025
《漚少年》一作可被視為一場對觀看結構的提問:被預設為「看不懂」的觀眾,在觀看的過程中是否真的被轉化為理解的主體?還是只是在表演結構中扮演「等待理解」的角色?
7月
10
2025
要強調的是,《排彎動物園》不是蛇舞,而是以「彎」為方法,在蕭邦音樂與排灣原住民歌謠之間,彎進彎出,相當結實有力,交織成一齣值得探問的實驗舞劇,但是否如節目單所說的,是在「傳統與當代之間尋找平衡與新秩序」?
7月
01
2025
三人關係的穩定與不穩定的運作,是本作最具潛力的創作方向。相較於語言與符號的置入,這些從身體協作中生成的摩擦與裂縫,更能直接回應「三」所代表的符號,《三》最終不是在告訴「三是什麼」,而是在引導觀眾一起去思考「三可以是什麼」
6月
26
2025
《親密近地》的編舞家奧萊・康詹拉與艸雨田製作團隊,成功將抽象的文化政治,轉化為極富張力的舞台視覺與身體語彙。
6月
26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