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多彩的旅程《旅程》
5月
22
2019
六月的塔拉(臺灣體育運動大學舞蹈學系粉專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72次瀏覽
鄭宜芳(表演藝術工作者)

人生彷彿一趟長途旅程,而每一階段則像是一趟趟擁有不同目標的小旅程,「行旅時光,乘風而啟」是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舞蹈系第二十屆畢業展演的核心概念,以十支不同類型/風格的舞碼,標誌出大學這一旅程的各色風景。十支舞作裡含括了芭蕾、現代、中國舞/民間舞,充分展現了此屆畢業生均質的編創與展演能力,當中中國舞/民間舞更是使人印象深刻。

楊正綸的《迴觀․彼岸》以彼岸花(蔓珠沙華)「靡靡花開,孤寂引岸,花葉不見,渡獄塵埃。」終生花不見葉,葉不見花為創作核心,隱喻男女間注定無法相見、相戀的愛情悲劇。結合了武術、中國舞手姿與現代舞的肢體動作,讓這支舞作在濃郁的中國風裡,也充滿了新世代的東方美學觀點。在以暖色調燈光營造出的簡約空間裡,鮮艷的紅色長綢切割著空間,可以是彼岸的渡口,可以是思念的兩端,更可以是從天而降的迴旋,那始終不曾近身的舞者們,則彷彿是彼岸花的花與葉般,與舞者身上沉穩的黑色舞衣形成強烈的視覺感,也讓舞者腰間那朵嬌艷立體的彼岸花更顯得魅惑不已。

廖妏晏的《空花․水月》以「花非花,霧非霧」為概念,是一支充滿朝鮮族風格的舞作。開場身穿銀白色韓服的舞者們在透明紗縵後四處側坐,扮相典雅呈現一片優雅含蓄之美,接著在漫天飛雪裡,舞者們開始擺動起手臂、上身,提著裙擺旋轉、踏跳等,柔緩的身段,華美的舞台風景,正如花與霧般,那樣地短暫而易逝。然而,朝鮮舞講究呼吸與動作之間的和諧一致,許是囿於時間限制,整體肢體動作只見形而缺少了神韻,與音樂的節奏搭配亦不同步或錯落,甚為可惜。

林家琦與廖妏晏的《六月的塔拉》則是一片夏日的歡快、激烈且豪氣,奔放的跳踏步、敏捷的跳躍,充分表現出蒙古族人天蒼蒼,野茫茫的廣闊與熱情,是一支極考驗舞者體力的熱情小品舞作。 曾力珊的《烟云騰天》舞者們以一身的白衣白褲與竹編帽現身,充滿震撼感的音樂配以快節奏以及動作幅度大的武功動作語彙,描繪出古代俠女/俠客以「行俠仗義」為己任的瀟灑、乾淨俐落與勃勃英姿,舞作整體呈現有大氣之感。其中竹編帽的使用編排,無論是作為鏡像或是各式抛接,皆充滿視覺動感,令人驚喜。

四支舞作雖風格各異,卻皆有令人驚喜之處,正如旅程上的各色風景。只是,民間舞的編創除力求能深度掌握各族群舞蹈動作的精髓與神韻外,或許亦可思考於當代的編創新作之時,是否能更多地嘗試將編創者的美學觀察與對於不同文化間的思考或發現,實踐於自身的編創之中。期待更多時間與更加多元的嘗試,並在沉澱積累後得出更美好的果實。

《旅程》

演出|臺灣體育運動大學舞蹈學系
時間|2019/04/02 19:30
地點|台北城市舞台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兩個作品都讓我感受到物質的潛力與自主性,那正也是設計本身的自主性。透過一艘小船、一些羊毛、一個木板台、人的身體,透過遊戲與時間,物件不再只是服務敘事與表演,也有了自己的呼吸和旅程。(劉純良)
7月
25
2017
四支舞碼循序呈現了一個探索軌跡:從〈撩痕〉的聲音沙洲、〈錯/弱〉的觀看裂縫、〈仍在〉的日常重量,到〈隨从變〉的共在身體,構築從個體經驗到集體生成、從時間感知到主體消解的探索。
9月
12
2025
「他們在幹嘛」似乎根本不重要;若這場辯證之所以顯得「不重要」,是因為其內部的探問從未被完整回應,那麼「他們」的存在價值也會因此被動搖。換言之,這場演出的一切「不重要」,都從「他們」出發,並最終回到「他們」。
9月
05
2025
雖然藝術家自己也不曉得舞台上的最終會發生什麼事,但與此同時,形成機遇的邏輯或方法,卻又是藝術家預先所打造出來的。換言之,演出發生的當下,舞台上的一切都交給機遇,但在演出現場之外的,皆是藝術家刻意為之的計算與安排。
9月
05
2025
原住民的處境並非「回返家鄉」的浪漫敘事,而是一條不斷被擋在轉角、途中仍持續折返、游移的路徑。然而在這些折返之間,年輕創作者依然展現了各自的力量
8月
22
2025
這種富含戲劇張力的音樂選擇,精準地預告了整部作品的情感基調——那種介於狂歡與風暴之間的生命能量,正好對應愛麗絲即將經歷的成長旅程中所有的躁動、困惑與蛻變可能。
8月
20
2025
面對這些限制,策劃平台是否更需思考如何透過自身的引領,促成作品在實質上的「變異」,而非僅止於外觀上的「變形」——這或許才是近年主打「多元」的策展真正需要聚焦的方向。
8月
18
2025
在相隔三十餘年後的現時,面對溯返洄游可能會經歷的個人與家族、認同與記憶、創傷與療癒等複雜面向,這群參與夠帶種藝術季的青年世代究竟是如何詮釋種種看似基本卻又恆遠的課題?
8月
18
2025
《樹林小聚舞一下》呈現的不只是三個團隊的成果發表,更是一場可供觀看者思索舞蹈與空間關係、以及舞蹈如何書寫地方、建構文化政治的現場展演。那是一張關於舞蹈人與地方如何交織、共構的動態地圖,在短短一個半小時內被緊密鋪陳。
8月
11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