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看弓絃有新聲,聽見台灣的榮耀《原音讚頌 NALUONESONG》
6月
21
2018
原音讚頌(灣聲樂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598次瀏覽
劉馬利(專案評論人)

這群年輕音樂家,用他們的弓與絃在舞台上盡情揮灑音樂的璀璨,身體力行提醒大家不要忘記屬於自己民族的驕傲。他們用音樂述說古老的傳奇、祖靈的故事,再用滿腔的熱情拉近庶民文化與精緻藝術的距離,謙恭的將心中的祝福傳遞給這塊島嶼的每一個角落。

這群音樂家們用最辛苦的道路實踐自己的音樂理想,選擇走出音樂廳,讓自己的足跡遍及窮鄉僻壤,正如灣聲樂團一向堅持演奏有台灣素材的音樂和台灣作曲家寫的音樂,這就是「灣聲」的唯一使命。他們立足台灣、行腳鄉野、放眼全世界,讓所有人聽見台灣的聲音。

音樂總監李哲藝,為台灣多產的作曲家,寫有上千首的作品,這位早年以豎琴演奏家活躍於音樂界,「演而優則指」,不論是編曲或是全新的創作,皆顧及到音樂本身的美感、樂器聲響的個別性、合奏的整體性,因此在作品中看出對於旋律節奏的敏銳性。他長年耕耘於古典音樂推廣,成果早已有目共睹。在這場音樂會中,展現出他對原住民音樂的鑽研及製作的用心,反映在每一首樂曲的介紹,還有創作及指揮的呈現。

全場曲目皆與原住民相關,包括《泰雅序曲》、《原住民歌謠組曲》、《魯凱童謠組曲》、《邵族幻想曲》、《排灣組曲》、《慶豐收》、《卑南古調》、《馬卡道狂想曲》,皆是李哲藝根據原有的曲調,融合西洋音樂語法,用絃樂擴充了古調的格局,台上的這群人用自己的專長與土地連結,讓我們用不同角度看見更璀璨豐富的文化資產,著實令人驚喜與感動。

這些作品雖皆為「編曲」,但也加上很多的新意。原曲很多是工作歌或是用於儀式的祭歌,原本幾乎皆為詩節式單旋律,且歌舞合一。李哲藝善用和聲、速度、節奏的變化產生律動性,音樂的織度在厚實與輕巧間展現立體感,段落與段落之間是相互關聯、呼應,以不斷向上攀升的轉調讓音樂的色彩有明暗濃淡的變化及層次感。為求在音樂上的表現力,除了使用和聲變化、調性轉換、音域拓寬、力度改變等等的設計,更重要的是每一段的主旋律線條皆清澈明晰,垂直和聲亦以五聲音階的各音程距離為主軸,保留原住民音樂的獨特聲響,可謂雅俗共賞。

最令人感動的一幕在音樂會最後,當遠道而來的台東賓茂國中的同學們在台前與樂團聯袂演出《那魯灣》,那股草根性的強大力量瀰漫在空氣裡,是那一份返璞歸真所散發出的時代精神,在歌聲中延續與回饋。更證明了唯有音樂能讓所有人的情感凝聚在一起,民族的香火方能永垂不朽。

李哲藝在每一首樂曲皆穿插樂曲導聆,深入淺出的解說,的確拉近音樂與觀眾的距離,但如能有節目冊或是加上投影,或是多一點文字資料,至少能有一張A4紙打上曲名或樂曲解說,讓觀眾能有一份「看的見」的紀念品;或是可利用視覺效果,譬如圖片或影音等等,來讓觀眾對於原住民的音樂內涵及歷史脈絡一目瞭然,絕對事半功倍。

這個成軍僅一年的專業樂團,在很多方面雖仍有進步的空間,但已有一定的演出水準。這群年輕人用弓絃穿越中央山脈、跨越濁水溪,如同音樂傳道者般散播希望的種子,讓再偏遠的地區的父老鄉親都有福可聆聽古典音樂的現場演奏,由衷感謝這群音樂家們用生命滋養了這片土地的民族內涵。

《原音讚頌 NALUONESONG》

演出|灣聲樂團
時間|2018/06/17 14:30
地點|誠品表演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以地方民間樂團發展,南投民族管絃樂團已經是有一定水準,若要挑剔,則必須再將整體實力提升。隨說專業演奏者也並非毫無失誤,但學生的經驗則更顯不足,雖然有許多專業老師們撐場,樂曲並無太大狀況,但回歸到學生獨奏,則不免有破綻。此外,室內音樂會使用擴音容易聲部失衡,在演奏聲響上尚須斟酌。
3月
21
2025
歌劇男高音泰特曼在整場音樂會中,運用其嘹亮的嗓音和深厚的美聲技巧,為台下觀眾精彩地展現了歌劇世界中,男高音的力與美。從這次來台的演出,可以預測在未來,他絕對是一個值得長期關注,且令人期待的世界級男高音。
3月
21
2025
微光古樂集這次邀請了比利時無盡古樂團(Ensemble InAlto)來台共同演出,進行了一場台灣與比利時的古樂交流。這次的音樂會節目設計,微光古樂集秉持著一貫嚴謹、用心的水準,為與會觀眾帶來了深度與廣度俱足的古樂饗宴。
3月
17
2025
其共通之處在於,他們都肯定、並順從了當前的文本規範力量(即「作品概念」),先是遵循作品的完整性與權威性,再進行不同層面(內、外、間)的開掘。
3月
15
2025
他深情柔軟的音色,利用半聲弱音的演唱技巧,漸進式地將情緒推進並深入角色之中,尤其是在長樂句的詮釋中顯得十分動人。這也讓我們見證到:一個成功且努力修練的聲樂家,能用運用其卓越的美聲技術,在舞台上戰勝疾病的侵襲與干擾。
3月
15
2025
蘇郁涵嘗試運用多層次的和聲色彩,打造稜角分明、緊湊且張力十足的音樂質感。她的音樂在近乎失控的邊緣,依然維持一定的控制力,展現獨特的個人風格。
3月
06
2025
整場演出展現了陳子彰在曲名發想、音樂主題、編曲與即興演奏上的獨特風格。無論音樂如何充滿挑戰性,他總能保持浪漫情懷與鮮明的旋律感。透過充滿情感的演奏,陳子彰掌握了音樂架構與情緒流動
2月
27
2025
《琴.情》全曲採用類意識流與音色旋律的手法創作,藉由將閔老師多首代表作品的旋律鑲嵌,和趙劍華傳承自閔老師的厚實技藝,勾起聽者懷想閔老師當年的演奏風采與動人的音樂詮釋。
2月
12
2025
此場音樂會的每首曲目,皆猶如時間印記,串連起疫情期間共同經歷的情感與記憶,反映著人生中的高低潮片段,並揭露著陰霾與悵惘終會過去,同時,演奏家亦欲在在後疫情時代背景下,透過薩克斯風的溫暖樂音,引領著聽眾在音樂陪伴下,勇敢邁向更加明亮、堅韌的未來
2月
12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