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看弓絃有新聲,聽見台灣的榮耀《原音讚頌 NALUONESONG》
6月
21
2018
原音讚頌(灣聲樂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660次瀏覽
劉馬利(專案評論人)

這群年輕音樂家,用他們的弓與絃在舞台上盡情揮灑音樂的璀璨,身體力行提醒大家不要忘記屬於自己民族的驕傲。他們用音樂述說古老的傳奇、祖靈的故事,再用滿腔的熱情拉近庶民文化與精緻藝術的距離,謙恭的將心中的祝福傳遞給這塊島嶼的每一個角落。

這群音樂家們用最辛苦的道路實踐自己的音樂理想,選擇走出音樂廳,讓自己的足跡遍及窮鄉僻壤,正如灣聲樂團一向堅持演奏有台灣素材的音樂和台灣作曲家寫的音樂,這就是「灣聲」的唯一使命。他們立足台灣、行腳鄉野、放眼全世界,讓所有人聽見台灣的聲音。

音樂總監李哲藝,為台灣多產的作曲家,寫有上千首的作品,這位早年以豎琴演奏家活躍於音樂界,「演而優則指」,不論是編曲或是全新的創作,皆顧及到音樂本身的美感、樂器聲響的個別性、合奏的整體性,因此在作品中看出對於旋律節奏的敏銳性。他長年耕耘於古典音樂推廣,成果早已有目共睹。在這場音樂會中,展現出他對原住民音樂的鑽研及製作的用心,反映在每一首樂曲的介紹,還有創作及指揮的呈現。

全場曲目皆與原住民相關,包括《泰雅序曲》、《原住民歌謠組曲》、《魯凱童謠組曲》、《邵族幻想曲》、《排灣組曲》、《慶豐收》、《卑南古調》、《馬卡道狂想曲》,皆是李哲藝根據原有的曲調,融合西洋音樂語法,用絃樂擴充了古調的格局,台上的這群人用自己的專長與土地連結,讓我們用不同角度看見更璀璨豐富的文化資產,著實令人驚喜與感動。

這些作品雖皆為「編曲」,但也加上很多的新意。原曲很多是工作歌或是用於儀式的祭歌,原本幾乎皆為詩節式單旋律,且歌舞合一。李哲藝善用和聲、速度、節奏的變化產生律動性,音樂的織度在厚實與輕巧間展現立體感,段落與段落之間是相互關聯、呼應,以不斷向上攀升的轉調讓音樂的色彩有明暗濃淡的變化及層次感。為求在音樂上的表現力,除了使用和聲變化、調性轉換、音域拓寬、力度改變等等的設計,更重要的是每一段的主旋律線條皆清澈明晰,垂直和聲亦以五聲音階的各音程距離為主軸,保留原住民音樂的獨特聲響,可謂雅俗共賞。

最令人感動的一幕在音樂會最後,當遠道而來的台東賓茂國中的同學們在台前與樂團聯袂演出《那魯灣》,那股草根性的強大力量瀰漫在空氣裡,是那一份返璞歸真所散發出的時代精神,在歌聲中延續與回饋。更證明了唯有音樂能讓所有人的情感凝聚在一起,民族的香火方能永垂不朽。

李哲藝在每一首樂曲皆穿插樂曲導聆,深入淺出的解說,的確拉近音樂與觀眾的距離,但如能有節目冊或是加上投影,或是多一點文字資料,至少能有一張A4紙打上曲名或樂曲解說,讓觀眾能有一份「看的見」的紀念品;或是可利用視覺效果,譬如圖片或影音等等,來讓觀眾對於原住民的音樂內涵及歷史脈絡一目瞭然,絕對事半功倍。

這個成軍僅一年的專業樂團,在很多方面雖仍有進步的空間,但已有一定的演出水準。這群年輕人用弓絃穿越中央山脈、跨越濁水溪,如同音樂傳道者般散播希望的種子,讓再偏遠的地區的父老鄉親都有福可聆聽古典音樂的現場演奏,由衷感謝這群音樂家們用生命滋養了這片土地的民族內涵。

《原音讚頌 NALUONESONG》

演出|灣聲樂團
時間|2018/06/17 14:30
地點|誠品表演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王群婷的音樂語彙不拘泥傳統,著重的是聲響結構和情感氛圍。透過簡潔但深刻的旋律、自由而具彈性的即興、營造出精緻而具詩意的聆聽效果。這使她的創作既保有個人特色,也能和當代即興音樂對話。
5月
06
2025
這些年輕的演奏家組成的「衛武營當代樂團」與指揮路博曼合作出一場完美而專業的現代音樂演出,讓人對台灣的當代音樂發展前景不禁充滿了樂觀的期待。
5月
05
2025
以我個人的經驗來說,所有的當代意象詮釋在事後回想都十分有韻味,但在觀演當下感受到的無趣與疏離卻也真實存在;而這一份不適,恐怕不是「前衛劇場」、「意象表演」等術語能夠輕筆帶過的。
4月
30
2025
好似漢普森用他內心的柔軟,在一連串末世的戰爭、死亡與分離之後,對這組作品注入了對人性的關懷;最終將人性領到了神性的終點,主人翁的靈魂終得上帝的拯救,進入上帝的國,得著永恆的安息。
4月
29
2025
趙方豪在這部貫穿了二十四首不同主題歌曲的作品中,忠實地詮釋出富有層次的情緒,再加上劇場新形態的演出方式,趙方豪今晚的演出,確實展現出他音樂中卓越的藝術性,可謂其為相當成功的演唱!
4月
28
2025
無論名稱上被歸類為舞蹈劇場、作曲劇場或其他名稱,這些作品真正扣合的,是當代音樂劇場「去分類化」的本質:跨領域媒材的融合、聽覺與視覺的並置、以及由觀眾自由感知所構成的美學場域。
4月
23
2025
演奏家們並不只是「世界級演奏家」,更是探索聲響可能性的旅人,在此場音樂會中,改編與原創、平衡與衝突、嚴謹與幽默,都在細膩的演繹之下,展現出無限的音樂可能性,而此正亦為室內樂最動人的地方。
4月
09
2025
而這整場的舒曼藝術歌曲,在葛哈爾的歌聲與胡伯的琴聲中,聽眾好似跟著畫家弗里德利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 1774~1840)那畫中的漂泊者,一起登上了山巔,凝視那洶湧翻騰的雲海,啜一口「致青春」的那種渴望(Sehnsucht)和傷痛(Wehmut)。
3月
28
2025
《群體動物》的內容是有機且開放的,透過彈性且多元的設計,音樂家每一次的「演奏」,參與者每一次的「演出」,彼此互動時所作的每一個「選擇」,都是如此不同。
3月
2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