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育栽的戲劇種苗《一首詩改變世界》
3月
26
2013
ㄧ首詩改變世界(阮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92次瀏覽
謝東寧(2013年度駐站評論人)

創立於2009年的「草草戲劇節」,是設立於嘉義當地的阮劇團所發起,並與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合作之戲劇教育推廣展演計畫。已經邁入第五屆的藝術節,今年已經從單純的戲劇展演,擴大為兩個週末的藝文活動,包括了草草影展、戶外演唱、草草OFF、戲劇演出、創意市集…等活動,在風和日麗的春天,漫步於由知名建築師黃永洪所設計,閩南式風格之亭台樓閣、水榭迴廊、優雅荷花池多層次空間之表演藝術中心園區,及欣賞各處繽紛的藝文活動,讓嘉義縣民雄鄉的民眾,多增添了一處藝文休閒的好去處。

重頭戲是實驗劇場的演出《一首詩改變世界》,這個屬於戲劇教育推廣的展演,對象大部份是嘉義縣各高中、大學的學生。為期一整年的計畫從第一階段的戲劇表演課程,到第二階段的專業科目課程,包括學習劇場燈光、服裝、舞台、行政等部份,最後並由專業師資帶領學員們,合力製作一個完整演出,而今年更是連續第二年,邀請留美「青少年劇場」專業的呂毅新老師,擔任計畫主持人與編導的工作。

雖然是業餘的青少年戲劇演出,但沒有淪為同樂會的才藝表演,《一首詩改變世界》整個製作,處處散發著專業嚴謹的細節與態度。文本來自導演與演員合力發展,從研讀各種形式的不同詩作,並擷取詩的意境、詩的精神,進而發展成為自己的故事,也就是找到詩與個人生命史的連結,並且透過詩人的眼睛,重新檢驗自己與家人、社會以及世界的關係。

譬如選取的詩作包括了席慕容的《印記》,日本詩人荒川良二在福島核災後的繪本詩《早上了,打開窗子嘍》,捷克詩人哈維爾的圖像詩《文化生活》,及臺灣詩人吳易澄為全國關場工人連線,集體臥軌事件所寫的《回家》。從題材上來看,並沒有落入「詩」只能成為唯美的、不食人間煙火的文字性陷阱,將詩人對於所處時空的心有所感創作,成為這群青少年看自己與世界關係的中介橋樑。

在65分鐘的演出中,一共有十四個段落。開場「詩的關鍵字」,全體10位演員穿梭於舞台唸出他們喜愛詩句,然後是一段段的演員故事;「秋子與狗」講胖女孩跟胖媽媽的減肥故事;「通話」是四位朋友謠言八卦的電腦即時通訊;「Schedule」模仿哈維爾的圖像詩,成為這群青少年的上學讀書考試生活;「火山的故事」是演員小時候全家乘郵輪的度假經驗,回到家時遇到八八風災;「回家」以動作畫面,重現關場工人的靜坐場面;「心電圖」講述年輕上班族的規律生活;「動漫狂想曲」將披薩外送員狂想成海賊王動漫決鬥;「檳榔爸爸」是回憶去世的爸爸,包括跟蛇打鬥,與乘坐雲霄飛車;最後「打開窗」返回詩的世界,象徵用劇場與想像打開的世界。

全體演員雖然只受到短期的表演訓練,但肢體靈活、節奏分明,充滿自信並勇於發揮個人特色,除了口齒咬字有時稍嫌模糊,整體來說,緊緊抓住了現場觀眾的注意力。而這也要歸功於編導素材的選用、舞台走位的巧妙調度,及舞台服裝、布景,克難但充滿創意的使用,這群青少年最幸運的,更是有機會在一個空間關係(舞台與觀眾席)緊密,設備相當齊全的實驗劇場演戲。同時這種場館、劇團、在地民眾之間,緊密結合的戲劇教育傳播關係,相當值得鼓勵與推廣。

成立已經十年的阮劇團,團長、藝術總監汪兆謙說,他當年念嘉義高中的時候,遇到了由文建會舉辦,為期一年的《青少年戲劇推廣計畫》,從此人生踏上了戲劇的這條道路。藝術下鄉,不光是表演團體點狀式的演出就好,深度的藝術教育推廣更為重要,而阮劇團「草草藝術節」的成功經營模式,真心希望能得到相關單位的重視,協助將觸角繼續擴展到青少年以外的族群,讓藝術與土地能夠緊密結合,漸漸開出屬於在地的文化花朵。

《一首詩改變世界》

演出|阮劇團
時間|2013/03/23 13:00
地點|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遊戲結束時,只留下「房屋主人」一人佇立原地,其餘角色已然散去,彷彿回應了流金歲月中關於逝去與留下的永恆命題。
5月
08
2025
當身分不再是單一的、性別不再是穩定的、土地不再是絕對的,劇場才能成為真正的靈場——一個可以悲傷、也可以重生的空間。
5月
04
2025
《甜眼淚》的核心方法乃是從經驗主體而非抽象的「真相」敘事出發。在此被建立起的女童主體,大量地運用了童話、日記、民俗、玩偶等一切手邊的資源,來處理自己現實所必須面對的各種不可解。
4月
30
2025
《幾米男孩》多少開啟了幾米繪本的傳承性,將上一代的記憶講述給下一代,去建立屬於「眾人」的記憶結構。於是,《幾米男孩》完全依賴著幾米繪本而存在,但依然可以構成多種的雙向流動,包含創作類型、觀眾與讀者的世代等。
4月
30
2025
《水中之屋》是一個能讓人沉吟咀嚼、細細品味的文學劇場作品,以契訶夫式的凝視,加上魔幻寫實色彩,呈現真實的在地生命圖像。但,如果回到對「人類與自然相依共存,或對立拮抗」這個命題的思考,我則不免會對這個作品有更多的期待。
4月
29
2025
主題聚焦於愛情等恆久生命課題上,作為人類最複雜卻也能引發普遍共鳴的命題,創作者如何運用故事和「入戲」機制,引導觀眾叩問深刻的情感本質,成為決定該劇敘事層次與思考維度的關鍵
4月
28
2025
《毛皮瑪利》的母題,無疑是藉瑪利扮演母親的表演性質,去展現劇情最具張力的「虛構」與「真實」,也因此影射廣泛社會網絡中權力如何形塑個體、壓抑慾望的過程。
4月
25
2025
面對國家揮之不去、充滿暴戾與壓殺的歷史記憶,以知識、行動或主義等各種形態存在的外來者「保羅」,就算可以創造童話,協助個人奇蹟般的一時逃亡,又豈能長久地撫平一切?
4月
25
2025
草草強化了阮劇團「回到地方與扎根地方」的屬性,相得益彰地站穩了其於台灣劇場、節慶生態的位置,也在發展過程中開始於穩定基礎裡產生質變。
4月
24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