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實的裂縫《屋簷下》
10月
26
2011
屋簷下(劉人豪 攝,動見體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295次瀏覽
謝東寧

劇作家的匱乏,大概是台灣戲劇界的最大隱憂,沒有足夠的劇作家,書寫屬於這塊土地上的人、事、物、情感與歷史,那麼劇場永遠只能是「隔岸」的想像與模仿。特別是新生代劇場創作者──方便精彩的外國翻譯劇本、電視卡漫的異想世界、或者是中產生活的虛華想像,作品忽略了創作者真實的過去背景與當下現實,劇場害怕連結的,反而是廣大人民生活的真實,導致來看戲的觀眾也永遠受限於特定的族群。

所以當動見体劇團推出新生代編導王靖惇,以自身家庭經驗與社會新聞出發,描寫一個台灣中下階層生活困境的作品《屋簷下》,單就創作者的這份意圖與實踐,就足夠令人不禁動容。

舞台巧妙結合竹圍工作室老舊鋼架廠房,用簡單象徵式的可穿透性背牆、舞台前緣上方的窗、和一座高起可以連結外界的門,建構出一個貧窮家庭的客廳、飯廳與通往其他空間(臥房、浴室、廚房)的通道。尤其面對觀眾的這道牆,配合水流影像與不時走過如漂浮夢境的演員,表現出故事中的家庭,一個現實與虛構交織的荒謬寓言。

形式顯然來自挪威劇作家易卜生以降的傳統「寫實劇」,在寫實的時間、空間、人物中,但比較特別的卻是魔幻的劇情進行。故事集中發生在中秋節的晚上,主要描述喪女後精神分裂的父親,在中秋團圓晚餐中,堅持要等死去的女兒回家,而在以母親為中心的穿針引線下,帶出的家庭成員之背景與相互之間的關係。

演出節奏明快,全場氣氛掌握甚佳,不過導演關於到底要「寫實」還是要「魔幻」的舉棋不定,卻造成了全劇最大的敗筆。

看似想要描寫一個典型窮困家庭,以反映台灣荒謬現實,但是意念跑得比真實快,角色常常集極端於大成,例如:媽媽邊罵台語髒話邊與兒子開年輕人的玩笑最後得癌症將死房子要被拆、失智爸爸對著大女兒或洋娃娃或情婦要愛但就是不愛小女兒、碩士小女兒蹺家不回失業當酒促小姐突然揭露哥哥是同志、失業同志兒子一個晚上出櫃得諒解又結婚對象是社區管理委員……。所以這般的角色、劇情,實在不用(也不可能)拘泥於寫實規則,勉強套入寫實恐怕也只是暴露創作者對於現實的缺乏血肉感。

如何建立角色們的合理內在心理邏輯,似乎比發生極端情節來得重要,情節的鋪陳收束以指向最終目標,也比劇情的滑稽笑鬧來得深沈。或者,導演也可以運用更風格化的卡夫卡式荒謬世界,更嬉鬧荒唐突變的舞台、人物與劇情,來轉喻現實的世界。但無論如何,對於年輕劇作家願意老老實實編寫一個結構完整,描寫社會現實的劇本,筆者最後還是要給予誠心的鼓勵與支持。

《屋簷下》

演出|動見体劇團
時間|2011/10/23 17:00
地點|新北市竹圍工作室12柱空間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屋簷下》作為一個典型寫實劇場的戲劇演出,透過一個普通家庭在中秋夜所發生的故事,試圖關照了至少五個社會議題/問題:親子、失業、同志、貧窮、老人照護。這種企圖是宏觀的,也是積極涉世的。(雷煦光)
10月
27
2011
新作《天亮前的愛情故事》,雖然對題材的處理與表演形式的選擇,稍嫌保守,但製作規模與演出品質都有不錯水準,仍值得肯定。另一方面,我也期許這群年輕創作者,未來對創作能有更基進的思考:對生命課題與人我關係的探討,不止於個人情感層次,而能有更具政治性、社會性的辯證。
9月
10
2025
這場演出延續了這股真摯力量,從創作到呈現,從身體實踐到語言敘說,都回應著當代的核心提問:在深偽技術能模擬一切的時代,如何確立一個真實的「我」?答案或許就在這群青少年身上。他們不完美,卻誠實;並不無瑕,卻令人信服。
9月
01
2025
《Z劇》特別之處在於華裔離散者的自述,從個體的境遇娓娓道來,其表演形式令人想到話劇。不過,Z劇沒有特別去經營講述的文體,講究語自身的詩性,而比較像是直陳式的報告,但若推論它是「報告劇」,卻又不是那種夾帶剛性左翼的視角,強調史實、社會或歷史事件的劇場形式。
8月
19
2025
當社會從宗教、家族轉向個體化與數據化,真正能給予安全感的反而是那份「被無條件接納」的關係。音樂劇透過舞台與現場的即時共感,讓這份訊息有了實體出口,也讓觀眾有機會暫時卸下屬於這個時代的「貼紙焦慮」。
8月
18
2025
在《小雪》之中,余品潔猶如巫女,召喚父親一同想像未能完成的歸鄉之旅,進而和自己重新繫上親緣的紐帶;余父同時又是生命的先驅者,與女兒一體雙身,為年輕的靈魂們指路提燈。
8月
14
2025
五位表演者齊步同行,持續向前進,象徵生命進程,是有力量的設計,且引人共鳴!可是,利弊同在──也正是在此刻,五人之間在能量專注度、表演意識投射狀態的的差異顯露無遺,並未能做到「同在」。
8月
07
2025
它在改編的過程中雖有創意閃光,卻缺乏整體敘事的掌控與主題的聚焦。整場演出改得不夠果決,也寫得不夠深刻,既無完整承襲原著的精髓,也未能發展出自身的獨立語言。
8月
07
2025
在為《至尊大劫案》進行各種意義詮釋時,也不該忘記這是一齣台灣劇場並不那麼常見的喜劇。破除「文以載道」的沉重壓力,所有影射點到為止,《至尊大劫案》以精準的舞台調度、突如其來的轉折、演員絕佳的默契與丟接節奏引人發笑
8月
0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