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一個老掉牙的故事《義賊☆鼠小僧》
3月
19
2015
義賊☆鼠小僧(國家兩廳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623次瀏覽
吳岳霖(專案評論人)

「如何說(好)一個故事」似乎是個跨越了時代、地域的反覆追問。從字裡行間,到說書人的嘴巴;是靜謐無聲的閱讀,浮光裡現出殘留的吉光片羽,或是敲響了竹板、拉起了二胡(也可能是其他樂器),在多重的交響間凝出語言。套句《老殘遊記》裡,於明湖居說書的白妞如此說書:「那知他那極高的地方,尚能迴環轉折;幾轉之後,又高一層,接連有三、四疊,節節高起,恍如由傲來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來峰削壁千仞,以為上與天通;及至翻到傲來峰頂,才見扇子崖更在傲來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見南天門更在扇子崖上;愈翻遇險,愈險愈奇。」書寫者劉鶚用文字說的是聲音,而聲音裡呢?是屬於白妞與劉鶚所共有的「說故事方法」,於是,兩種敘事手法在文字間擊出聲響,似乎也成為了一種劇場景緻。到了當代劇場,握在手裡的方法學更擴展出了多重的面貌,但「說故事」(不管是刻意忽略,或是致力執行)卻始終逃不開。

在流山兒★事務所的手裡,「聲音」作為另一種說話的語言。開場的合唱,釀成序曲,在所有演員的移動步伐間,勾勒出整個故事的形狀,並隨著燈暗而揭開序幕。在故事行進間,幾項日本傳統樂器的敲擊,定調了故事的節奏,同時也成為高潮的啟動點。演員於幾個角色間切換,並佐以豐富的歌舞,演歌、流行音樂,甚至是〈流浪到淡水〉也嵌進裡頭。特別的是,由劇中詮釋阿元、阿高夫人的兩位女演員,化身為「類似」歌隊的角色,吐露次郎吉的內心聲音,交錯與穿梭間,以其演唱進行轉譯。

從「聲音」說起,所要表達的是,流山兒★事務所顯然是個「說故事的高手」。特別是本次帶來台灣的《義賊☆鼠小僧》,其實是個「老掉牙的故事」。他們過往的幾部作品,有從西方劇本取材(例如《高級生活》、《流山兒馬克白》),亦有日本劇作家(像是寺山修司)的作品,有意地打破東西方劇場的框架。相較於西方在「跨文化戲劇」(intercultural theatre)的運行下開啟某些可能,卻又躲不開文化生產與政治屬性的囿限,甚至大多以「東方的戲劇形式」來表現「西方的文本」 ;【1】流山兒★事務所從東方劇場出發,卻不受限於原有的劇場結構與框架,而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敘事語言。《義賊☆鼠小僧》更從傳統題材入手,改編日本歌舞伎劇作家河竹默阿彌的《鼠小僧》。這樣一個「老故事」,大抵就是主角次郎吉如何在一次盜財義舉後,與自己的親人重聚,後又成為著名盜賊的過程。這個故事雖有其支線情節以及複雜的出場人物,包含刀屋的新助與藝妓阿元的相戀、受騙,或是次郎吉妻小的過往與重逢等,卻不成為獨立的敘事發展,而在其因果關係間,匯聚到主角次郎吉身上。於是,整個故事其實是直線式的進展,並以事件推動情節、製造高潮起伏;從事件發生到解決,看似井然有序的邏輯,都只是運用傳統常有的敘事手法:錯綜巧合,複雜了多線化的情節。這樣的情節推演,近似於中國傳統的「三言二拍」等短篇小說,有其明確的核心價值:忠孝仁義、道德衝突,人物也清晰地烙出善、惡符碼。不過,在看似僵化的二元邏輯裡:善惡、正邪,也置入了「情」穿針引線,同時讓人物不再扁平,像是次郎吉的養母阿熊,雖被刻畫成反派角色,但卻在最後一刻映照出不曾被彰顯的母性光輝,阻止了次郎吉的以死投案;這樣的母性光輝,更在阿高夫人身上表露無遺,為了袒護救父心切的次郎吉之弟,竟荒謬地表示兩人有染(但此理由真是毫無道理)。於是,這些情感豐沛的人物,在誇大的情節與動作間,完整地揮發了《義賊☆鼠小僧》的「喜劇」質地。

《義賊☆鼠小僧》在看似合理的情節發展間,其實過程都是荒謬無稽的。這樣的劇本型態,似乎與中國傳統戲曲作為「演員劇場」的某種質性相符。但,中國傳統戲曲之所以稱為「演員劇場」,除劇本並非重點外,更重要的則是演員作為觀賞核心。當然,我們不可否認流山兒★事務所有其獨特的表演工法,在導演流山兒祥的背景(狀況劇場、早稻田小劇場)下,我們似乎看到演員們在「足」的力量有所琢磨,穩健地透過身體與地面進行溝通。更可見流山兒★事務所在整個劇場呈現上的揉合、拆解形式的界線,成熟且無界地多元表達。不只使用了演員的身體,亦以偶戲作為另一種敘事方式。並且,在舞台結構上保留歌舞伎傳統的「花道」,卻不完全受限於傳統的使用方式,而更為活潑的進行運作。此外,其「跨文化」的屬性,更在喜劇性的「互動」間徹底發揮。邀請觀眾上台念誦中文台詞,並且穿梭於觀眾席,打破了時空的限制(我們明明知道這故事的背景,卻又不突兀地融入或析離)。語言間的隔閡,並不成為笑料的距離,反而被運用到流山兒★事務所的表演系統,幾段輕巧地切換,卻重重地戳進觀眾的穴道。當然,我們可以認為這樣的形式過度地飽和,而缺乏歇息的空間,但當下所接收到的刺激卻遠高於過度滿溢所造成的疲憊。

流山兒★事務所的導演流山兒祥雖有意藉《義賊☆鼠小僧》來撫慰311震災後民心動盪不安的日本,但他卻未刻意以當代語言進行涉入,或是增加過多的個人詮釋與觀感,反而僅是努力地將這個老掉牙的故事好好說(縱使,「說故事」也是件老掉牙的事情)。於是,在演員們近乎爆發似的表演能量裡,真誠地尋覓到「說故事」的另一種可能。

註釋

1.此說參考林于竝:鈴木忠志《特洛伊女人》當中的東西方交會〉,《戲劇研究》第7期(2011年1月),頁173-198。

《義賊☆鼠小僧》

演出|日本流山兒★事務所
時間|2015/03/07 14:30
地點|國家劇院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故事本身浮誇的質素仍在,但導演自形式上拉開了距離,讓整體畫面充滿動量,亦讓那些不合時宜的生硬情節能在帶有輕喜劇色彩的框架中,得以成立。 (吳政翰)
3月
17
2015
《安琪拉拉拉(無限循環中)》是對劇場功能的重新探問:當表演與感覺都變成機制,我們是否仍能在這樣的「冷」之中察覺人之所以為人的溫度?
10月
22
2025
即使黑暗中的強光或投影不時擾亂觀者的感知,製造差異的鏡像裝配卻幾乎無所不在,甚至在K與陸先生、龐蒂或龐蒂雅納,或演員輪流扮演的說書人與其他角色之間,也有彼此互相依存的鏡像或對位關係。
10月
21
2025
交織性不斷出現在這作品中,口語和手語,舞蹈和敘事,互為翻譯,由此織就為新的劇場文體,成為既是人魚,也是周佩,也是巴奈的故事。
10月
21
2025
對於前者,劇作將重心放在各角色之間漂泊處境的共通性,以此理解老兵的「移民」處境,這部分是成功的。然而,老兵所經歷的,不僅是空間上返鄉無門的地理流離,更是曾經信仰的民族精神與政治理想在歷史洪流中早已式微與斷裂。
10月
17
2025
故事將外省老兵、孤兒、移工、計程車司機,以及酒店勞動者及其子女等邊緣群體的經歷編織在一起,提供了想像或提問多重生命樣態的視角。然而,戲中戲的結構難以迴避的問題是:是誰擁有決定「家」的權力?諷刺的是,答案不是源自於角色們的實踐,而是戲中戲如機械降神般的編劇。
10月
14
2025
總結來講,規齣戲上值得思考的部分,毋是無國籍移工囡仔的困境有偌艱難,顛倒是無仝創作者/團體怎樣展現怹家己討論議題的角度。《囡仔,哪會看bē著你?》佇頭前的部分已經共這个層次的討論帶予逐家,可惜後壁的部分煞改做目前弱勢題材戲劇定定使用的手路
10月
14
2025
戲劇裡面有它自身的行動可能、實踐想像的美學空間,甚至引我們進一步擴展對於這個世界的思想。可惜的是,《噤。濤聲》 跨島計畫放掉了一次「跨」的契機。
10月
03
2025
《噤。濤聲》中,演員的表演細膩深刻,直搗人心。然而,語言的高度詩化,讓我僅能沉浸在角色的狀態和整體的氛圍,對於其中所指涉的真實歷史事件,則難以辨認出具體細節,進而拼湊出全貌。
10月
01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