笙聲不息《笙根蘭陽─楊智博與朋友們》
1月
26
2015
笙根蘭陽─楊智博與朋友們(笙根蘭陽藝文平台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777次瀏覽
梁津津(表演藝術教師)

此場演出製作單位笙根蘭陽(A Root Yilan)交流平台,由楊智博本著其自身藝術專業成立,希冀分享優秀藝術家之創作,同時串聯蘭陽地區的藝文活動,展現對於宜蘭的家鄉情懷。楊智博曾獲得第三屆金音獎最佳爵士單曲及專輯、2010、2007年全國音樂比賽笙獨奏特優第一名等多項殊榮,並悠遊於各表演藝術領域,此次邀請了他的藝術家好友及學生們,共同為這場音樂饗宴注入跨界元素與多元能量。包含臺灣竹樂團團長羅正楎與蘭陽在地國樂老師組織的絲竹合奏、跨界爵士才子刁鵬譜寫的笙與爵士三重奏、郭岷勤及其三個人樂團、以及由其指導之學生們組成的笙重奏;最後獻上發想自宜蘭水路印象,實地採集在地自然聲音的錄音創作,結合笙音、舞蹈肢體意象與多媒體影像,交織而成的跨界劇場作品《笙根蘭陽》。多方集體「笙」根,攜手築構起「笙根蘭陽─楊智博與朋友們」。

從演出節目的雅俗共賞,可見製作人選擇曲目的用心。由絲竹合奏演出鍾耀光的《望月聽風》與劉至軒的《水雲間》揭開序幕後,楊智博引領著他的新「笙」代學生們,在稚嫩中穩健地詮釋奚其明的《再回首》、《新鴛鴦蝴蝶夢》,以及李哲藝的《蘭陽舞曲》笙重奏。上半場壓軸的笙與爵士三重奏《臀》,於慢板中柔情含蓄,時而動感激情地即興變奏,欲言又止地不斷挑逗著觀眾的胃口,令人臉紅心跳、欲罷不能。

下半場展開於具有山東民間色彩的肖江、牟善平《掛紅燈》笙與彈撥四重奏,緊接著由風趣的「三個人」與楊智博大膽地「戲」謔《島》;這首取材自臺灣原住民排灣族歌謠《庫伊的愛情》的曲目,原曲為描述男女相愛卻難啟齒,相當具其動人之處,在箏、阮咸、笛與笙的交織下,更顯充沛的張力與生命力。演出者於曲末放下樂器、開口吟唱歌詞,人聲的撼動力恰到好處,催情而不濫情。最後的跨領域劇場作品《笙根蘭陽》中,清楚可見楊智博至歐洲參與奧地利國際舞動計畫跨領域表演藝術工作坊(International ChoreoLab Austria)的體悟。以「水」為創作核心,邀請編舞家胡予欣共同參與製作,將環境聲音、舞蹈肢體、多媒體影像和笙音,自然地融合著「自然」。緊扣著蘭陽在地精神,以短片導入、呈現平原上的不同地景,笙音相和著自然風光與環境聲音,美不勝收。中段起由三位舞者與多媒體影像隨著笙的演奏,演繹著水的狀態與改變歷程,無論是動作、影像抑或服裝樣式的設計、材質的選擇,皆與水循環環環相扣,不刻意塑造強烈的風格形式,但求如同吐納一般的自然。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此場音樂會整體視覺影像,以宜蘭多處自然景點為素材,環扣著「笙根蘭陽」的主軸同時,依據此延伸出紀念明信片,以「循環」的概念串聯土地和人群,並另類打造文化觀光,反映在座無虛席完售的票房上,宏觀整體頗具另類行銷之遠見。

期盼這群深耕蘭陽的表演藝術小農能夠成功地開枝散葉,繼續與各領域媒合,共同激盪出專屬本土色彩的藝術創作。透過其獨特的美學思維,牽起人們與環境之間的連結,深入感知這塊孕育我們的土地。

《笙根蘭陽─楊智博與朋友們》

演出|笙根蘭陽藝文平台
時間|2014/12/28 19:30
地點|宜蘭演藝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微光古樂集這次邀請了比利時無盡古樂團(Ensemble InAlto)來台共同演出,進行了一場台灣與比利時的古樂交流。這次的音樂會節目設計,微光古樂集秉持著一貫嚴謹、用心的水準,為與會觀眾帶來了深度與廣度俱足的古樂饗宴。
3月
17
2025
他深情柔軟的音色,利用半聲弱音的演唱技巧,漸進式地將情緒推進並深入角色之中,尤其是在長樂句的詮釋中顯得十分動人。這也讓我們見證到:一個成功且努力修練的聲樂家,能用運用其卓越的美聲技術,在舞台上戰勝疾病的侵襲與干擾。
3月
15
2025
其共通之處在於,他們都肯定、並順從了當前的文本規範力量(即「作品概念」),先是遵循作品的完整性與權威性,再進行不同層面(內、外、間)的開掘。
3月
15
2025
全劇以莫上塵復仇為主線,串聯起愛情、親情、權謀、宮鬥等元素。兩個外貌、能力、性格都幾近完美的皇子與公主,卻因陰謀與鬥爭,陷入相愛相殺的困境,充分彰顯出近年古裝偶像劇特別流行的「美、強、慘」悲劇美學。
3月
13
2025
蘇郁涵嘗試運用多層次的和聲色彩,打造稜角分明、緊湊且張力十足的音樂質感。她的音樂在近乎失控的邊緣,依然維持一定的控制力,展現獨特的個人風格。
3月
06
2025
整場演出展現了陳子彰在曲名發想、音樂主題、編曲與即興演奏上的獨特風格。無論音樂如何充滿挑戰性,他總能保持浪漫情懷與鮮明的旋律感。透過充滿情感的演奏,陳子彰掌握了音樂架構與情緒流動
2月
27
2025
此場音樂會的每首曲目,皆猶如時間印記,串連起疫情期間共同經歷的情感與記憶,反映著人生中的高低潮片段,並揭露著陰霾與悵惘終會過去,同時,演奏家亦欲在在後疫情時代背景下,透過薩克斯風的溫暖樂音,引領著聽眾在音樂陪伴下,勇敢邁向更加明亮、堅韌的未來
2月
12
2025
《琴.情》全曲採用類意識流與音色旋律的手法創作,藉由將閔老師多首代表作品的旋律鑲嵌,和趙劍華傳承自閔老師的厚實技藝,勾起聽者懷想閔老師當年的演奏風采與動人的音樂詮釋。
2月
12
2025
麥考伊.泰納快速切換和弦的手法,對於林奕銘領軍的樂團並不構成障礙,在爬過困難的山頭之後,團員們像是海闊天空般地自由,他們的演奏展現了輕鬆快意的氣氛。
1月
24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