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場演出製作單位笙根蘭陽(A Root Yilan)交流平台,由楊智博本著其自身藝術專業成立,希冀分享優秀藝術家之創作,同時串聯蘭陽地區的藝文活動,展現對於宜蘭的家鄉情懷。楊智博曾獲得第三屆金音獎最佳爵士單曲及專輯、2010、2007年全國音樂比賽笙獨奏特優第一名等多項殊榮,並悠遊於各表演藝術領域,此次邀請了他的藝術家好友及學生們,共同為這場音樂饗宴注入跨界元素與多元能量。包含臺灣竹樂團團長羅正楎與蘭陽在地國樂老師組織的絲竹合奏、跨界爵士才子刁鵬譜寫的笙與爵士三重奏、郭岷勤及其三個人樂團、以及由其指導之學生們組成的笙重奏;最後獻上發想自宜蘭水路印象,實地採集在地自然聲音的錄音創作,結合笙音、舞蹈肢體意象與多媒體影像,交織而成的跨界劇場作品《笙根蘭陽》。多方集體「笙」根,攜手築構起「笙根蘭陽─楊智博與朋友們」。
從演出節目的雅俗共賞,可見製作人選擇曲目的用心。由絲竹合奏演出鍾耀光的《望月聽風》與劉至軒的《水雲間》揭開序幕後,楊智博引領著他的新「笙」代學生們,在稚嫩中穩健地詮釋奚其明的《再回首》、《新鴛鴦蝴蝶夢》,以及李哲藝的《蘭陽舞曲》笙重奏。上半場壓軸的笙與爵士三重奏《臀》,於慢板中柔情含蓄,時而動感激情地即興變奏,欲言又止地不斷挑逗著觀眾的胃口,令人臉紅心跳、欲罷不能。
下半場展開於具有山東民間色彩的肖江、牟善平《掛紅燈》笙與彈撥四重奏,緊接著由風趣的「三個人」與楊智博大膽地「戲」謔《島》;這首取材自臺灣原住民排灣族歌謠《庫伊的愛情》的曲目,原曲為描述男女相愛卻難啟齒,相當具其動人之處,在箏、阮咸、笛與笙的交織下,更顯充沛的張力與生命力。演出者於曲末放下樂器、開口吟唱歌詞,人聲的撼動力恰到好處,催情而不濫情。最後的跨領域劇場作品《笙根蘭陽》中,清楚可見楊智博至歐洲參與奧地利國際舞動計畫跨領域表演藝術工作坊(International ChoreoLab Austria)的體悟。以「水」為創作核心,邀請編舞家胡予欣共同參與製作,將環境聲音、舞蹈肢體、多媒體影像和笙音,自然地融合著「自然」。緊扣著蘭陽在地精神,以短片導入、呈現平原上的不同地景,笙音相和著自然風光與環境聲音,美不勝收。中段起由三位舞者與多媒體影像隨著笙的演奏,演繹著水的狀態與改變歷程,無論是動作、影像抑或服裝樣式的設計、材質的選擇,皆與水循環環環相扣,不刻意塑造強烈的風格形式,但求如同吐納一般的自然。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此場音樂會整體視覺影像,以宜蘭多處自然景點為素材,環扣著「笙根蘭陽」的主軸同時,依據此延伸出紀念明信片,以「循環」的概念串聯土地和人群,並另類打造文化觀光,反映在座無虛席完售的票房上,宏觀整體頗具另類行銷之遠見。
期盼這群深耕蘭陽的表演藝術小農能夠成功地開枝散葉,繼續與各領域媒合,共同激盪出專屬本土色彩的藝術創作。透過其獨特的美學思維,牽起人們與環境之間的連結,深入感知這塊孕育我們的土地。
《笙根蘭陽─楊智博與朋友們》
演出|笙根蘭陽藝文平台
時間|2014/12/28 19:30
地點|宜蘭演藝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