笙聲不息《笙根蘭陽─楊智博與朋友們》
1月
26
2015
笙根蘭陽─楊智博與朋友們(笙根蘭陽藝文平台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055次瀏覽
梁津津(表演藝術教師)

此場演出製作單位笙根蘭陽(A Root Yilan)交流平台,由楊智博本著其自身藝術專業成立,希冀分享優秀藝術家之創作,同時串聯蘭陽地區的藝文活動,展現對於宜蘭的家鄉情懷。楊智博曾獲得第三屆金音獎最佳爵士單曲及專輯、2010、2007年全國音樂比賽笙獨奏特優第一名等多項殊榮,並悠遊於各表演藝術領域,此次邀請了他的藝術家好友及學生們,共同為這場音樂饗宴注入跨界元素與多元能量。包含臺灣竹樂團團長羅正楎與蘭陽在地國樂老師組織的絲竹合奏、跨界爵士才子刁鵬譜寫的笙與爵士三重奏、郭岷勤及其三個人樂團、以及由其指導之學生們組成的笙重奏;最後獻上發想自宜蘭水路印象,實地採集在地自然聲音的錄音創作,結合笙音、舞蹈肢體意象與多媒體影像,交織而成的跨界劇場作品《笙根蘭陽》。多方集體「笙」根,攜手築構起「笙根蘭陽─楊智博與朋友們」。

從演出節目的雅俗共賞,可見製作人選擇曲目的用心。由絲竹合奏演出鍾耀光的《望月聽風》與劉至軒的《水雲間》揭開序幕後,楊智博引領著他的新「笙」代學生們,在稚嫩中穩健地詮釋奚其明的《再回首》、《新鴛鴦蝴蝶夢》,以及李哲藝的《蘭陽舞曲》笙重奏。上半場壓軸的笙與爵士三重奏《臀》,於慢板中柔情含蓄,時而動感激情地即興變奏,欲言又止地不斷挑逗著觀眾的胃口,令人臉紅心跳、欲罷不能。

下半場展開於具有山東民間色彩的肖江、牟善平《掛紅燈》笙與彈撥四重奏,緊接著由風趣的「三個人」與楊智博大膽地「戲」謔《島》;這首取材自臺灣原住民排灣族歌謠《庫伊的愛情》的曲目,原曲為描述男女相愛卻難啟齒,相當具其動人之處,在箏、阮咸、笛與笙的交織下,更顯充沛的張力與生命力。演出者於曲末放下樂器、開口吟唱歌詞,人聲的撼動力恰到好處,催情而不濫情。最後的跨領域劇場作品《笙根蘭陽》中,清楚可見楊智博至歐洲參與奧地利國際舞動計畫跨領域表演藝術工作坊(International ChoreoLab Austria)的體悟。以「水」為創作核心,邀請編舞家胡予欣共同參與製作,將環境聲音、舞蹈肢體、多媒體影像和笙音,自然地融合著「自然」。緊扣著蘭陽在地精神,以短片導入、呈現平原上的不同地景,笙音相和著自然風光與環境聲音,美不勝收。中段起由三位舞者與多媒體影像隨著笙的演奏,演繹著水的狀態與改變歷程,無論是動作、影像抑或服裝樣式的設計、材質的選擇,皆與水循環環環相扣,不刻意塑造強烈的風格形式,但求如同吐納一般的自然。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此場音樂會整體視覺影像,以宜蘭多處自然景點為素材,環扣著「笙根蘭陽」的主軸同時,依據此延伸出紀念明信片,以「循環」的概念串聯土地和人群,並另類打造文化觀光,反映在座無虛席完售的票房上,宏觀整體頗具另類行銷之遠見。

期盼這群深耕蘭陽的表演藝術小農能夠成功地開枝散葉,繼續與各領域媒合,共同激盪出專屬本土色彩的藝術創作。透過其獨特的美學思維,牽起人們與環境之間的連結,深入感知這塊孕育我們的土地。

《笙根蘭陽─楊智博與朋友們》

演出|笙根蘭陽藝文平台
時間|2014/12/28 19:30
地點|宜蘭演藝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儘管演奏精彩,它實際上卻脈絡模糊、欠缺引導,使觀眾有些走馬看花,並未真的讓人「聽懂」什麼;更多的是,表演團隊對於現代音樂的一腔熱血與盲目投入,而這份熱情未能化作音樂推廣的動力。
8月
08
2025
阿雷西的演奏看來始終帶有一種輕鬆感;長號的音域寬廣,但發聲、變化音域時的準確度,有極大的挑戰度,阿雷西看來彷彿毫不費吹灰之力,輕易地就登上了喜馬拉雅山。
7月
30
2025
NSO這次如此完整又精確的音樂呈現,搭配上目前看來是最能掌握音樂廳舞台的歌劇導演和製作團隊,必須說NSO的歌劇音樂會,終於突破了以往因為音樂廳場地受限的魔咒
7月
22
2025
我不會認為,這種混雜不定的演奏(唱)風格是不妥的,因為究其根本,《荷蘭人》自身便是一齣重組秩序、雜異且流動的作品。《荷蘭人》作為華格納邁入成熟期的分水嶺之作,它上承序曲—宣敘—詠嘆調—合唱等分段鮮明的傳統編碼歌劇(number opera),下啟連貫流動的樂劇(Musikdrama)形式,是對於歌劇傳統秩序的鬆動
7月
21
2025
2025《打擊樂與他的好朋友們》 為一場融合古典、探戈、爵士、原住民、印度、搖滾、流行多元風格的跨界音樂會,展現打擊樂豐富的表現力及具有包容性與融合性的特質
7月
20
2025
在觀看《寄聲之廟》的體驗裡,聲音和樂曲非客亦非主,而是藝術家理解並重構信仰的意志體現。在這個虛構且高度意象化的民俗現場,觀眾和藝術家彼此共鳴。
7月
03
2025
先以整體而論,獨奏的表現相當優秀,尤其是在抒情樂句的處理上,例如第一樂章第二主題,句尾的大跳八度高音不僅音準扎實且音色清麗,在情緒的收尾上更是有著無窮餘韻
6月
09
2025
故事作為鉤子,鉤出情感的洪流,感官如藤蔓觸碰人的內心活動,眼睛看不見空氣,但依然可以感受到風的流動,耳朵聽不見光,卻可以感知語言的溫度。無垠黑暗之中,無語凝噎,卻已淚千行。
6月
03
2025
蔡雯慧的演唱柔中帶剛、含蓄但堅定,表達出她的人生哲學以及對極圈生活的觀察,溫暖而有穿透力的歌聲搭配李成員的電貝斯伴奏相得益彰。
6月
02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