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弦波盪成了海平面《衛武營小時光-Cicada樂團》
6月
27
2019
衛武營小時光-Cicada樂團(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008次瀏覽
劉悉達(專案評論人)

Cicada 是國內少見以室內樂編制的跨界樂團,2013年專輯《邊境消逝》起,便開始以台灣的土地環境、海洋與動物為創作題材,在經歷了團員更替聚散後,目前擁有鋼琴、小提琴、大提琴及民謠吉他四人組成。聆聽Cicada 的音樂時不難聯想到亨利.大衛.梭羅的《湖濱散記》,抑或是義大利音樂家Ludovico Einaudi的作品,Cicada 的音樂有著明確的意象與標題,隨著音樂推進,仿若一步步的出海、上山、感受著自然與自己。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於2018年九月成立,為國內最具規模之國家級展演場所,肩負著推展南部藝文活動重任,此次推出《衛武營小時光》,以一百五十元的票價邀請觀眾來享受一個小時的輕製作,本次Cicada演出即是其中一場,並設席四百三十四個座位的表演廳演出,該場地著重室內樂、獨奏等小型表演類型使用,聲學效果相當適合Cicada 的演奏及組成。當天表演曲目以2015年《仰望海平面》及2017年《不在的你們都去了哪裡》為主,兩張皆是以海為主題的專輯,並加入三首新發表曲目。以〈潛入太平洋〉作為起頭,曲目依序接著是〈不在的你們都去了哪裡〉、〈鯨〉、〈日出〉、〈走入有霧的森林〉、〈降落在金黃色草坡〉、〈夕陽消失之前〉、〈仰望海平面〉。

聆聽Cicada 時可輕易感受到其畫面性及故事性,曲子中的每個聲部彷彿皆有著一種心情或者意象,如〈潛入太平洋〉及〈不在的你們都去了哪裡〉皆由鋼琴綿密而平穩地起頭,如同清澈海水沖刷拍打,加入大小提琴後開始有著不同的深淺交織,從海平面漸漸越潛越深,視野則是隨之開闊的一片湛藍。在當天的曲間說明中提到,〈不在的你們都去了哪裡〉創作概念來自一次潛水中,預期看見繽紛的珊瑚,卻發現珊瑚白化猶如墳場的心情,描繪由夢幻如雪花般的珊瑚產卵開始到白化死亡的過程,開頭鋼琴鋪陳的海濤,搭配木吉他的聲響溫柔樸實,與起伏交織的大小提琴,仿若訴說著海潮的溫暖與多樣,然而歡快的暢遊戛然而止在鋼琴八個小節的獨奏中,再接由其他弦樂器彈撥的單音,慢慢流露對眼前所見的失落,如同標題〈不在的你們都去了哪裡〉,是一首情緒轉折相對具渲染力的曲子。而在描繪動物的曲子〈鯨〉中,則以吉他起頭,低沈溫潤描繪如在深海中的大翅鯨擺動身體唱歌跳舞,隨著鋼琴提升的音高,母子鯨彷彿漸漸接近海面,穿越海浪的拍打,躍身迸出水花。

團長兼樂團主要創作者及鋼琴演奏者江致潔對於海的熱情不言而喻,亦在許多關於Cicada 樂團的訪問中提及習慣在創作前設定好故事畫面與結局,而相對於描繪海洋的曲子裡,以山林為主題是一個新的嘗試,對於海洋似乎有著豐沛的訴說,說著海的面貌及平靜而興奮的情緒;對於山則多是聆聽,顯得靜謐。〈走入有霧的森林〉是少數以吉他而非鋼琴貫穿整首的曲子,由吉他小調的旋律起頭,與小提琴的尖銳高音揭開即將步入霧氣繚繞的未知森林,綴飾大提琴低音潛伏的不安,偶有鋼琴淺短的加入,情緒直到接著鋼琴大量加入而漸漸出現轉折,如陽光撒下林間隙縫,不安的感受揮之而去,迎之而來的是婆娑的樹影搖曳。介紹中提及此曲是以神秘為基調的一首曲子,描繪走入山中多霧潮濕、佈滿迷霧的森林。當天表演首次演奏的三首新曲中,〈降落在金黃色草坡〉及〈夕陽消失之前〉再以鋼琴開頭與貫穿,便無〈走入有霧的森林〉編曲上略顯破碎的問題。

Cicada 的音樂所產生的畫面經常先以單一樂器架構出場域與整曲基調,如描寫海洋景緻的曲子多由鋼琴起頭,鋼琴在演繹蔓延的情緒上,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甚至似乎在其中感受著海水的溫度、顏色、深度及陽光反射等細節。小提琴的情感豐沛奔放,擅長描繪激昂的情感、海中生物的流暢模樣與聲音;大提琴多為長音,是潛伏而悠然深層,但現場表現聲音聽來略為單薄,相較揉弦表現明顯的小提琴與吉他,顯得突兀生硬。另或許在演奏時,因要聽見其他樂器的聲音並不容易,演奏當下偶有彼此對拍上的不準確。除此之外,當天的音場聲部層次明淨,現場的聆聽感受是舒適的,曲目的安排搭配故事描述引導之下,整場演出如同體驗一次溫柔的旅程,並在現場觀看表演者沉醉於演奏中,更有身歷其境之感。

不論在創作主題及樂團組成上,Cicada 皆有著獨特的氣質,年底Cicada 將會推出以山為概念的專輯,少了過去以「海洋」為創作題材的恣意悠揚與一氣呵成,或許在嘗試新的主題之外,樂器比重及擔綱亦會是一個需要琢磨的挑戰,但仍令人期待這一次Cicada 將會帶來什麼樣的聲響,呈現什麼樣的山林面貌。

《衛武營小時光-Cicada樂團》

演出|Cicada樂團
時間|2019/06/05 20:00
地點|衛武營表演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演奏家們並不只是「世界級演奏家」,更是探索聲響可能性的旅人,在此場音樂會中,改編與原創、平衡與衝突、嚴謹與幽默,都在細膩的演繹之下,展現出無限的音樂可能性,而此正亦為室內樂最動人的地方。
4月
09
2025
而這整場的舒曼藝術歌曲,在葛哈爾的歌聲與胡伯的琴聲中,聽眾好似跟著畫家弗里德利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 1774~1840)那畫中的漂泊者,一起登上了山巔,凝視那洶湧翻騰的雲海,啜一口「致青春」的那種渴望(Sehnsucht)和傷痛(Wehmut)。
3月
28
2025
《群體動物》的內容是有機且開放的,透過彈性且多元的設計,音樂家每一次的「演奏」,參與者每一次的「演出」,彼此互動時所作的每一個「選擇」,都是如此不同。
3月
25
2025
這些曲目固然經典,卻絕不傳統;它奠基於我們熟悉的結構或框架,卻又能讓演奏者如曾增譯專注於各種即興變化、藉此更有創意地重塑風格。作為爵士樂歷史、文化與創新精神的載體,經典曲目不但充滿魅力,更是樂迷們進入即興世界的關鍵。
3月
25
2025
以地方民間樂團發展,南投民族管絃樂團已經是有一定水準,若要挑剔,則必須再將整體實力提升。隨說專業演奏者也並非毫無失誤,但學生的經驗則更顯不足,雖然有許多專業老師們撐場,樂曲並無太大狀況,但回歸到學生獨奏,則不免有破綻。此外,室內音樂會使用擴音容易聲部失衡,在演奏聲響上尚須斟酌。
3月
21
2025
歌劇男高音泰特曼在整場音樂會中,運用其嘹亮的嗓音和深厚的美聲技巧,為台下觀眾精彩地展現了歌劇世界中,男高音的力與美。從這次來台的演出,可以預測在未來,他絕對是一個值得長期關注,且令人期待的世界級男高音。
3月
21
2025
微光古樂集這次邀請了比利時無盡古樂團(Ensemble InAlto)來台共同演出,進行了一場台灣與比利時的古樂交流。這次的音樂會節目設計,微光古樂集秉持著一貫嚴謹、用心的水準,為與會觀眾帶來了深度與廣度俱足的古樂饗宴。
3月
17
2025
他深情柔軟的音色,利用半聲弱音的演唱技巧,漸進式地將情緒推進並深入角色之中,尤其是在長樂句的詮釋中顯得十分動人。這也讓我們見證到:一個成功且努力修練的聲樂家,能用運用其卓越的美聲技術,在舞台上戰勝疾病的侵襲與干擾。
3月
15
2025
其共通之處在於,他們都肯定、並順從了當前的文本規範力量(即「作品概念」),先是遵循作品的完整性與權威性,再進行不同層面(內、外、間)的開掘。
3月
1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