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剩多少音樂的音樂節?《桃園鐵玫瑰音樂節-清新玫瑰趴》
8月
02
2018
桃園鐵玫瑰音樂節-清新玫瑰趴(音樂節觀眾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914次瀏覽
劉悉達(專案評論人)

前有定位明確的「覺醒音樂祭」,後有在獨立樂團間具有高度指標意義的「貢寮國際海洋音樂祭」,7月21至22日在桃園展演中心舉辦的「桃園鐵玫瑰音樂節清新玫瑰趴」顯得低調許多【1】。已有七年歷史的桃園鐵玫瑰,最早於101年舉辦「桃園鐵玫瑰熱音賞」樂團大賽,提供後起的音樂新秀演出舞台,後於104年創立「音樂學院」,其中除了舉辦大師講座以外,更開設課程長達兩個月的創作培訓班。自105年以後整合鐵玫瑰熱音賞及中壢搖滾音樂祭,擴大辦理為「桃園瘋搖滾」。此後,以桃園市政府文化局作為主辦單位的流行音樂類節目即納入「桃園鐵玫瑰音樂節」的系列活動下,鐵玫瑰音樂節轉型為一場長達半年的「移動音樂饗宴」,六月及九月是搖滾遶境,七月有在北桃園的「清新玫瑰趴」,九月至十一月有六場「搖滾狂潮」小型演唱會,十二月則會有最熱鬧的「搖滾耶誕趴」為「桃園鐵玫瑰音樂節」畫下句點【2】,鐵玫瑰音樂節很有可能是全世界最長的音樂節,因全程歷時過長,筆者僅就清新玫瑰趴進行欣賞。

為扶植新秀音樂人,清新玫瑰趴在主舞台的表演以外,於下午兩點開始即有「新秀小舞台」活動,經由徵選出來的新興樂團有半小時的表演時間,活動舞台選在桃園展演中心外的噴水池廣場,是一個會把聽眾與樂團隔開的小型舞台。除舞台位置不佳外,新秀在這端演出的同時,主舞台自兩點到五點皆有晚上要表演的歌手在進行彩排,聲音之大使得小舞台的聽眾幾乎聽不清楚新秀樂團的樂聲,樂手亦受到干擾而影響了水準,且小舞台主持人頻頻宣傳晚上有很棒的節目請聽眾們留下來聆聽,筆者認為這是對新秀極大的不重視,也讓人疑惑,整個桃園展演中心如此大,如果連給予新秀一個及格的演出環境都做不到,那談什麼「大團帶小團」呢?【3】

就21日幾組新秀樂團表演整體概括來看,演出的完成度比起表演經驗較多的樂團是明顯較不足的,而這充分地表現在主唱的音色及音準、以及對於臨場狀況無法即時反應【4】。在作品創作上,顯而易見的是年輕一代擁有豐沛的創作能量以及強烈的自我意識,樂團的「個性」以及音樂風格的選定都已是相當具有辨識度,然而在各類曲風皆已發展成熟的現今,「明確的風格」已不再是「傑出」的保證,當樂團的作品音樂性沒有特別突出時,仍無法從每年被大量生產的作品中脫穎而出,而作品的區隔度對於目前還在成長階段的音樂人是過度要求了,事實上連主舞台的樂團也不見得能做到。在新秀小舞台這邊,令筆者較為注目的是來自台中的樂團「迷霧小鎮」,帶有一點點後搖滾味道的吉他編曲,旋律的豐富度也明顯較其他新秀團體成熟,吉他solo適時的替歌曲加入故事性,當天帶來的四首歌,前兩首是筆者較喜歡的,第三第四首跟前兩首的風格跟主題則差異頗大,從前面較為神秘的歌曲氣氛突然轉為勵志,不過,對一個今年初剛成立的樂團,迷霧小鎮經過磨合後是可以期待的。

轉到主舞台,第一天開場的「遊樂」是桃園在地的樂團,遊樂的曲風多元,結合了放克及藍調搖滾元素組成新型的台式搖滾,當天選的曲子通俗且娛樂性高,作為整個音樂節的開場是適合的,在音樂形式上,筆者主觀認為,遊樂的歌曲在編曲上電吉他的比重過多,有點蓋過了主唱的旋律,聽起來很像一首歌裡有兩條主線在你來我往而非互相輝映。「梭哈」樂團在遊樂後跟著上場,梭哈同樣來自桃園,因應氣氛需求也表演了數首輕快且強調互動的搖滾快歌跟台語歌。主辦單位選擇桃園在地樂團確實立意良好,然比起次日表演來自台南的「謝銘祐與麵包車樂團」,寫台南地景與人文入歌,充分表達了樂團與土地間的連結,要問的是,選擇「桃園在地樂團」的標準是不是有比起「來自桃園」更具代表性的可能?

徐崇育&Soy La Ley古巴爵士樂團與Bazaar Mideast Jazz則帶來道地的異國爵士樂,前者展現了結合古巴音樂傳統的爵士樂,後者則帶來了曲式自由奔放、台灣相當罕見的中東、東歐、北非風情的音樂,聽眾不只可以欣賞較少見的各種樂器的音色,像是來自阿拉伯的烏德琴,更是用音樂去體驗他國文化的機會,兩者皆是相當有意思且具水準的演出。可惜的是,把爵士樂團放進「清新玫瑰趴」就現場狀況看來是突兀的,當前後的表演皆為搖滾樂團,聽眾預期的表演以及預備好的聆聽方式可能並不適合接收非常講究現場氣氛的爵士樂,所以即使台上的表現精彩,觀眾卻似乎不大買單,反應冷淡。

晨曦光廊及謝銘祐與麵包車樂團皆在舞台上強調「自己從台南來」,讓「桃園」鐵玫瑰音樂節不小心有了重重的台南味。晨曦光廊編制兩隻吉他、貝斯及爵士鼓,現場彈奏的樂聲乾淨純粹,以主吉他作為旋律的軸心,副吉他及貝斯聲部的多重旋律建構出厚實的音場,與小提琴手的合作也相當成功,弦樂聲部將歌曲的層次再往上堆疊上去,細膩的編曲精準的創造出豐沛的情感與渲染力,晨曦光廊對於自己的音樂會給聽眾什麼樣的聽覺是有掌握度的,為清新玫瑰趴中表現十分精彩的樂團。謝銘祐與麵包車樂團則帶來福佬系民謠精神的台南歌謠【5】,蘊含著極富鄉土性與民間性的特質,往往以台南在地的人事物作為主題,謝銘祐的歌曲旋律平易近人,而加上了電吉他的編制,讓他的民謠多了一點現代的氣質,也就像謝銘祐本人一樣,看似溫順其實帶著一點點的叛逆,當天謝銘祐說了一句很令人玩味的話「台灣人就予幹誒」【6】,雖未多著墨這句話且觀眾似乎有些錯愕,但濃厚的本土主體意識就這樣流露了出來,當天有很多樂團都試圖以髒話來引發現場觀眾的共鳴【7】,唯獨謝銘祐的這句髒話很到位!

陳珊妮的演出是整個玫瑰趴當中最為出色的,她的譜曲方式不落俗套、風格強烈,使用的和弦詭譎,樂句則沒有明顯的旋律起伏,有時候甚至只是像是在嘴裡呢喃,大致上不會有突然滂薄的一段副歌或間奏,陳珊妮的歌不是用力地到達一個高峰,缺點就是歌曲較缺少記憶點,這樣不通俗的音樂或許原就是音樂人的企圖心。陳珊妮現場演唱的功力令人驚艷,一開口就展現了「現場演唱」的魅力,陳珊妮本身音域不廣,歌聲卻非常有穿透性,口氣上帶著點戲謔的不在意聽起來仍十分溫柔,顯示出其對於自身的歌唱技巧的侷限與長處絕對是相當熟悉且琢磨過的,筆者將陳珊妮視為「現場型」的歌手,且在全場音控幾乎都有問題導致樂聲含糊之下,陳珊妮的樂手倒是繳出了相當突出的成績,各樂器的樂聲皆清晰分明,可見音控上的準確度確實是可以稍微弭平開放場地的不足,這可能是由於陳珊妮有較多時間彩排做音控上的調整。第二天的壓軸歌手魏如萱同樣也是「現場型」歌手,就筆者之前聆聽的經驗,魏如萱現場演唱遠勝於錄音室版本,當天可能受限於身體狀況【8】,無法發揮正常水準。

在台灣越來越多大大小小的音樂節下,商業化是一個不可避免的趨勢。值得注意的是,音樂節裡的「音樂」本身究竟還佔音樂節的比重多少?在長達近十小時樂團連番上台,令人懷疑聽眾是否能一直維持高度的專注力?或甚至懷疑聆聽音樂是否還是音樂節的重點?樂團表演變成只是群眾需要狂歡的「背景音樂」?筆者有這樣的疑問,在於清新玫瑰趴裡「音樂性」的不足是不言而喻的。綜觀這兩天,簡直可以用「光怪陸離」來形容,主辦單位請來的音樂人彼此間風格甚至音樂造詣差距不小,當一會是搖滾一會是爵士一下又是民謠時,造成聆聽上很大的困擾,觀眾必須在各種不同曲風間情緒轉換;而現場的觀眾要不是為了「單一明星」前來,大多就只是路過湊個熱鬧,更別說第二天桃園市長鄭文燦在黃金時段出場,將為時長達半年的「鐵玫瑰音樂節」列為他的重點施政項目【9】,還一併將去年在桃園舉辦演唱會的酷玩樂團及今年將來台舉辦第一次演唱會的槍與玫瑰視為「桃園即將成為台灣的流行音樂文化大都市」的重大一步,主持人DJ圓圓則帶著現場觀眾互動「我說桃園、你們說讚」,並於整場清新玫瑰趴不斷重複「桃園好幸福」,如此明目張膽的將音樂節變成市府的政績發表會,讓人疑惑這個音樂節究竟目標為何?又跟音樂剩下多少關係?

筆者並非完全否定桃園市政府對於流行音樂的看重及野心,只是,一來清新玫瑰趴中看不到「扶持新秀」的誠意,在節目安排上因過於分散反而無法在音樂上聚焦;其次,密集的舉辦演唱會也僅是短期特效藥,與其把一堆樂團請到桃園表演,是否可以考慮從桃園在地出發,鼓勵或推動桃園在地的創作歌手可以在音樂形式或主題上與桃園在地文化進行更緊密的連結。以今年與會的謝銘祐及晨曦光廊為例,前者將台南寫進歌裡,兩者皆在台南大小活動頻頻曝光,讓人聽到樂團便對台南產生聯想,桃園市政府對於成為「台灣流行音樂之都」的策略,可能還要有更廣闊及深入的思考。

註釋

1、筆者在當地搭乘Uber及計程車時與司機聊天,當地人似乎不知道有這個活動。現場參與人數高峰期僅約一千人上下。

2、資料來源鐵玫瑰音樂節官方網站。網址:https://ironrose2018.troyzhao.net/

3、同註2,「關於桃園鐵玫瑰」文字說明,包括以「扶植樂團、培訓音樂人才、提升民眾音樂欣賞能力」之長程目標,大團帶小團為今年新增活動項目。

4、現場發生自備的器材壞掉或受到場地干擾影響。

5、此說法來自簡上仁〈台南的歌,唱不盡〉,提出「近年來,台南出現了一位傑出的台語歌曲創作歌者:謝銘祐。1969年,謝銘祐出生於南投草屯,但五歲就舉家搬至台南安平。退伍後,曾在台北致力音樂製作工作。2000年,他回到台南,和同好組成『麵包車樂團』到處傳唱台語歌,也以台南的人、土地和環境為元素,創作動人的台南歌謠,曲曲打動台南鄉親的的心坎,令人敬佩。」網址:https://ppt.cc/fUx5rx

6、台語「予幹隨人,可理解為「將自己讓渡給別人隨便決定」。

7、當天隨性樂團及廖文強的演出皆講了髒話。

8、歌手魏如萱目前懷孕。

9、來源:新頭殼。網址:http://newtalk.tw/news/view/2018-06-04/126757

《桃園鐵玫瑰音樂節-清新玫瑰趴》

演出|謝銘祐與麵包車、陳珊妮等團體暨新秀樂團
時間|2018/07/21、22  14:00~21:30
地點|桃園展演中心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在理查.史特勞斯的歌劇《玫瑰騎士》中,我們看到了國家交響樂團和台灣歌手一路走來的歷史足跡。從觀眾現場的反應可知,台灣的聲樂發展已足以撐起一片天,此刻起我們不須再憂心哪裡的月亮圓不圓,因為我們和世界看著的是同一個月亮。希望不需要再等一個十幾年,就可以看到完全由台灣歌手詮釋的《玫瑰騎士》。
7月
26
2024
值得一提的是,陳含章在安可曲“Days of Wines and Roses”中嘗試演奏了幾段不常見的大跨步(stride)的樂曲。在演出結束之後,我笑著跟她說,上一回聽stride風格的現場演奏已經是1990年代的事情了!那時候爵士歌手黛安娜.克瑞兒(Diana Krall)來臺北演出,就曾經演過這種走紅於1930年代的老派鋼琴音樂。
7月
21
2024
整體來看,今年的《玫瑰騎士》和過往幾年相比,卡在一個尷尬的位置:它有著編導的介入,因此不能和單純的音樂會形式(opera in concert)相比;然而作為半舞台歌劇(semi-stage),它缺乏導演的個人觀點或美學統合,也無形式上的鋪排呈現,一切平穩保守,毫無冒險,是又一次的「歌劇音樂會」,散發著定期音樂會般的秩序與例行公事之感。
7月
20
2024
擔任演出的台北室內合唱團,雖然並非職業,但所呈現的音準、和聲皆相當完美,中文複雜的咬字,就算投影沒有呈現字幕,聽眾也能清晰理解。指揮鮑恆毅的詮釋也相當乾淨,對於筆者而言甚至有些過度流暢,太過精準,將多數作品詮釋為少了一點冒險精神的安全牌。而透過編曲將李泰祥的歌曲增添另一層詮釋,也是本場音樂會值得一看的特點,相信編曲者接到邀請腦中必會浮現一個難題:最後的成品是要多一點表現自我?或者要忠實地以合唱來表達李泰祥?
7月
10
2024
但在造境與敘境的同時,要思考的不僅只是透過科技媒材觸發觀眾感官經驗這件事。在透過光線、影像、與聲音交錯下的技術設計僅是佈局手段,沈浸式感官的詮釋僅能創造單次性高潮,直觀表象的刺激有其限制性,若能試圖在團體藝術個性展現上多著墨、強化集體特色創造具目的性強的敘事語言、以及深化科技媒材運用的論述,將能成為具代表性的科技藝術團體。
7月
09
2024
歐拉夫森所演奏的《郭德堡變奏曲》,在虔誠的巴哈信仰者,或是追憶黃金年代的樂迷心中,應是個大不敬的存在,與其說是古典音樂二十一世紀的變形,更貼切地說,實為一位當代鋼琴家,先將經典拆解,再精挑細選其中的元素,化為自己舞台上的魔法道具。
6月
26
2024
回到歐拉夫森的《郭德堡》演奏,筆者私以為,問題的核心並不是他的創造力不足,而是面對這個長達80分鐘的巨大曲目,他難以掙脫「作品概念」的框架,導致其才華難以完全發揮。在過去的專輯錄音中,面對較短小的樂曲,他尚能自由不受拘束地把玩戲耍,或是透過曲目安排另覓巧思回到歐拉夫森的《郭德堡》演奏,筆者私以為,問題的核心並不是他的創造力不足,而是面對這個長達80分鐘的巨大曲目,他難以掙脫「作品概念」的框架,導致其才華難以完全發揮。在過去的專輯錄音中,面對較短小的樂曲,他尚能自由不受拘束地把玩戲耍,或是透過曲目安排另覓巧思……
6月
26
2024
這些熟悉的樂曲片段雖平凡,卻抹去了演奏者與聽眾之間的隔閡,使所有人都被音樂家們強大的室內樂磁場所震懾和感染,流露出感動。音樂中,均衡的聲部、規律的節拍以及適度的刺激,即使在身體已經疲憊不堪的情況下,聽到音樂奏響的瞬間依然如同光芒般閃爍,泛音堆疊出豐富的音質,靈魂的聲響以最美妙的方式呈現,這或許是身為音樂家最幸福的時刻。
6月
07
2024
獨奏音樂會,由於沒有其他樂器的陪伴與襯托,雖演奏上能夠自由地展現,然在樂曲細節與樂段流暢掌控上,與現代作品中難以掌握的演奏技法,對於演奏家的要求更為細緻;而高木綾子在此場獨奏音樂會的表現,除將作品完整演繹外,更是在每個音符中展現自我特色,在樂曲演奏的樂音與呼吸間,都令人流連忘返,回味十足。
6月
07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