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文琪的身體迷航《身體輿圖》
10月
22
2012
身體輿圖(兩廳院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762次瀏覽
陳品秀

去年,一當代舞團在華山演出蘇文琪創作、演出的作品《W.A.V.E.城市微幅》一鳴驚人。斷了頭似的身軀,如獸般的爆發力和動作樣態,在上方活塞似的燈具上下交逼的壓迫下,狂野而大膽地描繪出一幅失去人性而沉淪的機械世界。

然而,今年應兩廳院邀請而做的《身體輿圖》,卻彷彿在藝術的航道上,遇上了希臘神話的海妖賽倫,在形式主義歌聲的魅惑下,迷失了身體的方向。

《身體輿圖》有個非常美麗的開場──

整個舞台的裝置,像一個半開的、超大型的手提電腦,螢幕的微光映照在鋪了光滑塑膠軟墊的舞台上,有著水天一色般的開闊、純淨的景致。幾近全裸的蘇文琪背對觀眾蜷臥一隅,逆光剪影下,彷彿出水芙蓉般,靜靜飄浮在「水鏡」上。

她的臀部,巧若無聲地抬了起來,帶動她的下肢行動。或者腳尖輕點、或著腳掌滑過水鏡,怪異、猶豫的舉止,像在測量、探索她身體小宇宙之外的大世界。隨著身體的位移,水鏡兩邊產生的鋸齒狀黑影也纖纖颤動著,與迴盪在場內的低頻音響交相呼應。

有那麼一瞬間,彷彿看到了出身日本舞踏的「永子與高麗」的作品《輓歌》…

蘇文琪刻意低著頭,抹去觀眾對表演者人類身分的認定;她以背部、下肢帶動身體的動力改變人類物種的特定行為模式,就如同她在作品《城市微幅》裡所做的一樣。企圖讓原本是「人」的表演者,透過詭異的生物行為的「變身」,來獲取更寬廣的詮釋。

但在《身體輿圖》裡,這些「變身」已成為她身體表現的慣用手法,不管是對現場聲響或文字,身體部位的運動的方式、精力、速度,都沒有開展出更細膩的對應層次。

演出中間有一大段,蘇文琪站在黃亮的燈光前,幾乎沒有任何動作。單單一具曝亮、幾近全裸的女性肉體,毫無遮掩,沒有情感,也甚至不能引發任何感官的慾望。她也終於抬起頭來面對觀眾,成為一具從劇場幻象走出來的真實肉體。

無論音箱透出的詩句(由周曼農寫作的文本),是破碎、斷裂的名詞形容詞,還是「我從來就沒有機會知道那個孩子是用左手還是右手寫字」如何如何,她都一樣只是站在那裡(偶有些微的傾身、微蹲)。彷彿要用如此真實的肉體,來對應外界事物的無常和虛無。但對觀者而言,卻真如茫海飄浮,抓不到救生圈。

演出最後,蘇文琪又慢慢轉回異獸的姿態,直至躺下,回到一開始水波不興的狀態。一個突然的站立,演出剎然而止。

《身體輿圖》的創作主體企圖探討許許多多關於自然、死亡、真空、詮釋等一連串的哲學思考和悖論(比方「詮釋一個不可被詮釋的現象」),並試圖透過真實存在的身體和運動來展現。

然而好比賣矛賣盾的故事,原本就是個矛盾的存在。《身體輿圖》太多主題、過度鑽研的結果,使得即便有了吳季璁創作的影像和王福瑞設計的聲響,為作品提供了絕佳的景致,許多創作思考的對話依然停留在創作者間回響,而未達到觀眾的眼前。

《身體輿圖》

演出|一當代舞團
時間|2012/10/20 19:30
地點|國家劇院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真空」的身體是否得以成為意識的身體一個純粹的對立面?如此遂聽到那反覆的提問:「為什麼?」「但為什麼要親近死者?」《身體輿圖》帶進了文本和死亡的命題,亦意識地將制定性的語言削抹又浮現,破碎,隱約,構成音樂性的存在。沿此,自然害怕真空,卻自然傾向真空。(李時雍)
10月
24
2012
科技渴望進入審美與人性的領域,而身體藝術希望探究如何與日新月異的科技共處,不再對立。從YiLab蘇文琪一貫的創作方向,以往對科技藝術的沉思應和,在這次《身體輿圖》則對身體的內向剖析更前進一步。如同自我凝視的空虛無底,我們發現:在這種新藝術形式的探索旅行中,思想,存在於對形式最深入的思考。(林乃文)
10月
23
2012
這些單向的明確語言,進入了去意義的舞台空間之後,舞者的身體簡直不知該置於何處?只能配合語言,勉強展現女性身體的另一種驕傲。最後,舞者在經過一段生命的領悟,回到原地躺下,然後又醒來,在若有所感的回眸中,結束了這個演出。《身體輿圖》看不到全景,大部份演出,只剩下相互分離的單薄身體與不明思緒。(謝東寧)
10月
22
2012
原住民的處境並非「回返家鄉」的浪漫敘事,而是一條不斷被擋在轉角、途中仍持續折返、游移的路徑。然而在這些折返之間,年輕創作者依然展現了各自的力量
8月
22
2025
這種富含戲劇張力的音樂選擇,精準地預告了整部作品的情感基調——那種介於狂歡與風暴之間的生命能量,正好對應愛麗絲即將經歷的成長旅程中所有的躁動、困惑與蛻變可能。
8月
20
2025
面對這些限制,策劃平台是否更需思考如何透過自身的引領,促成作品在實質上的「變異」,而非僅止於外觀上的「變形」——這或許才是近年主打「多元」的策展真正需要聚焦的方向。
8月
18
2025
在相隔三十餘年後的現時,面對溯返洄游可能會經歷的個人與家族、認同與記憶、創傷與療癒等複雜面向,這群參與夠帶種藝術季的青年世代究竟是如何詮釋種種看似基本卻又恆遠的課題?
8月
18
2025
《樹林小聚舞一下》呈現的不只是三個團隊的成果發表,更是一場可供觀看者思索舞蹈與空間關係、以及舞蹈如何書寫地方、建構文化政治的現場展演。那是一張關於舞蹈人與地方如何交織、共構的動態地圖,在短短一個半小時內被緊密鋪陳。
8月
11
2025
《手舞觸動3》不僅是一部講述夢想與奮鬥的舞作,更是一場關於聲音、身體與身分的深刻辯證。透過多元舞蹈語彙、情緒鋪陳與象徵性意象的運用,呈現出聾人舞者在表演藝術與社會現實中不斷對抗、重構自我的過程。
8月
07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