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臨的,是新希望或新困境?《火星》
11月
07
2019
火星(僻室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78次瀏覽

吳政翰(2019年度駐站評論人)


近十年來,台灣劇場裡的劇本意識開始回歸,刺激了不少編劇投注心力創作,包括了年輕一輩的創作者。若要說台灣近期最值得關注的新生代編劇,陳弘洋肯定是其一。前作《你想要的都不在這裡》、《再約》已經可見他的筆觸自然中帶有風格,語言活潑中兼具情感,卻又不譁眾取寵或賣弄溫情,而是透過刻畫鮮明的角色及其處境來觀照社會百態,甚至隱隱可窺見人生無常且無力的戲劇哲學觀。

此次新創劇本《火星》,由成員同為二十多歲的跨域展演團體「僻室」製作,劇情聚焦於一群自家鄉遠赴澳洲的華人,結合了前面兩作。內容上保留了《你想要的都不在這裡》作者自身曾赴澳洲打工生活的省思,並將火星比擬如澳洲般,作為一個遙遠不可知的未來希望象徵,結合了科幻感;敘事手法上延續了《再約》將多人物集於一地的策略,甚至更大膽地嘗試了多線敘事,成了編劇書寫上的一個新挑戰。

劇情多線,人物多組,包括了欲以身體換取居留證的語芯、與語芯發生關係的老闆育明、得知女友出賣身體的預凱、結了婚卻與男人發生關係的登賢、其出軌對象彥宇,以及對語芯產生情愫的宜安。這些複雜而多層的關係,有的真情以對,有的基於利益,巧妙地由一間華人超市及共有的華人身份延伸串連起來,顯露出這些華人為了異地求生,所產生關於身份的、生活的也是生命的困境與焦慮。台灣、澳洲、火星這三層地域的敘事關係,也叩問著,失望之後的希望是否必然是希望?

 

火星(僻室提供)

如此多元串合之下,確實產生了多種豐富的戲劇情境,也看到了此作相較以往編劇作品更宏大的敘事企圖;不過,劇情高度聚焦於這些角色所塑型的華人社會,一方面強化了劇中人物的共同性,但另一方面卻有簡化問題的危險。澳洲的問題被化約為關於居留的限制,居留證的背後除了情與利之間的操作,是否還反映出更深一層的問題?或者在這問題的背後是否可能反映出更複雜的人性?除了居留問題之外,澳洲是否必然好,又為何好?這些人又為何非得要留下不可?因為台灣糟,但如何糟,且糟到這些人只能留在這不可?這些困境,以及困境的複雜面,似乎少有觸及,不僅讓劇中這些看似存在的環境都有被架空的危險,連帶地使這群人的悲苦略顯失重。

更進一步地引發我思考的是,為何是這些角色?若是這些角色的存在無法個別與社會有更深的連結,是否只有情感存在?倘若如此,要將此劇推展到對於個人存在的省思,恐怕顯得力有未逮。同樣的多人多事、情感濃烈及場域封閉,《再約》有著通俗劇的框架而形成了一層有趣的自體辯證,而《火星》多剩的只是不願離去而如通俗劇般的哀愁。如此設定之下,劇中眾角色裡,目標雖低但應對萬事卻始終幽默的彥宇,以及渴求慰藉但手段悖德的育明,相較有趣許多。

所幸劇作語言自然平實,使人物不致愁上加愁,加上演員們個個狀態到位、互動極佳的表演,讓整體增色不少。綜整來說,在劇本、場面、角色、設計元素、展演效果皆多元且繽紛的情況下,足以見得製作用心之處;不過,最令我有所感的,是趨近劇末之處,在舞台一隅,那一座座透過畫筆現場輕輕擦出的高樓大廈,層層建構卻又簡單分明。

《火星》

演出|僻室
時間|2019/10/27 14:30
地點|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聯合餐廳展演空間1F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米洛.勞不僅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傷痕與當下的現實,也喚醒了我們對於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劇場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論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11月
04
2024
有別於一般戲劇敘事者的全知觀點和神秘隱蔽的創發過程,這種將敘事建構的過程近乎透明的「重現」方式,就像議會錄影,意味著將批判權將交還觀看者,由觀看者自己選擇立場閱讀。
11月
04
2024
因此,在劇場中,我們安靜聆聽專注凝視,為了不遺忘,悲劇結束之後,離開劇場,我們則必須開始想像一個不同的未來,一個不再以自我為中心、不再以進步為唯一的價值選擇,一個能夠真正落實社會正義與人性尊嚴的未來。
11月
04
2024
從本質上獨腳戲是觀看表演者的發揮,但是在這齣小劇場的實驗劇中,或許應該思索想帶給觀眾的感官經驗為何。戲劇中有諸多詩意、肢體、意象的展演,表演者也努力地帶給了觀眾這些體驗,但仍舊對整體有不明所以的感覺。
11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