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戀愛,不一定要跳舞──《這是真的》
2月
27
2012
這是真的(表演工作坊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434次瀏覽
鴻鴻

這是真的。《夢想家》的導演之一丁乃箏,回到她熟悉的張愛玲,推演出這麼一個現代男女的愛情悲喜劇。

劇情和主題其實跟張愛玲關係都不大。雖然整篇小說都投在背景給大家讀了,但小說中那種對愛的最不可捉摸片刻的終生追戀,並不是這齣戲現代故事的主題。如果有共通點,或者只是小說和戲裡的男人都很灑脫、女性都太痴愚。

全劇開始在機場,熙來攘往著對愛的不滿與欲求。接下來的主線,是一對男女相戀結婚到男性出軌的過程,穿插以健身操般演練勾引術的〈愛情補習班〉、以借貸愛情滿足客戶人生缺憾的〈愛情銀行〉。寫實的橋段、搞笑的橋段、以歌舞抒情的橋段,起伏有致地將一些並不新鮮的問題,安排得頗饒意趣。

有些編導手法令人印象深刻。例如當小三闖進一對夫妻家中時,男主人被鎖在陽台外,觀眾跟他一起只聽到震耳欲聾的車聲,卻聽不見裡頭兩個女人的對話,那種被噪音鼓漲出來的焦慮。又如已知丈夫外遇的妻子,還在強顏歡笑,自拍甜點節目準備上傳網站。還有被外遇搞瘋的丈夫,竟要去愛情銀行加簽合約,繼續享受混亂人生的樂趣。這些設計充滿張力,確是飽經世故的愛情過來人語。

三位演員和三位舞者,在台上渾身解數、水乳交融,唱歌跳舞入戲,淋漓盡致。舞者的肢體也為詮釋角色增加了可能性(例如蘇威嘉扮演的愛情銀行機器服務員,肢體與音效的配合就令人叫絕)。但太倚重表演趣味的結果,也有許多情緒的處理,偏向煽情。演員演得聲淚俱下、過足戲癮,觀眾卻被逼得一路後退。佐料加得多,菜就走味了。

劇中的音樂選擇多半相當精到,無論是林強的〈向前走〉、Leonard Cohen的〈Dance me to the end of love〉,或是Arvo Pärt的Alina、韋瓦第的〈四季〉,都有點題、催情、或諷刺的妙用,唯獨一段寶萊塢歌舞的插入,沒來由地突兀,有討好觀眾的嫌疑。相對而言,在形式上刻意實驗的「舞蹈+劇場」,卻並不成功。由於劇情和音樂往往已經推滿,舞蹈的出現只為換種方式抒發同樣的情緒,反而顯得蛇足。丁乃箏之前用《彈琴說愛》嘗試「音樂劇場」的另類可能,頗見成效;這趟「舞蹈劇場」之旅,卻力有未逮。主要問題,是舞蹈未能成為劇情的關鍵環節(如音樂之於《彈琴說愛》),只成為表現的花邊,至多達成調節演出節奏的效果。這往往是「歌舞劇」或「舞蹈劇場」的通病,《這是真的》也未能豁免。或許,還不如拋掉這層包袱,專心以戲劇將主題經營得更有層次。否則,多了舞蹈的美感,反而失掉了現實感,愛情的苦惱,也顯得輕飄飄起來,毋寧是得不償失。

《這是真的》雖是小品,製作卻毫不馬虎,畢現表演工作坊的本色。藝術家的尊嚴得來不易,即令不用背負社會良知的責任,至少要把專業做好,才能贏得敬重。至於燒錢的政治慶典、或破壞生態的旋轉劇場,還是留給政客們吧!

《這是真的》

演出|表演工作坊
時間|2012/02/24 19:30
地點|台北市城市舞台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國內因為現代劇場發展較晚,所謂商業劇場的概念尚在萌芽,但日前表演工作坊在台北城市舞台上演,由丁乃箏導演的「舞蹈+戲劇」《這是真的》,無論用何種領域、標準來看,都要列入標準商業劇場的範疇。(謝東寧)
2月
27
2012
即便創作者很明白地點名熱戰的軍工複合體、操弄代理人戰爭的幕後黑手等,當我們面對霸權,就一股熱地迎合與慾望的積極投射。若我們像悲劇人物般拿不到自身的主導權,那「反戰」到底要向誰提出呼聲,又有誰又會聽見反對的訴求?
4月
16
2024
《裂縫 — 斷面記憶》難能可貴在此刻提出一個戰爭的想像空間,一個詩人對戰爭文本的閱讀與重新組裝,具象化為聲與光、人與詩、風與土地的行動劇場,從城市邊緣發出薄刃之光。
4月
16
2024
由於沒有衝破這層不對稱性的意志,一種作為「帝國好學生」的、被殖民者以壓抑自己為榮的奇怪感傷,瀰漫在四個晚上。最終凝結成洪廣冀導讀鹿野忠雄的結語:只有帝國的基礎設施,才能讓科學家產生大尺度的見解。或許這話另有深意,但聽起來實在很接近「帝國除了殖民侵略之外,還是留下了一些學術貢獻」。這種鄉愿的態度,在前身為台北帝大的台大校園裡,尤其是在前身為南進基地、對於帝國主義有很強的依賴性、對於「次帝國」有強烈慾望的台灣,是很糟糕的。
4月
15
2024
戲中也大量使用身體的元素來表達情感和意境。比起一般的戲劇用台詞來推進劇情,導演嘗試加入了不同的手法來幻化具體的事實。像是當兄弟中的哥哥為了自己所處的陣營游擊隊著想,開槍射殺敵對勢力政府軍的軍官時,呈現死亡的方式是幽魂將紅色的顏料塗抹在軍官臉上
4月
15
2024
《Let Me Fly》的音樂風格,則帶觀眾回到追月時期美國歌舞劇、歌舞電影的歡快情境,不時穿插抒情旋律作為內在抒發,調性契合此劇深刻真摯、但不過度沉重的劇本設定。
4月
12
2024
因此,當代的身體自然也難以期待透過招魂式的吟唱、紅布與黑色塑膠袋套頭的儀式運動,設法以某種傳承的感召,將身體讓渡給20年代的新劇運動,以作為當代障礙的啟蒙解答。因此,黑色青年們始終保持著的這種難以回應歷史的身體狀態,既非作為歷史的乩身以傾聽神諭,亦非將僵直的歷史截斷重新做人。
4月
11
2024
劇作前後,笙演奏家宮田真弓,始於自然聲中出現橫過三途川,終於渡過三途川後與謝幕無縫接軌。無聲無色,不知不覺,走進去,走出來。生命與死亡的界線,可能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分明。
4月
09
2024
兩個劇目分在上下半場演出,演出意義自然不單純是揭示狂言的作品,而是透過上半場年輕演員演出傳統劇目《附子》,表示傳承傳統的意味,下半場由野村萬齋演出新編劇目《鮎》,不只是現代小說進入傳統藝能,在形式上也有著揉合傳統與現代的意義。
4月
0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