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真的。《夢想家》的導演之一丁乃箏,回到她熟悉的張愛玲,推演出這麼一個現代男女的愛情悲喜劇。
劇情和主題其實跟張愛玲關係都不大。雖然整篇小說都投在背景給大家讀了,但小說中那種對愛的最不可捉摸片刻的終生追戀,並不是這齣戲現代故事的主題。如果有共通點,或者只是小說和戲裡的男人都很灑脫、女性都太痴愚。
全劇開始在機場,熙來攘往著對愛的不滿與欲求。接下來的主線,是一對男女相戀結婚到男性出軌的過程,穿插以健身操般演練勾引術的〈愛情補習班〉、以借貸愛情滿足客戶人生缺憾的〈愛情銀行〉。寫實的橋段、搞笑的橋段、以歌舞抒情的橋段,起伏有致地將一些並不新鮮的問題,安排得頗饒意趣。
有些編導手法令人印象深刻。例如當小三闖進一對夫妻家中時,男主人被鎖在陽台外,觀眾跟他一起只聽到震耳欲聾的車聲,卻聽不見裡頭兩個女人的對話,那種被噪音鼓漲出來的焦慮。又如已知丈夫外遇的妻子,還在強顏歡笑,自拍甜點節目準備上傳網站。還有被外遇搞瘋的丈夫,竟要去愛情銀行加簽合約,繼續享受混亂人生的樂趣。這些設計充滿張力,確是飽經世故的愛情過來人語。
三位演員和三位舞者,在台上渾身解數、水乳交融,唱歌跳舞入戲,淋漓盡致。舞者的肢體也為詮釋角色增加了可能性(例如蘇威嘉扮演的愛情銀行機器服務員,肢體與音效的配合就令人叫絕)。但太倚重表演趣味的結果,也有許多情緒的處理,偏向煽情。演員演得聲淚俱下、過足戲癮,觀眾卻被逼得一路後退。佐料加得多,菜就走味了。
劇中的音樂選擇多半相當精到,無論是林強的〈向前走〉、Leonard Cohen的〈Dance me to the end of love〉,或是Arvo Pärt的Alina、韋瓦第的〈四季〉,都有點題、催情、或諷刺的妙用,唯獨一段寶萊塢歌舞的插入,沒來由地突兀,有討好觀眾的嫌疑。相對而言,在形式上刻意實驗的「舞蹈+劇場」,卻並不成功。由於劇情和音樂往往已經推滿,舞蹈的出現只為換種方式抒發同樣的情緒,反而顯得蛇足。丁乃箏之前用《彈琴說愛》嘗試「音樂劇場」的另類可能,頗見成效;這趟「舞蹈劇場」之旅,卻力有未逮。主要問題,是舞蹈未能成為劇情的關鍵環節(如音樂之於《彈琴說愛》),只成為表現的花邊,至多達成調節演出節奏的效果。這往往是「歌舞劇」或「舞蹈劇場」的通病,《這是真的》也未能豁免。或許,還不如拋掉這層包袱,專心以戲劇將主題經營得更有層次。否則,多了舞蹈的美感,反而失掉了現實感,愛情的苦惱,也顯得輕飄飄起來,毋寧是得不償失。
《這是真的》雖是小品,製作卻毫不馬虎,畢現表演工作坊的本色。藝術家的尊嚴得來不易,即令不用背負社會良知的責任,至少要把專業做好,才能贏得敬重。至於燒錢的政治慶典、或破壞生態的旋轉劇場,還是留給政客們吧!
《這是真的》
演出|表演工作坊
時間|2012/02/24 19:30
地點|台北市城市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