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商業劇場般輕盈《這是真的》
2月
27
2012
這是真的(表演工作坊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65次瀏覽
謝東寧

20世紀初的法國,由於工業化的發展,社會條件發生劇烈變化,其中因為人口的高度集中,造成了都市化的現象。此時的首都巴黎,聚集了一批有錢的資產階級,這群人也支撐起在市中心林蔭大道上的眾多商業劇場演出,於是「林蔭大道劇場」(Théâtre de Boulevard)也成了布爾喬亞戲劇的代名詞。

「林蔭大道劇場」上演的戲劇,當然是以專門取悅資產階級的通俗喜劇為主;而後來相對發展出來的「人民戲劇」,則與前者分道揚鑣,目的是要製作廣大人民能夠受到教育,及發揚戲劇藝術的戲劇。所以,這兩種戲劇因為目標不同,劇評人對於其評論,標準自然也無法相同。

國內因為現代劇場發展較晚,所謂商業劇場的概念尚在萌芽,但日前表演工作坊在台北城市舞台上演,由丁乃箏導演的「舞蹈+戲劇」《這是真的》,無論用何種領域、標準來看,都要列入標準商業劇場的範疇。

本劇是導演繼上回「戲劇+音樂」《彈琴說愛》之後,又更進一步實驗之作。編劇是從張愛玲三百多字的極短篇小說《愛》出發,找來各三位年輕漂亮的演員與舞者,利用戲劇、舞蹈、音樂、多媒體影像等不同形式,在乾淨明亮的舞台及美麗的燈光效果之中,輕盈地剪裁、拼貼多個關於愛情的小故事,包括「這是真的」、「等待」、「機場」、「愛情銀行」、「愛情補習班」、「甜在心裡」等片段。

張愛玲的《愛》用極短之篇幅,挑戰關於一篇小說的長度,言簡意賅地傳遞一對男女在漫長時光中的兩次相遇,以及故事背後的耐人餘韻,是藝術(文學);但是到了本劇,舞台上一切元素運用,都如羽毛般(劇中的重要象徵)地輕盈,刻意出現的眾多符號,從異國情調、香水品牌到電子商品,都扁平到只有符號本身。演出從男演員口述的一段模仿(《愛》)故事開場,然後全部演員登上愛情航空的航班,帶領觀眾經歷過幾段想當然爾的愛情故事,段落中穿插舞蹈及流行音樂,然後大家又平安返回機場。

全劇在導演的精心安排下,為避免增加觀眾負擔,所以故事輕盈、內容可口,少許思考但點到為止,稍微想像但不需用力;但整體節奏流暢,影像燈光效果表現極佳,整體概念也屬上乘,唯一缺少的只是內容,最大干擾是整場,透過演員麥克風傳來的平版聲響(聲音可以更細膩處理層次)。

其實商業劇場不代表不重內容,以紐約百老匯、倫敦西岸成功的演出,甚至如在國內曾經上演,劇作家雅絲米娜.雷扎(Yasmina Reza)的機智緊湊劇作《ART》,都有極紮實的內容與技術(包括演員與導演)。但在這裡,導演讓演員跳普通的舞、讓舞者演普通的戲,這種跨領域不但低估了「領域」本身,也看輕了商業劇場本身的專業魅力。不過,商業劇場在台灣剛起步,眾多批評只是期許,以表演工作坊以往作品的高度,相信往後在此領域,一定會有更精彩的創作。

《這是真的》

演出|表演工作坊
時間|2012/02/24 19:30
地點|台北市城市舞台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丁乃箏之前用《彈琴說愛》嘗試「音樂劇場」的另類可能,頗見成效;這趟「舞蹈劇場」之旅,卻力有未逮。主要問題,是舞蹈未能成為劇情的關鍵環節(如音樂之於《彈琴說愛》),只成為表現的花邊,至多達成調節演出節奏的效果。(鴻鴻)
2月
27
2012
主題聚焦於愛情等恆久生命課題上,作為人類最複雜卻也能引發普遍共鳴的命題,創作者如何運用故事和「入戲」機制,引導觀眾叩問深刻的情感本質,成為決定該劇敘事層次與思考維度的關鍵
4月
28
2025
《毛皮瑪利》的母題,無疑是藉瑪利扮演母親的表演性質,去展現劇情最具張力的「虛構」與「真實」,也因此影射廣泛社會網絡中權力如何形塑個體、壓抑慾望的過程。
4月
25
2025
面對國家揮之不去、充滿暴戾與壓殺的歷史記憶,以知識、行動或主義等各種形態存在的外來者「保羅」,就算可以創造童話,協助個人奇蹟般的一時逃亡,又豈能長久地撫平一切?
4月
25
2025
草草強化了阮劇團「回到地方與扎根地方」的屬性,相得益彰地站穩了其於台灣劇場、節慶生態的位置,也在發展過程中開始於穩定基礎裡產生質變。
4月
24
2025
《傻子王國》所完成的,便不僅是一齣成功的兒童劇,更是一場溫柔卻深刻的社會教育。《傻子王國》展現出一種可貴的創作初衷——讓戲劇回歸日常,並在共享中實現教育、藝術與情感的多重價值。
4月
23
2025
畢竟在現有既定的獨角戲形式與替代空間表演的客觀條件限制下,從文學文本到表演文本必然需要作出極大的跨越。因此,自己關注的重點在於創作團隊如何運用所選擇的空間進行表演敘事,達成現場與觀者的交流
4月
22
2025
四位歌者以科薩語、祖魯語和茨瓦納語進行的演唱,試圖召喚非洲這塊土地的過往先知,加上「Isicathamiya」獨特的社會文化意涵,似也透露了某種「過去的痕跡」——既是礦工族群的社會處境,也是肯特里奇向來關注的南非人權與殖民議題。
4月
18
2025
我認為《伊南娜計畫》若能給出指引,那將會是尚未深究葛式劇場的神思,也就是通往過去、根源又能面質當下處境的當代敘事。
4月
14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