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商業劇場般輕盈《這是真的》
2月
27
2012
這是真的(表演工作坊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909次瀏覽
謝東寧

20世紀初的法國,由於工業化的發展,社會條件發生劇烈變化,其中因為人口的高度集中,造成了都市化的現象。此時的首都巴黎,聚集了一批有錢的資產階級,這群人也支撐起在市中心林蔭大道上的眾多商業劇場演出,於是「林蔭大道劇場」(Théâtre de Boulevard)也成了布爾喬亞戲劇的代名詞。

「林蔭大道劇場」上演的戲劇,當然是以專門取悅資產階級的通俗喜劇為主;而後來相對發展出來的「人民戲劇」,則與前者分道揚鑣,目的是要製作廣大人民能夠受到教育,及發揚戲劇藝術的戲劇。所以,這兩種戲劇因為目標不同,劇評人對於其評論,標準自然也無法相同。

國內因為現代劇場發展較晚,所謂商業劇場的概念尚在萌芽,但日前表演工作坊在台北城市舞台上演,由丁乃箏導演的「舞蹈+戲劇」《這是真的》,無論用何種領域、標準來看,都要列入標準商業劇場的範疇。

本劇是導演繼上回「戲劇+音樂」《彈琴說愛》之後,又更進一步實驗之作。編劇是從張愛玲三百多字的極短篇小說《愛》出發,找來各三位年輕漂亮的演員與舞者,利用戲劇、舞蹈、音樂、多媒體影像等不同形式,在乾淨明亮的舞台及美麗的燈光效果之中,輕盈地剪裁、拼貼多個關於愛情的小故事,包括「這是真的」、「等待」、「機場」、「愛情銀行」、「愛情補習班」、「甜在心裡」等片段。

張愛玲的《愛》用極短之篇幅,挑戰關於一篇小說的長度,言簡意賅地傳遞一對男女在漫長時光中的兩次相遇,以及故事背後的耐人餘韻,是藝術(文學);但是到了本劇,舞台上一切元素運用,都如羽毛般(劇中的重要象徵)地輕盈,刻意出現的眾多符號,從異國情調、香水品牌到電子商品,都扁平到只有符號本身。演出從男演員口述的一段模仿(《愛》)故事開場,然後全部演員登上愛情航空的航班,帶領觀眾經歷過幾段想當然爾的愛情故事,段落中穿插舞蹈及流行音樂,然後大家又平安返回機場。

全劇在導演的精心安排下,為避免增加觀眾負擔,所以故事輕盈、內容可口,少許思考但點到為止,稍微想像但不需用力;但整體節奏流暢,影像燈光效果表現極佳,整體概念也屬上乘,唯一缺少的只是內容,最大干擾是整場,透過演員麥克風傳來的平版聲響(聲音可以更細膩處理層次)。

其實商業劇場不代表不重內容,以紐約百老匯、倫敦西岸成功的演出,甚至如在國內曾經上演,劇作家雅絲米娜.雷扎(Yasmina Reza)的機智緊湊劇作《ART》,都有極紮實的內容與技術(包括演員與導演)。但在這裡,導演讓演員跳普通的舞、讓舞者演普通的戲,這種跨領域不但低估了「領域」本身,也看輕了商業劇場本身的專業魅力。不過,商業劇場在台灣剛起步,眾多批評只是期許,以表演工作坊以往作品的高度,相信往後在此領域,一定會有更精彩的創作。

《這是真的》

演出|表演工作坊
時間|2012/02/24 19:30
地點|台北市城市舞台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丁乃箏之前用《彈琴說愛》嘗試「音樂劇場」的另類可能,頗見成效;這趟「舞蹈劇場」之旅,卻力有未逮。主要問題,是舞蹈未能成為劇情的關鍵環節(如音樂之於《彈琴說愛》),只成為表現的花邊,至多達成調節演出節奏的效果。(鴻鴻)
2月
27
2012
本作表現簡明幹練,有效地建立起與觀眾的關係,雖然作品中不乏具有複雜性的戰爭思考,卻在最終因著北之澤與觀眾,透過「我們」的可相互替換,讓本超越了對立結構的「反戰」態度,潰散為了戰爭與和平一體雙身的矛盾之中。
1月
22
2025
儘管整體對女工生命經驗的藝術性演繹動人,但作品更多表現的是旗津受訪者對家鄉的個人情感,卻似乎難以清楚呈現以1973年「高中六號」女工沉船事件為命題的政治議程與核心辯證。這使得作品與觀眾的討論變得侷限。
1月
22
2025
若再考慮到本劇刻意將歌仔戲史點綴其中,並介紹行話等因素,真可如節目冊觀眾迴響期許般「作為推廣歌仔戲的定目劇」。無庸置疑,這是一齣好看的戲,但卻不是洪醒夫的《散戲》。
1月
20
2025
最後,羊魂人身的主角遇見羊群,羊群紛紛走避,對羊來說,牠/他是人類,即使試圖發出羊叫,牠/他也不是羊。主角親手打造了一個謊言來欺騙自己,單向的輸送帶像是不可逆的時間軸,這隻羊在黑撲撲的時光隧道裡走了許久,回頭卻已看不見原來的入口。
1月
17
2025
假設是未讀過原作的觀眾,與其說是首尾齊全的戲齣,更像是一種前導片、角色介紹一樣,讓對原作不熟或未打過照面的觀眾開始對這個戲劇產生興趣
1月
17
2025
本作的確透過精心設計的劇場調度,成功地建立起一個讓他自己很「不自由」的劇場。並以這樣的不自由,將觀演關係中可能存在的各種美學判斷,概括成了唯一一種關於真假的命題。
1月
17
2025
然而,我們多只看見「不快樂」的狀態與選擇結果,所有的內在掙扎與迂迴,卻都以「尊重理解」、「不多過問」為理由隔絕於觀眾的共情之外,使一切成為無以名狀、不可言喻的心理狀態。
1月
13
2025
《祕密花園》自出版以來,被視為療癒與成長的象徵。此次如果兒童劇團將這部百年經典搬上舞台,挑戰的不僅是保留原作的純真與深刻,還在於如何以劇場語言帶來新鮮的視覺與情感體驗。
1月
13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