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典舞訓練長成的當代身體《混沌身響:陳武康 x Porta Chiusa三人(瑞士)》
9月
26
2016
混沌身響(驫舞劇場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636次瀏覽
吳孟軒(專案評論人)

每次在觀看即興舞蹈(dance improvisation)的過程,都是很有趣的體驗:即興的內容來自於舞者對於每個當下即時的覺察與反應,無論是動作、人體結構、空間、節奏、意念、呼吸、視角、聲音、溫度......,舞者藉由對當下的感官感知與心智活動,用身體對內在與外在的變化做出回應。每個當下的決定都在推動下一個當下,每個時刻的選擇也會塑造下一步的樣貌,於是,舞者在即興時並不是沒來由的隨意舞動,而是同時身為動者與觀者,用身體連接著各種感官的經驗,這是一個身心並用的旅程,且這個旅程起手無悔。在此當中,舞者的每個決定不僅會顯露其個性與生命狀態,同時,也總會透露出舞者身體訓練脈絡的痕跡。

驫舞劇場所舉辦的《混沌身響》系列計劃,便是以即興舞蹈為底,並將焦點置於身體與音樂/聲響之間的交互碰撞—「以即興冒險碰撞為前題的展示性演出,目的在開發出一個更混沌的對話場域,讓音樂/聲音,舞蹈/身體互為靈感的地方。」【1】。《混沌身響》策劃了四場演出,分別由不同的獨舞者與樂手們共同即興,而第一場的原定表演者古名伸因臨時受傷、改由陳武康上陣,陳武康從古典舞訓練中長成的當代身體,便在這場即興中展露無疑。

曾被稱為「芭蕾流氓」的陳武康【2】,長年浸淫於古典芭蕾的訓練,而在這場即興中可以看到,芭蕾刻劃在他身上的,已經不是表相的動作形式,而是對身體的思考邏輯,以及對空間的理解方式:陳武康時常把芭蕾的基本動作從常見的動作套路拆解開來,作為即興實驗身體動作可能性的元素,例如站在芭蕾的第五位置(雙腳交叉,後腳腳尖貼著前腳腳跟)、上下左右以不同速度來回跳躍,或是用Tendu(將活動腳經由擦地往外延伸、腳尖點地)往四面八方移動。另外,從陳武康移動時的意念中可看到,他的空間感是物理性的、方位性的,尤其又以芭蕾的八個方位(前後左右、右前右後、左前左後)作為對空間的主要理解,這讓他移動時的方向性通常是很明確的,也鮮少出現蜿蜒、曲折、含糊、猶疑的路徑。換言之,空間對陳武康來說,顯然是理性的、數學的,而非是舒張的、觸覺的,因此,雖然他並未做古典芭蕾的動作套路,但其動作質地通常是在「進入」、「穿越」空間,而不是讓空間「觸摸」、「迎向」他,就這點來說,陳武康的動作空間感,與西方古典芭蕾以人為啓蒙主體的空間概念—理智、主動並具開拓性,是很接近的。

此外,驫舞劇場才剛結束與泰國古典舞大師Pichet Klunchun的交流計劃—《身體的傳統:交流計畫》,從陳武康的即興中也可看到其痕跡:架起膀子如鳥展翅、雙腿外開半蹲重心下沈、靈動的眼睛視線、誇張的臉部表情、手掌外翻的手指弧度,這些動作皆為數理性的空間線條添加了不少曲線。有趣的是,芭蕾與泰國古典舞在動作系統上,皆擁有嚴格的規範,此特質被陳武康運用成為鮮明的即興原則:給自己一個明確的框架,並在框架下尋求變化。於是,他四肢撐在地上、玩關節摺疊的速度,從沒有出現打破規則的躺下或倒立,或流動、延伸的身體線條,他相當明確的表態:此時要玩的是節奏就是節奏、撐在地上就是撐在地上,玩夠了才會換下一個。他隨意地揮舞手腳,甚至出現了街舞般的律動感與跳躍,但脊椎依舊垂直挺拔,即便頭顱時有擺動,也是頸椎上端連接之處輕輕搖晃,而不會牽連到整條脊椎的運動,他的脊椎不彎就是不彎,就像是樹幹一樣穩固,支撐著外在那些千變萬化的動作。

由於整個即興的過程,陳武康皆是給自己一個又一個的明確規範,並在規範裡探索變化的可能,看著看著不免就會想:真想看他在走路的時候會不會讓自己失去平衡,或是會不會突然來個wave或抖動,能夠暫時把規則放一邊去、或乾脆逃出規則之外玩耍。尤其當陳武康連小小細碎如泡泡的身體流動,也像是在實驗室裡試管裡面的泡泡,正在被溫度固定的酒精燈穩定加熱著,就不禁想著:不知道他會不會變成小孩子在公園吹的泡泡般滿天飛舞,或是如沐浴乳起泡後的泡泡、附著在身體上面緩緩流動。碰!一個重心不穩,陳武康忽然在跑步時跌倒了,那個刹那我忽然感到放鬆,好像凝結規律的氣息終於能從胸腔中吐出來了。這種時刻也出現在結尾:陳武康趴在地上、轉頭朝內,樂手以為即將結束,樂音慢慢收尾並趨向安靜,忽然,陳武康轉頭朝向觀眾、還往前爬了幾下。非預期的瞬間,在由明確框架所推動的時間流中,便顯得特別突出與驚喜,同時,也意外地帶來了溢出邊界的自由感。

註釋

1、截取自驫舞劇場2016《混沌身響》節目介紹, http://www.accupass.com/event/register/1608220602159339554290。

2、見鄒欣寧,〈驫舞劇場藝術總監 陳武康 芭蕾流氓 跳出不一樣的兩男關係〉。《PAR表演藝術》 第232期 ,2012年04月號。

《混沌身響:陳武康 x Porta Chiusa三人(瑞士)》

演出|驫舞劇場
時間|2016/09/20 20:00
地點|驫舞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這三部作品不僅邀請觀眾進入一場身心的冒險,也提醒我們面對內心的混亂、愛情的流轉與人生的漂泊時,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與釋放。混沌不明,往往是最穩定的存在。
1月
02
2025
透過多重視角,作品呈現出移民在遷移歷史、家庭關係與國界之間的矛盾心境,並以移民後代的視野探索戰爭與移民經驗如何跨越時代與地域的界限,進一步轉化為代際之間的身份迷霧與文化矛盾。
1月
02
2025
我想,這是《我的名字,Kim》在此刻的臺灣演出的意義,不僅是新住民、新住民之子,對在不同時間階層來到這片土地的人們亦是:尊重與容許差異,彈性流動的雙重認同。
12月
19
2024
對於三位舞者各自想表述的情感,透過身體的質地、表情的變化與彼此之間相互合作又抗衡的轉換下,讓我能明顯感受到他們想表達的情感投射和意涵。最後都爭累了,三人都躺在地板的那一刻,我知道一切將歸回原點。
12月
10
2024
《密室三舞作》是一場驚悚又迷人的解謎之旅。「愛」造就著每一處的悲傷與孤寂,舞者的情緒濃縮於封閉的密室設計之中,在壓抑與奔放的對比下,體現愛的不可理喻,利用鐵器摩擦聲、玻璃碎裂、水滴落之聲效,試圖在虛幻裡尋求一絲希望與真實的線索。
12月
10
2024
在這部由七首詩組成的舞作中,光影成為情感傳遞的關鍵語言。從煙霧的迷離到雷射光的精準,光影的變化如同角色情感的軌跡,時而模糊、時而清晰,既象徵了探索過程中的迷惘與希望,也映射了生命課題的多重層次。
11月
24
2024
《密室三舞作》透過猶如儀式性的招魂的手勢,描述著人與人之間相互拉扯的情感關係,試圖在困境中召喚出人性中暗藏的魔鬼。三間密室以驚悚的氛圍綻放恐懼,然而,在毀滅殆盡的空間中,仍可透過舞者反覆的動作傳遞出人類對愛的渴望
11月
24
2024
《群浪》從電音和慢速中看到自由,放大生命的存在;從看似青春動感中探討其背後深層、關於身分認同的沉重議題。或許跟最後的結局一樣,沒有解答、沒有對錯;只不過,是以一種更為純粹,不常見的態度,切入觀察這個世界,在兩個端點中,找到一個舒適的平衡點。
11月
20
2024
編舞家林文中不僅運用了「無家者」的對話作為舞蹈主要配樂,在對話之間還慧黠地穿插了歌劇中的詠嘆調,壓抑、痛苦的情緒剎那間得到了一絲釋放,伴隨著優美的歌聲,彷彿讓生命獲得救贖般,一直沉溺於泥濘中的自己,也得到了舒緩與解脫。
11月
1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