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遙遠的《抽屜三》
12月
16
2017
抽屜三(張婷婷獨立製作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29次瀏覽
王昱程(專案評論人)

回憶有時候會不經意,就像是張婷婷的舞作,身體總是優雅綿延,舒緩地隨著漣漪盪來。2016年《既視感》在水源劇場,倒掛的城市和身體的殘影,黑白菱格的燈光映射著肌膚和舞台,和著勁響的節奏與輪唱式的動作編排,好似對物質文明和科技未來的著魔詠嘆。《既視感》的影像設計林經堯亦參與抽屜系列二部曲《時空抽屜》到如今的《抽屜三》,已是現任該團的影像設計總監,也許正宣示著張婷婷獨立製作將持續讓舞蹈與科技藝術在劇場相遇。恰好今年創團五週年,張婷婷獨立製作一連將抽屜三部曲搬進劇場,六月我們先看見獨留優雅肢體的《抽屜人》,於WSD的世界劇場藝術節上演《時空抽屜》,如今的新作《抽屜三》,場面一貫地和諧冷靜,剔透的琴音映射著舞台上被詭異劃分的稜角,舞作的英文名字:Boundaries of Reality,更折射出這次處理空間的野心。

這幾年時常聽聞遇到倒楣事就要講星座流年,往往都在事後諸葛,恰好,身邊也有一群朋友緊盯時局脈動,科學、科技、軍事與投資,現在想來,與其透過日新月異的科技和超乎人腦的大數據分析;想來,我比較相信水星會帶來厄運,月光膨脹了慾望,未定而神秘的精神領域,暈染著所謂真實與邊界。此刻,看著舞台上一道L型的半透明牆面,將空間切割成三個區塊,單面觀眾,卻在許多巧合的角度下看見疊影和眩光,於是,我又很自然地相信舞台其實就是抽屜的一角,在裡面人的惆悵和糾葛,透著紅藍色差的3D眼鏡,顯得迷惘而夢幻,彷彿是來自上輩子的情愛、理想或是離別。

抽屜系列的起始點是達利(Salvador Dalí)的作品,那具用抽屜代替了血肉和骨骼的身軀,看上去是這麼樣痛苦,無以超脫。對比如今浮貼在眼前屏幕上的月球,與其後張琪武的獨舞,卻讓人看出一股自在,彷彿在流暢的旋律線條之間聽見碧玉(Björk)音樂當中的電氣節拍,他徜徉於綿延的動作迷霧當中,那份優雅在於與空間親密交流,不以衝撞和失衡擾動線條,溫柔均速的身體,讓人難探動力的來源和引爆點,像是一句好長好長的耳語,就在L型的耳廓裡盤旋。

月光與波紋,舞者身著合身剪裁的黑色西裝和洋裝,裊裊婷婷,溫柔而疏離,雙人舞或三人舞並無炙熱,身體的親密接觸、重量交付甚至抬舉,卻逐漸讓人不禁闌珊地托起下巴,抽屜外的我總在此時心生看盡俗世的態度,一種事不關己的距離。倏忽,屏幕上躍動的小方塊,豆腐干大小,成堆地隨著舞者的身體律動著,原來是收藏回憶的抽屜幻化成躍動的影像,幾乎卡通化的樣式形成優雅之外的觀賞趣味。

其實《抽屜三》的身體風格是抽屜系列一路走來的化繁為簡,而強烈切割空間的裝置,讓人想起佛賽(William Forsythe)1990年的作品《身體協奏曲》 (Limb's Theorem),兩個作品的舞台彷彿都不為表演設計,而是以一種建築美學的姿態佔據了空間,在零碎空間中舞動的身體則持續專注於關節的連動與肌肉的控制。只是如今,各式藝術媒材隨物質文明演進,熟悉各式稀奇古怪的觀眾到底要如何在聒噪繁瑣的喧嘩霧霾當中,感受身體在科技空間中切割出的幽暗與殘影?又如何感受3D眼鏡之外層疊影像後面的情思?我看見的是劇場的幻覺與距離感失效,在互動影像的逗趣與曖昧之下,動作線條的優雅綿延,和諧流暢,卻露出幾絲妥協與讓步的痕跡。當舞者來到圍牆之前舞動,近距離面對觀眾卻難以打破那堵牆的厚重,最後情感被層層封印在抽屜中的抽屜,也許就這樣越過了真實的邊界,或是說,收拾在抽屜裡的真實已經離觀眾過於遙遠?

《抽屜三》

演出|張婷婷獨立製作
時間|2017/12/01 19:30
地點|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真實的符號取代了真實本身,擬仿的影像取代了影像,超越了影像,而成為過度真實,比真實的影像更真實。擬仿的過度真實跨越了真實、再現、模仿、虛構、想像、幻覺的界限,而且彌平了其間的鴻溝。(陳祈知)
12月
19
2017
此刻舞者的肢體語彙不再是技巧的展現,而是自我與文化之間的對話,流暢又矛盾的動作軌跡,引出舞者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所面臨的身分困惑與內心掙扎。觀者也深切的感受到舞作對臺灣舞蹈教育的反思,究竟是在塑造一種融合的美學,還是在培養無根的雜糅?
1月
20
2025
編舞者賀連華將佛朗明哥的激昂與臺灣女性文化的溫柔堅韌巧妙融合,從中闡述了親情愛的真諦和情感交織的過程,這樣的雙重結構不僅是對佛朗明哥精神的致敬,也在舞台上展開了一段關於母親、女性與愛的故事。
1月
19
2025
這三部作品不僅邀請觀眾進入一場身心的冒險,也提醒我們面對內心的混亂、愛情的流轉與人生的漂泊時,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與釋放。混沌不明,往往是最穩定的存在。
1月
02
2025
透過多重視角,作品呈現出移民在遷移歷史、家庭關係與國界之間的矛盾心境,並以移民後代的視野探索戰爭與移民經驗如何跨越時代與地域的界限,進一步轉化為代際之間的身份迷霧與文化矛盾。
1月
02
2025
我想,這是《我的名字,Kim》在此刻的臺灣演出的意義,不僅是新住民、新住民之子,對在不同時間階層來到這片土地的人們亦是:尊重與容許差異,彈性流動的雙重認同。
12月
19
2024
對於三位舞者各自想表述的情感,透過身體的質地、表情的變化與彼此之間相互合作又抗衡的轉換下,讓我能明顯感受到他們想表達的情感投射和意涵。最後都爭累了,三人都躺在地板的那一刻,我知道一切將歸回原點。
12月
10
2024
《密室三舞作》是一場驚悚又迷人的解謎之旅。「愛」造就著每一處的悲傷與孤寂,舞者的情緒濃縮於封閉的密室設計之中,在壓抑與奔放的對比下,體現愛的不可理喻,利用鐵器摩擦聲、玻璃碎裂、水滴落之聲效,試圖在虛幻裡尋求一絲希望與真實的線索。
12月
10
2024
在這部由七首詩組成的舞作中,光影成為情感傳遞的關鍵語言。從煙霧的迷離到雷射光的精準,光影的變化如同角色情感的軌跡,時而模糊、時而清晰,既象徵了探索過程中的迷惘與希望,也映射了生命課題的多重層次。
11月
2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