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浮士德與中土宗教相遇《狂魂》
12月
19
2011
狂魂(ㄧ心戲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802次瀏覽
施如芳

以家族成員為主力的劇團結構,雖悖於專業分工的時代趨勢,卻一直是台灣民間戲曲界的常態。一心歌劇團保有家族劇團的凝聚力,第二代既全力投入,占據要津(當家演員、編劇),卻也有虛位以待的視野和度量,年度製作時可見外來的專業人士(導演、音樂設計、舞美設計)共襄盛舉。《狂魂》從路旗迎風宣傳的那一刻起,它的劇名副標「東方浮士德」,就伴隨著戲劇化的視覺設計,宣告了此劇魅惑人心的企圖。

浮士德,出自歐洲古老傳說,經過大家名劇的演繹,已然成了西方文化的人格原型。跨文化改編已經夠難的了,編劇孫富叡竟把腦筋動到經典上,從靈光乍現到化出這台戲,必定走過很曲折的路。但過度傍著浮士德來計較《狂魂》,不切實際也不盡公平,筆者寧願眼見為憑,因為無疑地,這是一齣嵌在該團發展脈絡裡的歌仔戲。

《狂魂》原為姐妹花生角(孫詩詠、孫詩珮)而設戲,後有孫家外甥女陳昭婷加入,孫富叡該是憑這特有的雙生一旦的陣容,確立了改編的信心。孫詩詠飾演荼闇/慈光,形象高度意象化,一出場,便試圖以轉身揚袂的身段搭配瞬間轉換音色,確立這個神魔合體的角色。擁有八十年資歷的修道人慕容塵,由兩位演員分飾,孫詩珮雖是分身幻相,但所謂的「東方浮士德」——自以為道心堅定,不料湖畔莫名心動,遂與惡魔交易,出賣靈魂換青春——非她莫屬。有別於浮士德遭遇的瑪格麗特只是個貧家女,為了讓陳昭婷可以穿上一套套不惜成本的華服,促成慕容塵的一念之轉,她所飾演的梅蝶君,乃是元谿國的公主。

本劇由豫劇世家、現代劇場出身的劉建幗擔任導演,舞台視覺有王奕盛(多媒體)、賴宣吾(服裝)掌舵,人物造型、身段的虛實互見,場面、氛圍調度的魔光離合,都跳出了傳統歌仔戲的想像。在眾多群戲中,與荼闇長相左右的鬼拉、麻拉,顯得相當醒目;雖然這兩仙身份的切換,實在太自由心證,觀眾不時要困惑一下,他們究竟存在於實相,還是主角的意念中?要如何看待他們附體於朝臣時的言行?但他們的戲耍唱和,對比於荼闇的陰暗邪惡,倒也協調,甚至為這三人組勾描出現代感,堪稱小囉囉立大功。

近年來常見歌仔戲團以宗教題材入戲,《狂魂》本與此無涉,但孫富叡將原本具有知識人象徵的浮士德,改編成修道求仙不得的慕容塵,致使全劇從辭藻、思維到故事背景,穩穩地走向了明華園系統的熟門熟路,也隱隱地呼應了這股宗教戲的潮流。

這齣戲的最高潮,出現在慕容塵認罪後,妻子離他而去,此時荼闇請他去參加晚宴,他一下子就跌入了「空虛兮寂寞兮」的心靈地獄。這段戲大鑼大鈸齊響,只見孫詩珮壯懷激烈,揮舞著墨色水袖,雖有勾魂使者簇擁,卻儼然有獨角戲的張力。孫詩珮有轉腔作韻和飆高音的能耐,但相對於聲情,她的表情顯得貧弱。慕容塵原是少年老成之人,又度過八十年修道生涯,觀眾縱然蒙昧於孫詩珮年輕貌美的色相,這個人物的心,有多少歲月痕跡,又該是何等的澄澈世故,可想而知。然動心與不動心之間,孫詩珮的詮釋,令人費解,例如國君封賞於他,當時還有道心的慕容塵嘴邊推辭,臉上竟已滿是傲慢。

事實上,《狂》有不少地方轉得欠高明,與其以「果」責求演員,不如說,「因」在劇本就已經種下了。在現代科技協力下,編劇要染指多厚多重的材料,寫到飛天鑽地古今錯置無所不至,都不成問題;重點是,能否披沙瀝金,示現出什麼精華,來安放觀/演者的心。一些宗教(或擬宗教)戲,所以令人忽忽若狂,在於前面編派到讓人驚魂難定,最後竟只有宣讀教義或道理的「神來一筆」,就要台上台下當場頓悟。這種收拾法,對堅持劇場非道場的人來說,絕對不算功德圓滿。

《狂魂》

演出|一心歌劇團
時間|2011/12/17 19:30
地點|台北市城市舞台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此回《棄老山傳奇》以傳統歌仔戲敘事回應現代議題,讓新編戲也能用歌仔戲自身的語彙來說故事,可視為胡撇仔精神的一種延續,維持歌仔戲的主體性外,也展現了歌仔戲在時代變遷中的適應力。
5月
07
2025
古冊戲往往罩著一層名為秩序的紗幕,在生死別離的決絕場景中,模糊了角色初心,呈現集體至上的凜然正義。《棄老山傳奇》掀開秩序之幕,自歌仔戲格律挖掘可鬆動空間另闢蹊徑,化用現代事物置於古典;悄悄佔據觀眾腦海一方。
5月
07
2025
或許在短影音興起的世代,唐版擔心原劇本拖沓、冗長,將緊湊當成第一要務,但失去了綠葉的故事架空在社會關係之上,這種抽離或許反映了現代人的不安與茫然。
5月
04
2025
然換成在自由開放的公民社會,反抗的代價何其輕微,甚至可以毫無代價地表演反抗,偷換概念,亂人耳目,相應的思辯變得相形重要。正如日前集結總統府凱達格蘭大道前的先後兩個社群,皆稱自己反抗獨裁政權,熟真孰偽、難道皆是「赤子」?
5月
02
2025
然而儘管技藝狀似在此種失智的殘餘中,彷彿取得了對於歷史舞台的詮釋權,卻在這種歷史智性與技藝身體的對立下,喪失了歷史能夠寓居於肉身內的可能性。於是,技藝最終反而可以說是被剝奪了承載歷史的能力,被吸收為當代的一種失憶形式。
5月
01
2025
滿台人物,看似人人都可以是歷史一員,倥傯如逝水。但,如果這是消解歷史人物與真相的設定,在得不到歷史真相意義的背後,《女王的名字》最終完成了什麼?
5月
01
2025
然而看似結構陳舊,筆者卻認為此情節設計,能夠正視新生代演員如何在舊有情節或其他劇目相似的段落中,不依靠過於飽滿的表演功法包裝肢體,而是能自然地流露表演力,精準營造舞台畫面與氣氛。
4月
30
2025
此次,「國光30:春分啟動」系列中的《江流無間道》、《金玉奴》雖是盛演已久的經典劇目,但國光團隊沒有陳陳相因,照本宣科,而是細加調整雕琢,為經典注入新的活力。
4月
29
2025
《楚漢相爭:韓國城風雲》的呈現手法素樸,從天上壽宴轉進人間戰禍,取站頭刻劃時代氛圍,平實直述歷史人物融入民間想像之後的模樣。有文有武的簡約戲碼,滿足觀眾對演義故事的嚮往,也展現外台歌仔戲順勢而變的靈活身段。
4月
17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