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謝少年『夢夢夢』沈醉式演唱會:平實誠懇地揭示線上的過去與現在
2月
14
2022
拍謝少年『夢夢夢』沈醉式演唱會(拍謝少年提供/攝影簡子鑫)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01次瀏覽

林真宇(專案評論人)


拍謝少年第三張專輯《歹勢好勢》於去年(2021)中發行。除了發行前群眾募資有著亮眼表現,專輯本身也備受好評。

《歹勢好勢》以人生階段、狀態、場景與感觸為軸,以吉他搖滾、樸質但精練的台語歌詞為基底,更揉合了許多跨越時代與國界的聲音——從九〇年代英式搖滾的節奏、直至電子及夢幻流行(Dream Pop)。這樣豐富的作品面世後,處於後疫情時代的拍謝少年,也於 KKTIX Live 平台上舉辦了線上售票演出『夢夢夢』沈醉式演唱會,讓樂迷有機會在家中、或者世界各個角落,以不同於現場演出的方式,「聽」見並「看」見這張專輯的諸多曲目。


拍謝少年『夢夢夢』沈醉式演唱會(拍謝少年提供/攝影簡子鑫)


線上演出:可能性的排列組合

疫情肆虐全球已逾兩年,所謂「線上演出」的定義、形式和價值不停蛻變,而觀賞者的體驗,也經歷諸多改變。2021年韓國學者 Hong Hyun-Ju 與 Kim Seung-In 針對 K-Pop 線上演唱會使用者體驗的研究結果【1】,或許符合直觀想像。它指出觀眾普遍認爲線上演唱會是具有功能(Functional)與便利性(Convenient)的,但對於體驗是否令人享受(Pleasurable)及具有意義(Meaningful),則較保留。

「線上演出」當然可以是團隊將實體演出傳遞給不在現場的網路使用者的一種方式;但今日的線上演出,絕對不僅僅於此。透過各種網路平台,演出者可以選擇採取直播、類直播,甚至虛實混合的形式,配搭線上互動以及各種延伸實境(Extended reality)科技的應用,創造不同於現場演出的體驗和可能性。而其中需要反覆思考的,除了閱聽人的體驗、特定樂種的線上策展美學,也包含相當實際的定價策略與變現方式。從怪奇比莉(Billie Eilish)、杜娃・黎波(Dua Lipa)、防彈少年團(BTS),到林俊傑、五月天、台灣嘻哈廠牌顏社策劃的「顏社煮場秀: Cook the Vibe」,許多國內外表演者都會針對希望達成的效果,在上述諸多可能中排列組合,精心選擇他們理想中的線上演出呈現方式。

至於拍謝少年的『夢夢夢』沈醉式演唱會,是一場透過預錄影片直播,配搭隨選視訊(Video On Demand)形式的演出。而正是這些選擇,為演出者創造出更多與觀眾互動的空間:二月四日晚上八點,當影片首播時,團員們也在聊天室裡和觀眾以文字互動。此外,二月五日至七日,觀眾仍可以上線反覆觀看這支影片,在聊天室裡持續留言,而團員們也會不定期加入聊天互動。


用細節與巧思堆疊新的價值

『夢夢夢』沈醉式演唱會帶領觀眾從海景、球場直至劇院,除了首尾的演出資訊以及周邊及聯名產品的廣告外,整場演出並無談話,也無其餘觀眾入鏡。如同只為了螢幕前的觀眾表演一般,拍謝少年和也有參與專輯錄製的嘉賓小柯、陳惠婷和余佩真,演唱一首接著一首的專輯歌曲。從海邊的〈你愛咱的無仝款〉開場,直至籃球場上的〈百百人生〉,以及劇院裡的〈踅夜市〉;整場演出,就是一部長達五十多分鐘、精心製作的音樂影片,為觀眾可能已熟悉的歌曲建立了新的影像版本。


  拍謝少年『夢夢夢』沈醉式演唱會(拍謝少年提供/攝影簡子鑫)


拍謝少年『夢夢夢』沈醉式演唱會(拍謝少年提供/攝影簡子鑫)

在疫情相較國際相對穩定的台灣,雖然專場演出受到了影響與限制,但其實拍謝少年在專輯發行之後,仍參與了幾場現場及實體的演出,其中也有直播技術的參與和廣義線上演出的成分。以 2021 年十一月底的「萬華大鬧熱」為例,除了在演出時於 Facebook 上同步直播,活動之後,也將整場四十分鐘的演出影片繼續留在 Facebook 上,供觀眾後反覆觀看(至今已經累積四千多的觀看次數)。

拍謝少年於「萬華大鬧熱」演出的,主要也是《歹勢好勢》專輯中的歌曲。與『夢夢夢』相比,鏡頭裡熱情跳躍的觀眾,與留言區裡互相討論的觀眾,顯然仍有難以取代的「現場性」;然而,除了聲音和影像的處理,『夢夢夢』明顯更為細膩精緻。此外在場景轉換、導演的種種巧思、特別來賓的參與,皆讓影片擁有直播難達到的品質。或許,今日的愛樂者已經逐漸習慣線上觀演模式,網路上已有太多消費者自己喜愛的音樂人影像內容,可供免費觀看;但演出和音樂有價,而『夢夢夢』以樸實而穩固的姿態證明,線上售票的演出或許能提供新穎的意義和不同的享受。因此,新型式的展演,或許是值得嘗試的。


拍謝少年『夢夢夢』沈醉式演唱會(拍謝少年提供/攝影簡子鑫)


新的嘗試,才有新的期待

線上演出已在國際間百花齊放。而在台灣音樂人也已有諸多嘗試的此刻,或許我們該繼續追問:線上演出如何可以更令人享受,且創造新的意義?

拍謝少年的 『夢夢夢』沈醉式演唱會,「沈」的或許是本土搖滾樂團追求嶄新展演形式的破釜沈舟;「醉」的則是觀眾們在那三天裡一看再看、一刷再刷的神醉心往。這場誠懇平實,流暢真摯的演出,提供了我們一些答案與啟示:他們驗證了,線上演出的技術和平台,已是演出者可以考慮的工具和場域;但仍需持續發展新的策展方式和美感,方能和其他線上影音內容做出區別,產生更加無法取代的價值。

線上演出的下一站,在平鋪直敘的音像和工巧的製作外,概念性的驚喜、美感和敘事上的顛覆及創新,似乎仍能被期待。


註釋

1、Hyun-Ju, H. & Seung-In, K. (2021). A Study on the User Experience of Online Concert -Focusing on the case of KPOP Online Concert. ​​Journal of Digital Convergence. https://doi.org/10.14400/JDC.2021.19.1.349

《拍謝少年『夢夢夢』沈醉式演唱會》

演出|拍謝少年
時間|2022/2/4日 20:00 首播(2月5日至7日可重複觀看)
地點|KKTIX Live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演奏家們並不只是「世界級演奏家」,更是探索聲響可能性的旅人,在此場音樂會中,改編與原創、平衡與衝突、嚴謹與幽默,都在細膩的演繹之下,展現出無限的音樂可能性,而此正亦為室內樂最動人的地方。
4月
09
2025
而這整場的舒曼藝術歌曲,在葛哈爾的歌聲與胡伯的琴聲中,聽眾好似跟著畫家弗里德利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 1774~1840)那畫中的漂泊者,一起登上了山巔,凝視那洶湧翻騰的雲海,啜一口「致青春」的那種渴望(Sehnsucht)和傷痛(Wehmut)。
3月
28
2025
《群體動物》的內容是有機且開放的,透過彈性且多元的設計,音樂家每一次的「演奏」,參與者每一次的「演出」,彼此互動時所作的每一個「選擇」,都是如此不同。
3月
25
2025
這些曲目固然經典,卻絕不傳統;它奠基於我們熟悉的結構或框架,卻又能讓演奏者如曾增譯專注於各種即興變化、藉此更有創意地重塑風格。作為爵士樂歷史、文化與創新精神的載體,經典曲目不但充滿魅力,更是樂迷們進入即興世界的關鍵。
3月
25
2025
以地方民間樂團發展,南投民族管絃樂團已經是有一定水準,若要挑剔,則必須再將整體實力提升。隨說專業演奏者也並非毫無失誤,但學生的經驗則更顯不足,雖然有許多專業老師們撐場,樂曲並無太大狀況,但回歸到學生獨奏,則不免有破綻。此外,室內音樂會使用擴音容易聲部失衡,在演奏聲響上尚須斟酌。
3月
21
2025
歌劇男高音泰特曼在整場音樂會中,運用其嘹亮的嗓音和深厚的美聲技巧,為台下觀眾精彩地展現了歌劇世界中,男高音的力與美。從這次來台的演出,可以預測在未來,他絕對是一個值得長期關注,且令人期待的世界級男高音。
3月
21
2025
微光古樂集這次邀請了比利時無盡古樂團(Ensemble InAlto)來台共同演出,進行了一場台灣與比利時的古樂交流。這次的音樂會節目設計,微光古樂集秉持著一貫嚴謹、用心的水準,為與會觀眾帶來了深度與廣度俱足的古樂饗宴。
3月
17
2025
他深情柔軟的音色,利用半聲弱音的演唱技巧,漸進式地將情緒推進並深入角色之中,尤其是在長樂句的詮釋中顯得十分動人。這也讓我們見證到:一個成功且努力修練的聲樂家,能用運用其卓越的美聲技術,在舞台上戰勝疾病的侵襲與干擾。
3月
15
2025
其共通之處在於,他們都肯定、並順從了當前的文本規範力量(即「作品概念」),先是遵循作品的完整性與權威性,再進行不同層面(內、外、間)的開掘。
3月
1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