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謝少年『夢夢夢』沈醉式演唱會:平實誠懇地揭示線上的過去與現在
2月
14
2022
拍謝少年『夢夢夢』沈醉式演唱會(拍謝少年提供/攝影簡子鑫)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73次瀏覽

林真宇(專案評論人)


拍謝少年第三張專輯《歹勢好勢》於去年(2021)中發行。除了發行前群眾募資有著亮眼表現,專輯本身也備受好評。

《歹勢好勢》以人生階段、狀態、場景與感觸為軸,以吉他搖滾、樸質但精練的台語歌詞為基底,更揉合了許多跨越時代與國界的聲音——從九〇年代英式搖滾的節奏、直至電子及夢幻流行(Dream Pop)。這樣豐富的作品面世後,處於後疫情時代的拍謝少年,也於 KKTIX Live 平台上舉辦了線上售票演出『夢夢夢』沈醉式演唱會,讓樂迷有機會在家中、或者世界各個角落,以不同於現場演出的方式,「聽」見並「看」見這張專輯的諸多曲目。


拍謝少年『夢夢夢』沈醉式演唱會(拍謝少年提供/攝影簡子鑫)


線上演出:可能性的排列組合

疫情肆虐全球已逾兩年,所謂「線上演出」的定義、形式和價值不停蛻變,而觀賞者的體驗,也經歷諸多改變。2021年韓國學者 Hong Hyun-Ju 與 Kim Seung-In 針對 K-Pop 線上演唱會使用者體驗的研究結果【1】,或許符合直觀想像。它指出觀眾普遍認爲線上演唱會是具有功能(Functional)與便利性(Convenient)的,但對於體驗是否令人享受(Pleasurable)及具有意義(Meaningful),則較保留。

「線上演出」當然可以是團隊將實體演出傳遞給不在現場的網路使用者的一種方式;但今日的線上演出,絕對不僅僅於此。透過各種網路平台,演出者可以選擇採取直播、類直播,甚至虛實混合的形式,配搭線上互動以及各種延伸實境(Extended reality)科技的應用,創造不同於現場演出的體驗和可能性。而其中需要反覆思考的,除了閱聽人的體驗、特定樂種的線上策展美學,也包含相當實際的定價策略與變現方式。從怪奇比莉(Billie Eilish)、杜娃・黎波(Dua Lipa)、防彈少年團(BTS),到林俊傑、五月天、台灣嘻哈廠牌顏社策劃的「顏社煮場秀: Cook the Vibe」,許多國內外表演者都會針對希望達成的效果,在上述諸多可能中排列組合,精心選擇他們理想中的線上演出呈現方式。

至於拍謝少年的『夢夢夢』沈醉式演唱會,是一場透過預錄影片直播,配搭隨選視訊(Video On Demand)形式的演出。而正是這些選擇,為演出者創造出更多與觀眾互動的空間:二月四日晚上八點,當影片首播時,團員們也在聊天室裡和觀眾以文字互動。此外,二月五日至七日,觀眾仍可以上線反覆觀看這支影片,在聊天室裡持續留言,而團員們也會不定期加入聊天互動。


用細節與巧思堆疊新的價值

『夢夢夢』沈醉式演唱會帶領觀眾從海景、球場直至劇院,除了首尾的演出資訊以及周邊及聯名產品的廣告外,整場演出並無談話,也無其餘觀眾入鏡。如同只為了螢幕前的觀眾表演一般,拍謝少年和也有參與專輯錄製的嘉賓小柯、陳惠婷和余佩真,演唱一首接著一首的專輯歌曲。從海邊的〈你愛咱的無仝款〉開場,直至籃球場上的〈百百人生〉,以及劇院裡的〈踅夜市〉;整場演出,就是一部長達五十多分鐘、精心製作的音樂影片,為觀眾可能已熟悉的歌曲建立了新的影像版本。


  拍謝少年『夢夢夢』沈醉式演唱會(拍謝少年提供/攝影簡子鑫)


拍謝少年『夢夢夢』沈醉式演唱會(拍謝少年提供/攝影簡子鑫)

在疫情相較國際相對穩定的台灣,雖然專場演出受到了影響與限制,但其實拍謝少年在專輯發行之後,仍參與了幾場現場及實體的演出,其中也有直播技術的參與和廣義線上演出的成分。以 2021 年十一月底的「萬華大鬧熱」為例,除了在演出時於 Facebook 上同步直播,活動之後,也將整場四十分鐘的演出影片繼續留在 Facebook 上,供觀眾後反覆觀看(至今已經累積四千多的觀看次數)。

拍謝少年於「萬華大鬧熱」演出的,主要也是《歹勢好勢》專輯中的歌曲。與『夢夢夢』相比,鏡頭裡熱情跳躍的觀眾,與留言區裡互相討論的觀眾,顯然仍有難以取代的「現場性」;然而,除了聲音和影像的處理,『夢夢夢』明顯更為細膩精緻。此外在場景轉換、導演的種種巧思、特別來賓的參與,皆讓影片擁有直播難達到的品質。或許,今日的愛樂者已經逐漸習慣線上觀演模式,網路上已有太多消費者自己喜愛的音樂人影像內容,可供免費觀看;但演出和音樂有價,而『夢夢夢』以樸實而穩固的姿態證明,線上售票的演出或許能提供新穎的意義和不同的享受。因此,新型式的展演,或許是值得嘗試的。


拍謝少年『夢夢夢』沈醉式演唱會(拍謝少年提供/攝影簡子鑫)


新的嘗試,才有新的期待

線上演出已在國際間百花齊放。而在台灣音樂人也已有諸多嘗試的此刻,或許我們該繼續追問:線上演出如何可以更令人享受,且創造新的意義?

拍謝少年的 『夢夢夢』沈醉式演唱會,「沈」的或許是本土搖滾樂團追求嶄新展演形式的破釜沈舟;「醉」的則是觀眾們在那三天裡一看再看、一刷再刷的神醉心往。這場誠懇平實,流暢真摯的演出,提供了我們一些答案與啟示:他們驗證了,線上演出的技術和平台,已是演出者可以考慮的工具和場域;但仍需持續發展新的策展方式和美感,方能和其他線上影音內容做出區別,產生更加無法取代的價值。

線上演出的下一站,在平鋪直敘的音像和工巧的製作外,概念性的驚喜、美感和敘事上的顛覆及創新,似乎仍能被期待。


註釋

1、Hyun-Ju, H. & Seung-In, K. (2021). A Study on the User Experience of Online Concert -Focusing on the case of KPOP Online Concert. ​​Journal of Digital Convergence. https://doi.org/10.14400/JDC.2021.19.1.349

《拍謝少年『夢夢夢』沈醉式演唱會》

演出|拍謝少年
時間|2022/2/4日 20:00 首播(2月5日至7日可重複觀看)
地點|KKTIX Live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在理查.史特勞斯的歌劇《玫瑰騎士》中,我們看到了國家交響樂團和台灣歌手一路走來的歷史足跡。從觀眾現場的反應可知,台灣的聲樂發展已足以撐起一片天,此刻起我們不須再憂心哪裡的月亮圓不圓,因為我們和世界看著的是同一個月亮。希望不需要再等一個十幾年,就可以看到完全由台灣歌手詮釋的《玫瑰騎士》。
7月
26
2024
值得一提的是,陳含章在安可曲“Days of Wines and Roses”中嘗試演奏了幾段不常見的大跨步(stride)的樂曲。在演出結束之後,我笑著跟她說,上一回聽stride風格的現場演奏已經是1990年代的事情了!那時候爵士歌手黛安娜.克瑞兒(Diana Krall)來臺北演出,就曾經演過這種走紅於1930年代的老派鋼琴音樂。
7月
21
2024
整體來看,今年的《玫瑰騎士》和過往幾年相比,卡在一個尷尬的位置:它有著編導的介入,因此不能和單純的音樂會形式(opera in concert)相比;然而作為半舞台歌劇(semi-stage),它缺乏導演的個人觀點或美學統合,也無形式上的鋪排呈現,一切平穩保守,毫無冒險,是又一次的「歌劇音樂會」,散發著定期音樂會般的秩序與例行公事之感。
7月
20
2024
擔任演出的台北室內合唱團,雖然並非職業,但所呈現的音準、和聲皆相當完美,中文複雜的咬字,就算投影沒有呈現字幕,聽眾也能清晰理解。指揮鮑恆毅的詮釋也相當乾淨,對於筆者而言甚至有些過度流暢,太過精準,將多數作品詮釋為少了一點冒險精神的安全牌。而透過編曲將李泰祥的歌曲增添另一層詮釋,也是本場音樂會值得一看的特點,相信編曲者接到邀請腦中必會浮現一個難題:最後的成品是要多一點表現自我?或者要忠實地以合唱來表達李泰祥?
7月
10
2024
但在造境與敘境的同時,要思考的不僅只是透過科技媒材觸發觀眾感官經驗這件事。在透過光線、影像、與聲音交錯下的技術設計僅是佈局手段,沈浸式感官的詮釋僅能創造單次性高潮,直觀表象的刺激有其限制性,若能試圖在團體藝術個性展現上多著墨、強化集體特色創造具目的性強的敘事語言、以及深化科技媒材運用的論述,將能成為具代表性的科技藝術團體。
7月
09
2024
歐拉夫森所演奏的《郭德堡變奏曲》,在虔誠的巴哈信仰者,或是追憶黃金年代的樂迷心中,應是個大不敬的存在,與其說是古典音樂二十一世紀的變形,更貼切地說,實為一位當代鋼琴家,先將經典拆解,再精挑細選其中的元素,化為自己舞台上的魔法道具。
6月
26
2024
回到歐拉夫森的《郭德堡》演奏,筆者私以為,問題的核心並不是他的創造力不足,而是面對這個長達80分鐘的巨大曲目,他難以掙脫「作品概念」的框架,導致其才華難以完全發揮。在過去的專輯錄音中,面對較短小的樂曲,他尚能自由不受拘束地把玩戲耍,或是透過曲目安排另覓巧思回到歐拉夫森的《郭德堡》演奏,筆者私以為,問題的核心並不是他的創造力不足,而是面對這個長達80分鐘的巨大曲目,他難以掙脫「作品概念」的框架,導致其才華難以完全發揮。在過去的專輯錄音中,面對較短小的樂曲,他尚能自由不受拘束地把玩戲耍,或是透過曲目安排另覓巧思……
6月
26
2024
這些熟悉的樂曲片段雖平凡,卻抹去了演奏者與聽眾之間的隔閡,使所有人都被音樂家們強大的室內樂磁場所震懾和感染,流露出感動。音樂中,均衡的聲部、規律的節拍以及適度的刺激,即使在身體已經疲憊不堪的情況下,聽到音樂奏響的瞬間依然如同光芒般閃爍,泛音堆疊出豐富的音質,靈魂的聲響以最美妙的方式呈現,這或許是身為音樂家最幸福的時刻。
6月
07
2024
獨奏音樂會,由於沒有其他樂器的陪伴與襯托,雖演奏上能夠自由地展現,然在樂曲細節與樂段流暢掌控上,與現代作品中難以掌握的演奏技法,對於演奏家的要求更為細緻;而高木綾子在此場獨奏音樂會的表現,除將作品完整演繹外,更是在每個音符中展現自我特色,在樂曲演奏的樂音與呼吸間,都令人流連忘返,回味十足。
6月
07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