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洋合併新嘗試《優腔華調─李和莆人聲系列I》
12月
08
2015
優腔華調─李和莆人聲系列I(凡響管弦樂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61次瀏覽
曾大衡(臺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

每年都有新作發表,並且在創作的曲調上有特別語法的李和莆,繼去年的「聲,so打擊」擊樂系列I,今年再推出以人聲為主的「優腔華調」。這次的人聲系列,是將許多新詩與台灣本土詩加以譜曲,並結合鋼琴伴奏徐嘉琪,與楊艾琳、陳允宜、王望舒、林中光等聲樂家的演唱,呈現不同的跨領域音樂、文學、演唱風貌。

開場的《搖子歌》是李和莆多年前為向陽詩作譜曲的作品,有別於之前的合唱版,這次由楊艾琳的獨唱,更能專注深刻感受一個母親,在哄孩子睡覺時殷切的期盼孩子安穩長大的愛。第二首《阿媽的白頭鬃》對比《搖子歌》,一個是年邁耆老,一個是初生嬰孩,不同的寫照,李和莆在《阿媽的白頭鬃》的曲調上展現了兩者的落差,尤其在「清朝出世日據嫁尪,如今守寡幾偌十冬」這兩句,透過楊艾玲詮釋的曲調與詞情,讓人能感受到時代變遷的無奈。

由陳允宜所唸唱呈現陳黎的詩《梳子》,四句的詩句,用無調性的伴奏與敲擊呈現萬千髮絲的凌亂,情緒性的唸與唱強烈表達,梳子化作時光看見白髮時間的軌跡。《春分》這首有些混亂,或許沒有依字行腔,有些文字與曲調不是那麼的契合,結構大致相同的四段沒有太多的變化,音階大部份維持在相同位置,聆聽上久了會有疲態。

《五月節》輕快的台灣民謠節奏,感受在地化草根的親切。《愛酒》多半音的伴奏,呈現一種神秘的驚悚,符合幾杯黃湯下肚的情緒,林中光厚實的嗓音,詮釋酒在胸膛的沸騰。陳昭誠的一系列童詩《哇哇哇!》、《李仔糖》、《夜精靈》,用五聲音階搭配爵士和聲的語法以及輕快鮮明的節奏,幽默表現了童趣。胡適的三首小詩(第一首小詩、第二首小詩、第三首小詩)用「極短」風格當作主軸,白話詩變得不白話,充滿了表現主義惆悵之感。《彎彎月娘》有流行音樂曲風的感覺,搭配聲樂唱腔略顯違和。《烏面祖師公》同樣也是台灣民謠的曲風編排,符合詞情的意境表達。《搖籃歌》、《滿山春色》、《草螟弄公雞》三首二重唱,在念唱之間互相對話,文字出現音符與情緒宣染,像是熱鬧的彼此分享。

幾位聲樂家都習慣以義大利聲樂的詮釋唱法,表現這些台灣在地本土詩詞,一開始實是滿新鮮的一個嘗試,有一種跨國融合的感覺,但聽久了發現,樂曲合聲轉折都極為雷同,久了會有疲乏的感覺,而義大利聲樂唱腔的詮釋,也難以完全表現台語語言性所獨有的特色。另外,聽眾大部分皆是音樂系或音樂界人士,愛樂者所佔為數不多,或許也反映這種聲樂演唱的融合不夠貼近大眾的聆聽習慣。作曲家在做這樣的跨界融合時,也要思量考慮不同的文化與不同的語言性與聆聽習慣帶來的差異,才能夠找到更適切的詮釋。但是對於李和莆勇於創新的挑戰,以及對音樂的熱情與創新,實是給予極大的肯定,期待在明年能夠再次聽見他的新創系列,讓跨領域藝術的結合能夠更上一層樓,也把台灣在地的文化創意用不同的表現媒材─音樂─呈現出更新的風貌。

《優腔華調─李和莆人聲系列I》

演出|凡響管弦樂團
時間|2015/11/05 19:30
地點|台北國家演奏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群體動物》的內容是有機且開放的,透過彈性且多元的設計,音樂家每一次的「演奏」,參與者每一次的「演出」,彼此互動時所作的每一個「選擇」,都是如此不同。
3月
25
2025
這些曲目固然經典,卻絕不傳統;它奠基於我們熟悉的結構或框架,卻又能讓演奏者如曾增譯專注於各種即興變化、藉此更有創意地重塑風格。作為爵士樂歷史、文化與創新精神的載體,經典曲目不但充滿魅力,更是樂迷們進入即興世界的關鍵。
3月
25
2025
以地方民間樂團發展,南投民族管絃樂團已經是有一定水準,若要挑剔,則必須再將整體實力提升。隨說專業演奏者也並非毫無失誤,但學生的經驗則更顯不足,雖然有許多專業老師們撐場,樂曲並無太大狀況,但回歸到學生獨奏,則不免有破綻。此外,室內音樂會使用擴音容易聲部失衡,在演奏聲響上尚須斟酌。
3月
21
2025
歌劇男高音泰特曼在整場音樂會中,運用其嘹亮的嗓音和深厚的美聲技巧,為台下觀眾精彩地展現了歌劇世界中,男高音的力與美。從這次來台的演出,可以預測在未來,他絕對是一個值得長期關注,且令人期待的世界級男高音。
3月
21
2025
微光古樂集這次邀請了比利時無盡古樂團(Ensemble InAlto)來台共同演出,進行了一場台灣與比利時的古樂交流。這次的音樂會節目設計,微光古樂集秉持著一貫嚴謹、用心的水準,為與會觀眾帶來了深度與廣度俱足的古樂饗宴。
3月
17
2025
其共通之處在於,他們都肯定、並順從了當前的文本規範力量(即「作品概念」),先是遵循作品的完整性與權威性,再進行不同層面(內、外、間)的開掘。
3月
15
2025
他深情柔軟的音色,利用半聲弱音的演唱技巧,漸進式地將情緒推進並深入角色之中,尤其是在長樂句的詮釋中顯得十分動人。這也讓我們見證到:一個成功且努力修練的聲樂家,能用運用其卓越的美聲技術,在舞台上戰勝疾病的侵襲與干擾。
3月
15
2025
蘇郁涵嘗試運用多層次的和聲色彩,打造稜角分明、緊湊且張力十足的音樂質感。她的音樂在近乎失控的邊緣,依然維持一定的控制力,展現獨特的個人風格。
3月
06
2025
整場演出展現了陳子彰在曲名發想、音樂主題、編曲與即興演奏上的獨特風格。無論音樂如何充滿挑戰性,他總能保持浪漫情懷與鮮明的旋律感。透過充滿情感的演奏,陳子彰掌握了音樂架構與情緒流動
2月
27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