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天后不在場——短評《天后》
3月
18
2023
天后(故事工廠提供/攝影徐欽敏、許仲安)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78次瀏覽

文 吳岳霖(2023年度駐站評論人) 

「傳奇」在字典裡的定義是「離奇而超乎尋常」,【1】更甚者還必須被廣泛流「傳」,才足以稱為「傳奇」。因此,《天后》裡的傳奇天后其實未達「傳奇」級數。 

以基本設定來說,劇中的「天后」夏琳是個「活躍於90年代,卻在風華正盛時猝死」【2】的歌手;但其「活躍」在劇情描述裡卻極為籠統,像是採用「做自己」這樣的空泛字眼形容、或是在懷孕時登上舞台等。《天后》所賦予的天后形象,與暢銷歌手的基本樣態相仿,也未見茶餘飯後的八卦足以加油添醋——於是,在現實中反而有更多採訪報導、小道消息都遠比虛構的夏琳精彩,如近期甫獲奧斯卡影后的楊紫瓊、或同時獲男配角獎的關繼威,故事性都更為「傳奇」。 

至於,作為情節架構與轉折的「夏琳假死」,確實相對驚奇——但好死不死的是,前陣子的「劉文正烏龍假死事件」荒謬程度又遠超乎此。同時,這個突破點無論是劇情介紹早已揭露,【3】或劇情安排也未如現實中流竄的各種網路新聞而被流傳,缺乏高潮迭起,如傳記電影的會議中,只因雨柔(袁子芸飾)三言兩語竟就通過提案,更顯平淡無奇。 

天后在文本創造裡不夠傳奇,在劇場構成裡也不夠立體,只能將其平面化於影像設計裡,歌聲、容貌、形象等破碎穿梭於場景與情節之中,始終無法順利投射到演員身上。扮演天后的無名歌手雨柔、已經蒼老的真實天后(楊麗音飾)在在揭示了這位傳奇天后的不在場;同時,再好的演技也撐不起未被完整形塑的身分,特別是袁子芸本身不夠扎實的演技,在楊麗音身旁相形見絀。 

若《天后》本就是個「天后未現身」的故事,其訴求的懸疑感,以及從「演藝圈揭密」到「人心探索」的主軸,也因前述的設定與推衍下而顯得薄弱。歸根究柢,或許是因其戲劇結構本就不夠完備,缺乏細節與邏輯。舉例來說,雨柔被夏琳反鎖在衣櫃後仍順利脫逃,但其現身除增添盲點,也讓後續發展更顯凌亂。情節環環相扣,導致《天后》更加漏洞百出。換個思考脈絡,這樣的劇情設計若需要更多的篇幅彌補,會否成為影視劇本,比硬壓在120分鐘左右完成的劇場更有可能? 

天后不在《天后》現場,或許《天后》也不適合在劇場。 


 註解 

1、參見「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網站,網址:https://reurl.cc/ZXelmQ(瀏覽日期:2023/03/16)。 
2、參見售票系統中的「活動資訊」欄目。網址:https://reurl.cc/o0RKk3(瀏覽日期:2023/03/16)。 
3、同前註。 

《天后》

演出|故事工廠
時間|2023/03/11 14:30
地點|新北市藝文中心演藝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我認為《老派日常》說的是「我」與「我們」的「日常」故事,漫遊、聆聽過程中,店主、城市行走的路人、其他觀眾等都是劇場的「敘事者」,在這種極為普通的新舊交疊的日常裡,以城市的枝微末節作為象徵,得以體會、再現人與地方的溫度情感。
12月
19
2024
此刻回想《青春》,整體抒情風格的表現突出,舞台景觀與調度流暢鮮活,可列為個人近年觀演經驗中存在感相當強烈的小劇場作品;至於「青春是什麼」,或可視其以萬花筒的繽紛剪影回應此自設命題,可惜文本內容涉及時代記憶幅員與政經變遷廣泛,整體脈絡編織手法略顯隱晦、模糊
12月
18
2024
乍看之下,舞台上徒留物件,其他劇場元素,如演員、對白與調度,全部退位,彷彿是劇場中的美學實驗,實際上是向劇場外的世界隱喻了一場由下而上的革命預演。
12月
16
2024
水的流動、直擊心靈的片段式演出,從疾病、死亡、衰老,親情陪伴的痛苦到釋然,當觀眾能夠真的走上台去感受不同位置的角色,或許才能真正跳脫自己墨守成規的觀點,在即興創作與互動體驗中感受到生命的衝擊與真實
12月
12
2024
無論是《他和她的秘密》的論壇劇場(Forum Theatre),還是《錯・季》與青少年共同參與的集體創作,皆致力於構築感性共享與對話的場域。透過戲劇過程的推進,創造出新的感知方式,促使參與者對現實困頓進行超越與重新想像。
12月
12
2024
針對作品的意義來討論,本劇唯一的主題即是劇名,略顯單薄;縱然譯導楊世彭認為除了「真相」,還更深層討論了「謊言」的意義【1】;然則,也僅是一體兩面的層次。
12月
10
2024
從前作到此作,都讓人感到作品內裡含有一股很深的屈辱感,源自非常厚重、塵積的離散與剝奪,譬如當看到阿梅和Briggs在仿新村屋構的舞台上性交時,那是我們都有感的,殖民的傷痛。為什麼那麼痛的話要由女性來說?
12月
09
2024
讓我們能夠更進一步看清與推進思考,本劇所嘗試對話的當代難題:究竟什麼樣的「人」、「者」或者「眾」,才能夠在這個時代有效地統一起「沒有歷史」的主體形象,使之成為有效地置入歷史,乃至介入歷史的主角?
12月
09
2024
對導演來說,歷史事件的晦澀之處不只出自文化或歷史上的距離,更在於缺乏言論自由的討論正當性脈絡,就像大多數人明明知道這樣是有問題的,卻因為服膺於現實而陷入「雙重思想」(doublethink),導演也面臨了該不該解構議題的困境。
12月
09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