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天后不在場——短評《天后》
3月
18
2023
天后(故事工廠提供/攝影徐欽敏、許仲安)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10次瀏覽

文 吳岳霖(2023年度駐站評論人) 

「傳奇」在字典裡的定義是「離奇而超乎尋常」,【1】更甚者還必須被廣泛流「傳」,才足以稱為「傳奇」。因此,《天后》裡的傳奇天后其實未達「傳奇」級數。 

以基本設定來說,劇中的「天后」夏琳是個「活躍於90年代,卻在風華正盛時猝死」【2】的歌手;但其「活躍」在劇情描述裡卻極為籠統,像是採用「做自己」這樣的空泛字眼形容、或是在懷孕時登上舞台等。《天后》所賦予的天后形象,與暢銷歌手的基本樣態相仿,也未見茶餘飯後的八卦足以加油添醋——於是,在現實中反而有更多採訪報導、小道消息都遠比虛構的夏琳精彩,如近期甫獲奧斯卡影后的楊紫瓊、或同時獲男配角獎的關繼威,故事性都更為「傳奇」。 

至於,作為情節架構與轉折的「夏琳假死」,確實相對驚奇——但好死不死的是,前陣子的「劉文正烏龍假死事件」荒謬程度又遠超乎此。同時,這個突破點無論是劇情介紹早已揭露,【3】或劇情安排也未如現實中流竄的各種網路新聞而被流傳,缺乏高潮迭起,如傳記電影的會議中,只因雨柔(袁子芸飾)三言兩語竟就通過提案,更顯平淡無奇。 

天后在文本創造裡不夠傳奇,在劇場構成裡也不夠立體,只能將其平面化於影像設計裡,歌聲、容貌、形象等破碎穿梭於場景與情節之中,始終無法順利投射到演員身上。扮演天后的無名歌手雨柔、已經蒼老的真實天后(楊麗音飾)在在揭示了這位傳奇天后的不在場;同時,再好的演技也撐不起未被完整形塑的身分,特別是袁子芸本身不夠扎實的演技,在楊麗音身旁相形見絀。 

若《天后》本就是個「天后未現身」的故事,其訴求的懸疑感,以及從「演藝圈揭密」到「人心探索」的主軸,也因前述的設定與推衍下而顯得薄弱。歸根究柢,或許是因其戲劇結構本就不夠完備,缺乏細節與邏輯。舉例來說,雨柔被夏琳反鎖在衣櫃後仍順利脫逃,但其現身除增添盲點,也讓後續發展更顯凌亂。情節環環相扣,導致《天后》更加漏洞百出。換個思考脈絡,這樣的劇情設計若需要更多的篇幅彌補,會否成為影視劇本,比硬壓在120分鐘左右完成的劇場更有可能? 

天后不在《天后》現場,或許《天后》也不適合在劇場。 


 註解 

1、參見「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網站,網址:https://reurl.cc/ZXelmQ(瀏覽日期:2023/03/16)。 
2、參見售票系統中的「活動資訊」欄目。網址:https://reurl.cc/o0RKk3(瀏覽日期:2023/03/16)。 
3、同前註。 

《天后》

演出|故事工廠
時間|2023/03/11 14:30
地點|新北市藝文中心演藝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如果逝去的祖先如劇中的「猴子」般忘了自己的名字,我們如何重塑我們的身分?誰會像「小鳥兒」般唱起深沉又響亮的歌聲,把我們的靈魂重新喚醒,擺脫周而復始的詛咒?
7月
25
2024
表演所留有的諸多空隙,讓「遊戲」中大量的關係實踐尚保有一些與「戲劇」的展演論述相抗衡的能量。甚至於當「戲劇」的意義能夠透過身體擴展為對於現實的注視──如雖然身處奇幻的想像,但死亡的現實注定了主角與祖父的失之交臂──時,過去與現在的交替也可以成為解構歷史記憶中認同本質的批判性立場。
7月
19
2024
《清潔日誌 No._____》無疑是一齣具有積極正面的社會戲劇,導演以「類紀實」的手法來呈現這些真實存在於社會的故事,並期許觀眾在觀看時都能夠「感同身受」所有角色的情感與生活。但也正因為這樣的演出方式,使觀者在觀看時不免會產生一種蒼白的無力感,究竟經歷過後所喚起的情感能夠改變何種現況?
7月
18
2024
烏犬劇場標榜以劇場創作作為「行動研究」,因此這個演出某種意義,是反映劇團對戰爭的研究思考,一年前即開始著手田調,半年前產出劇本,不斷進行修改;因此文本背後的史實資料相當豐富,即使取其一二稍加揭露改寫都已是現成題材,但烏犬劇場不願直書事件,堅持「戲劇轉化」,以意念、情感去「附身」穿越劇場敘事,刻意淡化事件的因果邏輯。
7月
16
2024
從《神去不了的世界》來看,作品並非通過再現或讓歷史主體經驗直接訴說戰爭的殘酷,而是試圖讓三位演員在敘事者與親歷者之間來回切換,透過第三人稱在現實時空中描繪故事。另一方面,他們又能隨時成為劇情裡的角色,尋找通往歷史陰影或傷口深淵的幽徑。當敘事者的情緒不斷地游移在「難以言喻、苦不堪言」到「必須述說下去」的糾結當中,從而連結那些幽暗的憂鬱過往。
7月
11
2024
但是,看似符合結構驅動的同時,每個角色的對話動機和內在設定是否足夠自我成立,譬如姐夫的隨和包容度、少女的出櫃意圖,仍有「工具人」的疑慮,可能也使得角色表演不易立體。另外,關於家庭的課題,本屬難解,在此劇本中,現階段除了先揭露,是否還能有所向前邁進之地呢?
7月
11
2024
此作品旨在傳達「反常即是日常,失序即是秩序」的理念,試圖證明瘋狂與理性並存。一群自認為正常的精神病患,如警察伸張正義、歌劇院天后般高歌等方式,活在自己的想像泡泡中。這些看似荒誕的行為,實則折射出角色內心的滿足與愉悅,並引發對每個人是否也生活在自己「泡泡」中的深思。
7月
03
2024
這是一個來自外地的觀眾,對一個戲劇作品的期待與觀感,但,對於製作團隊和在地觀眾來說,《內海城電波》並不只是一個平常的戲劇作品,更有城市行銷的政治意涵,和記憶保存的個人意義。
6月
28
2024
只是這也形成《內海城電波》某種詮釋上的矛盾,源於混搭拼貼下的虛構,讓內海城看似台南、卻也不完全是台南——也就是,我們會在內海城看到「所有的」台南,卻不一定是有脈絡的「全面的」台南,甚至有因果倒置的可能。杞人憂天的擔憂是:這會否造成對台南、乃至於「台南400」的認知落差?
6月
2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