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外面淒黑,誰是最後的陪伴?《陪你到最後》
4月
03
2015
陪你到最後(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14次瀏覽
俞秀青(樹德科技大學表演藝術系助理教授、人體舞蹈劇場藝術總監)

一齣好的作品不僅帶給觀眾無限想像力,還會帶動很多的話題討論,它也反應了當代社會的問題,並且引發觀者去反省劇中人物和生活周遭人事的關連。「高雄春天藝術節」的療癒作品《陪你到最後》(It’s Dark Outside) ,令人重新思考我們該如何面對台灣人口年齡層老化及看護問題?只要再過十年,台灣的老人將超過20%,成為亞洲第一超高齡社會,這已經不是少數人的事,而是攸關所有人的未來。據世界衛生組織指出,目前全球約有3500萬名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病患。據估計,截至2030年,全世界此症患者將達到7600萬人,我們不禁要問,台灣準備好了嗎?

以電影《我想念我自己》(Still Alice)奪下2015年奧斯卡金像獎影后的女主角茱莉安摩爾(Julianne Moore)曽言,「我寧願得了癌症,也不要得阿茲海默症。」因為世人對阿茲海默症的陌生,造成病患被忽視或羞辱丶傷害。疾病所造成的健忘丶失憶丶退化及荒謬行為,在他人眼中只顯得可笑愚蠢。澳洲柏斯劇團的力作《陪你到最後》,讓觀眾身歷其境的進入失智/失憶者的思考丶幻想與迷惘,以溫馨動人的當代劇場,開啟扣人心弦的原創故事。

澳洲新銳劇場導演提姆華茲(Tim Watts) ,結合了操偶丶投影動畫丶光影,以及極簡的舞台道具等,表現這個極少在劇場出現的議題。三位成熟又細膩的表演者,在舞台上以多元形式丶簡短的五十分鐘,精準的詮釋此劇。劇情描述老人收到一張通緝令後,開始在西部荒野的生命旅程。過程中有一位黑衣怪客不斷地在追捕老人,一度還讓觀者想像是個警長在捉西部犯案大盜,老人經歷了戰爭丶越過叢林和沙漠。劇中老人和會走路丶會跳舞又很人性化的帳篷相互依頼,當老人坐騎在變成一匹馬的帳篷上時,影像剎那間又幻化成穿著大蓬裙的女仕黑影。老人拿著大網子捕捉雲朵,白雲轉化成狗和一串串思緒(流逝的記憶)。這些雲朵背後隱喻什麼?是夢想丶還是回憶,它們也許彰顯老人的孤單無助,或者表示老人對現實已經失去掌控力。

在荒漠中,老人形影孤單的漫步著。雲朵在璀璨的星空中,倏然飛逝丶物換星移,讓人有逝者如斯丶白雲蒼狗的不勝唏噓感慨。老人不分清紅皂白的把觀照他的遮蔽物帳篷給打跑了,這個扭曲轉折的橋段,也點出失智老人的行為可能變得暴力,甚至失控的傷害身邊照顧他的家人。劇末,看似不斷在追捕老人的黑衣怪客,卻變成了在一旁守候老人的親密兒子,像是跑馬燈一樣,被操控的老人偶抱著小寶貝(棉花)又親又吻,但當他又老又禿時,兒子照顧著失憶的父親,心中像是浮現子欲養而親不在的感傷。令人心碎的歌聲響著” I will be your light when it’s dark outside”,是否也在提醒我們不要找太多塘塞父母的理由丶或者警愓觀者切勿留下遺憾。

失智的議題雖然很沈重,導演卻選擇婉轉丶迂迴技巧,以較詩意丶幽默的劇場語彙,交織著現實丶虛幻丶超現實的多重手法,讓觀眾更直接的產生共鳴,也喚起社會對失智人有更多的覺知。然而,預防阿茲海默症的研究雖已廣泛䦕展,但台灣大型醫療中心的疾病預防項目卻很少,更遑論専為照顧此症患者的護理中心。荷蘭阿姆斯特丹郊外的Hogewey村,供養的一百五十二位居民全部都是失智及阿茲海默症的患者,它的佔地面積約十個足球場大,只有一個入口和出口,此村的設施更是在全世界處於領先水平。這個地方的老人生活和正常人的生活幾乎沒什麼兩樣,每天享受陽光和戶外生活,也不太需要服藥。台灣根據統計,在2012年失智症患者約十七萬人,預估2036年將逐增至三十萬人,目前阿茲海默症無法治癒,也沒有特效藥,如果你丶我在二十年後即將成為失智的人,現在的我們能為未來做什麼?

《陪你到最後》

演出|澳洲柏斯劇團 (Perth Theatre Company)
時間|2015/03/28 19:30
地點|高雄駁二藝術特區正港小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彷若失去語言能力,整部劇作成為阿茲海默症的整體,並慢慢推演著失智的蔓延,於是我們彷彿隨著老人,失去時間意識、失去辨別能力……走進另一個空間。(吳岳霖)
4月
02
2015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米洛.勞不僅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傷痕與當下的現實,也喚醒了我們對於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劇場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論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11月
04
2024
有別於一般戲劇敘事者的全知觀點和神秘隱蔽的創發過程,這種將敘事建構的過程近乎透明的「重現」方式,就像議會錄影,意味著將批判權將交還觀看者,由觀看者自己選擇立場閱讀。
11月
04
2024
因此,在劇場中,我們安靜聆聽專注凝視,為了不遺忘,悲劇結束之後,離開劇場,我們則必須開始想像一個不同的未來,一個不再以自我為中心、不再以進步為唯一的價值選擇,一個能夠真正落實社會正義與人性尊嚴的未來。
11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