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演、重寫舊本的一條新路徑《1399趙氏孤兒》
4月
04
2018
1399趙氏孤兒(劉子嘉 攝,正在動映有限公司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542次瀏覽
林立雄(專案評論人)

《趙氏孤兒》故事從《左傳》、《史記》上的記載,一直到元朝被紀君祥搬為雜劇《趙氏孤兒大報仇》、明代作者撰寫《八義記》傳奇,乃至於近當代京劇的《搜孤救孤》及新編的《趙氏孤兒》,或是歌仔戲的《萬古流芳》等等劇目,幾乎都不脫「教忠教孝」的思維與價值。到了當代,許多創作者甚至認為全「忠孝」的「復仇」已不符合時代的潮流,比如林兆華的「人藝版」或是田沁鑫的「國話版」《趙氏孤兒》都藉由「不報仇」來表現當代人對於政治鬥爭的厭惡,陳凱歌甚至在電影版《趙氏孤兒》中以「人本主義」的角度批判程嬰的「愚忠」。當代的觀點的提出的確能夠讓人省思「忠孝節義」的當代意義,然而,停滯在對「忠孝節義」的批判或省思,或許都忽略了史實與創作之間的差異,以及創作本身可能造成種種影響等課題。

近年,《趙氏孤兒》仍時常被搬演,無論是道德教化,又或是表演取勝之例比比皆是,就如今年中國北方崑曲劇院即重新編排、搬演《趙氏孤兒》。不過,再從當代的角度詰問「忠孝」,又或是原封不動的搬演故事,又有什麼新意或可觀處呢?編、導李季紋於節目單上引王國維稱讚《趙氏孤兒》之語,並從「存趙孤」置於宋代徽、欽二宗被俘的背景之下,觀察到一個可行的創作切入點,【1】那就是將《趙氏孤兒》放置在不同時空背景下所具有「解讀空間」及「政治意涵」。以明代寧王朱權在《太和正音譜》中對《趙氏孤兒》的評論:「雪裡梅花」作為出發點,藉著燕王朱棣為清君側而綁架朱權的歷史背景重新詮釋《趙氏孤兒》,為「存孤」一事找尋新的意義,並試圖回應朱權在《太和正音譜》中評語的思考,將舊本中帶有的政治意涵與朱權當下的政治處境進行對照、互演,無不是相當聰明的創作路徑。

李季紋在劇中創造一戲班,戲班為了完成燕王朱棣要求朱權(劉冠良飾)草擬檄文的任務而到燕王府搬演劇目,然而此時此刻的朱權早已明白,除了自己被綁架外,自己的妻房、子女同時也存在威脅,但心中種種不平卻讓他難以言說。於是,朱權點了一齣《趙氏孤兒》,由戲班中麒麟豹(施冬麟飾)、雪中梅(江亭瑩飾)、天時秀(許麗坤飾)分別一趕多腳,自己則親自上陣演出「救孤撫孤」的草澤醫生程嬰。《1399趙氏孤兒》的戲中戲即在此產生了特殊的意義,就當時的背景而言,朱權雖為當時擁重兵之藩王,但被燕王綁架後的他,為了保護自己的妻兒家小,他無從選擇必須為朱棣寫下檄文,成為迫害皇室的幫兇。這正巧與他演這齣《趙氏孤兒》產生相當大的矛盾──程嬰為了存「孤」將自己的孩兒送死又害了忠良,然而面對自己的家人,同時又面對戲班演員及其家人們的安危,只能選擇當下的和平、安定,選擇背叛皇室正統。

李季紋以「入戲」、「出戲」的方式,讓人物游移於現實與扮演之中,試圖藉由「扮演」表現出朱權內心的不安與懊悔。除此之外,重寫《趙氏孤兒》的部分除了沿用經典的情節段落外,重寫的情節也讓《趙氏孤兒》產生新的生命力,如莊姬公主烈性地破胎門產子,情感濃烈,相當符合歌仔戲自由、奔放的特色。又,作為一部「古路新戲齣」,《1399趙氏孤兒》無論在表演的安排、服裝、舞臺設計,又或是唱腔的安排都相當地傳統,就如唱腔來說,曲調幾乎都是熟悉的【七字調】、【雜唸調】或【漢調】,唱腔的編寫上也有很好的鋪敘堆疊,如韓厥搜檢程嬰木篋一場,當搜到箱內之嬰兒時,先是安排【散板】讓演員能夠充分地發揮當下的驚詫和不安,後又緊接【都馬調】、【都馬搖板】,延續著不安的情緒,將緊張的氛圍推高,【2】演員在舞臺上的唱、念、作、打亦是相當精彩動人,特別是施冬麟將身體的穩定與彈性掌握得相當好。

不過稍嫌可惜的是,《趙氏孤兒》在整體的搬演篇幅上仍過於繁重,「出戲」、「入戲」的經營與伏筆埋的不夠多,作為主要人物的朱權在這部作品中的種種矛盾、不安與懊悔仍不夠彰顯,比如朱權與雪中梅演出「定計」一段的安排,程嬰質疑公孫杵臼的忠誠於是問道:「你……敢會反背我?」雪中梅卻在此時出戲呼告一聲「王爺」,雖能理解是戲班受到燕王的指派而來的心虛反應,但寧王與戲班演員間的關係在設定上仍有些曖昧不清,不免讓這層反應模糊難辨。總的來說,整部作品欲談論、對照明朝史事,卻在劇中情節比例安排上失衡,然而在文本找到了詮釋的新路徑之外,導演是否能夠在文本與空間之間的關係再做思考,或許也是能夠被期待的部分。當然,作為「舊戲新出」的角度來看,《1399趙氏孤兒》以新的切入角度,試圖以當代的觀點想像明朝,重新搬演《趙氏孤兒》一劇無疑仍是相當成功的。

註釋

1、詳見《1399趙氏孤兒》節目單,無頁數。

2、感謝音樂設計陳歆翰提供曲譜對照。

《1399趙氏孤兒》

演出|正在動映有限公司
時間|2018/03/24 14:30
地點|大稻埕戲苑9樓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以歌仔戲的形式改編後,沒有殊異不適之感,在置換歷史時空並放入當代詮釋意義後,竟然出現一種令人驚喜的新意。如果劇作能在朱權‭/‬程嬰,君主‭/‬伶人的辯證關係上,深化情節的鋪墊,重新堆疊抒情感悟的節奏,劉冠良精湛的演技在最後的登台儀式便能更上高峰。(許仁豪)
4月
07
2018
除此之外,《劈棺驚夢》本質上也有「頭重腳輕」的問題。京崑的演法,大致上切成前半思春、重逢、假死,後半試妻、劈棺、自刎,且融入紙紮人的演出,強化驚悚氛圍。但《劈棺驚夢》將群戲與多數看點集中於上半場,下半場則留予主演進行內心敘事,無論是視覺畫面或情節調度,都有明確的不均衡感。
7月
26
2024
本齣戲看似按演義故事時間軸啟幕,卻無過多三國人物出場,一些重要事件,甚至是赤壁之戰,都僅用荀彧唱段或幕後合唱轉場,虛寫歷史,去脈絡化明顯。如此濃縮主題核心,觀眾視域下的時空感會稍顯模糊,也較無法先入為主。對此,編劇在唱詞上大量打破傳統歌仔戲七字正格,擴大情感空間,潛入角色幽微,跳脫傳統三國戲框架,卻也成功襯托出曹操得意與懷疑自身之對比。
7月
25
2024
劇作原型《徐庶下山》出自外台民戲劇碼。搬進室內劇場後,選擇將演義故事轉換為武俠類型。武俠風格釋出較為寬闊的抒懷空間,民弱官強的亂世無奈、剷奸除惡的情義雙股糾纏,武俠本身混合感官刺激及抒情浪漫,淡化了演義戲碼的歷史色彩,趨近大眾娛樂形式。
7月
24
2024
劇團準確地將有限資源投注在最關鍵的人才培育,而非華麗服裝、炫目特效或龐大道具。舞台設計雖無絢麗變景,卻見巧妙心思。小型劇場拉近了觀演距離,簡單的順敘法則降低了理解故事的門檻,發揮古冊戲適合全家共賞的優勢。相對於一些僅演一次便難以為繼的巨型演出,深耕這樣的中小型製作,當更能健全歌仔戲的生態。
7月
16
2024
歌仔戲是流動的,素無定相;由展演場所和劇團風格共同形塑作品樣貌。這齣《打金枝》款款展示歌、舞、樂一體的古典形式;即使如此,當代非暴力觀點可以成為古路戲和解的下台階,古路陳套歡快逆轉後,沾染胡撇氣息,不見胡亂。為何一秒轉中文的無厘頭橋段可以全無違和?語言切換的合理性,承載著時空及意念盤根錯節構成的文化混雜實景。
7月
15
2024
《巧縣官》在節目宣傳上標舉的是一齣「詼諧喜劇」,於現代高壓的工作環境下,若能在週末輕鬆時刻進入劇院觀賞一場高水準的表演,絕對是紓壓娛樂的最佳選擇,也是引領觀眾接觸京劇表演藝術的入門佳作。
7月
12
2024
當然,《凱撒大帝》依然有當代傳奇劇場多年來的戲曲與聲樂、歌劇等表演形式結合的部分。吳興國演出賈修斯、凱撒、安東尼,各自使用了老生(末)、淨、武生、丑的行當,以聲腔與表演技巧詮釋三個角色,恰如其分,也維持《李爾在此》、《蛻變》的角色聲腔多重變化的設計。
7月
09
2024
從歌仔戲連結到西方劇本、德國文學、波蘭電影導演或法國文學批評,《兩生花劫》的故事起於江南恩怨,卻在台灣釋放和解。我們當然可以從《兩生花劫》關注且重探本土戲劇的本質,但也不妨將它置於世界文學的脈絡下思考。傳統必須走向世界,而傳統也永遠在當代重生
7月
03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