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落的敘事《幽冥物語 第二話》
11月
22
2018
幽冥物語(狂想劇場提供/攝影李欣哲)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515次瀏覽
劉沁(文字工作者)

暗室薄光裡,沉積臺灣歷史的蘭室古厝與三位演員近身的呢喃、肢體、儀式,氤氳地混融成魔幻又寫實的悲調故事。《幽冥物語(第二話)》承續前部語彙,重造地方建築蘭室而成環境劇場。演前先有街外遊覽解說,當刻人煙稀疏的夜景、燈籠以及充滿歷史感的閩南巴洛克式裝飾街屋,已悄聲揭開戲的序幕,將觀眾送入大溪新南街的百年記憶之中。而蘭室內部由空間開展的戲劇體驗更給予感官充沛的洗禮:長型結構中直線分隔出廳堂、走道、空院、餐廳、和室等殊異場域;藉分段的故事推進,觀眾得以攥著文本線索、穿梭於房與房、探索空間細節,同時在踏入下一道門前持續催產出新奇感。而三位演員各據特定房間,無共演段落,可知劇本是分離並各自發展的。

最先,演員劉唐成以白粉蓋臉扮相作引渡人出場,其精湛演出、與觀眾的即興互動,既出彩跳脫又塑造陰翳氛圍逼真成形。街燈下悚然現身,邀請觀眾進入蘭室,與默劇式簡練的肢體語言皆奪人目光;而後以蘭室的學堂背景,主導了一輪考試,高喊「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讓觀眾套入被成績分化階級的舊時情境中;餐廳一場戲則運用投影、皮影戲、偶戲等元素,以溺水意象訴說僵化科舉制度下被壓抑的私密情感。演員梁俊文著重肢體、無唸白,以抽象的身體語彙演繹中下階層亟欲翻身、落選者將被時代淘汰的淒惶,包括其跨越門檻、磚牆,與倒退著進門、彎身走動的姿態等;演出中還使用多項物件如水桶、氣球、手搖鼓,並播放預錄音檔直陳故事,其中不斷重複道:「讀書的孩子知道東南方在哪裡」;然而,梁俊文欲呈現的意蕴仍相當意識流且模糊,像手搖鼓分發給觀眾後又很快收走了,並未發揮物件功用和參與演出,以及就算東南方可能代表文昌位、或死亡世界,但觀眾無法在表演當下辨明其寓意而將略感混淆。林子寧則藉和室創建「回憶之間」,運用大量物件譬喻為「回憶之物」,講述了南管夫人與膠彩畫畫家的兩則軼事,轉化紀實脈絡為通俗的說書形式,搭配流轉幽微的音樂,與儀式性動作安排,諸如剪紅線、讓觀眾擇花、插花、閱讀卷軸等,觀眾於是經由仔細觸碰道具而感到在場性、正身處殊異的時空。

蘭室背景由此獲得不同角度的詮釋,卻亦有太分散、太風格化而無法連貫的缺漏。然而,三人各自舞台上仍具時代感、抑鬱苦悶的共通調性,人的血肉也被留心刻劃。這部分與民間譚其實很相似,諸如太幽怨、欲說而難說的情愫而鑄成魑魅魍魎,以及箇中鄉土氣味和拖沓黏稠的吟唱、故事情節等。整體上,蘭室為現地製作的良好基材,各演員亦精彩獻技,製成想像力豐沛的內容,但可惜完整歷史脈絡只交由演前導覽,且無編導作戲劇首尾連貫的文本編排,譬如學堂主題沒有接續到林子寧的段落;另外,串聯與觀眾的參與式互動、結合考試制度特點而分眾,為戲中獨特注目的一環設計,但無論及格與不及格、茶的苦或酸,觀眾被動選擇後仍進入同樣的敘事線,結果沒有實質回應,情節上是較無效的鋪排。

《幽冥物語 第二話》

演出|狂想劇場
時間|2018/11/13 20:00
地點|大溪蘭室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童話與傳說》集合了青春期的重要關鍵字,並加入人工智慧做為提問,倒轉青春限定的情境題⋯⋯
6月
06
2023
南管與現代劇不可共量的身體技藝與時間差異中,《感謝公主》拒絕以寫實之名提供一個「當代」的「戲曲新編」。
6月
02
2023
整齣劇的挑戰還有被貼上的多重標籤,此劇涉及到同性議題,以新生代年輕男演員於劇中大尺度演出,這不免會讓人模糊焦點流於世俗,但觀賞完《愛情生活》攻受版後我認為他們仍清楚表達了想帶給觀眾的反思,那些所謂吸引人的爆點也只是為整部作品更加分、更完整,並不會因此而失去理念及意義。
6月
02
2023
《解離》是一個真誠而不「討好」的作品,對觀眾而言,既是情感的考驗,亦是理性的挑戰,既是私密的傾訴,亦是公共的對話,在表演者與觀看者的共同體驗中,印證了劇場兼具的公共性與私密性,也就是劇場的價值。
5月
29
2023
誠然本片面對的客群多數是男同志,選擇面容姣好、身材精實的男演員搭配彷彿布料比金還貴的戲服和許許多多露骨的性愛場面與台詞,應該是導演有意為之而非失手,但是如此擁抱商業的手法,是否也犧牲了表達角色深度的空間?
5月
29
2023
做戲,本來也就是一種填補空白的企圖。但比起填補,《感謝公主》則是打量與顯影了這些空白與縫隙,就算靜止,也是一種行動,讓南管曲音與演員凝練的身體協助冷卻與打亮,同劇中人物一起望斷水遠山遙
5月
22
2023
有別於布萊希特的暴露設備、歌隊敘事等舞台疏離手法,導演湯京哲整合了對於柏拉圖〈理想國〉中地穴寓言想像的舞台設計,透過取消表演、雙面舞台、物件、煙霧和水平燈光設計等巧思,成功阻斷習慣自我投射的觀演習慣;與此同時,光與影二元卻共存的舞台調度,也恢復了實驗劇場早被遺忘的實驗性。
5月
22
2023
創立於2021年的時生劇團,以青少年教育為出發。此次推出劇團二號作《妖怪》,改編自野田秀樹的《赤鬼》。⋯⋯成功另闢蹊徑⋯⋯
5月
22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