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符號的制化召喚《音噪城市》(亞維儂版)
11月
19
2012
音噪城市(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37次瀏覽
杜思慧

像幾乎所有曾去過亞維儂演出的小劇場團體一般,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也在台灣巡迴演出了他們的《音噪城市》亞維儂版,並且選擇以這齣戲首次出戰高雄。莫比斯這幾年實驗身體,探討心靈議題,也在表演風格和美學上尋求突破,而這次的導演便是和他們長期合作的音樂設計林經堯。音樂系畢業的他,先完成了媒體科技研究所的學位,再進攻網路與多媒體的博士學位;多重養成背景的導演風格,讓「觀看」這齣戲的方式也得有所不同。涵蓋著擊鼓、舞蹈和多媒體音像互動的演出,讓我覺得「聽感劇場」也許會是個比較接近的形容,當然這也意味著表演內容是挑戰觀眾習慣性的,即,非用大腦而是要用感官來思考。

所以在劇中,原住民表演者東冬.候溫的歌聲和他小心擺下的黑色石子,好似個「暗示」,開啟了這場演出的想像,帶我們回到比較遠的時空,那些關於傳統或古老的時刻。而黑色石子(實體)提領出對傳統的思考(虛體),投射在劇場的背幕上變成一個光束種子。然後一位裝扮奇異的女子出現,她捧著這團小光束,好像在與它對話,而隨著她身體的開展,光束也展開成一地平線;當女子就擊鼓位置開始打鼓,那強而有力的鼓聲,喚醒了空間也喚醒了觀眾的感官。而接連下來的鼓聲則讓地平線光束撞擊出像是一個未來的出口,幻化出所有對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想像,以具體構圖展現在背幕上。

聲音是看不見的,但當聲音變為符號時,似乎也呈現了某種制式化的可能,像是整點時鐘的咕咕聲或上班下班的打卡聲。代表都市人的舞者在頸脖上重複地戴著工作證,那也是符號的一種,接近現代的設定。人們熟悉傳統的溫度,對未來感到陌生,但奇妙的是人們總是比較期待未來。演出到三分之二時,偌大的螢幕出現了取自啟示錄第十四章第二節的方正字體:「我聽見從天上有聲音,像衆水的聲音,和大雷的聲音,並且我所聽見的好像彈琴的所彈的琴聲」,他們一顆顆地落下、排列、融合、模糊又幻化成霧,消散,我終於覺得感官思考可以暫歇,演出終於又和大腦走回到同一個軌道上。東冬.候溫再度出聲,像是站在未來處的出口,呼喊著現在,最終,他再拿出一顆黑色石子,擺在稍早已成形為圓的石子圈中,像是開光,讓傳統、現在和未來結合在一起,透過了一個像是眼睛的符號。

劇場裡多媒體影像的使用通常容易和燈光設計衝突,但在這齣戲中卻難得的未感受到小劇場裡影像地位的困窘。在跨界盛行的這幾年,劇場的觀看經驗已不同於以往,但我想起多年前的那個廣告名言,「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創作者丟元素進劇場空間實驗時,也許也應該丟多點浮木給觀眾,畢竟劇場還是「人」的空間。

《音噪城市》

演出|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
時間|2012/11/1619:30
地點|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281展演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演奏家們並不只是「世界級演奏家」,更是探索聲響可能性的旅人,在此場音樂會中,改編與原創、平衡與衝突、嚴謹與幽默,都在細膩的演繹之下,展現出無限的音樂可能性,而此正亦為室內樂最動人的地方。
4月
09
2025
而這整場的舒曼藝術歌曲,在葛哈爾的歌聲與胡伯的琴聲中,聽眾好似跟著畫家弗里德利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 1774~1840)那畫中的漂泊者,一起登上了山巔,凝視那洶湧翻騰的雲海,啜一口「致青春」的那種渴望(Sehnsucht)和傷痛(Wehmut)。
3月
28
2025
《群體動物》的內容是有機且開放的,透過彈性且多元的設計,音樂家每一次的「演奏」,參與者每一次的「演出」,彼此互動時所作的每一個「選擇」,都是如此不同。
3月
25
2025
這些曲目固然經典,卻絕不傳統;它奠基於我們熟悉的結構或框架,卻又能讓演奏者如曾增譯專注於各種即興變化、藉此更有創意地重塑風格。作為爵士樂歷史、文化與創新精神的載體,經典曲目不但充滿魅力,更是樂迷們進入即興世界的關鍵。
3月
25
2025
以地方民間樂團發展,南投民族管絃樂團已經是有一定水準,若要挑剔,則必須再將整體實力提升。隨說專業演奏者也並非毫無失誤,但學生的經驗則更顯不足,雖然有許多專業老師們撐場,樂曲並無太大狀況,但回歸到學生獨奏,則不免有破綻。此外,室內音樂會使用擴音容易聲部失衡,在演奏聲響上尚須斟酌。
3月
21
2025
歌劇男高音泰特曼在整場音樂會中,運用其嘹亮的嗓音和深厚的美聲技巧,為台下觀眾精彩地展現了歌劇世界中,男高音的力與美。從這次來台的演出,可以預測在未來,他絕對是一個值得長期關注,且令人期待的世界級男高音。
3月
21
2025
微光古樂集這次邀請了比利時無盡古樂團(Ensemble InAlto)來台共同演出,進行了一場台灣與比利時的古樂交流。這次的音樂會節目設計,微光古樂集秉持著一貫嚴謹、用心的水準,為與會觀眾帶來了深度與廣度俱足的古樂饗宴。
3月
17
2025
他深情柔軟的音色,利用半聲弱音的演唱技巧,漸進式地將情緒推進並深入角色之中,尤其是在長樂句的詮釋中顯得十分動人。這也讓我們見證到:一個成功且努力修練的聲樂家,能用運用其卓越的美聲技術,在舞台上戰勝疾病的侵襲與干擾。
3月
15
2025
其共通之處在於,他們都肯定、並順從了當前的文本規範力量(即「作品概念」),先是遵循作品的完整性與權威性,再進行不同層面(內、外、間)的開掘。
3月
1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