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問題都是假的,只有米奇是真的《米奇去哪裡》
4月
24
2019
米奇去哪裡(盜火劇團提供/攝影葛昌惠)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61次瀏覽
郝妮爾(專案評論人)

法國劇作家雅絲曼娜‧雷沙(Yasmina Reza)經典劇作《文明的野蠻人》,講述兩對夫妻因自己的孩子受到委屈、針鋒相對,最初雙方人馬還能故作大方、優雅禮貌,到最後變得劍拔弩張,在事態變得嚴重之前、來客的夫妻推門離開,卻又因為方才對話中談到的「一隻老鼠」氣沖沖地回來,指責對方故意把孩子的老鼠丟掉一事,大談失責問題。「丟掉老鼠的失責」,也明示暗示著教養失職,《文明的野蠻人》之荒謬感,來自兩對生活在中產階級的夫妻,弄得兩家人雞飛狗跳,以表述對文明的諷刺。

《米奇去哪裡》有著類似的輪廓:描寫一對中產夫妻的生活--從「親子教育」出發,於「丟掉老鼠」爆發,從而展開的家庭(夫妻情感)混亂;雖能看出劇作家的企圖心,然而整體而言太過龐雜,表面上句句切中核心議題(關於婚姻與親子教育),實看又次次離題。

《米奇去哪裡》的故事主線從不下樓吃早餐的Jamie(范懷晏飾)說起,先生(吳言凜飾)首先發現異狀,再三詢問太太(趙欣怡飾)後,她才終於承認是自己把Jamie心愛的老鼠米奇丟到垃圾車裡「放生了」;眼看不再買一隻老鼠此事便無法解決,夫妻倆於是跑去寵物店決定把「米奇」買回來;豈知米奇因牠斷掉的尾巴而變得無可取代,在窮途末路之下,夫妻決定將「新米奇」的尾巴砍掉,使牠能成為真正的米奇!以為這下子事件終將平息,學校卻傳來鼠疫的消息,並將罪魁禍首鎖定養了一隻老鼠的Jamie。疫情從校園擴大到社會,警方封鎖街道,Jamie一家成為主要嫌疑人,夫妻倆的婚姻也在逐漸黯下的場燈中顯得無路可走。

其實,從故事大綱已能看出本戲早就脫離喜劇走向鬧劇,當然,無論是喜是鬧,我以為戲劇重點仍應擺在生而為人的矛盾、關係經營之艱難等等,但坦白說《米奇去哪裡》走到最後一步,實在鬧得我不知道重心應聚焦在哪裡才是?

我認為本戲的主要問題在於「多」:過多的隱喻(如老鼠之於教育婚姻家庭,又如購買老鼠時夫妻兩人身著的明顯拼接、撞色,還有彷彿將兩人撕裂為二的外套,以及在戲的尾聲從貓道降下的傳聲筒……等等),各種關於誠實與謊言的辯證,也不得不提在開演時、為了彰顯妻子的神經質而刻意表演將盤子,刀叉擺好卻明顯不合邏輯的動作(例如:神經質的太太看似對整齊極度要求,但桌上的刀子依然放歪了;其後宣布今天的早餐是包子,那麼為什麼桌上需要放上刀叉?),以及最後幾分鐘,兩人裸裎告白後,先生竟然又回頭唱起那首埋怨自己太太的歌。

諸如此類的「多」,當然都可以訴說著這個家庭早已從內部崩壞的事實,也是無論後續如何挽救,都不可能有出路的伏筆。只是諸如此類的對話與畫面層層堆起,雜亂到讓我無法整理出一個確切議題,僅能不斷地在混亂的邏輯當中試圖拼接起最初欲講述的婚姻困難。

再進一步說,本戲於我而言顯得食之無味的原因,是我很難從夫妻之間看到愛的火花。

這得從幾個層面來講:首先是聽覺,很像兩手都按在琴面上,卻不分左右手、沒有主音或伴奏,雙方皆火力全開。當其中一方不安尖叫、嘶吼、張牙舞爪地沉浸在自己可怕的想像時,另一方也會跟著大吼:「冷靜」、「好」、「沒事」等等字眼,並跟著用力大聲地壓制對方(是的,不像安撫,反像壓制)以至於聽覺感受是很辛苦的。戲中的節奏常是:一段時間出現兩人長長的沉默,或者同時間兩人大吼,或者是某人得用兩個人相加起來的音量吼過對方,是絕對的靜與絕對的噪交替重複著。總而言之,我認為聽覺上的美感並不存在。

另一方面,在本戲開始時,夫妻雙方試著維持美好的假象,我以為那假象維持得太漫不經心--此話並非稱這一幕演得有氣無力,而是兩人都太過用力;先生不斷擠出微笑,像是安撫孩童般地,頻頻說「好」,太太也像是對待幼兒的態度,字正腔圓地告訴先生哪裡做錯了、哪裡應該改進,在他們發覺孩子有異樣、米奇不見的這短短幾分鐘前,應該是全劇非常重要的「基底」,因為這一幕將代表:他們兩人「曾經」願意為對方妥協到什麼程度,是彼此「竭盡力氣」的證據;相較於這對夫妻事後匆匆忙忙地想解決事情、買老鼠、砍老鼠尾巴等等瘋狂的舉動(瘋狂代表的是脫軌而非挽救),在開頭「暴風雨前的和平」場景,兩人卻表現得像是兩位離婚十年、勉為其難為了孩子才又聚首的陌生人,只願意用最容易被發現的生硬表情拋向對方,並且不斷有意無意刺痛眼前的人。

因為看不到兩人有過的愛,使得後續的瘋狂、夫妻試著對彼此坦白卻讓關係鬧得更僵……凡此種種努力,都像是蓋在沒有基底的建築一樣,顯得搖搖欲墜。

好吧,歸根究柢,探討愛的有無畢竟是抽象的。我轉而提出戲中具體出現的疑問:「米奇去哪裡?」針對這個命題,我要反過來詢問:真的有需要讓這隻老鼠的戲分這麼重嗎?

《文明的野蠻人》中的老鼠是撕破優雅的關鍵,讓虛情假意的兩方人馬卸下長久以來的文明包袱,當露出真面目後,老鼠就在台詞中淡去了,然而整個劇本中卻依稀能感覺到老鼠的吱吱聲,處處是對文明教養的嘲諷。《米奇去哪裡》的老鼠則是無所不在,可是到頭來,我不是很明白這隻老鼠所帶來的破壞主要落腳何處?

在最後一幕,Jamie終於現身,坦白他其實根本不在乎那隻老鼠,他說:「我只是想做一個實驗,看殘廢的老鼠能活多久。」此話一出,確實讓觀眾看到孩子的殘酷,他想必見過父母的爭執、甚至應該知道父母為了把老鼠找回來不惜一切代價。也因為這一幕,好像順水推舟地就讓整齣戲變成嚴肅的教育議題,直指充滿謊言的婚姻終會養出懷有純粹惡意的孩子?

以老鼠為針,刺進過往不願面對、且早已腐鏽的問題中,這安排是可以理解的。我所不解的是,何以這根針需要刺破社會的衛生安全問題?這渲染也屬我最初提到的「多」。在許多戲劇或文本裡,老鼠可能只是藉口,是讓二人正視彼此痛苦的引爆點;然而在本戲,名為米奇的老鼠卻成為了真正的主角,使得婚姻與教育問題反倒像是藉口。因此看到最後,我內心僅有的一團想法也只剩:「米奇到底去哪裡啦?」

《米奇去哪裡》

演出|盜火劇團
時間|2019/04/21 14:30
地點|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劇本書寫以大量口語化台詞表述……從平凡的話語對白中,抽絲剝繭地處理夫妻之間,面對家庭與教育問題的情緒、內心掙扎及思考邏輯等鋪陳,更利用人類對待寵物的溺愛方式,巧妙地諷喻人類餵養式的教養問題。(石志如)
5月
06
2019
《裂縫 — 斷面記憶》難能可貴在此刻提出一個戰爭的想像空間,一個詩人對戰爭文本的閱讀與重新組裝,具象化為聲與光、人與詩、風與土地的行動劇場,從城市邊緣發出薄刃之光。
4月
16
2024
即便創作者很明白地點名熱戰的軍工複合體、操弄代理人戰爭的幕後黑手等,當我們面對霸權,就一股熱地迎合與慾望的積極投射。若我們像悲劇人物般拿不到自身的主導權,那「反戰」到底要向誰提出呼聲,又有誰又會聽見反對的訴求?
4月
16
2024
由於沒有衝破這層不對稱性的意志,一種作為「帝國好學生」的、被殖民者以壓抑自己為榮的奇怪感傷,瀰漫在四個晚上。最終凝結成洪廣冀導讀鹿野忠雄的結語:只有帝國的基礎設施,才能讓科學家產生大尺度的見解。或許這話另有深意,但聽起來實在很接近「帝國除了殖民侵略之外,還是留下了一些學術貢獻」。這種鄉愿的態度,在前身為台北帝大的台大校園裡,尤其是在前身為南進基地、對於帝國主義有很強的依賴性、對於「次帝國」有強烈慾望的台灣,是很糟糕的。
4月
15
2024
戲中也大量使用身體的元素來表達情感和意境。比起一般的戲劇用台詞來推進劇情,導演嘗試加入了不同的手法來幻化具體的事實。像是當兄弟中的哥哥為了自己所處的陣營游擊隊著想,開槍射殺敵對勢力政府軍的軍官時,呈現死亡的方式是幽魂將紅色的顏料塗抹在軍官臉上
4月
15
2024
《Let Me Fly》的音樂風格,則帶觀眾回到追月時期美國歌舞劇、歌舞電影的歡快情境,不時穿插抒情旋律作為內在抒發,調性契合此劇深刻真摯、但不過度沉重的劇本設定。
4月
12
2024
因此,當代的身體自然也難以期待透過招魂式的吟唱、紅布與黑色塑膠袋套頭的儀式運動,設法以某種傳承的感召,將身體讓渡給20年代的新劇運動,以作為當代障礙的啟蒙解答。因此,黑色青年們始終保持著的這種難以回應歷史的身體狀態,既非作為歷史的乩身以傾聽神諭,亦非將僵直的歷史截斷重新做人。
4月
11
2024
劇作前後,笙演奏家宮田真弓,始於自然聲中出現橫過三途川,終於渡過三途川後與謝幕無縫接軌。無聲無色,不知不覺,走進去,走出來。生命與死亡的界線,可能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分明。
4月
09
2024
兩個劇目分在上下半場演出,演出意義自然不單純是揭示狂言的作品,而是透過上半場年輕演員演出傳統劇目《附子》,表示傳承傳統的意味,下半場由野村萬齋演出新編劇目《鮎》,不只是現代小說進入傳統藝能,在形式上也有著揉合傳統與現代的意義。
4月
0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