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問題都是假的,只有米奇是真的《米奇去哪裡》
4月
24
2019
米奇去哪裡(盜火劇團提供/攝影葛昌惠)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671次瀏覽
郝妮爾(專案評論人)

法國劇作家雅絲曼娜‧雷沙(Yasmina Reza)經典劇作《文明的野蠻人》,講述兩對夫妻因自己的孩子受到委屈、針鋒相對,最初雙方人馬還能故作大方、優雅禮貌,到最後變得劍拔弩張,在事態變得嚴重之前、來客的夫妻推門離開,卻又因為方才對話中談到的「一隻老鼠」氣沖沖地回來,指責對方故意把孩子的老鼠丟掉一事,大談失責問題。「丟掉老鼠的失責」,也明示暗示著教養失職,《文明的野蠻人》之荒謬感,來自兩對生活在中產階級的夫妻,弄得兩家人雞飛狗跳,以表述對文明的諷刺。

《米奇去哪裡》有著類似的輪廓:描寫一對中產夫妻的生活--從「親子教育」出發,於「丟掉老鼠」爆發,從而展開的家庭(夫妻情感)混亂;雖能看出劇作家的企圖心,然而整體而言太過龐雜,表面上句句切中核心議題(關於婚姻與親子教育),實看又次次離題。

《米奇去哪裡》的故事主線從不下樓吃早餐的Jamie(范懷晏飾)說起,先生(吳言凜飾)首先發現異狀,再三詢問太太(趙欣怡飾)後,她才終於承認是自己把Jamie心愛的老鼠米奇丟到垃圾車裡「放生了」;眼看不再買一隻老鼠此事便無法解決,夫妻倆於是跑去寵物店決定把「米奇」買回來;豈知米奇因牠斷掉的尾巴而變得無可取代,在窮途末路之下,夫妻決定將「新米奇」的尾巴砍掉,使牠能成為真正的米奇!以為這下子事件終將平息,學校卻傳來鼠疫的消息,並將罪魁禍首鎖定養了一隻老鼠的Jamie。疫情從校園擴大到社會,警方封鎖街道,Jamie一家成為主要嫌疑人,夫妻倆的婚姻也在逐漸黯下的場燈中顯得無路可走。

其實,從故事大綱已能看出本戲早就脫離喜劇走向鬧劇,當然,無論是喜是鬧,我以為戲劇重點仍應擺在生而為人的矛盾、關係經營之艱難等等,但坦白說《米奇去哪裡》走到最後一步,實在鬧得我不知道重心應聚焦在哪裡才是?

我認為本戲的主要問題在於「多」:過多的隱喻(如老鼠之於教育婚姻家庭,又如購買老鼠時夫妻兩人身著的明顯拼接、撞色,還有彷彿將兩人撕裂為二的外套,以及在戲的尾聲從貓道降下的傳聲筒……等等),各種關於誠實與謊言的辯證,也不得不提在開演時、為了彰顯妻子的神經質而刻意表演將盤子,刀叉擺好卻明顯不合邏輯的動作(例如:神經質的太太看似對整齊極度要求,但桌上的刀子依然放歪了;其後宣布今天的早餐是包子,那麼為什麼桌上需要放上刀叉?),以及最後幾分鐘,兩人裸裎告白後,先生竟然又回頭唱起那首埋怨自己太太的歌。

諸如此類的「多」,當然都可以訴說著這個家庭早已從內部崩壞的事實,也是無論後續如何挽救,都不可能有出路的伏筆。只是諸如此類的對話與畫面層層堆起,雜亂到讓我無法整理出一個確切議題,僅能不斷地在混亂的邏輯當中試圖拼接起最初欲講述的婚姻困難。

再進一步說,本戲於我而言顯得食之無味的原因,是我很難從夫妻之間看到愛的火花。

這得從幾個層面來講:首先是聽覺,很像兩手都按在琴面上,卻不分左右手、沒有主音或伴奏,雙方皆火力全開。當其中一方不安尖叫、嘶吼、張牙舞爪地沉浸在自己可怕的想像時,另一方也會跟著大吼:「冷靜」、「好」、「沒事」等等字眼,並跟著用力大聲地壓制對方(是的,不像安撫,反像壓制)以至於聽覺感受是很辛苦的。戲中的節奏常是:一段時間出現兩人長長的沉默,或者同時間兩人大吼,或者是某人得用兩個人相加起來的音量吼過對方,是絕對的靜與絕對的噪交替重複著。總而言之,我認為聽覺上的美感並不存在。

另一方面,在本戲開始時,夫妻雙方試著維持美好的假象,我以為那假象維持得太漫不經心--此話並非稱這一幕演得有氣無力,而是兩人都太過用力;先生不斷擠出微笑,像是安撫孩童般地,頻頻說「好」,太太也像是對待幼兒的態度,字正腔圓地告訴先生哪裡做錯了、哪裡應該改進,在他們發覺孩子有異樣、米奇不見的這短短幾分鐘前,應該是全劇非常重要的「基底」,因為這一幕將代表:他們兩人「曾經」願意為對方妥協到什麼程度,是彼此「竭盡力氣」的證據;相較於這對夫妻事後匆匆忙忙地想解決事情、買老鼠、砍老鼠尾巴等等瘋狂的舉動(瘋狂代表的是脫軌而非挽救),在開頭「暴風雨前的和平」場景,兩人卻表現得像是兩位離婚十年、勉為其難為了孩子才又聚首的陌生人,只願意用最容易被發現的生硬表情拋向對方,並且不斷有意無意刺痛眼前的人。

因為看不到兩人有過的愛,使得後續的瘋狂、夫妻試著對彼此坦白卻讓關係鬧得更僵……凡此種種努力,都像是蓋在沒有基底的建築一樣,顯得搖搖欲墜。

好吧,歸根究柢,探討愛的有無畢竟是抽象的。我轉而提出戲中具體出現的疑問:「米奇去哪裡?」針對這個命題,我要反過來詢問:真的有需要讓這隻老鼠的戲分這麼重嗎?

《文明的野蠻人》中的老鼠是撕破優雅的關鍵,讓虛情假意的兩方人馬卸下長久以來的文明包袱,當露出真面目後,老鼠就在台詞中淡去了,然而整個劇本中卻依稀能感覺到老鼠的吱吱聲,處處是對文明教養的嘲諷。《米奇去哪裡》的老鼠則是無所不在,可是到頭來,我不是很明白這隻老鼠所帶來的破壞主要落腳何處?

在最後一幕,Jamie終於現身,坦白他其實根本不在乎那隻老鼠,他說:「我只是想做一個實驗,看殘廢的老鼠能活多久。」此話一出,確實讓觀眾看到孩子的殘酷,他想必見過父母的爭執、甚至應該知道父母為了把老鼠找回來不惜一切代價。也因為這一幕,好像順水推舟地就讓整齣戲變成嚴肅的教育議題,直指充滿謊言的婚姻終會養出懷有純粹惡意的孩子?

以老鼠為針,刺進過往不願面對、且早已腐鏽的問題中,這安排是可以理解的。我所不解的是,何以這根針需要刺破社會的衛生安全問題?這渲染也屬我最初提到的「多」。在許多戲劇或文本裡,老鼠可能只是藉口,是讓二人正視彼此痛苦的引爆點;然而在本戲,名為米奇的老鼠卻成為了真正的主角,使得婚姻與教育問題反倒像是藉口。因此看到最後,我內心僅有的一團想法也只剩:「米奇到底去哪裡啦?」

《米奇去哪裡》

演出|盜火劇團
時間|2019/04/21 14:30
地點|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劇本書寫以大量口語化台詞表述……從平凡的話語對白中,抽絲剝繭地處理夫妻之間,面對家庭與教育問題的情緒、內心掙扎及思考邏輯等鋪陳,更利用人類對待寵物的溺愛方式,巧妙地諷喻人類餵養式的教養問題。(石志如)
5月
06
2019
《童話與傳說》集合了青春期的重要關鍵字,並加入人工智慧做為提問,倒轉青春限定的情境題⋯⋯
6月
06
2023
南管與現代劇不可共量的身體技藝與時間差異中,《感謝公主》拒絕以寫實之名提供一個「當代」的「戲曲新編」。
6月
02
2023
整齣劇的挑戰還有被貼上的多重標籤,此劇涉及到同性議題,以新生代年輕男演員於劇中大尺度演出,這不免會讓人模糊焦點流於世俗,但觀賞完《愛情生活》攻受版後我認為他們仍清楚表達了想帶給觀眾的反思,那些所謂吸引人的爆點也只是為整部作品更加分、更完整,並不會因此而失去理念及意義。
6月
02
2023
《解離》是一個真誠而不「討好」的作品,對觀眾而言,既是情感的考驗,亦是理性的挑戰,既是私密的傾訴,亦是公共的對話,在表演者與觀看者的共同體驗中,印證了劇場兼具的公共性與私密性,也就是劇場的價值。
5月
29
2023
誠然本片面對的客群多數是男同志,選擇面容姣好、身材精實的男演員搭配彷彿布料比金還貴的戲服和許許多多露骨的性愛場面與台詞,應該是導演有意為之而非失手,但是如此擁抱商業的手法,是否也犧牲了表達角色深度的空間?
5月
29
2023
做戲,本來也就是一種填補空白的企圖。但比起填補,《感謝公主》則是打量與顯影了這些空白與縫隙,就算靜止,也是一種行動,讓南管曲音與演員凝練的身體協助冷卻與打亮,同劇中人物一起望斷水遠山遙
5月
22
2023
有別於布萊希特的暴露設備、歌隊敘事等舞台疏離手法,導演湯京哲整合了對於柏拉圖〈理想國〉中地穴寓言想像的舞台設計,透過取消表演、雙面舞台、物件、煙霧和水平燈光設計等巧思,成功阻斷習慣自我投射的觀演習慣;與此同時,光與影二元卻共存的舞台調度,也恢復了實驗劇場早被遺忘的實驗性。
5月
22
2023
創立於2021年的時生劇團,以青少年教育為出發。此次推出劇團二號作《妖怪》,改編自野田秀樹的《赤鬼》。⋯⋯成功另闢蹊徑⋯⋯
5月
22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