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於平穩裡的失控《行車紀錄》
3月
12
2013
行車紀錄(台南人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10次瀏覽
吳岳霖(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班)

台南人劇團的《行車紀錄》,修編自美國前衛劇作家Paula Vogel的《How I Learned to Drive》。其實,我喜歡原作的劇名,這個「Drive」所駕駛的到底是什麼?是年歲的成長?是人生的際遇?是性與愛的滋養?或許,這都是劇中的小小在駕駛這輛車時,不斷必須面對的。不過,《行車紀錄》這個名字也譯得好,因為這部劇作,扎實地紀錄了這段看似扭曲,卻又可能真實的過程。

而,台南人劇團又如何「駕馭」這個劇作呢?或許可以從導演與演員兩方面,看到這群新生代的導演、演員們,掌握了非常工整及成熟的技巧與手法。

就整體呈現而言,我是佩服導演廖若涵的。首先,是類似「歌隊」的處理。在現代劇場置入古典的歌隊,若不走得古板,就會走得過度地前衛,但導演恰如其分卻又巧妙地安排了他們。他們穿著紅、黃、綠的上衣,如同道路上的紅綠燈,你既想無視它又不能無視。所用的語言,帶有韻律的脈動與哼唱的口吻,適時地切入劇中片段,或揭露某些劇情的所指。有意思的是,在有限的演員中,他們切換了歌隊與劇中其他角色,於是,僅詮釋單一角色的演員只有小小與姨丈,截然地讓整個劇情能夠被聚焦。此外,整個劇情的流動雖然破碎,但仍帶有某種說故事的口吻,而讓觀眾能夠在如道路的舞台上,進入劇情也被拖出劇情。

演員表現方面,由李劭婕所詮釋的小小,將一個小女孩從稚嫩到成熟的過程,運用神情與眼神,帶出一種細微的變化,足見她從《金龍》裡的小男孩,提煉出另一屬於《行車紀錄》的小孩氣息。但,更令人驚豔的或許是林子恆所飾演的姨丈,截然地沒有過度的表情與動作,卻可從許多細微的動作,看到這個角色隱藏在內心的內斂與幽暗,特別是在地下室嘗試拍小小裸照,那種帶有藝術的口吻裡,卻也深刻地刻劃出對於慾望的渴求,彷彿一隻不張牙舞爪卻又飢渴的怪獸。而在最後的那段求婚,到最後的酗酒瘋狂,卻也可以看出一種釋放的過程。於是,就如同「紀錄」一般,演員看似內斂的表演,卻又都能夠讓觀眾驚覺之中的改變。

《行車紀錄》或許是一個不好駕馭的作品,它所表達的議題過於地幽暗,甚至藏匿著情色,很有可能一不小心就走進了作品本身所設下的圈套,流於過度的濫情。不過,台南人劇團的編導演顯露出他們對於這部作品的精準度,甚至是安全地去詮釋。或許,這種安全會讓人感到缺乏驚喜感,但,也就是這種安全,會顯露出再平穩的浪潮底下,都可能是波濤洶湧的,就像是姨丈的笑容裡,是不是對於性愛的肆虐。於是,我反能在這樣一路平穩的駕駛過程裡,感受到一種隨時都將失控,卻又壓抑著心悸的不安感。

《行車紀錄》

演出|台南人劇團
時間|2013/03/02 14:30
地點|台南文化中心國際廳原生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以此試想,全程都在旅社內移動的觀眾們,於這次的觀演過程,除了迎來角色扮演和情節推動等部分,如果在表演文本的空間動線、戲劇調度,能有些場面或節奏的設計,或可讓觀眾對於現場的實體環境、視聽氛圍等,獲得更多關注甚且欣賞、凝視、呼吸的時刻
11月
22
2024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米洛.勞不僅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傷痕與當下的現實,也喚醒了我們對於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劇場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論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11月
04
2024
有別於一般戲劇敘事者的全知觀點和神秘隱蔽的創發過程,這種將敘事建構的過程近乎透明的「重現」方式,就像議會錄影,意味著將批判權將交還觀看者,由觀看者自己選擇立場閱讀。
11月
04
2024
因此,在劇場中,我們安靜聆聽專注凝視,為了不遺忘,悲劇結束之後,離開劇場,我們則必須開始想像一個不同的未來,一個不再以自我為中心、不再以進步為唯一的價值選擇,一個能夠真正落實社會正義與人性尊嚴的未來。
11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