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談論抵抗,我想的是⋯⋯《誰是林爽文?》
9月
14
2020
誰是林爽文?(雞屎藤舞蹈劇場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92次瀏覽
何玟珒(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學士生)

《誰是林爽文?》是雞屎藤舞蹈劇場預計於明年推出之作品《大事件》的前導創作,地點選於台南直轄市定古蹟陳德聚堂演出。陳德聚堂乃是明鄭時期將領陳澤的故居,舊時稱統領府,目前為陳氏宗祠,祠堂前的天井鋪上地板為舞台,觀眾三面而坐,距離主要舞台非常近,兩邊的牆壁為投影區,在入夜的夏季祠堂,一場關於反清復明的歷史演出於焉開始。

雞屎藤舞蹈劇場以往的作品多著眼於台南文史和女性經驗,但在新作品中團隊所要處理的是一個相對陽剛、男性化的「抵抗的身體」,團隊中多是女舞者,僅有一名男演員。雖說當代的女性意識重視女生也可以做到跟男生一樣的事情,但是在戲劇場合的實踐當中,演出者仍然無法迴避以女性身體詮釋男性角色(林爽文事件時的男性漢人反抗者)的課題,在此創作中,團隊選擇以傀儡的身體質地來呈現起義(民變)的血腥過程,以「傀儡」相對中性的身體來演出不失為一種聰明的方法,但另外一個層面上,「傀儡」被操控的印象太過強烈,若是放在歷史脈絡下,可能會有削弱當時抵抗者或是運動的能動性之疑慮,尤其是此作意圖結合歷史事件與當代思維,作品中也有提到香港經驗、雨傘革命,或許兩者在歷史脈絡下確實都是抵抗強權、迫於時代不得不為之的無奈之舉,但將起義者的身體化為傀儡是否真的得宜,除卻傀儡之外是否還有其他中性身體展演的可能,筆者仍在思考。演後座談時藝術總監亦有提及,除了傀儡之外,其他舞蹈部分在動作的設計上也改以「剛中帶柔」的方式進行,有別於以往多是柔美的身體動作。

關於身體,筆者還想討論演出環境和演出者身體的關係,環境劇場有許多不確定的因素如天氣、場地等,這次選用的場地陳德聚堂位於台南中西區,古蹟周遭有不少高樓,現代感的大樓與古蹟揉合成演出背景的一部份,與舞作中清代與現代的時空交錯情節相互呼應,再現歷史之餘,亦呈現後世表演者對歷史事件的認識以及表演者在現實生活中的困境。當演出者帶著椅子走出來的時候,觀眾便能明確地知道「喔好,我們現在回到現代了」,這種安排帶有某種即興的感覺,筆者覺得蠻有新意的。再者是環境劇場非常考驗演出者,這場演出演員都沒有帶麥克風,需得以自身音量和現場的風扇等零碎的環境音肉搏,而演出中可以看出演員和舞者長期下來的身體培訓之差異,如演員的聲音投射比舞者好、舞者對自己身體的掌握度比演員精緻,成為很有趣的觀察點。

此作投影的部分是用於分場和補足舞台後方觀眾看不清演出細節之用,此手法在臺文講堂的《少女黃鳳姿》亦有使用過,而個人覺得投影可有可無,過多的資訊令人分心,個人覺得歃血為盟那段光看演出者和祠堂背景就很棒、很美了,投影的失真以及現代感很容易讓人抽離戲劇本身。前導創作上有一種未完待續的感覺,個人很期待《大事件》中,團隊會怎麼處理平埔族婦人金娘與林紅這兩個角色。

《誰是林爽文?》

演出|雞屎藤舞蹈劇場
時間|2020/08/16 20:30
地點|陳德聚堂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透過「旅人」這個共同標籤,黃承瑩與林氏好兩者或許可以類比。疫情世代固然舉步維艱,但相對當年暴風眼不斷轉移的戰火頻仍,其中歷史的重量差卻清晰可見,甚至顯得有些牽強。
9月
17
2025
四支舞碼循序呈現了一個探索軌跡:從〈撩痕〉的聲音沙洲、〈錯/弱〉的觀看裂縫、〈仍在〉的日常重量,到〈隨从變〉的共在身體,構築從個體經驗到集體生成、從時間感知到主體消解的探索。
9月
12
2025
雖然藝術家自己也不曉得舞台上的最終會發生什麼事,但與此同時,形成機遇的邏輯或方法,卻又是藝術家預先所打造出來的。換言之,演出發生的當下,舞台上的一切都交給機遇,但在演出現場之外的,皆是藝術家刻意為之的計算與安排。
9月
05
2025
「他們在幹嘛」似乎根本不重要;若這場辯證之所以顯得「不重要」,是因為其內部的探問從未被完整回應,那麼「他們」的存在價值也會因此被動搖。換言之,這場演出的一切「不重要」,都從「他們」出發,並最終回到「他們」。
9月
05
2025
原住民的處境並非「回返家鄉」的浪漫敘事,而是一條不斷被擋在轉角、途中仍持續折返、游移的路徑。然而在這些折返之間,年輕創作者依然展現了各自的力量
8月
22
2025
這種富含戲劇張力的音樂選擇,精準地預告了整部作品的情感基調——那種介於狂歡與風暴之間的生命能量,正好對應愛麗絲即將經歷的成長旅程中所有的躁動、困惑與蛻變可能。
8月
20
2025
面對這些限制,策劃平台是否更需思考如何透過自身的引領,促成作品在實質上的「變異」,而非僅止於外觀上的「變形」——這或許才是近年主打「多元」的策展真正需要聚焦的方向。
8月
18
2025
在相隔三十餘年後的現時,面對溯返洄游可能會經歷的個人與家族、認同與記憶、創傷與療癒等複雜面向,這群參與夠帶種藝術季的青年世代究竟是如何詮釋種種看似基本卻又恆遠的課題?
8月
18
2025
《樹林小聚舞一下》呈現的不只是三個團隊的成果發表,更是一場可供觀看者思索舞蹈與空間關係、以及舞蹈如何書寫地方、建構文化政治的現場展演。那是一張關於舞蹈人與地方如何交織、共構的動態地圖,在短短一個半小時內被緊密鋪陳。
8月
11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