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鎖困的身體意象《凝體術 Soul Casting》
12月
11
2018
凝體術(Neo Dance HK提供/攝影劉璧慈)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316次瀏覽
戴君安(特約評論人)

《凝體術 Soul Casting》利用看似簡單的場景,營造複雜的情境。根據文宣和演後座談的說明,此舞作的創作動機來自夫妻編舞家李思颺和王丹琦的旅遊經驗,他們在布拉格黃金巷看到了煉金術及盔甲的展覽而激發出各種想像,衍生出以舞蹈反映生命中的各種約束、掙扎、解脫、放下及重啟循環的歷程。

黑色背牆的左側鑲了一扇直豎長形鐵板,在燈照下微微反射不刺眼的弱光,一位男舞者貼著鐵牆,不斷重複地任由身體滑落,翻滾在地,身體復起,再度滑落。最後一次起身後,他的單臂抖動,在牆上打拳,發出怒聲,搥打自己的肚子,諸多類似自殘的動作,初時乍看實在難以理解他的舉動,這個鋪陳直到中末段時,才慢慢體會他的動機。舞作中不少批判舞蹈或是人生中各種限制、刻板觀念或禁忌的詮釋,例如在前半場類似影子遊戲的對舞,兩位男舞者王丹琦和陳穎業相互模仿、跟隨對方的動作;或是隨後的男女共舞時,出現數次手臂擺動有如天鵝的招牌波動等,既暗藏制約的符號,也隱喻戲謔芭蕾的刻板限制。

此外,生命中的各種約束則以來自盔甲的靈感表現,並以鐵手套、鐵鞋、鎖子甲及頭盔呈現制約來源,每個道具對於舞者都產生了不同程度的活動限制,以反應生活中的各種壓力及與之抗拒的方式。例如李思颺被頭盔制約前的一段獨舞,她的手臂擺動有如天鵝揮動翅膀,但是身體的關節卻不受控制般的脫鉤、顫動,好像不願安於現狀的芭蕾舞者,嘗試從舊有的窠臼中掙脫。被套上頭盔時,她更像是套在傳統芭蕾訓練的籠中,不得有太多自己的主見,但她卻不願屈於現狀,力求突破困境,將精力大幅度投射在四肢和軀幹的晃動及貼著地板推動的張力,有別於芭蕾強調對抗地心引力的概念。

另一個約束來自於少見的鎖子甲,這應是從西域傳入中國的防禦物,如同古代西方武士穿的鐵甲(splint armour),具有刀劍不入的功能。十三公斤重的鎖子甲穿在纖細的女舞者馬師雅身上,旁人不住地將她抓起又丟下,或是拉住她的雙腳使她難以活動,她卻仍然試著擺脫外力,努力讓自己站起來。看似輕薄的鎖子甲,實際上是十分笨重的鐵衣,就像是不少看若自然的舊有觀念如女德、恐同等,事實上是難以言喻的隱形暴力(symbolic violence),對個人或社會產生巨大的行動或思想壓力。馬師雅似乎意圖掙脫這種隱形暴力,尋求例如女性自主等自我解放的目的而受到各種欺凌,最終,鐵衣被卸下並拖放到牆角。

放置在右舞台角落的木箱看來平實不華,殊不知它暗藏玄機。當它被打開後,滾出的沙土堆成了作品後半段的主要聚落。當王丹琦的上半身埋在土堆中時,土堆看來像是墳塚,在他不斷地在土堆中鑽進鑽出時,表現人的生命不斷循環的流變過程。但是土堆也像是難以抵抗的吸盤,不時將人吸進去。當王丹琦慢慢從土堆中將自己拉出後,又再度埋進土堆時,似乎有股魔力不斷將他拉進土堆中,重複數次後,他近乎自我摧毀的形神疲憊,即使疲憊卻仍舊要再度埋入土堆中,看來他對土堆的情緒複雜難解,既想抽離又自投羅網,似乎說明人的慣習讓他不由自主的、持續的重蹈覆轍。

跟土堆有關的另一個表現在於四位舞者各自拿著一個骷髏骨架,對於在臺灣受過學院訓練的舞者們來說,這樣的骨架是學習舞蹈生理解剖課程十分熟悉的教具,在此舞蹈作品中,骨架的表徵不只是對生理的剖析,更有著心理、精神、情緒上的反思。當他們從土堆中挖出骨架時,我在這嚴肅的作品中感受了一股幽默感,尤其是當他們各自托著骨架做出幾個剛剛由舞者的身體表現的動作時,彷彿是靈魂出了竅的骨架,各自行走在不同的路徑,但做著身體熟悉的動作。

最後,骨架被放在土堆上,精疲力竭的他們也黏在土堆上,翻滾離開土堆後跌坐在地,起身後又跌落,漸漸結束這場演繹生命循環歷程的舞作。整個演出過程中,地板上不時顯現各種方形框影,儼然暗喻人的生命都被設限在框架中,即使有人不斷試圖逃離框架的約束,卻常常回到原點(square one),但是破解仍是我們的課題,即便循環依舊存在。

《凝體術 Soul Casting》

演出|Neo Dance HK
時間|2018/12/08 14:30
地點|華山文創園區 烏梅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我想,這是《我的名字,Kim》在此刻的臺灣演出的意義,不僅是新住民、新住民之子,對在不同時間階層來到這片土地的人們亦是:尊重與容許差異,彈性流動的雙重認同。
12月
19
2024
《密室三舞作》是一場驚悚又迷人的解謎之旅。「愛」造就著每一處的悲傷與孤寂,舞者的情緒濃縮於封閉的密室設計之中,在壓抑與奔放的對比下,體現愛的不可理喻,利用鐵器摩擦聲、玻璃碎裂、水滴落之聲效,試圖在虛幻裡尋求一絲希望與真實的線索。
12月
10
2024
對於三位舞者各自想表述的情感,透過身體的質地、表情的變化與彼此之間相互合作又抗衡的轉換下,讓我能明顯感受到他們想表達的情感投射和意涵。最後都爭累了,三人都躺在地板的那一刻,我知道一切將歸回原點。
12月
10
2024
在這部由七首詩組成的舞作中,光影成為情感傳遞的關鍵語言。從煙霧的迷離到雷射光的精準,光影的變化如同角色情感的軌跡,時而模糊、時而清晰,既象徵了探索過程中的迷惘與希望,也映射了生命課題的多重層次。
11月
24
2024
《密室三舞作》透過猶如儀式性的招魂的手勢,描述著人與人之間相互拉扯的情感關係,試圖在困境中召喚出人性中暗藏的魔鬼。三間密室以驚悚的氛圍綻放恐懼,然而,在毀滅殆盡的空間中,仍可透過舞者反覆的動作傳遞出人類對愛的渴望
11月
24
2024
《群浪》從電音和慢速中看到自由,放大生命的存在;從看似青春動感中探討其背後深層、關於身分認同的沉重議題。或許跟最後的結局一樣,沒有解答、沒有對錯;只不過,是以一種更為純粹,不常見的態度,切入觀察這個世界,在兩個端點中,找到一個舒適的平衡點。
11月
20
2024
編舞家林文中不僅運用了「無家者」的對話作為舞蹈主要配樂,在對話之間還慧黠地穿插了歌劇中的詠嘆調,壓抑、痛苦的情緒剎那間得到了一絲釋放,伴隨著優美的歌聲,彷彿讓生命獲得救贖般,一直沉溺於泥濘中的自己,也得到了舒緩與解脫。
11月
11
2024
就舞蹈身體而言,這個自我在台灣幾乎沒有經典涵義的傳統可言,把宮廟信仰或原住民祭典的身體性視為舞蹈,其實是事後的現代發明與自我證成。那麼,與其惘然去找出刻有自己名字的魚,還不如把自己視為魚,並裝上感應器,游向汪洋大海,接通地球寰宇的種種感素。
11月
01
2024
而今回到劇場,完整的「劇場重製版」讓過往的意味不明忽然有恍然大悟之感,拉威爾《波麗露》僅有單向漸強的意涵也更為明確:鼓點是不得不前進的步伐,無論是誰,人生都沒有回頭路。
10月
28
2024